第五十一則 雪峰是甚麼
第五十一則雪峰是甚麼
舉:雪峰義存禪師住庵時,有兩僧來禮拜。峰見來,以手托庵門,放身出云:是什麼?僧亦云:是什麼?峰低頭歸庵。僧後到成頭參禮全(大+歲)禪師,頭問什麼處來?僧云:嶺南來。頭云:曾到雪峰麼?僧云:曾到。頭云:有何言句?僧舉前話。頭云:他道什麼?僧云:他無語低頭歸庵。頭云:噫,我當初悔不向他道末後句。若向他道末後句,天下人不奈雪老何。僧至夏末,再舉前話請益。頭云:何不早問?僧云:未敢容易。頭云:雪峰雖與我同條生,不與我同條死。要識末後句,只這是。
禪師付法於弟子後,將方丈亦讓了他,自己則離寺在近處山中結庵居住,惟歲時節日弟子迎接他來寺裏受諸方供養瞻仰。平時也偶爾有僧到庵裏去訪問他。
本則即是講的雪峰禪師晚年住庵時,有遠方僧人來訪問他,雪峰見來,以手托庵
門放身出云:是什麼?這一句是天地無心的問。大自然即是個「是什麼?」而不要答案。這「是什麼?」就是答案。但那僧也問是什麼?則成了實問。雪峰被這一反問,倒是慚愧起來,他低頭歸庵,像個幼稚的學童。
與這相似的,另有一則公案在前。是昔年雪峰在德山宣鑒禪師會下作飯頭,一日齋晚,德山托缽下至法堂,雪峰云:鐘未鳴,鼓未響,這老漢向什麼處去?
德山無語低頭歸方丈。雪峰舉似師兄巖頭,頭云:大小德山,不會末後句。德山聽見了,令侍者喚巖頭問云:你不贊同老僧呢?巖頭密啟其語,德山至來日上堂,與尋常不同。巖頭於僧堂前撫掌大笑云:且喜老漢會末後句,此後天下人不奈他何。
禪師都是非常峻烈的,罵人瞎驢時像小孩的當真發怒,惟不留隔宿之怒。即刻他可以真心的笑起來。因為是這樣的思無邪,所以他又像男童的會臉紅,他沒有輸,沒有壞,也會怕不好意思。德山禪師的被飯頭一說,無語低頭歸方丈,雪峰禪師的被僧一反問,無語低頭歸庵,就是這樣的。
但是他能知道自己的這個是美嗎?
我哥哥說他小時的幼稚尷尬,後來想起來。原來都是美的,當時可是不知,很煩惱的,其實連這會煩惱亦是美。他道:我是近年來纔有了自知之明。每每做了失敗之事,自己卻知道這原來是好。雖然如此。亦還是憂傷。而一面卻知道自己的這憂傷,比達觀了不憂傷的更好。巖頭說的末後一句,便是這自知之明。所以德山禪師聽了他密語之後,至來日上堂便與尋常不同了。
巖頭云:「雪峰雖與我同條生,不與我同條死。」且曰:即此是末後句。不同條死是有他自己;自己無過於自知之明。自己不是個人主義。今人卻是有個人主義而無個性,有個人而無自己。有他自己者,即天下人不奈他何。
所以雪竇禪師頌曰:
末後句,為君說,明暗雙雙底時節。
──賓主雙暗雙明在於一機。
同條生也共相知,不同條死還殊絕。
──生同命不同。
還殊絕,黃頭碧眼須甄別。
──釋迦與達摩各有他自己。
東西南北歸去來,夜深同看千巖雪。
──雖然各有自己,還是與我同見同知,可比兩刀相鬥,刀鋒合在一起。
末句是雪竇禪師把來一翻。
猜你喜欢 卷之十九·纪荫 希叟和尚广录目次·希叟绍昙 第四回·胡兰成 卷三·佚名 卷六·佚名 卷之一·牧云通门 卷第十·佚名 卷第二十七(行声闻道上诸国王部第四)·宝唱 雪關禪師語錄卷之八·雪关智訚 卷第二·晦翁悟明 十二 公案的启示·正果法师 卷第五·霁仑超永 卷第二十九(第五诵之一)·佚名 卷第五十八·李通玄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青原六世)·惠洪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