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五十一則 雪峰是甚麼

第五十一則雪峰是甚麼

舉:雪峰義存禪師住庵時,有兩僧來禮拜。峰見來,以手托庵門,放身出云:是什麼?僧亦云:是什麼?峰低頭歸庵。僧後到成頭參禮全(大+歲)禪師,頭問什麼處來?僧云:嶺南來。頭云:曾到雪峰麼?僧云:曾到。頭云:有何言句?僧舉前話。頭云:他道什麼?僧云:他無語低頭歸庵。頭云:噫,我當初悔不向他道末後句。若向他道末後句,天下人不奈雪老何。僧至夏末,再舉前話請益。頭云:何不早問?僧云:未敢容易。頭云:雪峰雖與我同條生,不與我同條死。要識末後句,只這是。

禪師付法於弟子後,將方丈亦讓了他,自己則離寺在近處山中結庵居住,惟歲時節日弟子迎接他來寺裏受諸方供養瞻仰。平時也偶爾有僧到庵裏去訪問他。

本則即是講的雪峰禪師晚年住庵時,有遠方僧人來訪問他,雪峰見來,以手托庵

門放身出云:是什麼?這一句是天地無心的問。大自然即是個「是什麼?」而不要答案。這「是什麼?」就是答案。但那僧也問是什麼?則成了實問。雪峰被這一反問,倒是慚愧起來,他低頭歸庵,像個幼稚的學童。

與這相似的,另有一則公案在前。是昔年雪峰在德山宣鑒禪師會下作飯頭,一日齋晚,德山托缽下至法堂,雪峰云:鐘未鳴,鼓未響,這老漢向什麼處去?

德山無語低頭歸方丈。雪峰舉似師兄巖頭,頭云:大小德山,不會末後句。德山聽見了,令侍者喚巖頭問云:你不贊同老僧呢?巖頭密啟其語,德山至來日上堂,與尋常不同。巖頭於僧堂前撫掌大笑云:且喜老漢會末後句,此後天下人不奈他何。

禪師都是非常峻烈的,罵人瞎驢時像小孩的當真發怒,惟不留隔宿之怒。即刻他可以真心的笑起來。因為是這樣的思無邪,所以他又像男童的會臉紅,他沒有輸,沒有壞,也會怕不好意思。德山禪師的被飯頭一說,無語低頭歸方丈,雪峰禪師的被僧一反問,無語低頭歸庵,就是這樣的。

但是他能知道自己的這個是美嗎?

我哥哥說他小時的幼稚尷尬,後來想起來。原來都是美的,當時可是不知,很煩惱的,其實連這會煩惱亦是美。他道:我是近年來纔有了自知之明。每每做了失敗之事,自己卻知道這原來是好。雖然如此。亦還是憂傷。而一面卻知道自己的這憂傷,比達觀了不憂傷的更好。巖頭說的末後一句,便是這自知之明。所以德山禪師聽了他密語之後,至來日上堂便與尋常不同了。

巖頭云:「雪峰雖與我同條生,不與我同條死。」且曰:即此是末後句。不同條死是有他自己;自己無過於自知之明。自己不是個人主義。今人卻是有個人主義而無個性,有個人而無自己。有他自己者,即天下人不奈他何。

所以雪竇禪師頌曰:

末後句,為君說,明暗雙雙底時節。

──賓主雙暗雙明在於一機。

同條生也共相知,不同條死還殊絕。

──生同命不同。

還殊絕,黃頭碧眼須甄別。

──釋迦與達摩各有他自己。

東西南北歸去來,夜深同看千巖雪。

──雖然各有自己,還是與我同見同知,可比兩刀相鬥,刀鋒合在一起。

末句是雪竇禪師把來一翻。

猜你喜欢
  卷之十九·纪荫
  希叟和尚广录目次·希叟绍昙
  第四回·胡兰成
  卷三·佚名
  卷六·佚名
  卷之一·牧云通门
  卷第十·佚名
  卷第二十七(行声闻道上诸国王部第四)·宝唱
  雪關禪師語錄卷之八·雪关智訚
  卷第二·晦翁悟明
  十二 公案的启示·正果法师
  卷第五·霁仑超永
  卷第二十九(第五诵之一)·佚名
  卷第五十八·李通玄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青原六世)·惠洪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423 ·佚名

    夏竦 五月同州奏牡丹一枝开三花 上圣德风驰率土,左冯嘉气袭鸿英。 疏丛一干迎春茂,繁艳三房表瑞呈。 承献珍图昭美应,考祥花品见维祯。 帝宸钦翼崇昭报,薦玉燔柴极至诚。 夏竦 西厅 阶除尽日微

  • 故山樵王先生行状·王冕

    故山樵王先生行状山樵讳周字师文其先关西人系出猛之後十世祖德元仕宋官至清远军节度使靖康播迁留守建康移镇浙东未几仍守建康策勲追赠太师威定公威定之子讳琪阆州观察使庙赐忠节偕武节大夫第三子也第八子某诸军统制教

  • 卷八十五·志第五十二·柯劭忞

      ○礼五   △宗庙下   亲祀时享仪,其目有八:   一曰斋戒。前祀七日,皇帝散斋四日于别殿,治事如故,不作乐,停奏刑名事,不行刑罚。致斋三日,惟专心祀事,其二日于大明殿,一日于大次。致斋前一日,尚舍监设御幄于大明殿酉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三·佚名

    万历七年正月丁未朔上御皇极殿百官行庆贺礼○辅臣张居正题今月恭遇元旦仰惟 圣母 皇上履端纳祐茂衍 宸禧臣忝首臣欣庆之私万倍恒品缘奉有前旨不敢随朝行礼谨于会极门叩头称贺<婠勶-釒>入报闻特赐烧割酒饭又赐三辅臣

  • 卷之九十六·佚名

    光绪五年。己卯。六月。癸卯朔。以京师及山西得雨。上诣大高殿报谢行礼。  ○以祈雨灵验。命顺天府派员恭送铁牌至邯郸县龙神庙祀谢。毋庸送往山西并加封号曰、灵应昭佑宏济永泽圣井龙神颁扁额曰仁畅惠渥。  ○

  • 史记集解卷四十五·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四十五韩世家第十五韩之先与周同姓姓姬氏其后苗裔事晋得封于韩原曰韩武子武子后三世有韩厥从封姓为韩氏韩厥晋景公之三年晋司寇屠岸贾将作乱诛灵公之贼赵盾赵盾已死矣欲诛其子赵朔韩厥止贾贾不听厥告

  • 凡例·邹漪

    一、野史从来不废。是编悉纪明末遗事。其先帝朝事无关于鼎革者,兹不尽载。另有崇祯纪事一刻,大书而特书之。至新朝大政,洋洋洒洒,别载国史纪略,以自附于蒙诵瞽议之义。一、明运告终,实由流寇,蹂躏海内,几十余年。自秦晋而蔓延

  • 序·孙中山

    中华民族,世界之至大者也,亦世界之至优者也。中华土地,世界之至广者也,亦世界之至富者也。然而以此至大至优之民族,据此至广至富之土地,会此世运进化之时、人文发达之际,犹未能先我东邻而改造一富强之国家者,其故何也?人心涣散

  • 卷一·叶隆礼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重订契丹国志卷一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太祖皇帝姓耶律氏讳亿字安巴坚德祖长子也【案隆礼原书不载太祖姓氏及德祖之諡今并补正】德祖为额尔奇木犹中国刺史帝生而拓落多智与衆不羣及壮雄健勇武有胆

  • 盛德第六十六·戴德

    圣王之盛德;人民不疾,六畜不疫,五谷不灾,诸侯无兵而正,小民无刑而治,蛮夷怀服。古者天子常以季冬考德,以观治乱得失。凡德盛者治也,德不盛者乱也;德盛者得之也,德不盛者失之也。是故君子考德,而天下之治乱得失,可坐庙堂之上而知也

  • 大学衍义卷二十五·真德秀

    格物致知之要三审治体德刑先后之分舜典象以典刑【象如周礼治象刑象之象典常也刑即墨劓剕宫大辟五刑也】流宥五刑【宥寛也】鞭作官刑【以鞭为治官事之刑】扑作教刑【扑夏楚也不勤道业则扑之】金作赎刑【金黄金误而入刑

  • 中庸辑畧卷下·石墪

    宋 朱子 撰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 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

  • 论净土之要义·太虚

    ──十四年十一月在日本龙谷大学讲──日本佛教,要以净土真宗为最发达,而贵校为净土真宗之中坚。在中国现代佛教最发达者,亦惟净土宗,是净土宗为东亚佛教之重心无疑。然而净土宗之贵,在信之笃、愿之切与行之恒,故谈净土宗,必

  • 乙三  明一乘果·太虚

      乙三 明一乘果  丙一 明已满果  丁一 明果德殊胜  戊一 释迦三敕  尔时佛告诸菩萨及一切大众:‘诸善男子!如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复告大众:‘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又复告诸大众:‘汝等当信解如来诚

  • 佛说越难经·佚名

    西晋居士聂承远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波罗奈私国。贤者飞鸟聚。彼时国中有四姓长者。名曰越难。大豪富珍奇珠宝牛马田宅甚众多。难为人悭贪嫉妒。不信道德不喜布施。日未没。常敕门监。有来乞丐者勿得通也。  难有

  • 可闲老人集·张昱

    诗别集。四卷。元张昱 (1289—1371)撰。昱字光弼,自号一笑居士。庐陵 (今江西吉安)人。累官至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元末弃官。明初太祖征其入京,召见,悯甚老,曰 “可闲矣”,厚赐遣归,于是更号可闲老

  • 太上瑶台益算宝籍延年忏·佚名

    太上瑶台益算宝籍延年忏。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忏仪。述一百五十天尊和四真人名号。

  • 蜃楼外史·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侠义公案小说。一名《芙蓉外史》。四十回。题“霅溪八咏楼主述,吴中梦花居士编”,其真实姓名与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光绪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字林沪报馆铅印本,藏南京图书馆;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上海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