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十一章 舍利奉安

令舍利室之事业完毕,行伏敌者[比丘]众之集会,告此而言:(一)“余令完毕舍利室之事业,明白奉安舍利。大德等!得舍利!”(二)大王言此,由此入都,比丘众思料舍利将来之比丘,(三)名苏努陀罗住于普伽僧院而有六通之行者,已托舍利之将来事。(四)[世间之]所依[佛]为利益世间,处处游行时,于恒河畔,有其名[称为]难达陀罗青年,(五)与正觉者共请比丘众行食供养,[大]师于波耶迦港与[比丘]众共乘船。(六)其处之巴达质长老具六神通大威力者,见水涡卷之个所言比丘等:(七)“我住摩诃钵那达时,所住二十五由旬[广]之黄金造宫殿于此沉没。(八)恒河之水到此处彼[生涡卷之流]。”比丘等不信此而申述佛。(九)佛!“排比丘等之疑惑”而宣说,由此彼梵天世界亦随己意得示事,(一〇)依神通而升空中,立[高]等于七多罗树之[处],梵天世界以[佛]之衣裳塔置[自己]扩展之手上,(一一)特来此处示显人人,再据置彼处于元来之所,依通力来恒河。(一二)彼以足大指捕捉宫之顶,取示于人人,[再]投此于河中。(一三)难达陀罗青年见此神变:“往他人手之舍利我亦能自行取来。”(一四)如斯若欲祈愿前世,[比丘]众于此业,用龄唯十六岁之苏努陀罗行者。(一五)“舍利由何处取来耶?”彼问[比丘]众,众语此舍利[事]于长老。(一六)

世间导师卧于般涅槃床,虽由舍利为世间利益而语[帝释]天王曰:(一七)“天王!余之遗身舍利八多那中,一多那在于罗摩村受拘利那人之恭敬,(一八)由此,向龙之世界持来,彼受龙之恭敬,奉安于楞伽岛之大塔中。”(一九)大行者有远见[之眼]摩诃迦叶长老亦由法阿育大王依[佛]舍利广配分之理由,(二〇)于王舍城之附近以阿阇世王设壮丽善美之大舍利藏,(二一)[佛]舍利之中七多那持来其处奉安,而为罗摩村之一多那[彼]知师之御心而不取。(二二)[大]地之主法阿育亦见彼大舍利藏,思惟命[造]第八之多那[藏],(二三)于大塔藏[此],此亦为胜者[佛]豫定之处,此处漏尽行者等制止法阿育[王]。(二四)

罗摩村塔,设于恒河之畔,由此之后此舍利箧为恒河大水所毁。(二五)入于海中,于是水分二方之处,[彼]立其种种宝珠[所造]椅子上而交光。(二六)龙见此箧,到曼求利伽龙宫,以报告龙王。(二七)彼[龙王]与一亿之龙共到彼处,彼舍利奉来供养于己宫,(二八)其上所有以宝造塔同造之屋舍,与龙群共常行恭敬供养。(二九)于彼处守卫严,往持舍利来此,[大]地之护者,[睹多伽摩尼王]明日应行舍利奉安[之式]故。(三〇)如斯闻[比丘]众之语,彼[苏那长老]云:“诺。”计量可行之时刻自赴僧院。(三一)谓:“明日将行舍利奉安[之式]。”王于都中叩回大鼓,调整一切事务,(三二)都中全部与通过此[之僧院]之路准备令庄严,都人等亦着饰。(三三)帝释天王呼毗首羯磨来楞伽岛无余饰付种种。(三四)都四方之门,人民之主为大众之受用,衣服饮食物样样皆须配置。(三五)十五日布萨会日之日暮,贤于王务[彼睹多伽摩尼王]以所有饰具饰身,精神愉快,(三六)所有舞妓与取武具之兵士与[如]大水之兵士[伴]象马车,(三七)装饰种种样样等取围四方,乘坐纯白之四辛驮马[之牵]善美车,(三八)饰付美丽象康多罗而为先导,白伞下携[一]金箧。(三九)一千八名之美丽男女,持饰满[水]之瓶,围绕[王之]彼车。(四〇)种种之花笼,同炬火,妇人等携以同数,(四一)一千八名之善着饰童子等携种种色之美幢而从王。(四二)处处有种种之音乐响,有象马车之音,而[大]地之面恰如被裂。(四三)大名声之彼[伽摩尼王],以王者之尊严到摩诃眉伽园,到难陀园,美如天王。(四四)出王都立而耶?苏努陀罗行者坐于僧院而闻得大音乐之响,(四五)大地潜赴龙宫,速其处出现于龙王之前。(四六)礼拜起座,请彼[苏努陀罗]入座,龙王表示恭敬之意,问彼所来方土。(四七)受此回答耶?[龙王]次问长老所来之理由,彼[长老]语一切事情,传达僧伽之命令:(四八)“为[令]大塔之奉安,配置佛之事,舍利在汝手边,请与余,彼等言。”(四九)闻此,龙王甚有忧色,彼思惟:“此沙门,用力能取。(五〇)然舍利可持运他处。”于是与站立之甥合谋知彼事。(五一)[名甥]之瓦斯罗多陀,由彼身振可知,赴彼塔之家,吞下其箧。(五二)彼[大龙]往须弥山麓,蜷局而卧,长三百由旬[胴]周一由旬。(五三)彼大神通力,化造镰首数千,[一面]卧,而发烟以揭烟焰。(五四)化造等己之蛇数千,回己卧于四方。(五五)[曰]:“欲见吾等两那伽之战。”众多之天人与龙于其时下来此处。(五六)知叔父“以其等之舍利为甥所持去”,语长老云:“舍利不在余之手。”(五七)长老由开始语此等舍利之由来,彼向龙王言:“授与舍利。”(五八)彼腹行类之主由他之手段令彼领悟,伴彼赴塔之家,向彼说明:(五九)“以种种之宝善造样样之塔,请见巧构之塔屋舍,比丘!(六〇)于全楞伽岛所有之宝亦不值段楷端半月石,何况他处耶?(六一)由大尊敬之处迁向小尊敬之处,比丘!此非汝所适之事。”(六二)“大龙!汝不领会真理,然舍利向有领会真理之处迁移而适宜。(六三)为[令]脱轮回之苦恼,如来出世。此佛之意志,然则去奉舍利。(六四)彼王唯今日行舍利奉安[式]。然则不可犹豫速授余舍利。”(六五)龙王言:“大德!汝若欲见舍利,请去受取。”长老向彼返覆三次,(六六)彼长老化造细腕,立于彼所,而即时以手插入甥[龙]之腹,(六七)携舍利之箧而云:“汝止,龙王!”潜入大地现于僧院。(六八)龙王[思]:“比丘已欺我等而去。”为令持来舍利,遣人至甥龙之处。(六九)时甥于[彼]腹中不见[舍利]箧,悲叹而来报告叔父。(七〇)其时龙王亦感“我等被欺”出言悲叹,集合龙等,总皆叹悲。(七一)集来诸天,喜优者比丘之胜利,奉舍利于彼等,彼[苏努多罗]与共来。(七二)龙等悲叹来至[比丘]众之处而大悲叹,感伤舍利已被取。(七三)[比丘]众怜彼等,施与少舍利,依此彼等欢喜,行运来供养之品。(七四)帝释携宝珠之座席与黄金之箧,与诸天共到彼处。(七五)长老[由地中]出现之处,据置座席于毗首羯磨所建善美之宝珠假堂中,(七六)由彼长老之手取舍利箧,受于金龛之中,安置于优秀座席上。(七七)[大]梵天揭伞,知足天[手持]拂子,善时分天[手持]摩尼珠之扇,帝释天[手持]入水之砗磲。(七八)四大[天]王子持刀而立,有威神力之三十三天子手携笼,(七九)以波利奢陀伽华供养其所而立,三十二人之童女等又手取炬火而立。(八〇)由二十八[人组成]夜叉军追拂恶性之夜叉,为守护而立,(八一)般阇西迦于其处化造音乐堂,合提巴鲁乐之音而弹琵琶而立。(八二)巧妙音乐之无数天子等,摩诃迦罗龙王,样样赞叹共秦天乐,起天之合诵,诸天子又以雨降天香。(八三、八四)彼印达具陀长老[为]排却摩罗,建造等铁围山之青铜伞,(八五)于舍利之前,处处于五个所集合比丘等,谓行[尼柯耶之]读诵。(八六)于其处大欢喜之睹多伽摩尼大王已持来黄金制之龛载于头上来,(八七)措舍利龛,使安置舍利于座上,供养礼拜而合掌,立于彼处。(八八)于此见天伞及其他天香者,闻天乐其他之音,王(八九)虽不见[大]梵天以下,喜不思议未曾有之思,以伞供养舍利而即楞伽王之位。(九〇)“天伞、人伞、并解脱伞,有此三伞为世间依怙之[大]师,(九一)三度供献我王国。”心喜彼[睹多伽摩尼王]向楞伽王国供献舍利,及于三度。(九二)

天人、人间同供养此等舍利,王以金龛、安舍利置于头上,(九三)伴比丘众等向塔右绕行礼,下东方运来之舍利室。(九四)九亿六千万之阿罗汉等善胜围绕此塔之周围,合掌而立。(九五)人间之主[王]降下,“贵重之舍利室安于最佳卧台之上”,思惟喜满耶?(九六)舍利龛、舍利同由王之头上升,由此立于空中七多罗树[高]。(九七)舍利箧自开,舍利由此而上升,[具]相好随好现佛陀之相,(九八)如瘤多庵罗树下之佛陀,彼等行善逝在世时之二神通。(九九)见其神通,欢喜且得唯一念,达阿罗汉果人天[合]一亿二千万。(一〇〇)其他达三果者超计数之道。由此弃佛之相,彼[舍利]已落箧之中(一〇一)由此,箧[由空中]降止于王之头上,王又与印多具多长老,舞妓等同(一〇二)持[佛陀之]光荣持于身之[王],回巡[舍利之]安息所之舍利室,入于其中,置龛于宝珠之台上,(一〇三)次以香水洗手,以四种之香[摩擦]身体,而恭敬(一〇四)开箧取出舍利,愿大众之利益[大]地主如次思惟:(一〇五)“舍利若存在则无何之阻碍,舍利若住者,则为人人之依怙,(一〇六)如卧师之般涅槃床,善调卧于大价之卧床。”(一〇七)如斯思惟彼[王]安舍利于胜床之上,舍利如师[卧于般涅槃床],乃卧于胜床之上。(一〇八)于阿沙荼月之白分,满月布萨会之日,郁陀罗阿沙荼星宿之时,如斯奉安舍利。(一〇九)舍利之奉安同时大地震动,样样生起多种之神变。(一一〇)

王以净信心,饰白伞而供养舍利,七日间奉献楞伽之全王国,(一一一)着[己]身所有饰具亦捧献舍利室,舞妓、大臣、群集、诸天子亦效此。(一一二)王向僧团施衣裳、糖丸、乳酪等,以比丘等令终夜集园读诵,(一一三)翌日人民之利益者[王],于都中叩回大鼓,谓:“人民无余于此七日间应礼舍利。”(一一四)有大威力之印多具陀大长老,“凡楞伽岛人欲礼舍利者,(一一五)其刹那来此处礼拜舍利,各还其家”而祈誓,此如祈誓。(一一六)彼大名声之大王,此七日间常行大施于大比丘众,(一一七)谓:“舍利室之业,余令完成。舍利室之闭镇僧伽应知此。”(一一八)僧伽托此事于彼二人沙门,彼等以不污之石闭舍利室。(一一九)此处华鬘不枯,此等之香不失,灯火无消灭,亦无何等之障碍。(一二〇)脂肉色六枚之石常连而不离,如此漏尽之士等,皆祈誓此。(一二一)思[民之]利益大王下令云:“大众能在此为舍利之奉安。”(一二二)大舍利奉安后,大众应力不管如何行几千舍利之奉安。(一二三)王悉令闭建[大]塔,其处又支提之上,于四隅令积小塔。(一二四)如斯,获[运中]最幸运之本,有样样殊胜之人人伴连之本,自行无污秽之福业,无障碍以清净心亦行于其他。(一二五)

善人之信心与感激[起]作大王统史

名舍利奉安第三十一章[毕]

猜你喜欢
  卷二·普济
  佛说大孔雀咒王经卷中·佚名
  与德人谈话鳞爪·太虚
  第十五章 圣者龙树护持教法时代·多罗那他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之二·佚名
  嘱福善书(二通)·太虚
  卷三十五·性音
  天台八教大意·灌顶
  卷第一·德清
  高僧傳卷第十(神異下)·慧皎
  重刊圜悟禅师碧岩集疏·圆悟克勤
  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传·佚名
  卷十二·普济
  父子合集经卷第十七·佚名
  林间录卷上·惠洪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乐婉·唐圭璋

      卜算子   答施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了拚终难拚。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 卷四·吴兢

    钦定四库全书 贞观政要卷四      唐 吴兢 撰 元 戈直 集论 太子诸王定分第九【凡四章】 贞观七年授吴王恪齐州都督太宗谓侍臣曰父子之情岂不欲常相见耶但家国事殊须出作藩屏且令其早有定分【令平声分去声

  • ○补遗·赵翼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总裁诸臣钦奉上谕:金源肇起东方,与本朝满洲之地同一疆域。如完颜为金国族,至今隶我旗籍,而今之富察氏即金蒲察转音,此其明证也。间考史册所载金语,与今国语类多吻合,第音译传讹,遂至歧舛。而元人所著《金

  • 卷之一百六十六·佚名

    洪武十七年冬十月乙丑朔享太庙○丙寅册广武卫指挥佥事李杰女为淑妃册曰妃嫔之立所以助皇后奉宗庙理内治也非淑德贤行曷膺兹选朕自后崩之后欲得贤淑之女助朕奉祀宗庙乃卜诸功臣之家惟尔李氏最贞特册尔为淑妃助朕以奉宗

  • 卷之一千一百八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四十九章 清代的盛衰·吕思勉

    清朝的猾夏,是远较辽、金、元为甚的。这是因为女真民族,在渤海和金朝时,业已经过两度的开化,所以清朝初兴时,较诸辽、金、元,其程度已觉稍高了。当太宗时,已能任用汉人,且能译读《金世宗本纪》,戒谕臣下,勿得沾染华风。入关之

  • 五十三 江宁织造曹寅奏谢复点巡盐并奉女北上及请假葬亲摺·佚名

    康熙四十五年八月初四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八月初四日接邸抄,蒙恩复点曹寅巡视两淮盐课。臣寅谨设香案,望阙叩头谢恩讫。臣以家奴,两承钦命,祗切惶悚,惟有竭诚尽力,清完盐课,以仰报皇恩于万一。

  • 通志卷第一百十二·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二十五后汉李固【子夑】杜乔 吴祐 延笃 史弼 卢植 赵歧 皇甫规 张奂 段颎 陈蕃【朱震】王允【王宏士孙瑞赵戬】党锢刘淑 李膺 杜密 刘祐 魏朗 夏馥 宗慈

  • 五一二 湖广总督三宝等奏五次查获应毁各书情形折·佚名

    五一二 湖广总督三宝等奏五次查获应毁各书情形折乾隆四十三年闰六月初六日湖广总督臣三宝、湖北巡抚臣陈辉祖谨奏,为五次查获应毁各书,恭折具奏事。窃照民间存留违碍各书,先经臣等于各属敎职中酌委妥员,令其各回本籍,向各

  • 彭时传·张廷玉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正统十三年(1448),中第一名进士,被授予修撰。第二年,成阝王监国,令彭时与商辂入阁参预机务。过后得知继母去世,彭时极力推辞,皇上不允,他这才受命。当官一年多即参预大政,这还是前所未有。不久他进升为侍读

  • 李时勉传·张廷玉

    李时勉,名懋,字以行,安福人。童年时期,曾在寒冬季节用棉被将脚裹起来塞进桶中,坚持读书。永乐二年(1404)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入文渊阁学习,参与编修《太祖实录》。后被授予刑部主事,又参与重修《实录》。书成后,改任翰林侍读。

  • 卷十委署·冯煦

    ◇吏科·卷十·委署数目职官原定改定现定巡抚布政使提学使按察使江安粮道安庐滁和道现裁徽宁池太广道改皖南道凤颍六泗道改皖北道巡警道劝业道安庆府知府同知通判徽州府知府同知宁国府知府通判池州府知府池太同知通判

  • 卷五十四·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五十四钱唐程川撰诗五小雅问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诗仪礼皆以为上下通用之乐不知为君劳使臣谓王事靡盬之类庶人安得而用之曰乡饮酒亦用而大学始教宵雅肄三官其始也正谓习此葢入学之始须教他便

  • 卷二·张廷玉

    欽定四庫全書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二【辛平王五酉十一年】三年【齊僖十一年晉鄂四年衛桓十五年蔡宣三十年鄭莊二十四年曹桓三十七年陳桓二十五年?武三十一年宋穆九年秦文四十六年楚武二十一年】春王二月集說【孫氏復曰

  • 叹会品第二·佚名

    彼时须臾之间。十方菩萨悉会面现。其菩萨众不可称限无能计会。亿百千数莫能称载。光明所劝集於忍界。诣宝高座住世尊前。时佛宴然从定意兴。其明晃照自然音出。其自然音。普告於三千大千世界。令闻其教。于时佛土信不

  • 卷第二十二·道原

    景德传灯录卷第二十二吉州青原山行思禅师第七世中杭州龙华寺灵照禅师法嗣七人台州瑞岩师进禅师台州六通院志球禅师杭州云龙院归禅师杭州余杭功臣院道闲禅师衢州镇境遇缘禅师福州报国院照禅师台州

  • 卷四·彭绍升

    居士传四安阳董何魏陈刘传安阳沮渠侯京声者。天水临城县人。河西王蒙逊之从弟也。为人疎通强识。幼禀五戒锐意内典。少时甞到于阗国。经衢摩帝太寺。遇天竺法师佛陀斯陀。咨问道义从受禅要秘密治病经。既而东归高昌。

  • 湛然居士集·耶律楚材

    元代诗文别集。14卷。耶律楚材撰。《四库全书》曾据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清人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录有《湛然居士集》35卷,但这种35卷本今未见。现存《湛然居士集》都是14卷本。本集卷首有元太宗六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