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时传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正统十三年(1448),中第一名进士,被授予修撰。第二年,成阝王监国,令彭时与商辂入阁参预机务。过后得知继母去世,彭时极力推辞,皇上不允,他这才受命。当官一年多即参预大政,这还是前所未有。不久他进升为侍读。
景泰元年(1450),因为战事稍有平息,彭时获准回家守孝。但他因此也忤逆了皇上。守孝期满后,命他到翰林院供事,不再参与内阁事务。更换太子后,他升为左春坊大学士。《寰宇通志》修成后,他升为太常寺少卿。两职他都兼任侍读。
天顺元年(1453),徐有贞已得罪,岳正、许彬也相继被罢免。皇上坐文华殿召见彭时,说:“你不是朕所点的状元吗?”彭时叩头。第二天皇上仍命他入阁,兼翰林院学士。阁臣自从三杨之后,进退之礼都很轻。为皇上所亲自提拔的,只有彭时和岳正二人。而皇上正信任李贤,多次单独召见李贤谈话。李贤推重彭时,退下后一定向他咨询。彭时常常引据大义,与他争论是否可行,有时甚至动了真气。李贤刚开始时有点不高兴,时间长了也就服他诚恳正直,说“:彭公,真君子也。”
慈寿皇太后上尊号,下诏布告天下。彭时想请皇上推恩,李贤说一年之内不宜两次大赦。彭时说:“不是要大赦,应该行优待老人的制度。朝廷大臣的父母,七十岁以上的应给与诰敕,百姓八十岁以上的给冠带。这才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李贤很赞赏,立即上奏实行。
皇上喜欢彭时的风度,选取庶吉士时,命令李贤全部任用北方人,南方人一定要像彭时那样,才可任用。李贤对彭时说起这事。不久宦官牛玉宣读圣旨,彭时对牛玉说“:南方之士出于彭时之上的不少,怎能压制他们?”过后,选了十五人,南方人有六个在其中。
门达陷害李贤,皇上受到迷惑,说:“罢免李贤,那将专用彭时了。”有人传出这句话,彭时很吃惊地说:“李公有经世济国之才,怎可罢去?”于是极力为李贤申辩,并说:“如果李贤被罢去,彭时不能独留。”皇上听到这话,对李贤的怒意才消解。
皇上病危,口述遗命,确定后妃名份,不要用嫔御殉葬,共有四件事,交给阁臣润色。彭时读完后,涕泪流下,抑制不住悲怆之情。宦官回来复命,皇上也为之流涕。
宪宗即位后,彭时拟好两宫太后的尊号上呈。宦官夏时希求周贵妃的旨意,说钱皇后久病,不当称太后,而贵妃是皇上的生母,应该独上尊号。李贤说:“遗诏已经做了规定,何用多言?”彭时说“:李公的话很对。朝廷所以能够服天下,就在于正纲常。如果不这样,损害圣德不小。”过了一会儿,宦官又传出贵妃的圣旨说“:子为皇帝,母应为皇太后,岂有没有儿子而称皇太后的?宣德年间有过惯例。”李贤脸色都变了,看着彭时。彭时说:“今日之事与宣德年间的不同。胡皇后上表让位,退居别宫,所以在正统初年没有给她加尊。现在名分固在,怎能相比?”宦官说“:如此你们何不起草让位的表文?”彭时说“:先帝在世时没有实行,现在谁敢起草?如果做人臣的曲意顺从,那将是万世罪人。”宦官厉声警告他们。彭时拱手向天说:“太祖、太宗神灵在上,谁敢有二心?钱皇后无子,臣能谋到什么利益而为她争?臣所以不忍沉默,不过是想保全皇上圣德而已。如果皇上推大孝之心,则两宫并尊为太后为宜。”李贤也极力这么说。这意见才定了下来。到上宝册时,彭时说:“两宫同称太后则没有分别,钱太后宜加两个字,以便称呼。”于是尊她为慈懿皇太后,贵妃为皇太后。过了几天,宦官覃包到内阁说“:皇上的意思本也是这样,但迫于太后,不敢做主,如果不是二公力争,几乎误了大事。”当时阁臣陈文沉默不语,听了覃包的话后,很惭愧。礼成之后,彭时升为吏部右侍郎,兼学士,同掌讲经筵事务。
成化改元后,他升为兵部尚书,仍兼原有职务。第二年秋,他请回家省亲。三年(1467)二月,皇上下诏催他回朝。《英宗实录》修成,他被加封为太子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
四年,慈懿太后去世,皇上下诏议建陵墓。彭时和商辂、刘定之说:“太后作配先帝,正位中宫,陛下尊她为太后,下诏宣示天下。先帝全夫妇之伦,陛下尽母子之爱,都得大义。现在太后梓宫应当合葬裕陵,她的神主应当附祭太庙,这是无可更改之礼。近来听说要另择地埋葬太后,臣等实是心怀疑惧。我们私下以为陛下之所以迟疑,是因为考虑到当今皇太后万寿之后,应当与先帝同尊,因此担心二后并配先帝,不合祖宗之制。但考之古代,汉文帝尊生母薄太后,而吕后仍附祭长陵。宋仁宗追尊生母李宸妃,而刘后仍附祭太庙。现在如果陵庙之制稍有不合适,则会有背前人之美,受后人讥笑。”于是各大臣也相继这么说。皇上仍担心违背太后的意志,彭时与朝臣一起伏在文华门哭请,皇上与太后都很感动,这才听从了彭时的建议。
彗星出现于三台,彭时等人说:“外廷大政固然应当先处理,宫中根本尤为至急。谚语说‘子出多母’。现在嫔嫱众多,却没有怀孕的先兆。这一定是陛下爱有所专,而专宠的人已过了生育年龄的缘故。望陛下均恩爱,为宗社着想。”当时皇上专宠万贵妃,而贵妃年已近四十,所以彭时这么说。他又说:“大臣黜退,应该由陛下决定,或者集中群臣商议。不可都交给臣下,使大权旁落。”皇上虽不能听从,但心中称赞他的忠诚。
都御史项忠讨伐满四不利,朝廷建议命抚宁侯朱永率京军前往。朱永故意为难,提出许多要求。彭时讨厌他胃口张得太大,并推测军队可不用出发,便令整装以待。正好项忠飞报朝廷,说已把贼人围在石城。皇上派宦官怀恩、黄赐与兵部尚书白圭、程信等人到内阁讨论。彭时说“:贼人四出攻掠,锋芒诚然不可阻挡。现在他们入石城自保,我军包围得很坚固,他们不过是困兽,很容易擒获。”程信说“:怎么知道项忠不会退兵?”彭时说:“他已部署妥当,为什么自退?如果现在出兵,估计什么时候到?”程信说“:来年春天。”彭时说“:这样的话,更加缓慢了,不顶事。事情的成败,就在十二月决定了。”程信忿怒了,放出危言说:“项忠如果失败了,一定要杀一两个人,然后出兵。”众人都很担心,问彭时有什么见解。彭时说:“看项忠奏疏中曲折,知道他很能干。如果他听说另派禁军去,则可能会退避不敢负责,这样贼人就难说了。”当时只有商辂赞同他的话。到冬月,贼人果然被讨平,众人这才大服。改任他为吏部尚书。
五年(1469),他患病请假。过了三个月,皇上催他到内阁办事,免予朝参。这年冬,无雪。彭时上疏说:“光禄寺采办,各个城门抽税,都严重搜刮。而献上珍珠宝石的人,又加倍估算它的价值,掠取国库财物。请革除这些弊端,以惠小民。”皇上优诏褒奖他,并采纳了他的建议。畿辅、山东、河南干旱,彭时请免除夏税和盐钞,以及太仆寺索赔损失的官马;京师米贵,请发出仓库储米五十万石来平卖。皇上都听从了。彭时以旧臣受到倚重,遇有事情他都极力争执,毫不回避。而那时候皇上怠于政事,大臣很少得到召见。万安同在内阁,交结显贵的宦官和外戚,使君臣上下隔绝,彭时很担扰。
七年,彭时疾病又发作,请求退休。皇上安慰挽留他,彭时不能离去。这年冬,彗星又出现,彭时上书论关于为政之本七件事:一,不要惑于佛事,浪费金钱;二,传圣旨专门委任司礼监,不要再任别的人,以防作弊;三,召见大臣议论政事;四,对近幸之人赐给太多,工匠冒官太滥,而犯重罪判死刑和流放的人,又不尽合法,应戒除滥加刑赏;五,虚心接受劝谏,不要厌恶恳切的直言;六,告诫廷臣不要模棱两可,凡是政令失当,应该直言论奏;七,清理牧马草地,减少权势要人的庄田。这些意见都切中时弊。
宁晋伯刘聚为从父太监永诚请求封号和谥号,并请赐给祠堂匾额,礼部引惯例驳回。皇上特赐给匾额叫“褒功”,命内阁拟好封号和谥号。彭时等人说“:如果给了永诚,将来守边的宦官都援引此例来要求,变更祖宗之法就是从今日开始了。”有人说宋代曾有童贯被封王,彭时说“:童贯封王在徽宗末年,怎能是盛世之事?”这要求遂罢了。
彭时常常因为有灾变而上书,他的奏疏有的留中不发下来,有的发下有关部门,又多被阻隔,因此他郁郁不得志。五年(1469)以后,他共休假七次,皇上总是命医生去给他看病,还多次派宦官赏赐给他财物。十一年正月,他任满进升为少保,过了一个月去世,终年六十岁。赠太师,谥文宪。
彭时在朝三十年,孜孜奉国,力持正理,保全大体,公事回来后从不对子弟谈论政事。有什么论奏和推荐,都不让当事人知道。平时安居没有懒惰之容,日常生活非常俭约,没有声伎歌舞之享受,不合大义的东西不取,有古大臣之风。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 褚渊渊弟澄徐嗣王俭·萧子显 卷三百五十七·列传第一百一十六·脱脱 卷十三 漢紀五·司马光 第六回 帖木真独胜诸部 札木合复兴联军·蔡东藩 卷第十二·徐鼒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三·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三十二·佚名 卷之三百十二·佚名 第三十四卷 访目·缪荃孙 卷八十九·佚名 九六八 军机大臣奏遵旨查明挖补填写《通鉴纲目续编》情形片(附清单)·佚名 ·沿边各隘·丁曰健 天·周绍良 蓝继宗传·脱脱 胡克·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