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一百六十六

洪武十七年冬十月乙丑朔享太庙

○丙寅册广武卫指挥佥事李杰女为淑妃册曰妃嫔之立所以助皇后奉宗庙理内治也非淑德贤行曷膺兹选朕自后崩之后欲得贤淑之女助朕奉祀宗庙乃卜诸功臣之家惟尔李氏最贞特册尔为淑妃助朕以奉宗庙之祀尔惟敬哉

○皇第十八孙贤烶生齐王长子也

○旌表河南府偃师县民江德源妻樊氏贞节

○襄阳卫千户魏庭金旺等俱以征云南战殁于平越之茅坪以米布给其家

○丁卯  上谓兵部臣曰驿传所以传命而达四方之政故虽殊方绝域不可无也近闻贵州黄平等驿甚为使者所苦夷人不堪其役窜入山林者多尔兵部谕都司凡经过使臣有非理者必寘之法以警将来○广西平乐府火焚仓粮

○调河南都指挥同知陆龄为浙江都指挥同知升平山卫指挥佥事陈镛为浙江都指挥佥事

○命将士运粮往辽东  上谕之曰海道险远岛夷出没无常尔等所部将校毋离部伍务令整肃以备之舟回登州就彼巡捕倭寇因以立功可也

○庚午改织染宝泉杂造军器等局司狱司巡检司皆为从九品

○壬申魏国公徐达奏上北平诸卫将校士卒之数凡十有七卫计将士一十万五千四百七十一人

○赐辽东定辽等卫将士绵布凡十万匹人钞一锭

○赐京卫千百户镇抚守辽东者九十八人钞人五锭

○广东都指挥使司械送蛮寇余党九十余人至京法司请治其罪  上曰蛮夷之人相煽为非一时诖误若悉治其罪情有可矜然既戮其首恶者胁从之人不必穷治其宥之又曰南人不耐寒命悉给冬衣而遣之

○河南卫百户何宗袁泰焦成朱焕金华守御千户所镇抚曹真征云南战殁皆以米布给其家

○羽林右卫指挥陈义私卖官马为法司所论  上以其有功宥而不罪因命兵部移文总兵官延安侯唐胜宗等及辽东都司自今凡将士征讨辽东者原给官马悉收入官指挥而下试其骁勇者人给二匹庸常者一匹军还马仍入官私卖私易罪之

○后军都督府佥事陈文卒文庐州合肥人蚤丧父奉母至孝勤于稼穑家遂殷富元季挈家从  上累官至都督佥事至是以疾卒年六十追封东海侯谥孝勇诰曰朕惟帝王之兴必有佐运之臣竭其忠力故能生享爵禄殁膺赠谥此古今报功之令典也尔骠骑将军后军都督府佥事陈文奉母至孝恪勤匪懈挈家从戎谋勇兼济又能审择所从今有年矣朕南收吴越北定中原东征西讨所向克捷尔实与有劳焉天下既定论功行赏超居都府固将与尔同享昇平之乐岂期遽婴危疾溘然长逝朕甚悼焉今特加尔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追封东海侯谥孝勇尔其有知服兹宠命

○丙子河南北平水命驸马都尉李祺欧阳伦王宁李坚梅殷陆贤往赈之敕曰天生烝民所以立命者衣与食也民非衣食何以为生迩来河南河决北平水灾稼穑荡尽时将严寒不早为赈恤民何赖焉今命尔驸马都尉李祺欧阳伦王宁诣河南李坚梅殷陆贤往北平同有司验其户口以赈之汝往钦哉

○己卯以大理寺卿刘允为广东布政使司左参议

○庚辰夜太阴犯毕宿○壬午旌表河南宜阳县民陈忠妻杜氏山西沁源县民张承祖妻邢氏贞节

○升叙南卫指挥佥事张成为武昌中卫指挥同知以征云南功也

○赐浙江都司征南将校七十四人钞一万七千八百贯

○赐海运将校绮帛胡椒钞各有差民夫则复其家一年死者三年

○云南丽江府知府木德贡马诏赐锦绮钞帛

○乙酉景川侯曹震言四川贵州二都司于西番建昌罗罗之地易马四千二百五十匹请分给狭西河南都司将士又言四川至建昌驿道所经大渡河往来之人多死于瘴疠臣问诸父老自眉州峨眉至建昌有古驿道平易可行无瘴毒之患而年久蔽塞已令四川军民乘此闲暇之时开通其道以温江至建昌各驿马移置峨眉新驿为便俱从之

○赐至仕光禄司卿徐兴祖供奉今杜安鞍辔局大使黄立恭文绮有差

○丙戌以左春坊左谕德赵瑁为礼部尚书秀才王斌试左参军史玄龄欧阳旻试右参军

○丁亥以秀才宋矩等十七人为监察御史周焕奎高孟文为翰林院检讨

○命大河卫指挥同知时瑀济宁左卫指挥佥事沈仁署福建行都指挥使司事

○诏免大名府水灾田租一千六十八石

○戊子以成都左卫副千户王进子忻为本卫指挥佥事萧通侄让为正千户进与通因征云南松叠殁故官其子侄

○辛卯致仕济宁左卫百户杨山署芒部府事与蛮寇战殁诏赐绮帛钞锭恤其家

○赐凤阳寿州诸位征南将校一百四十一人钞三万四千九百贯

○增置杨州卫中后二千户所○壬辰  上命吏部凡徵儒士至京宜访其县官政事得失风俗羙恶以升黜之亦治道之一助也然人之好恶不齐偏听生奸又不可不察于是吏部尚书余熂言善政羙俗者佐贰官宜升之正官留俟除官代之而后升  上曰善者即升一等否者待朝觐之日黜之或能迁善改过亦不黜也升者黜者皆令本贯知之以示劝戒

○命兵部凡征南总小旗死而子幼者皆令食优给总旗例如百户小旗例如总旗待子长乃承父役虽有余丁皆复之听其生理

○癸巳兵部言镇海卫百户王庭出海运粮遇倭寇战殁广洋卫百户周清出海捕倭溺死诏庭加三等追赠清加三等追增俱以米布给其家

○置稽疑司官司令一人正六品左右丞各一人从六品属官司筮正九品无定员寻罢之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六十四·文艺下·脱脱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李心传
  卷三十一·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四·佚名
  前言·恽逸群
  第二十七卷 仕绩 一 八·缪荃孙
  九六六 谕苏州织造四德查明《通鉴纲目续编》板片刷印存贮情形·佚名
  六七四 翻书房为知照纂办《满洲蒙古汉字切音清文鉴》事致蒙古堂移会(附黏单)·佚名
  卷四十六·朱轼
  僧玄奘传·刘昫
  哀帝本纪·欧阳修
  范质传·脱脱
  第三十章 中央北迁问题与反蒋运动·李宗仁
  礼三九·徐松
  丁崇吉·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399 ·佚名

    王周 赠{上付下心}师 水中有片月,照辉婵娟姿。 庭前有孤柏,竦秀岁寒期。 坚然物莫迁,寂焉心为师。 声发响必答,形存影即随。 雪花安结子,雪叶宁附枝。 兰死不改香,井寒岂生澌。 晨鑪烟褭褭

  • 卷三十四·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三十四都邑广汴赋【有序        宋】李长民臣窃惟皇宋艺祖受命奠都于大梁于今垂二百载列圣相承増饰崇丽煌煌乎天子之宅栋宇以来未之有也昔在元丰中太学生周邦彦尝草汴都赋奏御神考

  • 列传第五十七 夷蛮·沈约

    南夷、西南夷,大抵在交州之南及西南,居大海中洲上,相去或三五千里,远者二三万里,乘舶举帆,道里不可详知。外国诸夷虽言里数,非定实也。 南夷林邑国,高祖永初二年,林邑王范阳迈遣使贡献,即加除授。太祖元嘉初,侵暴日南、九德诸郡

  • 國朝獻徵錄卷之六十九·焦竑

      南京大理寺(卿 少卿 評事)   ◆卿   南京大理寺卿湯宗傳   南京大理寺卿龔永吉傳   南京大理寺卿夏公時正墓志銘(王鏊)   南京大理寺卿宋欽傳(實錄)   大理寺卿吳道宏傳(實錄)   南京大理寺卿章公格墓志

  • 东都事略卷六十二·王称

    列传四十五  王徳用字元辅超之子也超有传始超为懐州防御使补徳用为牙内都指挥使超率兵六万伐李继迁出绥夏徳用时年十七从为先锋破贼于铁门闗进师乌白池他将失道超不进徳用以精兵五千转战三日贼遂郤乃领众要其归路距

  • 第三十三回 劝移都娄敬献议 伪出游韩信受擒·蔡东藩

      却说朱家欲救季布,亲到洛阳,暗想满朝公卿,只滕公夏侯婴一人,颇有义气,尚可进言,乃即踵门求见。夏侯婴素闻朱家大名,忙即延入,彼此晤谈,却是情投意合,相得甚欢。遂将他留住幕下,每日与饮,对酌谈心。朱家畅论时事,娓娓动人,说得

  • 第六章执政前之荆公(中)·梁启超

    世之论者,每以荆公蚤岁,屡徵馆职,不赴,及其后除翰林学士,乃一召即应,谓其本热心富贵,前此不过矫情缴誉,待养望既久,一跃而致大位。呜呼,何其不考情实,而效舞文之吏,锻炼以入人罪耶。荆公之出处,其自审之固甚蚤且熟,用世固其本志也,然

  • 卷之七百九十三·佚名

    ○自避暑山庄启銮。幸木兰  ○浙江巡抚熊学鹏奏、江山县知县禀报闰七月初九等日。阴雨连绵。山水并发。沙石冲泻。计南乡二十八都三乡口等处。被水冲压田地。约有一千九百余亩。现饬各农佃上紧挑复。赶种荍麦。应

  • 一四二八 武英殿修书处官员为清结书籍银两事呈稿·佚名

    一四二八 武英殿修书处官员为清结书籍银两事呈稿乾隆五十六年十二月十九日武英殿修书处官员等呈,为清结书籍银两事。查本处通行书籍处一项,结至五十四年十二月,呈明下存银九百八十二两一钱二分七厘三毫七丝二忽;旧存书二

  • 汉纪五十二 孝献皇帝乙初平二年(辛未、191)·司马光

    汉纪五十二 汉献帝初平二年(辛未,公元191年) [1]春,正月,辛丑,赦天下。 [1]春季,正月,辛丑(初六),大赦天下。 [2]关东诸将议:以朝廷幼冲,迫于董卓,远隔关塞,不知存否,幽州牧刘虞,宗室贤俊,欲共立为主。曹操曰:“吾等所以举兵而远近莫不响

  • 卷二百二十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三经籍考【十三】史【地理】【臣】等谨按地理一门条目綦繁禹贡所纪职方所掌其书古矣後人着録体例杂糅要其编排不容无次四库全书所纪宫殿而下

  • 法言義疏十三·汪荣宝

      重黎卷第十〔注〕真偽美惡,成敗存亡,人君之所以御乎其下,人臣之所以事乎其上,不可以不察也。明此以南面,堯之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為臣也。〔疏〕注「明此以南面」至「臣也」。按:莊子天道文。   或問:「南正重司天,北

  • 管子补注卷二十·刘绩

      形势解第六十四      管子解二  山者物之髙者也惠者主之髙行也慈者父母之髙行也忠者臣下之髙行也孝者子妇之髙行也故山髙而不崩则祈羊至主惠而不解则民奉养父母慈而不解则子妇顺臣下忠而不解则爵禄至子妇

  • 卷上·佚名

    闻如是,一时佛游於王舍鹞山。从大众比丘。比丘千二百五十。时摩竭王阿阇世。与越祇不相得。众臣议言:越祇自恃国富民众。地沃野丰多出珍宝。不首伏我。当往攻伐。国贤大臣名曰雨舍。梵志种也。王命使行。稽首佛足。敬问

  • 指月录卷之二·瞿汝稷

    应化圣贤 ▲文殊菩萨一日令善财采药曰。是药者采将来。善财遍观大地。无不是药。却来白曰。无有不是药者。殊曰。是药者采将来。善财遂于地上拈一茎草。度与文殊。殊接得示众曰。此药能杀人。亦能活人。首山念云。文

  • 摩尼光佛教法仪略·佚名

    开元十九年六月八日大德拂多诞奉诏集贤院译托化国主名号宗教第一佛夷瑟德乌卢诜者本国梵音也,译云光明使者,又号具智法王,亦谓摩尼光佛,即我光明大慧无上医王应化法身之异号也。当欲出世,二耀降临,分光三体;大慈愍故,应敌魔军

  • 慈幼便览·文晟

    清代文晟编写的一本儿科类中医文献,成书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首列小儿简要辨证,节录夏禹铸望苗窍诀、验虎口法和虎口三关图,阐述幼科诊察之法;后列初生及一岁以内幼儿调护法及四十余种小儿病症诊治,对脐风、惊风辨治尤详,并

  •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叙·陈景元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北宋陈景元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卷首有作者自序,自称幼年出家访道,老归茅山,欲诵《大洞真经》。因原经文字讹谬,「遂将前辈修习之本及茅山藏本比对隐书,辄撰音义,兼疏同异,粗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