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舍利来岛
大贤者之大长老于雨安居毕,于迦剌底迦月、满月之日行自恣,以告王:(一)“人间之王!我等大师,久不谒正觉者,我等,无依怙而来住,于此处我等无有应崇敬者。”(二)“大德![贵僧非]曾向余言正觉者已入灭?”[王]言而回答:“谒舍利谒胜者。”(三)“余应建立塔婆为大德之意思,余知此。余营建塔婆,大德对舍利所配虑。”(四)长老向王言:“可与须末那相谈。”王言:彼沙弥“舍利由何处得耶?”(五)如斯彼沙弥须末那[喜悦告王]:“人间之王!庄严都城与道路,与众共守布萨戒,乘王象,(六)翳白伞,伴乐人于黄昏时可赴大龙王园,(七)王!于彼处知舍利之分散,可得[佛]之舍利。”(八)
于是,长老由王宫赴支提耶山,言达善心[境]之须末那沙弥,[九]“汝贤者须末那!来。赴妙之布波普罗[华氏城],对汝祖父大王如斯传我等之言。(一〇)‘大王!汝友天爱大王于佛教起信心,欲建立塔婆。(一一)能赠牟尼尊之舍利与师所用之钵。此于大王之处有此甚多之遗身舍利。’(一二)携其满钵赴妙天宫,向彼帝释天王如斯传我等之言:(一三)‘应受三界供养[佛]之右齿舍利于御身之处,天王!右之锁骨亦然。(一四)御身唯供养佛齿!师之锁骨请与我等。天王!楞伽岛之务勿怠慢。’”(一五)“诺,大德!”斯言者,彼通力者沙弥于其刹那来至正法阿育[王]之前,(一六)于其处[王之]沙罗树下置美丽大菩提树,见捧迦剌底迦祭之供养。(一七)闻长老之语携王所得舍利之满钵,沙弥赴雪山。(一八)置舍利与上妙之钵于雪山而赴天王之前,申述长老之言,(二九)天主帝释由周罗摩尼周提耶[髻珠塔]取出右锁骨与沙弥。(二〇)由此,行者须末那取其舍利与舍利钵来至支提耶山,亲手与长老。(二一)
于黄昏时[前]述卤簿,王[立]于王军之先头而赴大龙王园。(二二)长老于其处之山安置所有舍利,由此,眉沙迦山为支提耶山。(二三)长老置其舍利之钵于支提耶山,取锁骨,伴众而赴固定之场所。(二四)“若此是牟尼尊之舍利者,我天盖自倾,象当跪下,此舍利函与舍利共来,当止停我头上。”王如斯思惟,而依其所思惟。(二五、二六)大地之王者如灌甘露大为喜悦,由头上取置于象背上。(二七)喜悦之象咆哮,大地震动。由此,象返回伴长老、军队,由东门进入美丽之都中,由此更由南门出,(二八、二九)赴于塔波园支提场所背后所建,玛黑夹[夜叉]堂地,由菩提树之处还来,面东而立,其时此塔婆之场所充满迦昙婆花及阿陀利蔓草蔓延。(三〇、三一)于其间人王使清扫庄严为天人所护之此净地,(三二)舍利由象背降下时,象不欲如此,王问长老之意,(三三)彼[答]:“彼望安置与己背等[高]之场所。”是故谓:“不欲降下舍利。”(三四)王直令由干燥之阿婆耶池[持来]干土块,积与彼象同高,(三五)王于此奇妙场所,庄严种种样样,由象背降下舍利,安置于其处。(三六)立舍利之守护役,置象于彼处,王心急于建立舍利塔、(三七)用多数之人人速造砖瓦,熟虑[供养]舍利之仪式,伴家臣入都。(三八)大摩哂陀长老一行俱向美丽之摩诃眉伽林,定住于彼处。(三九)
象于夜间往来彼舍利[奉安之]场所,昼则负舍利立菩提树处于堂内。(四〇)大地之王者从长老之提案,须数日于彼敷地上筑造及膝[高]之塔,(四一)于彼处来触奉安之舍利,大众亦遍由处处来会。(四二)于彼等之来会,舍利由象背腾空,见止于七多罗树高之虚空中。(四三)舍利令众人感动,于有瘤之庵罗树下如佛之所[为],行惊奇之二种神通,由[其舍利]出火炎,又水流,楞伽之地自然光辉为唯一色。(四四、四五)
卧于般涅槃床之五眼[具有]之胜者,行五大决意。(四六)“大菩提树之南枝阿育[王]之取此耶!自断插入花瓶,(四七)所插之彼枝,辉耀诸方,由果实树叶放六种美丽之光,(四八、四九)彼[树枝]与可爱之金瓶俱上腾而不见,七日[间]止于雪[云之]胎中,安置于塔波园中,我右锁骨上升于虚空,行二种之神通,(五〇)安置于楞伽岛庄严之醯摩摩利伽祠中,余无多那量之舍利,(五一)具佛之相,上腾立于虚空中,行二种之神通而止。”(五二)[如斯]如来定五种之决意。是故,其时舍利行其神变。(五三)由空而下其[舍利]止于王之头上,王大悦而奉安于灵祠中。(五四)奉安其之舍利之灵祠耶!其时有可惊愁闷大地震动,(五五)如斯诸佛是不可思议,诸佛之法是不可思议,信不可思议者之果[又]是不可思议。(五六)
目击此神变之人人,对胜者起信心,王弟之末多婆耶王子亦(五七)对圣王[佛]怀具信心,乞求人王与一千人人共出家于[佛]教。(五八)由且陀卫村,又由多瓦罗曼陀罗,更由卫哈罗比伽,又由同一之伽罗伽比陀,(五九)并由乌婆提莎村一一之五百人青年喜悦,对如来起信心而出家。(六〇)如斯其时由都[之内]外,入胜者之教而出家者共三万人之比丘。(六一)大地之王者于塔波园营建妙塔,常以多数之珠宝行供养。(六二)王之后宫、武士族、家臣,同都人士及所有地方民等各各供养。(六三)于此处先塔婆而建立精舍,此塔波园精舍为世所知。(六四)
世间导师虽入般涅槃尚以己遗身舍利由种种方法为人人行利益安乐。况胜者之存于此[世]耶?(六五)
善人之信心与感激而[起]作大王统史
名舍利来岛之第十七章[毕]
猜你喜欢 新华严经论 第五卷·李通玄 大明高僧传卷第四·如惺 卷第六·佚名 如净禅师语录目次·文素 卷第四十三·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六·唐慧琳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八·玄奘 大乘方广曼殊室利菩萨华严本教阎曼德迦忿怒王真言大威德仪轨品·佚名 俱舍论疏 第四卷·法宝 新译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一卷·澄观 专门为造就僧才设的学·太虚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二·澄观 卷第十五·智旭 卷四·佚名 三法度論卷上·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