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22.边塞绝句四首

凉州词

蒲桃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来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

初、盛唐时期,东北,西北,西南各处国防线上常有战事,唐朝政府不得不派大军守卫边境。统率这些国防军的节度使都是著名的将帅,他们需要带一批文人去掌管文书事务。文人进入节度使幕府,有希望由于长官的举荐而获得一官半职。在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许多著名诗人都被收罗在边防节度使的幕下。这些诗人熟悉了边塞风物和将士的生活、情绪,用各种形式的诗歌来歌咏、表现它们,于是唐诗中大量出现了这一类的新题材。我们把这一类诗歌称为边塞诗。我们己讲过了高适、岑参的三首七言歌行形式的边塞诗,现在再选讲四首七言绝句形式的边塞诗。

第一、二首都题作《凉州词》。“凉州”是当时新流行的曲调。据说有一位龟兹国王爱好音乐,他在大山中听风声水声,和他的乐师们一起谱成许多歌曲,在西域风行一时。唐朝的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到这些曲谱,进献给玄宗,玄宗就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中国歌词。就以歌曲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有“伊州”、“甘州”、“凉州”等十多个曲调。诗人们热烈欢迎这些新鲜的歌曲,大家都为它们作词,因此许多人的诗集里都有以“凉州词”、“伊州词”或“甘州词”为题的诗歌,它们是唐代新的乐府曲名,不是诗题。

王翰的《凉州词》写一个即将奔赴战场的将军,在临阵以前,僚属给他欢送出征。葡萄酒是凉州名产,夜光杯是最好的白玉酒杯,也是凉州名物。用这一句来概括宴席的丰盛。将军还想多喝几杯,可是军士们已骑上马,不便口头催促,只是拨响着琵琶。将军一听,就知道伙伴们在催促他了。但将军此时已喝得醉醺醺的。他是贪杯酗酒吗?不是。他是贪生怕死吗?也不是。他说:我醉倒在战场上,你们也别笑我。你们看,从古以来,上阵作战的人有几个活着回来的?这就表现了将军抱着必死之心,喝饱老酒,上马杀敌的豪壮气概。施鸿保评这二句道:“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他的体会没有错,我们应当把这二句看作幽默话。

第二首王之涣的《凉州词》,就用另外一种边塞风光来谱词了。他先写塞上边城,在高山之间露出一片城墙。山下的黄河好象从白云中流出来。他把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勾勒出来了。于是在这里听到有人在吹笛子,所吹的曲调恰是“折杨柳”。这是西北一带的横吹曲。从南北朝以来,人民有一种折杨柳枝送别的风俗,因而“折杨柳”的曲子又成为离别时奏的乐曲。现在听到又有人在吹这个曲子,体会到吹笛人一定有怀乡怨别之情。于是,诗人说:玉门关外,只有黄沙白草,春风都吹不到,哪里有杨柳可折。你吹笛的人,也不要怨杨柳了吧。结合前面二句,就可以感觉到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说玉门关外如此荒芜寒冷,身居其地,怀乡恨别之情,极其深刻。“何须怨”不是真的劝他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无用,这是更深刻的反话。羌笛是西羌人做的笛子,吹笛子的人还是守卫边塞的大唐战士,不能理解为羌人在吹笛子。李白有一首《春夜洛阳闻笛》诗,其二句云:“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可以为解释王之涣此诗的参考。近来有人注释此诗,知道“折杨柳’是曲名,却没有注明这个曲子的意义,因而对全诗的主题思想就无所知了。

这首诗最早见于《国秀集》。第一、二句云:“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直上白云间。”次序与今本不同。其次是《集异记》所引,第一句作“黄沙远上白云间”。后来在许多宋人书中,都作“黄沙直上白云间”①。“黄河”与“黄沙”,“远上”与“直上”,孰是孰非,引起了后人的推敲。

许多人主张应以“黄沙”为是,“黄河”为误。理由是凉州城外没有黄河。我以为“河”与“沙”是传写之误,今天已无法确定到底原本是什么。论句法气势,则应当以“黄河远上”为较好。李白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就是同一意境,这都是当时诗人对黄河上游的印象。至于说凉州不在黄河边上,因而肯定了“黄沙”,这也有问题。因为“凉州词”是谱唱《凉州曲》的歌词,其内容本来不限定要描写凉州城。王之涣此诗只是写一个边塞上的戍城,“孤城”是泛用,并非专指凉州。再说,凉州也不在万仞山中,如果认为此诗是描写凉州的,那么连这第二句也得否定了。

王昌龄一首题为《出塞》,即出关。在唐诗中,一般用以表示出征,而“入塞”则表示凯旋归来。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先从字面排列讲:看看天上的明月,还是秦朝时候的明月;看看雄壮的关城,也还是汉朝时候的国防建筑。第二句接着说:在这个从古到今景色不变的关塞中,出关万里去参加远征的人都没有回来。于是,诗人不免有些厌恶这种战争。他想,为什么要很远的走出国境去征伐胡人呢?如果有一位象李广一样的飞将军,能坚守边防,不让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来侵略中国,岂不是可以使许多兵士免于死亡吗?显然,这是一首反对侵略战争的诗,写得很含蓄,用“但使”、“不教”两个词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

“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一句曾引起过许多争议。王世贞以为是“可解不可解”(《全唐诗说》)的诗句。吴昌祺以为这地方在秦朝还是明月照着的荒野,到汉朝便已有关城了。这都是从字面排列的呆讲,把“秦时明月”和“汉时关”分为不相干的两部分。其实,诗人用“秦汉”二字是活用,也是形象用法。意义只是说:这里天上的月色,和地上的关城,都仍然和秦汉时代一样。但他不能把诗句写成“秦汉明月秦汉关”,这不成为诗,于是他改作“秦时明月汉时关”。无论是“秦”是“汉”,这两个字都代表一个抽象的概念;“古”,并不是要把明月和关分属于两个朝代,而是把“秦汉”二字分在二处作状词。这种诗句的修辞方法,称为“互文同义”。卢纶有一首《送张郎中还蜀歌》,起句是“秦家御史汉家郎”。张郎中是御史兼郎中,都是秦汉以来古官名,诗人亦用互文式的修辞来造句。这可以说是唐人句法,宋以后就不见这样的句子了。

第三句的“龙城”与“飞将”,注释家也有许多意见。龙城是汉代匈奴的都城,大将军卫青征伐匈奴,直捣龙城。但匈奴是游牧民族,他们没有固定的都城。所谓都城,只是指匈奴各个部落首领所在地,或者说军事主力所在。飞将军是汉代将军李广,他驻防边疆,匈奴人称之为飞将军,形容他用兵神速。这里是两个典故的合用,“龙城飞将”只是说能打败敌人的名将,并不实指某处某人。有些注释者太拘泥于历史事实,考证出龙城应当是卢龙塞,飞将应该是卫青而不是李广,因为李广与龙城无关。这样讲诗,真是“固哉”!试参看唐诗中用这两个名词的,都是活用,不可死讲。杨炯《从军行》云:“铁骑绕龙城。”卢照邻《战城南》云:“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沈佺期《杂诗》云:“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虞世南《从军行》云:“涂山烽候惊,弭节度龙城”。这几位诗人都在王之涣以前。如果要把他们诗中的“龙城”确定在某一地方,那么一会儿在雁门,一会儿在涂山。后来温飞卿有诗云:“昔年戎虏犯榆关,一败龙城匹马还”。这个龙城,又在榆关外了。岂不是也很难解释?“飞将”也是唐诗人常用的语词,只是猛将、勇将的意思,不必牵扯到卫青或李广,更不必和上下句中的地名联系考索。贺朝诗云:“天子金坛拜飞将,单子玉塞振佳兵。”杜甫《秦州杂诗》云:“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都和王之涣同样用法。

最后一首岑参的诗。用另外一种手法来表现他旅居边塞的寂寞。“故园东望”即“东望故园”,因为调声关系,把它们倒装了。东望故乡,路程遥远,被怀念家乡的情绪所激动,两个袖口抖索地擦不干眼泪。恰巧路上遇到一个回京城击的使者,就想托他带一封家信回去。可是随身没有纸笔,无法写信,只好托他带个口信回家,说自己身体健康,平安无恙。这首诗是平平直直的叙述,没有寓意,全用赋的手法。因为所叙的事实深刻地表现了边塞征人的怀乡情绪,尽管是质朴的素描,也仍然很能感动人。

关于王昌龄、王之涣这两首诗,唐人小说中记录了一个故事:有一天,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同在旗亭上游春饮酒。恰有几个歌妓在侍候贵人,唱歌劝酒。他们三人便约好,听这些妓女唱什么人的诗最多,借此评定三人中谁最有名。第一个妓女唱了王昌龄的“寒雨连江夜入吴”。第二个妓女唱的是高适的“开箧泪沾臆”。第三个妓女唱的是“奉帚平明金殿开”,又是王昌龄的诗。于是王之涣指着一个最美的妓女说:“如果这个姑娘唱的不是我的诗,我就一辈子不做诗了。”后来,轮到这个妓女唱,果然唱的是王之涣的“黄沙远上白云问”。接着,她又唱了两支歌,也都是王之涣的诗。这个故事见于薛用弱的《集异记》,它说明二王、高、岑诸人,在当时同样著名,不易分别甲乙,而小说的作者是以王之涣为第一的。

这些绝句,直到后世,还有人评比。明代的李于鳞,以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为唐人绝句第一。王世贞以王翰的“蒲桃美酒夜光杯”为第一。清代的王渔洋以王维的“渭城朝雨挹轻尘”,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王昌龄的“奉帚平明金殿开”,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为唐人七绝最佳作品,而且说:从此以后,直到唐末,也没有人能超过这四首。施鸿保也举出“秦时明月”、“黄河远上”二诗为唐人边塞名作:“意态雄健,音节高亮。情思悱恻,百读不厌。”可知这几首诗之为唐代七绝最高作品,已是众口一辞的定评了。

一九七八年五月八日

【增记】

唐时玉门关外没有杨柳,故王之涣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清代左宗棠收复新疆,想到王之涣这两句诗,就命令各地官员在天山南路大道两旁种了几十万株扬柳。当时称为左公柳。左宗棠幕下诗人、将军都作诗歌颂。

邓廷桢诗云:

羽林壮士唱刀环,齐裹貂褕振旅还。

千骑桃花万行柳,春风吹过玉门关。

又杨昌浚诗云:

上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遍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近来从清人笔记中见到这两首诗,我以为可作唐诗佳话,故附录于此。

一九八四年八月五日记

①《文苑英华》、《乐府诗集》、《唐诗纪事》均作“黄沙直上白云间”。《全唐诗》亦用此句。

猜你喜欢
  卷八百三十九·彭定求
  辛弃疾·唐圭璋
  白石道人歌曲卷四·姜夔
  第八出 遇贤·李渔
  {送琴书}·佚名
  西华山陈抟高卧·臧懋循
  听槐格讷(Wagner)乐剧·徐志摩
  落叶小唱·徐志摩
  卷五十六·徐世昌
  卷七·佚名
  卷四百五十一·曹学佺
  卷二百八十二·陈廷敬
  卷二百二十四·佚名
  90.皮日休、陆龟蒙:杂体诗五首·施蜇存
  重订曲海总目·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出 情饵·李渔

    〖虞美人〗(老旦带末上)烟花孽障何时了,恨不回头早。同心喜得遇名流,倘辱相收,甘与抱衾裯。奴家许氏,小字仙俦,留都歌院中一个知名的妓女是也。心似天高,命如纸薄。才思可侔道韫,生涯偏类薛涛。岂真前世前生,负却千人孽债,致令今

  • ●序·先著

    诗之道广,而词之体轻。道广则穷天际地,体物状变,历古今作者而犹未穷。体轻则转喉庆拍,倾耳赏心而足矣。诗自三言、四言,多至九字、十二字,一韵而止,未有数不齐、体不纯者。词则字数长短参锴,比合而成之。唐以前之乐府,则诗载其

  • 卷十四·查慎行

    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十四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湓城集【起壬申正月尽七月】庚午春朱恒斋由刑部郎出守九江枉书见招踰年始往践约既为辑庐山志复遂庐山之游贤地主之贶我良厚矣禾中与德尹别四海皆兄弟何人似卯君也知年

  • 卷四百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十八元稹乐府古题序【丁酉】诗讫於周离骚讫於楚是後诗之流为二十四名赋颂铭赞文诔箴诗行咏吟题怨叹章篇操引謡讴歌曲词调皆诗人六义之余而作者之旨由操而下八名皆起於郊祭军宾吉凶苦乐之

  • 韦庄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 )人 。是诗人韦应物的后代 。早年屡试不 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近六十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 。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 ,召为判官 ,奉使入 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 。天复元

  • 卷一百九十三 嘉祐六年(辛丑,1061)·李焘

      起仁宗嘉祐六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春正月辛卯,判大宗正事允弼請以潭王宮教授周孟陽等編修本司所降宣敕、劄子。從之。孟陽,海陵人也。   壬辰,翰林學士王珪權知貢舉。   乙未,詔有司製南海廣利洪聖昭順王廟所用

  • 平定三逆方略卷二十·佚名

    卷二十   康熙十四年十二月戊午,敕大将军贝勒洞鄂断贼粮道。洞鄂奏:臣等已克平凉第一关厢,去城三里许对南山屯营,以炮攻城,欲向前薄城;沟深城险,难以下垒,故城不能速下。上谕:逆贼久踞平凉,皆因有粮可恃;若断其饷道,则贼自穷。

  • 卷之六十四·佚名

    宣统三年。辛亥。九月乙酉谕内阁、学部国子丞徐坊等奏、山东土匪滋炽。关系全局请遴派本省绅士回籍。举办团练一摺。山东南控江淮。北拱畿辅。当此危急之秋急应办治乡团。以资保<?目辟>行<?匧心>口<?韦未><?夗贝>前贵州提学

  • 哈密传·张廷玉

    哈密,东边离嘉峪关一千六百里,汉代伊吾卢所在地。汉代明帝时期在此设置宜禾都尉,统领屯田军。唐代此地为伊州。宋代该地并入回纥。元朝末年,威武王纳忽里镇守该地,不久改由肃王镇守。肃王去世后,由其弟安克帖木儿继承王位并

  • 樊山政书卷三·樊增祥

    恩施樊增祥嘉父批潼关厅详批咸宁县民妇张刘氏呈词批李令士珍禀批大荔县张令禀批客民乔世祥呈词批富平县禀批汉中厘局刘守树德禀批韩城县详批雒南县禀批沔县禀批朱令组绶陈令维藻会禀批海典史禀批城固县生员赵丛蔚呈词

  • 第十七节 加里波的之辞职·梁启超

    加富尔既去,王慰留不可,乃以拉达志代之。拉达志者,无主义,无定见,因循姑息,非乱世宰相才也。受事之后,即命撤散义勇兵(义勇兵,爱国人民报效而来,加里波的所统也)。加里波的不可,乃自下令于军中曰:“政事之方针,非吾侪军人所得与闻。

  • 卷一百七十九·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七十九明 杨士奇等 撰去邪宋哲宗时刘安世论王子韶差除不当疏曰臣伏闻朝廷以王子韶为太常少卿采之佥言咸谓未允辄据公议上逹天听按子韶姿性

  • 卷五十六·陆宗楷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国子监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五十六艺文应制一圣驾诣学盛典庆成颂【谨序】     王顼龄稽古庠序学校之设皆所以教人伦育人才而学尤重盖京师首善之地太学贤士之关四方观瞻攸系是

  • ●天台治略卷之一·戴兆佳

    详文一 ◆详文一 一件详陈建立义仓积谷备荒等事 一件战船赔累实甚穷员困苦难堪沥陈颠末龥恩垂鉴事 一件龥请转详勒石永除修造战舡之苦累恩徧三台功垂万世事 一件禁革军粮重耗之积弊恳 宪批饬存案除民累而昭法守事 一

  • 卷一·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谨按足利学所藏周易四通一通正义即宋板也三通皆写本也二通上下经彖象文言耳一通逸夬至未济又别有略例一本孔颖逹正义序及八论共一本其所存者辗转书写残阙之余甚劳

  • 初品 天臂品·佚名

    第一〇一 天臂经如是我闻。&mdash;&mdash;一时,世尊住释迦国。释迦国有一名天臂之聚落。时,世尊告比丘曰:&ldquo;诸比丘!&rdquo;彼等比丘向世尊应曰:&ldquo;世尊!&rdquo;于是世尊曰:&ldquo;诸比丘!有某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说,如

  • 介存斋论词杂著·周济

    一名《论词杂著》。词论。清人周济(1781—1839)撰。一卷。济有《味隽斋词》已著录。此编收周氏论词三十一则,附录《周济词辨自序》及《潘曾玮刊词辩序》。此编发挥“意内言外”之论,提出“非寄讬不入,专寄讬不出”之

  • 幻师颰陀神咒经·佚名

    一卷,东晋竺昙无兰译。幻师颰陀,为救比丘被咬于毒蛇,娆于鬼神,劫于贼,而说陀罗尼。一名佛说玄师所说神咒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