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十条)
凡例(十条)佛号题文。俱书顶格低一字者。乃是今解。所列科目。又低一字。一则尊敬佛法。二则作述分明。庶无紊乱其先后之次也集法之人。流通本遗失。饮水思源。乌可缺焉。故于释题之次。即便补出其名。恐日久渐湮以昧古德弘法利生之愿力也此忏悔愿文。髫年即能读诵。而有发白不了其义者。皆由文简义深。人多轻忽故也是以勉力解之作一助显文中赞礼。皈依忏悔发愿。虽则各自分开。而佛号愿偈。不无疑议尤恐初心未了。今亦科明。庶几览者。如指其掌五十三佛三十五佛。缘起各有不同故今采取冠于两节之前。以见诸佛菩萨慈念众生如母忆子之切。不可忽也出义消文贵在直捷爽快。如开门见山。不容他往。故此解中。不论经律教部。凡有与本文相符者。即便录出。以显其义。并不局于一处而生别见也诸佛德号。义海难穷。管见愚资。如何测量。但非解说。则其德不显。故今随号释之。虽不能深达佛理。然亦无碍于法义也此中发心原拣去权小。唯依上乘。今释文中又大小兼收者。盖欲令其回小向大。会三归一故。毋得论其混杂也集此忏法。普利群情。不论道俗男女。一切皆当修学。然未登圣地已还谁能无过。天中虽乐。五衰相现。即便向佛皈依。何况人间。众苦萦缠。而不勤行忏悔。果能至诚礼诵。而诸佛菩萨不摄受者。未之有也诵此佛号。必须精诚作观。如法称扬。一尊念完。即便换气。不得带南无二字。如或上下牵连。则冠履倒置。于理不便。务必留心。至于如来十号。亦要念得清楚。善逝。与世间解。是两号。不可作一句念也
猜你喜欢 题普庵祖师书金刚经·太虚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三·佚名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识阴十魔·印光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第三·佚名 卷第九·道世 维摩义记卷第一(末)·慧远 第十七 第二伽陀集·佚名 卷一·佚名 境界现前莫失正念·印光 菩提资粮论卷第三·龙树 卷三十·佚名 丹霞澹归释禅师语录卷一·今释 答 某 师 书·太虚 卷八十·道世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