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金刚般若经疏记会编序

金刚般若经疏记会编序

一切众生自性般若与诸佛平等众生唯妄执未谢故波迸六道甘沦溺而不之返世尊为说一切修多罗不过令其于己躬下证其本有如是之事而已然诸契经演说不同有曲有直有纯有杂唯金刚般若一经破执断疑最为直说纯说者也此经总之则一析之有三种一曰实相般若如金之坚即理经也二曰观照般若如金之利即行经也三曰文字般若如金之光即教经也利根圆获钝者浅执昔六祖大师闻客诵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中峰老人读至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豁然悟入此顿见实相最上利根也其次则明观照又次则信文字至于但信文字根斯为下矣然末世顿入者少故理由行证行藉教明则文字实又二种般若之津筏也是经文则甚略而义该大部入位上流乍难窥测然自创译已来此方疏释约数百家深经浅解已谓少益况偏辞臆说至有不堪闻见者乎昔佛灭后西域有无著菩萨入日光定上升兜率诣弥勒问此经义弥勒以八十偈颂之无著出定与其弟天亲各禀偈造论二论互释经旨弥深仍非浅智所了唐圭山大师以妙悟之姿泳游教海愍物兴慈遂正本二论旁采诸说述纂要疏二卷辞精理极为众释中最然一往读之不了者什犹六七石壁师别为广解又失之太繁长水师复起而翦削之成刊定记而疏义显矣疏义显而后金刚般若教行理三经乃无不显矣但今宇内谬解偏多传讲诸师又恒习世本各封己见以故鲜知宗尚嗟乎独不思圣凡愚智藐若云泥无著是登地菩萨天亲是地前加行菩萨二人亲禀弥勒弥勒是补处大士亲禀释尊今疏悉依二论则疏即佛语佛语不宗将谁宗乎策昔因阅藏幸遇斯文精研三复如获重宝但以疏记别行寻讨维艰文义连绵科章间错起止血脉作者犹迷于是不量庸愚秉笔从事校经节疏会记编科缮写严核至三脱其稿于中添削厘合殊费斟裁俾览者无神昏目眩之嫌有执谢疑除之益特授剞劂以广流传或曰子禅者也乃事经疏之学耶予曰噫子过矣请无远论即圭山长水二师一则宗大鉴而彻禅源一则叩琅邪而悟心要亦皆续教内之真传即文字而直指苟具正眼岂存二见况此般若者乃觉体之异名种智之殊号性空缘会法尔无差功德发心本无限齐吾将流通如是之经以期己他之兼利也流通文字用严化身流通观照用严报身流通实相用严法身如是则为具足佛身何以故生了二因决能成就故经云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诸有福智者应作如是观。

康熙甲辰岁仲夏之吉荆溪后学行策书于武林之河渚草堂

猜你喜欢
  知五阴慧章第二·佚名
  卷之二·牧云通门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八·圆晖
  卷下·佚名
  冀胜境界最易著魔·印光
  净土圣贤录卷五·彭希涑
  大般涅槃经疏 第三十二卷·灌顶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四·佚名
  卷第一百三十六·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七·欧阳竟无
  卷第四·应庵昙华
  抗战四年来之佛教·太虚
  序·道乐
  亚欧美佛教之鸟瞰·太虚
  集诸经礼忏仪卷下·智升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曾惇·唐圭璋

      惇字谹父。“全”已见。   水龙吟   秋寿太守   去年看月诗成,援毫曾寄鄞江守。流传乐府,惭非宾客,竹枝杨柳。今岁江楼,载勤歌扇,青蛾应奏。况铃斋初驻,凉生燕寝,有香雾凝清昼。   遥想十洲三岛,对冰轮、寒光依旧

  • 卷一百九·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九瀑布类【附水帘】五言古入庐山仰望瀑布     【唐】张九龄絶顶有悬泉喧喧出烟杪不知防时嵗但见无昏晓闪闪青崖落鲜鲜白日皎洒流湿行云溅沫惊飞鸟雷吼何喷薄箭驰入窈窕吾闻

  • 卷四十二 郑世家第十二·司马迁

    郑桓公友者,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于郑。封三十三岁,百姓皆便爱之。幽王以为司徒。和集周民,周民皆说,河雒之间,人便思之。为司徒一岁,幽王以襃后故,王室治多邪,诸侯或畔之。于是桓公问太史伯曰:“王室

  • 列传第一百一十七·刘昫

    ○赵宗儒 窦易直 李逢吉 段文昌 子成式 宋申锡 李程 赵宗儒,字秉文。八代祖彤,仕后魏为征南将军。父骅,为秘书少监。宗儒举进士,初授弘文馆校书郎。满岁,又以书判入高等,补陆浑主簿。数月,征拜右拾遗,充翰林学士。时父

  • 第二十回 易东宫亲授御训 征高丽连破敌锋·蔡东藩

      却说承乾被废的原因,实缘有人讦告逆谋,遂致败露,这人为谁?就是被系的纥干承基。承基系狱论死,意欲求生,乃将承乾种种逆谋,密陈刑部,请转奏太宗。太宗闻变,即敕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瑀、李世勣四人,与大理中书门下等官,公同

  • ○圆明园修复议三则·许指严

    圆明园自雍正以迄于咸丰十年英法联军一炬之前,皆为每岁春秋驻跸之所。盖园中颐养适宜,且礼节稍疏阔,故历叶帝王以为便也。惟承宣内阁诸臣奔走较劳。在专制时代,奉一姓之尊,分所宜尔,不敢言其不便;若为国事言,则劳精疲神于趋媚

  • 第六疏天运(实则光绪)十五年十月一一一○七-二·佚名

    新竹城绅董林汝梅等,疏请新竹县都城隍监理醮务疏文(注)具疏词,本城绅董林汝梅、郑如兰、李联萼、郑以典、陈廷襄、陈澄波、张、林为栋,暨合属士庶人等,为责无旁贷,循章渎请,佥乞〔亲〕临核转,护卫法坛事。

  • 卷五十二 窦田灌韩传 第二十二·班固

    (窦婴,田蚡,灌夫,韩安国)【原文】窦婴字王孙,孝文皇后从兄子也。父世观津人也。喜宾客。孝文时为吴相,病免。孝景即位,为詹事。帝弟梁孝王,母窦太后爱之。孝王朝,因燕昆弟饮。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上从容曰:“千秋万岁后传王。”太

  • 四·沈从文

    当时几个人准备出版的小刊物,既常在各种想像方便中产生,自然也就得常在各样想像困难问题上夭折。某一时节对于这个刊物十分热心的丁玲女士,刊物引起她的倾心处,与其说是这个人为了身为作家的快乐,却不如说只是这个人对于未

  • 卷二百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十三经籍考【三】经【书 诗】日讲书经解义十三卷康熙十九年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库勒纳等奉敕编圣祖仁皇帝御制序曰天生民而立之君非特予以崇高富贵之具而已固将副教养之责使四海

  • 卷二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二十一礼部仪制清吏司朝会二凡大朝之礼元日长至次日万夀圣节皆豫月由部疏请御殿受贺得旨先期戒百执事至日五鼓銮仪使率官校至太和殿前陈法驾卤簿乐部率和声署陈乐悬仪制司郎中奉在京王公百

  • 二十八年(上)·佚名

    (乙未)二十八年大明萬曆二十三年春正月1月1日○朔甲戌,上在貞陵洞行宮。王世子問安。○大臣及二品以上、六曹堂上,全數問安。答曰:「知道。」○卯時,上行望闕禮于時御所。○注書李德溫,賑濟場摘奸後,啓曰:「臣往賑濟別場,取考今

  • 卷十三·蔡清

    <经部,四书类,四书蒙引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蒙引卷十三    明 蔡清 撰万章章句上万章问曰舜徃于田【章芟一条减十八字】仁覆闵下谓之旻天【注】此不知何所本详考之覆覆帱也闵悯恤也谓仁以覆闵乎下也此以天之情言尔

  • 第二章 11·辜鸿铭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辜讲孔子说:“如果一个人不断复习所学到的知识,并不断补充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能会成为大家的老师。”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五十六·澄观

    第三善男子于此下指示后友。于中二。初举友依正。后汝可往下劝往教问。今初。国名胜乐者。次下知识寄当初住。胜过前位是信所乐故。山名妙峰者。山有二义。一寂静不动义。二高出周览义。以况初住。解心创立依定发慧。

  • 梵天择地法·佚名

    谨案大梵天王内秘密经云。如来因地时五百万生中。作持咒仙人。每游历诸山隐居净室。常感诸梵天而来侍卫。亦有天龙八部而来现身。虽有善相仍被魔恼法事不成。或为诵咒依不梵回。或为姥陀法行。或为曼荼罗不得其地。以

  • 爾瞻禪師語錄敘·尔瞻达尊

    酈氏注《水經》,首載阿育王分齎舍利,因起浮屠于佛泥洹處,今在明州之鄞亦所分造,然則浮屠起跡于吾鄉最古,況此中山川靈異,外有小白華為海岸孤絕處,內則天童、雪竇、岳林、大梅諸山蜿蟺,磅礡梵剎所立叢叢,然韓昌黎謂:「山川鬱積,必

  • 元朝征缅录·佚名

    十四年春,缅人犯边,偏将忽都、土官信苴曰辈大败之。十月,行省遣纳速剌丁破其三百余砦,然皆方面疆场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