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圆明园修复议三则

圆明园自雍正以迄于咸丰十年英法联军一炬之前,皆为每岁春秋驻跸之所。盖园中颐养适宜,且礼节稍疏阔,故历叶帝王以为便也。惟承宣内阁诸臣奔走较劳。在专制时代,奉一姓之尊,分所宜尔,不敢言其不便;若为国事言,则劳精疲神于趋媚之地,其妨害孰有过于此者?园去城远在四十里外,阁员奉事者夜半即起,乘骑达园,鸡犹未鸣耳。阁臣省其事具奏,奉谕毕,阁员驰回城,日尚未午。每日如是,亦可谓不惮烦矣。

而在天子则以园居为逸乐,较宫中敻异,至咸丰朝而尤甚。盖文宗声色之好,本突过前朝,感宫中不便,乃益园居。故事:恒至三、四月始莅园,八月往木兰秋狩,即行回宫。文宗则甫过新年即诏园居,秋狩后尚须返园,至十月始还宫,或竟不往秋狩,其好园居若此。后乃知其用意,固别有在也。初,文宗厌宫禁之严守祖制,不得纵情声色,乃托言因疾颐养,多延园居时日,遍征秀女之能汉语及知汉人俗尚衣饰者。得那拉后于桐阴深处,盖后固能唱吴歈及习俗吴下衣饰者也。后父曾官广东,又居芜湖,以故知南中习尚。文宗宠之,旋生皇子。既而文宗意后终系满人,不称其意。某大臣阴察之,乃以重金购苏浙妙丽女子数十人来京,欲致诸宫禁,大违祖制。时文宗适园居,大臣乃密奏其谋,托言天下多事,圆明园地在郊外,禁御间彻夜宜加严密,内侍既不敷用,且亲近左右恐不能周至。今雇民间妇女入内,以备打更,巡逻寝室四周,更番为役。文宗旨允之,此数十女子始得入内。每夕以三人轮直寝宫外,人执梆铃一,入夜则于宫侧击之。文宗因召入,随意幸焉。其后选尤佳丽称旨者,加以位号,即世所称四春者是也。四春既专宠,那拉后方居一家春,妒恨无所不至。顾卒以文宗不喜后,且无权,不能有所作为。但日夜伺上间隙,欲借以倾四春而已。文宗春秋方富,遽遘疾不起,良有由也。

那拉后久居园中,且无宠,因日习书画以自娱。故后能草书,又能画兰竹,皆此失宠时之成绩也。后所居有绿天深处,景最幽秀,后甚爱之,常言他日吾必久居于此,以娱暮年。左右侍众莫不知后之意也。顾切齿于四春,因帝宠无如何,乃取其失宠者,鱼肉之以泄愤。有吴中女子不得幸,退居某内侍房。

那拉后游园,偶见之,斥为内侍匿小脚妇女,立命缚之,且命与内侍对缚。二人俱极口呼冤,言此皇上之命所许入者,今因退值,暂憩此房,二人并无感情,且不知女子姓名也。那拉后不允,强指为外间妇女阑入,有违禁令。时左右俱那拉后心腹,更无人传达于帝处。那拉乃使其党裸女子而挞之,丑辱万状,女子求死不得。既乃缚之于柱,以示大众。复恐文宗驾至究问,旋命饮以冷水,遂绝,私掩埋之以灭迹焉。或有言于四春者,急使人救之,已无及矣。四春憾后甚,常短于文宗。文宗旋亦闻挞毙吴女事,因绝不过那拉处,以其有皇子故,未废黜也。

然常思为防范,以限制其权力。仓卒有英法之变,蒙尘北去。

时方与四春行乐,骤闻变,体已羸惫不能兴。某大臣强扶之入舆,一切未及筹备。那拉后知上幸热河,追踪而往。四春为其党所扼,不及行也。文宗精神恍惚,加以惊恐,竟不能相顾,四春遂为乱兵所蹂躏矣。既至热河,文宗已疾甚。那拉氏继至,仍主内政,孝贞后但忧伤愁叹而已。外则端华、肃顺等相谋,无一大臣能持正者。文宗时省人事,则问四春。左右以在道对,微颔之。既而与肃顺言:“西宫狡恶,实不可恃。子当力辅东宫,勉襄嗣皇帝。庶几危可复安也。”左右或有窃闻者,以告那拉后。后得预为之备。及上大渐,手书密诏,付孝贞后曰:“西宫援母以子贵之义,不得不并尊为后。然其人绝非可倚信者,即有大事,汝当专决。彼果安分无过,自当始终曲全恩礼;若其失行彰著,汝即可召集廷臣,将朕此旨宣示,立即赐死,以杜后患。”孝贞泣受之,然为人巽懦,实不能践行也。而那拉后已微闻之。故当文宗大行时,事事不肯稍让。且穆宗甫即位,即怂恿孝贞后垂帘听政。一日,召见廷臣,微示以意。诸大臣相顾腭眙,不敢发一言。惟军机大臣侍郎杜翰侃侃正色,历引祖制母后不得干预政事以折之。那拉氏语塞,姑令退朝。

肃顺出,竖拇指语同列曰:“杜老三真是好汉,不愧文正之子。”盖肃顺意受之文宗,极不以垂帘为然也。于时廷论亦未尝以垂帘为是,惜肃顺辈不学无术,器小易盈,宫中方侧目而视。

而彼曹益骄蹇纵恣,遂益授反对者以口实。实则肃顺辈谋国极忠,且杜绝苞苴,门无私函,汉员之获重用,曾、胡诸人之得握兵柄,皆肃顺主之。肃死而曾、胡等忧惧异常,金陵平复后,亟谢兵柄,终身以谦退模棱为事,若真有忧谗畏讥之作用者。

实因肃顺之奥援已去,而那拉后之不慊于汉人,其端早见也。

方肃顺柄政,京朝官皆以宫镫呼之,盖以其名之象形为戏云。

那拉后既以圆明园得幸致贵显,且爱园景甚至,及垂帘后往视焦土,感伤无限,因即有修复之意。顾以洪杨之乱未平,有所顾忌,又惧为孝贞所诰责,隐忍未发。后历捻兵之扰,河淮间骚然不宁,未敢语及行乐。及张洛行、赖汶光先后授命,天下复颂承平。那拉后因苦于宫禁束缚,日为行乐地计划,惟不如恢复圆明园为便。燕闲之际,必从容风穆宗。穆宗亦不愿居宫中,时出微行,苟得园居,自较散适。因借孝养之名,以便耽乐之私。于是圆明园修复之议大起矣。然是时交涉日棘,外患纷来,国库无储,其情势实不可掩饰。恭亲王方当国,毅然欲力争之。一日叩宫门请见,穆宗知为园事也。问曰:“若来,亦为谏阻园事乎?朕志久决,何必拂太后意?且朕居彼,与尔等讨论国是,亦甚善。宫禁拘束,殊闷煞人也。”恭王叩首言曰:“当今内患虽平,外难日亟,库藏无存蓄。圆明园,纯、宪两庙所修,当时财力远过今日。且纯庙谕旨:后世子孙勿得踵事华饰。今建园简陋,无以备翠华之临幸;若复旧规,则国库不足。以某之愚,不若稍缓。”穆宗默然良久,卧榻上,王更言祖制不可失,历数所以训俭者。时穆宗好着黑衣,谓曰:“尔熟谂祖训,于朕事尚有说乎?”王曰:“帝此衣即非祖制也。”因诫穆宗勿微行,引白龙、余且事释之。穆宗曰:“朕此衣与载澂同色,尔乃不诫澂而谏朕,何也?尔姑退,朕有后命。”旋召大学士文祥入,且坐正殿曰:“朕有旨,勿展视,下与军机公阅,速行之。”文祥知其怒,拆视,则杀王诏也。

文祥碰头者再三,请收回成命,穆宗终不怿。文祥退,乃叩太后宫,泣诉之,太后曰:“尔勿言,将诏与予。”杀王之事乃寝,而圆明园修复议,亦因之暂搁。时穆宗好冶游,耽嬉戏,与成人异趣。凡蹴踘、蹶张诸戏,无不习之。清制:宫中内监有职业服役外,如弄舟、演剧,舁舆等,悉内监为之。穆宗喜舞剧,尤喜掼交。掼交须身体灵活,年稍长辄不能,载淳亲教小内监为之。初习时用板凳,小内监横卧其上。上以手按其腹,俾圆转如连环,体若稍僵,则用手强按之,死者比比。其精者则掼交能至数十度,铮然有声而弗息。一时风尚,自梨园供奉,讫各行省,无不喜演剧、掼交,实自穆宗宫中始也。与贝勒载澂尤善,二人皆好着黑衣。倡寮酒馆,暨摊肆之有女子者,遍游之。后忽病发,实染梅毒,故死时头发尽落也。甲戌十二月初五夜,穆宗崩,召恭邸入内,时外间尚无知者,王入,侍卫及内监随掩关,越十数重。更入,则见陈尸寝宫,那拉后手秉烛,谓恭邸曰:“大事至此,奈何?”旋与恭邸议定,下手诏迎载湉入宫,载湉尚幼,在舆中犹酣睡也。翌晨,始告帝崩。

相传穆宗小殓时,侍者检其怀纸中,尚有余银盈握,盖微行时所零用未尽者。那拉后以穆宗疾事,遂久不注意圆明园事矣。

及载湉立,复风内大臣议其费,群臣率以国库空虚为谏。那拉后愤然曰:“吾独不能积赀自为之欤?民家老寡妇犹能赞积遗产,修复旧业,独我为国母,而不能使祖宗行乐地留贻子孙耶?”自是遂蓄意积镪,而贿赂之门大启矣。二十年间,计其总数,约得二百兆两。然皆囤积,不事外放,盖将储以修圆明园也。及海军议起,筹款得千万。那拉后心动,计“海军何必如许钜款?今日移作修园之用,而吾之藏镪,仍可不用,宁不两得?”因万寿讽群臣,为颐养计,修园之意已决。某内臣献计曰:“圆明园地广费重,且偏东南,不如辟西山之麓,环昆明湖作园,引玉泉之水,枕万寿之山,以此颐养,当得延年。”

那拉后大喜,因拨海军费三百万,又诸疆臣祝寿金若干作修园费。闳丽精巧,突过旧园。盖名为不修复圆明园,实则较修复之费更钜矣。而太后仍聚敛不已。后托滇中妇人缪素筠为左右手,发放各票庄银行生息。缪素筠者,供奉如意馆中,垂三十年,工绘事,常与太后谈画理,极宠幸亲信者也。后复有邮部尚书盛氏为之鹰犬,存入外国银行,闻亦不下百兆两。及庚子之变,乃为洋行倒账,止追得十成之三四云。又庚子之变,日本军拔帜先登,首据颐和园,以保护为名,盖踵庚申英法联军故事;入据圆明园,园中宝藏悉为两国所获,约分三等:高等归献国主,次则各军官军士分得,最次乃左近无赖贫民劫得之。

庚子之颐和园亦然。当日本军之撤回也,除宝藏勿计外,实装马蹄银三轮船有半。各邦责难,仅斥一小军官,而银遂尽入东京之库藏矣。又闻当时宫中金库,在戊子岁已有八巨柜,后三十年,不知又当何若,此在国库以外者也。然他人入室,辇之而去,为谁辛苦?地下之那拉后亦应自怜自笑矣。

猜你喜欢
  第一回 睹赤蛇老母觉异征 得艳凤枭雄偿夙愿·蔡东藩
  大明仁宗昭皇帝宝训卷之一·杨士奇
  椒生随笔·卷一·王之春
  卷二百七·杨士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六·佚名
  卷之六百九·佚名
  ◎妒杀趣闻·李定夷
  第三二六保结状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日一二二○二--三·佚名
  清高宗实录选辑三·佚名
  列传卷第一 高丽史八十八·郑麟趾
  南唐书卷十·马令
  二十八、观场·包天笑
  殷景仁传·沈约
  柳氵中传·欧阳修
  卷二百五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七·白居易

    钦定四库全书 白香山诗集卷三十七   歙县汪立名编後集十七【律诗凡一百八首】 春池闲泛 緑塘新水平红槛小舟轻解缆随风去开襟信意行浅怜清演漾深爱緑澄泓白扑柳飞絮红浮桃落英古文科斗出新叶剪刀生树集莺朋友云行

  • 后序·赖良

    大雅集后序天台赖善卿客授云间课讲暇尝衰元之诗鸣者凡若干人篇帙凡若干首类为八卷名曰大雅集会稽鐡厓杨公首序且锓且传防兵变止今年善卿拟毕初志适有好义之士协成厥美诣予徴序后谓诗具一经诗亡春秋作噫诗奚亡特雅亡耳

  • 卷一百十二·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一百十二司经局洗马掌局事兼翰林院修撰加二级【臣】王奕淸奉旨校刋词话【唐二】韦应物晓音律夜泊灵璧舟中闻笛声谓酷似天宝棃园法曲李謩所吹者询之乃謩

  • 志第十 天文上·范晔

    王莽三 光武十二《易》曰:「天垂象,圣人则之。庖牺氏之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象于天,谓日月星辰。观法于地,谓水土州分。形成于下,象见于上。故曰天者北辰星,合元垂耀建帝形,运机授度张百精。三阶九列,二十七

  • 卷一百八十七·杨士奇

    永乐十五年夏四月丁巳朔 车驾次凤阳亲祀 皇陵 是日享 太庙命皇太子行礼○庚申 车驾次大店北京广平府邯郸县民诣行在言县累岁水灾田穑不收而有司徵刍粮如故民多流徙乞以钞币折收 上曰民既乏食钞帛何从出命户部核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一·佚名

    弘治二年十月乙酉朔孟冬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杨伟游泰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王宪祭 景皇帝陵寝○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遣内官祭司井之神○命甘州领军狭西都指挥同知喻勇守备祧州○丙戌初贵州苗贼

  • 卷之四百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志卷第八 高丽史五十四·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五行二。○五行三曰木。 曲直木之性也失其性为 故生不畅茂及为变怪者有之时则有 祸时则有鼠妖是为木不曲直。 其征恒雨其色靑是为靑 

  • 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之三·佚名

    赋役门财赋财赋造簿之法真西山以上数条皆可采用,而歙县造簿之法尤为切要。盖簿书乃财赋之根柢,财赋之出于簿书,犹禾稼之出于田亩也。故县令于簿书,当如举子之治本经。近世不然,虽秋夏之簿未尝不置。然为宰者牢会亲阅,则所用

  • 第七章 二十一条的交涉·吕思勉

    当十九世纪末叶,中国的安全,久和世界大局,有复杂的关系,已见第四编第十九章。当这改革还没有成功的时候,在中国,是利于列强均势的。而民国三年,即一九一四年,欧战爆发,各国都无暇顾及东方,遂造成日本机会,不但德国在东方的权益,全

  • 卽位年·佚名

    二月2月18日○癸巳,襲奠。宗親及百官,以白衣、烏紗帽、黑角帶,就門外位哭臨。○領議政河演、左議政皇甫仁、右議政南智、左贊成朴從愚、工曹判書鄭麟趾、禮曹判書許詡、都承旨李思哲、左副承旨李季甸,議殯殿。演、仁、智

  • 卷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刘子卷五       北齐 刘昼 撰通塞第二十三命有否泰遇有屈伸否与泰相翻屈与伸殊致邀泰遇伸不尽叡智遭否会屈不专肤蔽何者否泰由命屈伸在遇也命至於屈才通理壅遇及於伸才壅迹通通之来也非其力所招

  • 卷三十六·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三十六    宋 卫湜 撰少而无父者谓之孤老而无子者谓之独老而无妻者谓之矜老而无夫者谓之寡此四者天民之穷而无告者也皆有常饩郑氏曰饩廪也孔氏曰此一

  • 序·佚名

    朕闻西方有圣人焉。演不言之言垂无教之教。启迪权实发披聋瞽。迁其善者不疾而速。阶其益者即圣自凡。击蒙求以娑婆丘陵。示达观以密严世界。匪染净在我实是非游。而楚越生於念中。及缺顿於目下。彼鱼藏鸟逝。其若是乎

  • 大慧度经宗要·元晓

        释 元晓撰  将说此经六门分别。初述大意。次显经宗。三释题名。四明缘起五者判教。六者消文。  第一述大意者。夫波若为至道也。无道非道无至不至。萧焉无所不寂泰然无所不荡。是知实相无相故无所不相。

  • 东江家藏集·顾清

    四十二卷。明顾清撰。顾清字士廉、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弘治五年(1492)举南京乡试第一,第二年进士及第,授编修,进侍读,官至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著有《松江府志》(已著录),《东江家藏集》。此集共四十二卷。包括初集《

  • 黄帝阴符经注·唐淳

    一卷。南宋唐淳撰。唐淳,号金陵道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撰有《阴符经注》一书流传于世。《阴符经注》,全称 《黄帝阴符经注》。学者研究注释 《阴符经》,始于唐而盛于宋。唐宋注释 《阴符经》者多家,各家从不同角度解释

  • 三国志平话·佚名

    话本。宋元讲史。《全相平话五种》之一。元佚名撰。三卷。系民间说书艺人创作。以《三国志》正史人物故事为线索,分上中下卷。后人冠目录,列六十九个标题,其中“桃园结义”分两段。八万八千余字。每卷都分上下两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