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亚欧美佛教之鸟瞰

一  成立佛教之根本原理二  佛教普及之范围三  亚洲佛教古代之概况四  亚洲佛教在近代之大系五  亚洲佛教在近代之传播六  欧洲佛教之近况七  美洲佛教之近况

  一、成立佛教之根本原理

  对于佛教,向来讨论者多矣,或云是哲学,或云是宗教,或云非宗教非哲学,言之各有其理,实则皆非圆满之说,盖佛教是包括宗教哲学者也。佛教既是宗教亦是哲学,究与各宗教哲学有以异乎,无以异耶?曰:异。盖其余宗教无不于人世外另立一渺渺之神,若上帝、梵天等,令人可思而不可及,此为诸宗教所共也。佛教则不然,佛教之所言佛者,非于人世外另有所谓佛,而即在吾人之世界可求而得之也。所谓佛者;本属梵语佛陀,此方译为觉者,即觉悟人生宇宙之真理而得其解决苦痛之方法,并且能够与一切人同觉悟而解决之,如是即曰佛。由是以观,佛之所以为佛者。非可思而不可及,而实一切人皆可为佛者也。其余宗教唯知俯首乞怜以向他求(上帝等)佛教则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而求自己得为圆满觉悟之佛陀,即此点与余宗教不可同日语矣!故佛教不同余宗教。至佛教中心哲学,已为世界公认为甚深哲理,不待赘言。然于一般哲学者,一是推论,一是实证;若能稍涉佛经藩篱者,不待言而自知。故佛教根本原理无他,即在求其究竟圆满觉悟人生宇宙之根本,既觉悟后,复晓之而宣畅之,是谓佛教。

  二、佛教普及之范围

  佛教发源于印度,渐而播向于世界,水湿火燥,是所当然。然在现在普及之范围观之,亚、欧、美三洲,佛教均有蒸蒸日上方兴未艾之观,而澳、非二洲则尚未闻有佛教之传入也。余此次游亚、欧、美、非,而澳洲则未涉足共间,或已有佛教之传入未可知也。盖今世界文化昌胜之区,亦唯推亚欧美而澳非二洲不及也。虽亦曾有埃及之古代文化,久已消弭殆尽,现已不足道矣。以文化蔽塞,佛教之传播亦无由而入,故佛教普及之范围最显然而易见者,唯亚欧美之三洲耳。

  三、亚洲佛教古代之概况

  佛教之发源于印度,盖非偶然。当时诸外道之歧见纷纭,目睹社会之阶级制度而心戚不安,遂振臂起而改革者,即生于二千五百余年前印度释迦牟尼佛也。盖印度当时系一割据之国体,而释迦族亦诸国中之一小国也。印度之人民分为四级,一婆罗门族,二刹帝利族,三吠舍族,四首陀族,前二皆属贵族,其生活之愉快,固不待言;而后二族,尤其是首陀族(佃者),其被卑视压迫之苦,不堪设想。释迦原系刹帝利族(贵族),睹斯不欲睹之情形,遂慨然舍王位而思设法以革除之,由斯遍访诸师,结果皆不满所求。乃凭自己之思量,而获最深之觉悟,是名曰佛。以所得之觉悟,同时而影响得一般风附云从者,佛教之团体由斯成立。

  佛灭后一二百年顷,有统一印度之阿育王出世,并征服四方,西至波斯、东至新疆、南至锡兰、缅甸,北至今俄领之地。既有威振四方之势力,兼为佛教之诚笃信仰者,于是以势力之所及地,选优秀人才,四方传播,并立舍利塔以纪念之。时当中国秦始皇时代,彼时有室利房者来华传教,因禁制未行。继之佛教在印度传千余年,此期间以印度为中心,已成为亚洲之佛教矣。其后印度佛教优秀人才播教于四方,兼婆罗门教复活,于是佛教衰落;继为回教侵入,佛教遂亡。白人入而印度再亡。向来不明印度史者,谓印度之亡于佛教,实则先不信佛教而后致印度于亡也。

  四、亚洲佛教在近代之大系

  在距今千五百年前之佛教,盖以印度为中心,而南传入于锡兰、缅甸、北传入蒙古、新疆等地,东传入西藏及中国本部。余前于巴黎博物院见各种古物,知新疆、波斯、阿富汗、爪哇等地,皆曾有佛迹,于此可见一斑;然现时则均变为回教国矣,此过去印度为中心之佛教也。至就近代言之,亚洲之佛教,有三大系,一中国系,由中国而传往朝鲜、安南、日本等地。二锡兰系,由印度传入而复传缅甸、暹罗等地。三西藏系,传向于满、蒙、尼泊尔等地。其相传亦千余年矣。

  五、亚洲佛教在近代之传播

  亚洲佛教分三大系,系由向来传播之地理和步骤言之。在今之亚洲佛教则迥异其趣。盖往时交通不便,文化未昌,是以各偏据一隅,而不易互相影响。今则海陆空之交通进步靡止,文化之发达,时呈波谲云诡之观,信乎欲闭门偏据所不容之时也。故亚洲之佛教,亦同时随而活跃其中矣。由亚洲之三系,今且进而为世界化之佛教,远布于欧美,三系中首推锡兰(在佛史亦称狮子国)。盖锡兰地当欧亚交通之冲,欧美人之止息其间者,不可以数计,于是锡兰之佛教,亦介绍而与欧美相认识矣。其次推日本,日本维新以后,其各种之进步,诚可令人称羡不置,佛教亦其进步之一也。以此二系、久与欧美相通,致引起欧美人对于佛教之注意而研究,故世界化之佛教传播,首锡兰而次日本也。至中国之佛教,沉闷于斗室之中,不被问于世也久矣!直至前二年,余往欧美,于各大都会各大团体各大学校接谈演讲,遂引起一般人对中国佛教之兴趣,同时即发起创设一世界佛学苑。由多数之公意,认为设于中国为宜,此近来中国佛教之世界化也。

  佛教由如是之介绍,同时得绝大之反应,而引起欧美等人之研究有数点。一、考古的研究:由考究亚洲之历史,发见佛教乃注意而研究之,此大概属于东方学者之部分也。其二、美术:西洋之美术,以前极崇拜希腊埃及之美术,最近则崇拜印度之美术,有过无不及。在美术方面,过去佛教教迹之雕刻尤多,如西藏、新疆、锡兰等地发现之佛迹,见不一见;再如中国之各处石刻,均能使欧美人极诚崇仰,其价值已得世界专家之评定,不待言而后知也。三、由宗教研究而及于佛教者:西人主观的宗教信仰,固以基督为最尊,然亦承认世界之各大宗教,除基督外唯佛教最高。此犹主观之评判,若以客观论调评之,佛教在诸宗教之位置,尤为杰出。四、哲学研究:凡研哲学者,莫不公认佛教中有甚深哲理在,对宇宙人生根本问题,均能与以圆满之答复,所谓和合缘生互融交遍之理也。如前德国有叔本华者,仅得小乘意义之一分,已认为超乎诸家哲学之上。再有英之罗素、法之柏格森等,对于佛教中所具之哲学,均表示为诸哲学中之炯炯者也。由此四种研究,佛教之对于欧西,其影响大矣。现欧西人民,不仅研究而已,且进一步信仰者已不乏其人。如近在锡兰地方出家者数十人。由锡出家后而回欧者,亦有多人。再如德之柏林及英之伦敦,有锡兰人建造佛寺及组各佛教会,是皆由信仰者组织而成之也。

  六、欧洲佛教之近况

  欧洲佛教之创设,已见前述。最近又有日人在巴黎设日法佛学院,系二国合办。彼初有多数不信宗教者,指基督天主而言,后从哲理而研究之,乃成为佛教之教徒也。亦有既信宗教而于诸宗教作统合之研究,觉佛教中义理之超越,非余宗教所能望及,由之舍余而专一者;斯皆不乏其人。复有一二学者,教授于诸大学,引起一般青年研究佛学之兴趣。故知欧洲之佛教,不外一信仰、一研究,而组成欧洲最近之状况也。

  七、美洲佛教之近况

  美洲之佛教,有由大西洋传入者,有由太平洋传入者。美国文化在未独立以前,均以各方面之输入为转移,故美之西部与东部,其文化颇不一致,如纽约是受欧洲之影响,对佛教多由宗教研究而信仰之。再如加里福尼亚等地。日人已在彼设有佛教会,为东方民族所居者,各色人皆有,即信印度之婆罗门者亦不少,日人在彼设佛教宣教所数十处,听者多美人。再如檀香山,有本地之土人与中国人约十万,日人在彼则有十余万之数,而美人反少,其中美人之信仰佛教者,较之美国他处为尤多。故前有报载,今年檀香山开世界佛教青年联合会,中国亦将有参加之事,此佛教在美国之状况。以西部与东亚关系较切,故信仰者多,而东部与欧洲近,故研究者多也。

  佛教发源于南亚,而渐次传播于世界,今尤有蒸蒸日上之观。独惜中国系之佛教,在世界上尚无若何贡献可述,此诚愧憾万分之事。近来既已能唤起欧美人对中国佛教之注意,尤须谋整顿而贡献于世界。此不但佛教之幸,亦中国人全体之光荣也,诸君其亦乐而发展之欤!

  (宏度记)(见海刊十三卷四期)


猜你喜欢
  新的唯识论·太虚
  宗镜录卷第七十一·延寿
  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卷第一·佚名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五·圆悟克勤
  解脫道論卷第五·欧阳竟无
  中阿含经卷第十三·佚名
  不和合品第四十八·佚名
  卷七·佚名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念诵仪轨一卷·佚名
  根本的止息战乱·太虚
  三掌断三际也·佚名
  卷第三十一·白岩净符
  第二 帝须弥勒学童所问之义释·佚名
  吹万禅师语录卷二十·吹万广真
  卷三百五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四编·上卷·沈瘦东

    浙中诗派,乾嘉时多取法樊榭,山水清音,斯为独绝。道咸以还,定盒、越鳗代兴,风气为之一变。定盒惊才绝艳,原本於经;越鳗佩实含华,泛滥於史。然二人负才而托则一也。近读越鳗《杏花春雨斋集》,不啻群玉之府、五部之市,爱而录如干联

  • 梨园原提要·黄旛绰

    梨园原一卷,据本书序文说:在淸代干、嘉时候,有一位名叫黄旛绰的老艺人,汇集他生平所得,着成一书,名曰“明心鉴”。后来又经他的朋友胥园居士(庄肇奎)增加了一些考证,改名为“梨园原”,有一八一九年(嘉庆二十

  • 司马槱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司马槱字才仲,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司马光从孙。元祐中以苏轼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赐同进士出身。累迁河中府司理参军,终知杭州,卒于任。事迹见张耒《书司马槱事》(《张右史集》卷四七)。《全宋词》录其词二首

  • 卷四十六·本纪第四十六·脱脱

        度宗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讳禥,太祖十一世孙。父嗣荣王与芮,理宗母弟也。嘉熙四年四月九日生于绍兴府荣邸。初,荣文恭王夫人全氏梦神言:"帝命汝孙,然非汝家所有。"嗣荣王夫人钱氏梦日光照东室,是夕,齐国

  • 卷十四 郭张林卢蒯二陈列传第十一·陆游

       郭廷谓,字信臣,彭城人,父全义,仕为濠州观察使,廷谓幼好学,善书札骑射,补殿前承圣旨,出为濠州中门使,全义卒,擢庄宅使,即为州监军,周侵淮南,廷谓与州将黄仁谨约以死守,籍州民不逞者,聚于僧寺,严兵守之,日给食,随所能,使造守具,故周师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四十二·徐乾学

    宋纪一百四十二【起屠维大渊献正月尽阏逢执徐九月凡五年有九月】理宗建道备徳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嘉熙三年春正月癸酉以乔行简为少傅平章军国重事李宗勉为左丞相兼枢宻使史嵩之为右丞相兼枢宻使督视两淮四川

  • 卷之六十三·佚名

      顺治九年。壬辰二月。癸卯朔。宴纂修太宗实录官于礼部。  ○甲辰。赠福建殉难劄委游击尚香策、为实授游击。劄委都司雷世清、张天才、为实授都司。  ○丁未。遣大学士范文程祭先师孔子。  ○命多罗安郡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二·纪昀

    灾祥略 【二】地 【山附】水○地 【山附】地震 【陷裂附 唐高祖武德二年十月乙未京师地震七年七月嶲州地震太宗贞观七年十月乙丑京师地震十二年正月壬寅松 丛二州地震坏庐舍二十年九月辛亥灵州地震声如雷二十三年八

  • 卷二·佚名

    蒙力克依也速该去对德薛禅说:“也速该想帖木真,好生心疼,教我来取。”德薛禅说:“既是想呵,教去见了便回。”遂引将回去了。那年春间,俺巴孩皇帝的两个夫人斡儿伯、莎合台祭祀祖宗时,诃额仑去得落后了,祭祀的茶饭不曾与。诃额

  • 卷九·黄训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名臣经济录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录卷九明 黄训 编保治【正德上】陈言治道要务疏【章】臣闻天道以元生万物而圣人体元治万民故即位必称元年而建元必殊徽号葢于天下更新示其所以为治之意

  • 卷二十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司马迁

    【索隐】:七十二国,太史公旧;馀四十五国,褚先生补也。太史公曰: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闽越擅伐,东瓯请降。二夷交侵,当盛汉之隆,以此知功臣受封侔於祖考矣。何者?自《诗》、《书》称三代“戎狄是膺,荆荼是征”,【集解】:《毛诗传》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二·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二 洪武三十年夏四月癸未朔,享太庙。 赐国子监生夏衣人五件,有家室者人加帛二疋。 甲申,礼部奏:“先王制礼,所以辨上下,定尊卑,国朝定为礼制,行之既久,玩习为常,相见之礼,往往淩越等分,有乖礼意,请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三·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三 洪武十五年闰二月辛巳朔。 癸未,置马驿二十三:安庆府五,桐城县二,曰吕亭,曰陶冲,潜山县一,曰清口,太湖县一,曰小池,宿松县一,曰枫香;湖广十七,黄州府八,黄梅县一,曰停前,广济县二,曰双城,曰广济,靳州一

  • 卷六 雍也第六·邢昺

    [疏]○正义曰:此篇亦论贤人、君子及仁、知、中庸之德,大抵与前相类,故以次之。子曰:“雍也,可使南面。”(包曰:“可使南面者,言任诸侯治。”)[疏]“子曰:雍也,可使南面。”○正义曰:此章称弟子冉雍之德行。南面,谓诸侯也。言冉雍有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七·慧立

    沙门慧立本 释彦悰笺起二十二年六月 天皇制述圣记终永徽五年春二月法师答书二十二年夏六月 天皇大帝居春宫奉睹 圣文。又制述圣记。其词曰。夫显扬正教。非智无以广其文。崇阐微言。非贤莫能定其旨。盖真如圣教者

  •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十五卷·佚名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十五卷 尊者舍利子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六法品第七之一 时舍利子复告众言。具寿当知。佛于六法自善通达现等觉已。为诸弟子宣说开示。我等今应和合结集。佛灭度后勿有乖诤。当令随顺梵

  • 四分律卷第四十七(三分之十一)·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灭诤揵度第十六之一尔时世尊在舍卫国。时迦留陀夷,与六群比丘往阿夷罗跋提河中浴。时迦留陀夷浴竟上岸,着六群比丘衣,谓是己衣,不看而去。六群比丘洗浴已上岸,不见己衣,正见迦留陀夷衣,即言

  • 第五十八章 向阿努罗达普罗进军·佚名

    然而通达方策[乞提王子]即青年王之位时,名为威佳耶巴夫,已为遍知,(一)而大智者由己命,于此使回击太鼓,授多种臣等适当之官职。(二)彼消灭住于罗佳罗多之周罗人,授军兵四种之术策而住彼处。(三)周罗王耳闻此,送将军与大军至普罗提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