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六

嘉兴大藏经 憨予暹禅师语录

憨予暹禅师语录卷第六

嗣法门人 法云 广学 同编

行实

师在汾阳狮子禅院忽一晚性明监院忻然维那隐素副寺本觉知客领众怀香入室请师述行由师云四大非有五蕴本空有何行迹可状哉进云后学规模乞垂遗训师云从上古人如亮座主隐山和尚踪迹弗留岂更行于纸墨乎但贵诸人真参实悟彻见父母未生已前本来面目非但山僧行状从上佛祖根源直向诸人脚跟下一时看透岂不快乎众坚请不已师乃徐曰往年经历雁影云踪遗忘多矣聊举梗概以塞众请吾蜀之顺庆西充王氏也父某母杨氏余童年时先父常对余曰我中年缺嗣求祷于佛愿得二子一以祀先一以侍佛后果如祷一夕先母梦蒲衲僧投宿而娠生之日有三老比丘至家语先父曰闻君已生贵子正值日光东升可名洪暹先父遂因兹命名及八岁父即送本县圭峰禅院礼寿庵业师出家师授诸经读至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处自云既然如此读之何为但好跏趺兀坐不务习学时人呼为憨和尚自思生死事大若不参访知识决明大事谬为释子何益于世乎十六岁辞师行脚再三不允次年师忽示寂遂尽法门孝毕急欲辞行以果前愿又以先母染恙不忍远离因自克责痛念道业无成慈恩何报即恳祷三宝顶礼法华尊经一部愿乞慈闱身康病愈同发菩提乃过一年先母辞世罄其衣资严设道场安厝事竟方礼峨嵋至潼川遇草庵五台和尚开示云切须参究决成法器若不然祸身未久而知遂即参归仍往觅觐草庵是处竟无踪迹次参含璞和尚授以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话参至数月疮病缠身自愧宿业障重般若缘浅昼夜猛志精参少有得意忘身之快犹强随众出坡又因失跌伤手调治半年不能全愈先父闻之走人接回医治一月乃愈仍辞先父往彼参究不及半载又与能师弟归接先父同诣含和尚处落发受具未及一载示寂乃依茶毗入塔峨山是时兵戈饥馑丛林众散结甲同志数人入于深山共相参究惟采山蔬度日昼夜精勤工夫至于定中不觉有山河大地人我物色惟疑情未破话头不明却向经教文字中未见未闻之意了了分明及看华严经菩萨受用处宛然无异但于淆讹公案又却去不得昼夜惭虑忽忆古人云已见未透不遇明师终成痴狂邪解今经三载不近知识虚弃时光徒受辛苦即于乙酉年奋志同能师弟出山行脚又值大兵平蜀其时荒难升米二金人多互相食啖结友数人同行遂出剑关入秦涉晋又以冠氛梗路同侣惮进乃叹曰宁死岂可退菩提道心耶必欲至善知识所决明大事死无恨矣己丑夏行至太原途受困热苦患痢疾于道场沟昼夜百次忆得古人于病发悟我辈根行不及但奋死不忘参虽身无力而心志精明蒙主人檀越道谊殷殷调治冬季方愈次年春正清明交锋之际冒兵直行觐礼五台又至盛京愍忠寺上普下润和尚处圆具彼中专究毗尼无有能决此大事者又因病目水泻即告辞南询至东鲁犹值兵难水难齐发拚身奋志直抵江南首参夹山箬庵和尚处入堂打七病目双盲自愧业重福轻死不出堂必完一七及至七完双目全愈我问云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如何是及第归山云大众在这里我云恁么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透长安山云那里是你透长安处我便拂袖归位时因水难绝粮散众往参天童林祖值祖已示寂方请牧云和尚主法正值饥馑斗米五钱大众一千五百其淡薄难可言谕久而又患脾泻但庆为法者多互相策进不以苦病为障依住三年自得工夫亲切病皆退矣我问向上一着则不问非即非离意若何童云不打这葛藤我云马祖道即心即佛黄檗道非心非佛又作么生童云东西十万南北八千我云昔日马祖今朝天童童打一拂云穿却汝鼻孔我云龙得水时添意气虎逢山色长威狞次因小天童弘智禅师塔院颓朽年深梦感张镇台重修工完启请开光尚命众以梦感开光作法语我呈云历代老古锥传法震寰宇遗迹整颓纲感梦于檀护东谷庵然炳焕新祖师觌面无回互敢问檀护还识祖师么蓦拈笔点云祖师法眼如千日为君指出大家看和尚点看即命堂中领众一日示腊雪二见题令众作偈我呈偈云一番结瑞一番寒天地凝然不二看冻破虚空文不露当阳惟放一毫端童点颔之因和尚出山我往参雪窦奇和尚问云向上玄关则且置末后一着请师通窦云汝从沩山来么我云天童雪窦何异沩山窦云吃茶去我云不劳醉后添杯拂袖便出过江参报恩琳和尚恩问云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且道那个是你本来面目我云万里一条铁恩云急走过我即珍重归位又参灵隐具和尚值上堂我问云钟未鸣鼓未响早已葛藤露布了也更升此座堪作甚么具云特为阇黎我云何必画蛇添足具云更问作么我云也要对众证盟虽然随处机缘答问自觉疑情未破见地不亲奋发自誓绝睡杜言若不明此大事决定罢参深藏岩谷免玷僧伦至第三日中夜正疑德山未后句经行檐下并不觉有身心唯秪一个疑团忽闻飞来峰作乐声释然顿脱胸中疑虑始知天地同根万物一体从前所疑佛祖公案一一了然即有见道偈曰也大奇也大奇管乐声吹向上机扑碎虚空无向背倒骑铁马趁须弥(二)大千沙界若浮萍祖佛犹来却是尘识破这些关捩子一毛头上定乾坤(三)不疑佛不疑祖大虫元来是老虎横空宝剑露锋铓魔佛皆挥绝狐种其年正三十五岁不由自愧自喜思古人一闻千悟我辈钝根吃许多艰辛苦不乘其夙志安能得到今日耶始知佛法本自现成头头虚明自照从前未明公案一时颂出及旦呈方丈从头看过云据子知见悟处分明从今正宜深畜厚养母妄出头我即礼拜而出不意雪厂兄同过嘉禾参礼本师。

师问云闻汝于飞来峰扑碎鼻孔是否我云和尚那里得这消息本师云现今赃物捉败我即珍重而出即命掌副寺一日本师落堂垂问云一喝不作一喝用诸人作么生会我答云觅甚么碗师颔之又因本师诞日上堂我问云威音那畔事朕迹不留兜率降王宫自扬家丑今日和尚诞辰未审如何指示师云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我云信步踏翻毗卢顶管教千圣落下风师云上座脚跟在甚么处我便喝师云好喝我云莫怪渠侬多意气他家曾踏上头关师云重说偈言我云老老大大作恁么语话师云又恁么去也我即珍重归位至秋告辞执任欲图适意山林本师再三不允我乞改任遂命知藏一日侍立次师举天童密祖垂问唯一师云兴化道紫罗帐里撒珍珠你作么生会唯一师下语不契汝向这里道一句看我云满盘托出本师颔笑归方丈自后机缘偈颂总载录中无更繁叙至丙申元旦上堂毕示拂二柄命雪厂兄与我出位受付自愧德微行浅识智不聪岂敢承此大任固辞不受本师云汝各将去他日自然风云聚会为吾流通正法眼藏嘱之再三不敢违师慈命遵付作礼而退至二月初忽命北来访诸祖庭即时渡江涉晋经历尧都遇古羊二酉宋大苑马机缘相扣遂请住霍山广胜寺次受汾阳沧起朱太史请住太子禅院乃遣隐素彻空二禅人复命芙蓉余因本师有命守志汾阳听其缘分虽与众兄弟共聚相参实非吾之本意暂遵师命听其前缘今为诸人恳之再四多少落索一时狼藉了也如上所说自山僧十八岁出方参学至三十五岁顿脱疑团释虑心歇从前历尽关山受尽辛苦单为明此一段大事因缘且问大众还知大事因缘么良久云百尺竿头重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珍重勉旃监院领众作礼而退。

佛事

天童林祖忌拈香云通玄峰顶起万丈洪波太白岩前会五湖龙象不远剑阁路三千特特南询趋甬上谁知未到清关先已藏身北斗虽然争奈鼻孔今日依然落在顽孙手里蓦顾左右云还有知其落处者么良久云隐隐常怀旧日嫌相见犹如不相识。

为法华禅德举火云水绿山青妙法流通于三际风和日暖青莲香喷于人天不从鹫岭亲闻焉得汾河普济惟此法华禅德忘形荷法克己为人始自汾河岸上一旦相逢既而乾明室中九年佐赞今朝撒手独翛然大地都卢无处着虽然山僧更助汝一道三昧去也便烧。

为淡薄住持起龛

卓拄杖云今朝踏断路头宽脱体无依任往还觌面与君通一线泥牛已过万重山。

举火

以火炬打○相云淡阇黎还会么般若如大火聚四边不可凑泊若过得者重关子方许青霄独步闹市横身其或未会擸下火炬云蓦面来也。

入塔

生本无生灭亦非灭七十余年化缘事毕得旨归根退藏于密云敛长空一轮秋月以拄杖指骨衬云且道者个又向甚处安着乃下骨云大地浑然无缝隙安身何处不称尊。

为渊白西堂举火

渊源磬室演化西秦颠拈倒弄换斗移星驾铁马于霄汉骑泥牛于河汾十年疑石霜之句今朝决断于乾明透出通身无影像豁开眼界露全真然虽如是且道叶落归根一句合作么生掷炬云纵观写出飞禽迹徐行踏断流水声。

为道安上座举火云

大道只在目前何须别寻蹊径若会大道真体自然随处安静如是则生也安死也安秪如不生不死又作么生乃擸下火炬云腊月莲华火里看。

为云谷沙弥火(名常清)

常光三昧清净本然体遍十方了无去住以火打○相云会么随处风流无背向脚头脚底总西方苟或未然山僧重为指出掷炬云一片白云消散外孤轮皎洁印千江。

为天鹅火

心佛众生原不二觉迷幻妄有形差杖头拨出通天窍任运风流没一些举炬云会么直下明明无背向凤雏越格是生涯。

杂着

进退之鉴

夫上古住持进退则鉴宜时当然寄四大浮囊于三界海中若太仓之粒粟其骤进勇退虽千万里何利害云乎哉良由人情好恶不等进亦是非退亦是非人不能远鉴至理动为是非所惑一进一退惟任妄情卒无所主惟圣贤则不然其进必以道则思所以济人其退必以道则思所以补过其余进退之顷虽百折挫而浩然无忧较之卒无所主者何如哉其或于荣冒宠孳孳为一己之谋者进则与业会退则为情转是非之迹动辄纷然因果之招凛然莫隐道人于进退宁容无择焉原夫圣人洞窥理底存实于中惟恐斯须或忘之也是故于无量劫专求至道乃破生死魔而返灵源之实也逮今时迁物变为道人疏沦溺情海勿求出心究竟为冤彼此何益呜呼大圣尚慈悯设千万接引之方亦且未拔众生之苦我何人哉岂可不退隐乎。

猜你喜欢
  卷第一·佚名
  人心所缘有为现行境之本质与影像关系·太虚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第四卷·无著
  卷八十二(曹魏三藏法师康僧铠译)·佚名
   第二十八則 百丈不為人說底法·胡兰成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二·佚名
  持世陀罗尼经·佚名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一卷·佚名
  卷第一百八·李通玄
  卷第十二·白岩净符
  卷第六·箬庵通问
  种树品第七十一·佚名
  人天眼目序·智昭
  请观音经疏阐义钞卷第三·智圆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三·王日休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十三·杨慎

      ○刘三娘光宅寺见少年头陀有感  “长廊欣目送,广殿悦逢迎。何当曲房里,幽隐无人声。两叶虽为赠,交情永未因。同心何处切,栀子最关人。”韩翃“槟榔满把能消酒,栀子同心好赠人”,正用此事。  ○

  • 第十一出 请封·李渔

    〖北粉蝶儿〗(净扮琉球王,引众上)海灏天寥,占据了海灏天寥,莽乾坤别开声号。蓬壶近咫尺员峤。护彤云,披瑞霭,旭轮扶照。驾南溟落漈星桥,尽容咱一声长啸!建帜洋洋大海东,天都一屿傍蛟宫。不知中国谁为主?浪静波恬少飓风。—&

  • 丙集第三·钱谦益

    王威宁越一十五首【与李布政彦硕冯佥宪景阳对酌】相逢无奈又离群,樽酒休辞饮几巡。自笑年来尝送客,不知身是未归人。马嘶落日青山暮,雁度西风白草新。别恨十分留一半,三分黄叶二分尘。【次赵广文韵】

  • 第三纲 字句·刘坡公

    学诗百法之十六 研究炼字法 学习对偶,即为做诗之预备。然对偶虽工,苟不知炼字之法,则易犯涣散之病,全句精彩无由可见。前人所以有吟成五个字用尽一身心,及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髭等说,可见炼字之难,实为学诗者最切要之工夫。

  • 第二场·田汉

    [内叫:“开船哪!”阮复成同女儿春花划船上。阮复成 (唱[大粉蝶〕)百战军家,变成了白发渔家;对姣儿,柳荫闲话。阮春花 (唱)老爹爹,你把那雄心压下,汉江头权把网撒。爹呀,我说你年纪虽然老了,气力可还没有老。你看周家叔

  • 吴主传第二·陈寿

    孙权字仲谋。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羡长。江表传曰:坚为下邳丞时,权生,方颐大口,目有精光,坚异之,以为有贵象。及坚亡,策起事江东,权常随从。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好侠养士,始有知名,侔于父兄矣。每参同计谋,策甚奇之,自以为不

  • 卷第一百三十五·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齐纪一〔起屠维协洽(己未),尽昭阳大渊献(癸亥),凡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一·佚名

    万历三十二年闰九月戊寅朔兵部覆两广总督戴燿<锍-釒>思明府恶目陆佑率众拒敌查参失事将领诏陆佑等着拿正法参将丁应科等姑夺俸戴罪杀贼○己卯工部言大内工兴势不容已都重二城百万之费分文无措南海子工俟城工稍有次

  • 一一二一 湖南巡抚浦霖奏覆换缴《通鉴纲目续编》部数及查办情形折·佚名

    一一二一 湖南巡抚浦霖奏覆换缴《通鉴纲目续编》部数及查办情形折乾隆五十年十一月十九日湖南巡抚臣浦霖跪奏,为遵旨汇奏事。恭照乾隆四十八年钦奉上谕:《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于辽、金、元三朝时事

  • 志卷第十 高丽史五十六·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地理一。○惟我海东三面阻海一隅连陆辐员之广几于万里。 高丽太祖兴于高勾丽之地降罗灭济定都开京三韩之地归于一统。 然东方初定未遑经

  • 苏威传·魏徵

    苏威字无畏,京兆武功人。 父亲苏绰,西魏度支尚书。 苏威小时即有好品行,五岁丧父,悲哀有如大人。 北周太祖时,继承美陽县公的爵位,任郡功曹。 大冢宰宇文护见了他,对他很礼遇,把自己的女儿新兴主嫁给他。 他见宇文护专权,恐怕

  • 益王君页传·脱脱

    益端献王君页,初名仲恪,封为大宁郡公,进封为..国公、乐安郡王、嘉王。他所经历的官赐,大略与其兄颢相同。历任武胜、山南西、保信、保静、武昌、武安、武宁、镇海、成德、荆南十节度使,徙任曹王、荆王,官至太尉。元..三年(1

  • 魏时亮传·张廷玉

    魏时亮,字工甫,南昌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的进士。授职为中书舍人,升任兵科给事中。隆庆元年(1567)正月初七,穆宗下诏免去朝见,过了三天又传旨免予朝见。魏时亮认为新主不能马上就懈怠了,上奏劝谏。不久,朝廷派遣魏时亮以左

  • 大乘广百论释论 第六卷·护法

    大乘广百论释论 第六卷圣天菩萨本 护法菩萨释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破见品第四复次若如所言诸法性相世俗事有胜义理空。如来于中智见无碍。言音辩了巧悟他心。如何世间犹为种种妄见所魅诤论纷纭。由能闻者有过

  • 凡例·纪荫

    宗统编年凡例大道之统。归於正宗。正宗之传。统乎大道。故曰宗统。  佛法。宗旨。随机设化。编年。纪事。据实征时。其间纪。注。正。变。一本紫阳纲目。他如五经。孔子家语。诸子。通鉴。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

  • 分成两半的子爵·卡尔维诺

    《分成两半的子爵》是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创作的中篇小说,是《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之一。小说通过讲述梅达尔多子爵在战争中被炮弹劈成两半,一半极恶,一半极善,恶的子爵处处行恶,善的子爵时时行善,善恶处于痛苦的对立

  • 周礼白话文·佚名

    《周礼》是西周根据周王朝曾有过的官制加工整理的王朝设官分职的书。汉朝原称《周官》,又称《周官经》。西汉末刘歆始称《周礼》。全书6篇,分载天、地、春、夏、秋、冬6官:天官冢宰,称为治官,管理朝廷大政及宫中事项,

  • 妙法莲华经玄义·智顗

    二十卷。唐释智顗撰。《妙法莲华经玄义》亦称《法华经玄义》略称《法华玄义》这是天台宋评释《妙法莲华经》题名的主要着述为天台三大部之一。是由智口授,弟子灌顶随听随记整理成书。玄义以五章叙经,即:一法喻为名,二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