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鬼问目连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目连晡时从禅定起游恒水边。见诸饿鬼受罪不同。时诸饿鬼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我一生以来。恒患头痛。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为人时。好以杖打众生头。今受花报果入地狱。

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资财无量。而乐著弊衣。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为人时。布施作福。还复悔惜。今受花报果在地狱。

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宿无常处。恒倚巷陌。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为人时。客来投止。不肯安处。见他客止。方复嗔恚。今受花报果入地狱。

一鬼问言。我食不啖一斛。而不得饱。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为人时。饭饲众生。初不令足。今受花报果入地狱。

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腹大如瓮。咽细如针孔。不得下食。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为人时。作聚落主。自恃豪强。轻欺百姓。强打拍人。索好美食。今受花报果入地狱。

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恒患男根疮烂。痛不可言。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为人时。佛图精舍清净之处。行于淫欲。今受花报果入地狱。

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多有儿子。皆端正可喜。而皆早死。念之断绝。痛不可言。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为人时。见儿杀生。助喜啖肉。杀生故短命。喜故痛毒。今受花报果入地狱。

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有一狗体大牙利。两目赫赤。常来啖我。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为人时。喜将狗猎。残害众生无有慈心。今受花报果在地狱。

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有一人持诸利刀。常割我肉。尽便持去须臾寻生而复来割。痛不可言。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为人时。喜屠割众生。初无慈心。今受花报果入地狱。

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恒患身体处处皆痛。不可得忍。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为人时。好渔猎。所网得鱼。投之沙土。令其苦死。今受花报果入地狱。

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顽无所知。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为人时。强劝人酒。令其颠倒。今受花报果入地狱。

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恒患热渴。行见恒河冀入其中以除热渴。方入其中。身体焦烂。肌肉离骨。渴欲饮人。一口之腹。五藏焦烂痛不可言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为人时。喜焚烧山泽。残害众生。今受花报果入地狱。

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恒患饥渴。欲至厕上取粪啖之。厕上有大力鬼。以杖打我。初不能得近。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为人时。作佛图主。有客比丘来悭惜不与食。待客去后。乃行与旧僧。悭惜僧物。故今受花报果入地狱。

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恒处不净。臭恼缠身不能得离饥渴之时还食此不净。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为人时。作婆罗门子。有一道人。中后来就汝乞食。汝尔时当作是方便。令此道人不复来乞。便取其钵。盛粪著底。以饭覆之。道人得钵。还至本处。著一面澡漱既讫。摄钵欲食。钵中臭秽不可得近。以是之故。堕在地狱。汝将来世堕粪屎弥犁地狱中。

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肩上有铜瓶。盛满中洋铜。一手捉铜杓以取之。还灌其头。痛不可言。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为人时。作僧维那知僧事。有一瓶酥。藏著余处。不行与僧。待客去后。乃行与旧僧。此酥是招提僧物。一切有分。悭惜僧物故。今受花报果入地狱。

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或登刀山剑树地狱。或堕火坑镬汤地狱。种种受苦。无复休已。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为人时。作天祠主。烹杀三牲。祭祀天神。血肉灌洒四方。语众人言。汝等祠祀。大得吉利。作此魔邪之言妖孽之语。轻欺百姓。诳惑父母。以是之故。果入地狱。

一鬼问言。我一生以来。常吞铁丸。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为人时。作沙弥子。取净水作石蜜浆。石蜜坚大。盗打取少许。众僧未食盗食一口故。以是因缘。果入地狱。汝将来世。常吞铁丸。尔时目连与诸饿鬼。说往昔因缘经竟。还来在耆阇崛山。一切大会。闻佛所说。稽首奉行。

佛说鬼问目连经

猜你喜欢
  卷第十六·佚名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九卷·佚名
  佛 法 要 义·太虚
  书镜月梦──书曰巫山恨吾谓名镜月梦佳·太虚
  金刚般若论卷上·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八·唐慧琳
  卷第十一·佚名
  卷第三十一·智旭
  卷九十一·道世
  卷第二十五·李遵勖
  经商与学佛·太虚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第五·窥基
  卷第九·佚名
  俱舍论记 第十三卷·普光
  卷六十八·性音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提要·安磐

      (臣)等谨案颐山诗话一巻明安盘撰盘字公石颐山其号也嘉定州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其论诗以严羽为宗其中如以海棠为杜甫母名尚沿小说之讹又以朝扣富儿门四句讥杜甫致君尧舜之妄亦失之于固所载讥陈循诗嘲裁传奉

  • 跋·佚名

      右《唐宋诗话》一部,仆尝得之汗漫间,以资穷愁之览。然其简篇脱逸,文句舛讹,乃嘱友人之朝京师者求购之,而终未得之也。于是盛征于文章诸老,亦访于砚席相往还者,余会而考正之,异仅十之一二。辛亥秋,偶谒成侯士元,侯以仆为有家

  • 第九出 心归·李渔

    〖缕缕金〗(丑上)图哺啜,把山登。更有心头事,盼财星。不用将神祷,自然侥幸。逢人个个许头名,岂无一家应,岂无一家应。我褚一官受了众人之托,走去叮咛王又嫱。蒙他当面应许,取中状元的时节,卖个虚人情与我,这一份谢礼是稳当不过的

  • ●卷三·葛立方

    元、白齐名,有自来矣。元微之写白诗于阆州西寺,白乐天写元诗百篇,合为屏风,更相倾慕如此。而乐天必言微之诗得己格律顿(《历代诗话》本作“更”)进,所谓“每被老元偷格律”是也。然微之《江陵放言》与《

  • 卷一百九十九·毕沅

      ◎元纪十七 ∷起旃蒙单阏四月,尽著雍敦牂十二月,凡三年有奇。   ○仁宗圣文钦孝皇帝   延祐二年年   夏,四月,戊寅朔,日有食之。   辛巳,赐进士恩荣宴于翰林院。   辛丑,赐会试下第举人七十以上,从七流官致仕,六

  • 卷第二百八十·胡三省

    后晋纪一炎兆涒滩(丙申),一年。〔石氏自代北从晋王起太原,既又以太原起事而得中原;太原治晋阳,契丹遂以晋命之,故国号为晋。〕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上之上〔讳敬瑭,姓石氏。其父臬捩鸡,本出于夷,自朱邪归唐,从朱邪入居阴山。其

  • 卷之一千三百七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一七四告示光绪二十一年二月十二日一一三二六—二·佚名

    新竹知县王出示:市廛买卖,务安公平新竹县正堂王示市廛买卖,务安公平。切勿高抬,致碍行情。一、出示光绪二十一年二月十二日承粮总印 新竹县印 私记正堂王行十三 私记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二十四·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欧阳文忠公修神道碑苏辙熙宁五年秋七月欧阳文忠公薨于汝阴八年秋九月诸子奉公之丧塟于新郑旌贤乡自葬至崇寜五年凡三十有二年矣公子棐以墓隧之碑来请辙方以罪废于家且病不能执笔辞不获命乃曰病茍不死当如

  • 完颜银术可传·脱脱

    银术可,皇亲宗室子弟。金太祖阿骨打嗣位后,派遣蒲家奴到辽国去讨还阿疏,事情久拖不决,太祖于是又派习古乃、银术可继续前往。在那个时候,辽国君主荒废朝政,上下解体。银术可等回来后,把辽国政事人情详细向太祖做了汇报,而且说

  • 尊孟辨卷下·余允文

    (宋)余允文 撰○郑氏【叔友】艺圃折衷折衷曰孟轲非贤人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三宿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沈同问燕可伐欤吾应之曰可此孟子之罪也余氏辨曰周衰之末战国纵横用兵争强以相侵夺当世处士务

  • 卷六十九·胡广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六十九治道四王伯程子曰得天理之正极人伦之至者尧舜之道也用其私心依仁义之偏者伯者之事也王道如砥本乎人情出乎礼义若履大路而行无复囬曲伯者﨑岖反侧于曲径之中而卒

  • 卷四·梁寅

    钦定四库全书 诗演义卷四 明 梁寅 撰 王国风 周平王徙居东都王城而王室遂卑与诸侯无异故其诗不为雅而为风其王号未替故不曰周而曰王 黍离 周既东迁大夫行役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故赋之 彼黍

  • 佛说阿弥陀经义疏(并序)·元照

    西湖灵芝崇福寺释元照述一乘极唱终归咸指于乐邦。万行圆修最胜独推于果号。良以从因建愿秉志躬行。历尘点劫怀济众之仁。无芥子地非舍身之处。悲智六度摄化以无遗。内外两财随求而必应。机兴缘熟行满功成。一时圆证于

  • 卷第七(从第十六经二纸半尽第二十四经一半)·澄观

    寿昌元年乙亥岁高丽国大兴王寺奉宣雕造 贞元新译华严经疏卷第七(从第十六经二纸半尽第二十四经一半) 敕太原府大崇福寺沙门澄观述 (有十一善知识。一观自在菩萨。二正性无异行菩萨。三大天神。四自性不动地神。五春

  • 包氏喉证家宝·包三鏸

    喉科著作。清包三鏸撰述。一卷。三鏸,归安(今浙江吴兴)人。长于喉证。其子包岩等将所述加以编次,刊于宣统二年(1910)。书凡五篇,首列“攻洞天文”篇,以纠《白喉忌表抉微》之偏。次列“咽喉总论”,提出喉证多火的观点。后叙

  • 修真秘录·佚名

    养生著作。作者不详。题“前商州丰阳县主簿符度仁纂”。为饮食养生、疗病专集。《通志》著录。本书选录了历代文献所载养生理论及方法,提出了“食之各归其时”则“延益无限”等观点。其次阐述了“食之相宜,则可补脏”

  • 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佚名

    太上大道君述存思五星步空常飞纲之道,以逃形变景,飞行玉清,又授诸符以变化飞升。此经可校勘多种古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