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胜莲社约

西湖,南宋放生池也。丰碑屹立道上。第飞泳亭废耳,亭以飞泳名,将取山光悦鸟,濠游鱼乐。然异熟果成樊笼镝釜中,几许能全,即不幸复投网罟,犹冀重赎更生,便令折翮困鳞,随放随灭,托文漪而如蜕,不愈糜烂沸汤地狱乎!昔有胎生之类,梦乞免胎就戮,彼亦安取长生。人谁无死,度所期政自有限。当垂绝时,幸可须臾无死,辄复望救。今于众生乃云:放之未必全活,遂加讪笑。一何不善,推类如此。社友以放生来,或者无生可放,仅仅随喜,倘自谓多费少益耶!请一思之。此后至社者,必携飞泳之类来,所费锾钱,自一铢至累镒无量。但空手如昨,罚银一钱,留次会或当日赎生。既名放生,不得不稍稍综核也。社定钱湖舟中,闲诣上方池、净慈万工池、昭庆香华池,期以每月六斋日,会首传帖,醵金授典座,自修供具。凡会首认定,开后坐以齿缁素,各为行三宝前,不必让远客。

是日所费世财,专为放生。若动指嘉肴丰膳,何不烹鱼炮鳖,臑凫煮雁,乃求餍笋蒲藜藿耶!此后,会首视醵法,征分银五分,辰集解维。每一案,设果核粉面食共四器,器用一尺盘。午斋,蔬四器有副,四人共之。饭至,汤一瓯,晡时归舟,用茶食亦止四器。长日用煮面,各一瓯,侑以蔬四器,不设果也。择一典座代设,毋召族庖,庶不同异。违约罚银一钱。侍者任携几人,每一人持米半升。付典座。不如式。减典座银。

是日用楼船一。如客集多,加中船一。其值,会者出焉。劳典座银一钱,赏传帖人一钱,亦会首出传帖。先五日发。分金即付使者,使者即付典座,欲令早知人数,不浪费耳。违约罚银五分。

是日也,会首唱言加持。放生毕,请各念阿弥陀佛号千声,或净坐默念,毋竞谭俗。谛以溷净。众念佛毕,会首供茶。放生之前供茶,之后稍自恣。所以尔者,恐诸君攒眉去也。违约罚银一钱。

是日以事不至,明注帖下。令人持赎生之金投会首。免分金。去会所近,不终事而去者,罚银五分。社友自远方来,萍水相逢,踪迹难问。今后经过下里,请先诣大师。大师使人云:某在斯,庶便相期。

罚金,会首贮,赎生。明载于籍。当罚不罚。罚会首。如其数匿不赎生,罚如数。罚金即投会首,迟五日。倍罚。众议立此清规,取裁自大师,而淳熙操笔书焉。幸鉴公心,何敢争长。

附录

募僧助放生池疏

西湖三潭,是永明禅师用库钱赎鱼鸟放生之池也。始议浚筑,专募俗家杀生之多者,以此对治,使行慈忏过。而吴兴潘、张两人,唱议罚僧家一年杀生之金,以赎多年犯戒之过。谢耳伯心以为然,致书同社,乞达郡公。同社谓此辈耻于发露,孰肯捐三两六钱银而买酒肉僧之名者乎?持示郡公,郡公笑语使者:“如此,则杭州酒肉贱矣!”因欲随施厚薄,分为三等。第一等僧,行施多者,是喜工之成,平日不杀生者也。第二等僧,转募施者,是望工之成,平日人所服信者也。第三等,少施而倦募,是无意工之成,仅求免罚者也。僧品至此,即非高行,尚有良心。下此,则真酒肉僧,以前议罚之,何怨焉。乃魔僧仍播前议,激众喧哄,飞语阻挠,至误金中丞遗书曲慰。书既传示,定所云随人发心之语,并三等之说,亦不行矣。然发心者犹嫌于前议,也不知池工初创,云栖师发心施六十金助工,岂酒肉僧乎?古心师发心留七十金助工,岂酒肉僧乎?人谁不称云栖为第一等僧,亦谁不称古心为第二等僧。若天竺径竹亭,甘心让顶首银十两,用充池工,此虽酒肉僧,吾辈尚取其发心,列置三等,不言自赎犯戒之罪,如俗家也多施何嫌哉?诸师但肯发心。多施少施,随其力量。有贫丽典卖多施者。有富而悭惜少施者,皆属心量不同,非关力量大小。但恐工成之后,名不列于碑阴,则其品可知。官府据而罚于明。佛天察而罚于幽,可不惧乎!施金持诣三潭,亲付工役。正好积福湖上。有何贻祸江南?安得出家做家,自应受施转施。幸听实语,毋惑虚词。胜莲社居士同疏工。

武林放生诗序

杭,禹航也。禹菲饮食,而杭饮食如旧事所列。岂禹旧事哉!日吃三十丈木,烹一千三百鹅。东菜之外,益以西鱼。外浚销金锅,而内设酒食狱,东坡所以赋老饕也。饕南高阳而来,老矣,更数百年,至今老不死为贼。而罗汉之杀贼者。因杀之伏生机焉。禹有航,不载歌舞载渔呗。锅化印月之潭,狱化净居之天。一以为虞廷,一以为乐邦,一以为小瀛洲。禅者唱梵,仙者唱钧,儒者唱韶。鱼听兽舞。盖天启又一天也。请被管弦,荐秋菊,酌寒泉而酹东坡,将饕赋化为新赋。

猜你喜欢
  卷六 乾德三年(乙丑,965)·李焘
  石匮书后集卷第二十四·张岱
  鸿猷录序·高岱
  第八回 齐桓公晋重耳五霸称尊·黄士衡
  卷二百五十四上·杨士奇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零四·佚名
  一二二二 谕添派惠龄严行查办四库全书遗失底本及书目卷帙·佚名
  卷一百二十六·司马迁
  遗文编就答君心——《志摩全集》编排经过·陆小曼
  民国女子·胡兰成
  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司马迁
  庾悦传·沈约
  温仲舒传·脱脱
  卷六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梁章钜

      ◎许福祉  许福祉,自号梦槐老人,闽县人,醴陵县知县兰臬先生(弼)之配,河南府知府北瀛太守(鲲)之母,余叔母许太淑人之胞妹也。生长名门,通诗礼,然虽喜吟咏,而从不存稿。晚年家遭多故,乃偶藉诗以写哀忱,读者伤之。有《玉尺山堂存

  • 稼轩词 一·辛弃疾

      ☆摸鱼儿(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

  • 卷七·贯休

    钦定四库全书 禅月集卷七 唐 释贯休 撰 五言律诗三十一首 春山行 重叠太古色蒙蒙花雨时好峰行恐尽流水语相随黑壤生红术黄猿领白儿因思石桥月曾与故人期 送谏官南迁 危行危言者从天落海涯如斯为远客始是好男儿瘴杂

  • 卷四十三·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十三七夕类五言古七月七日咏织女     【晋】苏 彦火流凉风至少昊协素蔵织女思北沚牵牛叹南阳时来嘉庆集整驾巾玉箱琼佩垂藻蕤雾裾结云裳金翠耀华辎軿辕散流芳释辔紫微庭解衿

  • 卷七百八十·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八十郑蕡【诗二首】春台晴望追赏层台迥登临四望频熙熙山雨霁处处柳条新草长秦城夕花明汉苑春晴林翻去【一作度】鸟紫陌阅行人旅客风尘厌山家梦寐亲迁莺思出谷骞

  • 序·杨士奇

    朕惟古昔圣帝明王之御天下其功德隆盛凡命令告诫之辞皆有以垂世立教若尧舜禹汤文武典谟训诰之言炳然如日星之丽天千万世所共仰也洪惟我皇考宣宗皇帝赞承 列圣尊居大宝德化之盛万方清寍爰暨 祗嗣洪业永惟帝王之孝莫先于

  • 四八六 军机大臣奏遵旨将《四书语录》《焚书》先行进呈片·佚名

    四八六 军机大臣奏遵旨将《四书语录》《焚书》先行进呈片乾隆四十三年三月二十三日查毕沅等奏解应毁书籍单内,蒙朱笔点出吕留良《四书语录》及李卓吾《焚书》二种,令于解到时先行进呈。今据该抚等委员将各书解到,臣等按

  • 姚察传·李延寿

    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吴国太常卿姚信的九世孙。父亲姚僧垣,是梁朝的太医正。梁元帝在荆州时,僧垣作晋安王陈伯恭的谘议参军。后来入周,官位颇高,很受恩遇。姚察从小性情淳厚,六岁便能背诵文章万余言。不贪玩耍,读书勤奋,十二

  • 周太祖文帝纪·李延寿

    周太祖文皇帝姓宇文氏,名泰,字黑獭,代郡武川人。他的远祖出自炎帝。炎帝被黄帝所灭之后,子孙们远逃到北方的荒野之地。后来有一位名叫葛乌兔的人,勇猛而又多智谋,鲜卑人便奉他作为部族首领,总管十二个部落,世代相传作为大人。

  • 第七节 千八百四十八年之革命·梁启超

    嚏矣,眼跳矣,灯花矣,乌鹊噪矣,蛰雷鸣矣,风满楼矣,涛涌堤矣,积维也纳会议以来三十年之奇怨殊毒,乃孕成欧洲十九世纪第一大纪念之岁。实1848年,于是法都巴黎之二月革命起,阿良朝王统一旦轰毙。路易·拿破仑被举为大统领,而第二次之

  • 第三章 秦汉兴亡·吕思勉

    第一节 陈涉首事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起蕲。今安徽宿县。胜,阳城人,今河南登封县。字涉。广,阳夏人,今河南太康县。字叔。时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徐广曰:在蕲县。胜、广皆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

  • 卷26·陈邦瞻

    仁宗天圣四年六月庚寅,大雨,京师平地水数尺,坏屋溺人。京东、西及河北、江淮以南,皆大水。五年六月,京师大旱。通判常州谢绛上疏曰:“去年京师大水,败民庐舍,河渠暴溢,几冒城郭。今年苦旱,百姓疫死,田榖焦槁,秋成绝望,此皆大异也。

  • 论语学案卷十·刘宗周

    (明)刘宗周 撰○下论子张第十九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学问只有生死一闗为究竟地寻常只有义利一闗最难破解子张劈头说见危致命便是究竟学问而继之以见得思义正见平时所致力处丧祭二端又就民生切

  • 撰集百缘经卷第九·佚名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声闻品第九  (八一)海生商主缘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彼城中。有五百贾客。欲入大海采取珍宝。时彼商主。选择族望。娉以为妇。将共入海足满十月。产一男儿。因为立字。名曰海生。有大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六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六卷(梵行品第二十)释七善法为梵行谓知法知义等 释十二部经 广辨四无量心 辨爱行人多集喜舍见行人多修慈悲 广释四无量定数 广释怨亲中人有九品义梵行品第二十案。僧亮曰。以四等为

  • 第九 刀提耶学童所问之义释·佚名

    一尊者刀提耶曰:&ldquo;无有诸欲之住[在] 无有渴爱之存事 且度所疑惑之人 斯人如何有解脱&rdquo;(一〇八八)&ldquo;无有诸欲之住&rdquo;者,是不住诸欲,不共住,不止住。&ldquo;尊者刀提耶曰&rdquo;[之句中],&ldquo;曰&rdquo;(斯

  • 新序·刘向

    刘向撰。原书30篇,《汉书·艺文志》儒家类著录,隋、唐史志均作30卷。至宋代原书已残,由曾巩重新辑成10卷,即今传本。其书取材于先秦至汉初经史诸子书,内容时限起自舜、禹时,讫于汉初。篇目分为“杂事”(卷1至卷5)、“刺奢”

  • 楞严经·佚名

    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简称《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佛教密宗经典,十卷。真实撰者不详。唐代般刺密帝译。译成于唐神龙元年(705年)。关于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