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

嘉兴大藏经 学佛考训

学佛考训卷七

钱唐俍亭和尚净挺缉

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订

儒流

赤文绿字本绝筌蹄白马玄龟自离闻见授之阙里之堂授彼儒童之迹。

孔子尝云西方有大圣人不治而不乱语见列子。

华严演义云儒道深妙不越三玄周易为真玄老子为虚玄庄子为谭玄。

须弥四域经谓伏羲即宝历菩萨女娲即吉祥菩萨辩正论亦称太昊为应声菩萨。

破邪论云孔子即儒童菩萨颜子即光净菩萨老子即迦叶菩萨法行经亦称颜子为月光菩萨今溧水县南七十五里有儒童寺本孔子庙也唐景福二年立。

宣律师传云周穆王时文殊目连来化穆王乃迦叶佛第三会说法也列子云穆王见化人其言有本也颜之推家训云三世之事信而有征家业归心勿轻慢也万行归空千门入善辩才智慧岂徒七经百氏之传哉明非尧舜周孔所及也。

颜氏又云内外两教本为一体内典五禁外典五德适相符也仁者不杀义者不盗礼者不邪智者不淫信者不妄至如畋狩军旅燕享刑罚因民之性不可卒除就为之节使不淫滥归周孔而背释宗抑何迷也。

颜氏又云凡人之信惟耳与目耳目之外咸致疑焉汉武不信弦胶魏文不信火布比比然矣执凡人之臆说迷大圣之妙旨而谓必无恒沙世界微尘数劫岂其然哉又世有咒师及诸幻术履火蹈刃移井种瓜十变五化尚能如此何况神通感应不可思量千里宝幢百由旬座化成净土涌出妙塔其不足疑明矣。

颜氏又云善恶之行祸福所归九流百氏皆同此论如以行善而偶钟祸报为恶而倘值福征便可怨尤即为欺诡彼顷橐颜回之短折原宪伯夷之冻馁盗跖庄跷之福寿齐景醒魋之富强抑又何也若引之先业冀以后生或精诫不深业缘未感时倘差违终当获报耳。

颜氏又云内教多途出家自是一法耳若能诚孝在心仁惠为本须达流水不必剃落须发岂令罄井田为塔庙穷编户为僧尼也若谓僧寺众多赋役衰少执此而论是大不然昔妙乐之世穰佉之国自然称米无尽宝藏时和年丰未必尽由农织也若能偕化黔首悉入道场康乐和平实始于此。

颜氏又云形体虽死精神犹存人生在世望于后身似不相属及其殁后则与前身犹老少耳念念随灭生生不断人身难得勿虚过也。

沈休文着六道相续作佛义有云佛知不异众生知语亦有本。

李义山赞佛偈云吾儒之师曰鲁仲尼仲尼师聃龙吾不知聃师天竺善入无为稽首大觉吾师师之。

柳子厚尝为曹溪作碑略云其道以无为为有以空洞为实以广大不荡为归几及千言务为褒显苏子瞻过而读之谓其言与孟轲合。

刘禹锡佛衣铭曰不有信器众生曷归是开便门非止传衣初必有终传岂无己物必归尽衣胡久持先终知终用乃不穷我道无朽衣于何有其用已陈孰非刍狗。

王贞白参云居和尚偈云巘路蹑云上来参出世僧松高半岩雪竹覆一溪水不说有为法非传无尽灯了然方寸内应始见南能。

独孤及见开悟禅师问心法次第因作诗寄韩郎中有曰障深闻道晚根钝出尘难浊劫相从惯迷途自谓安得知身垢妄始喜额珠完欲识真如体君尝法味看。

司空图与伏牛和尚偈云不算菩提与阐提惟应执着便生迷无端指个清凉地冻杀胡僧雪岭西。

颜真卿诗云忽 尘外轸远访区中缘万法原无著一心惟趋禅。

太尉王旦久居政府病革嘱翰林学士杨亿曰吾未来愿为苾刍林间宴坐观心为乐至易箦时君为我剃须发着坏色三衣用火葬礼营骨塔于先营之侧亿曰公职居宰辅未可以私废公也与诸孤议但以三衣置柩中不藏宝玉而已。

夏英公竦宋宣献公绶并在政府试童行因各取法华经七轴讽览宋公十日夏公七日不遗一字。

欧阳永叔每诽斥佛氏已而参知政事辄病梦至一所十人冠冕环坐一人曰参政安得至此宜速反舍公出门数步复往问之曰君等岂非释氏所称十王者乎曰然公由是笃信佛法。

欧阳永叔诗云巾履诸方遍莓苔一室前萎花吟次落孤月定中圆斋钵都人施谭机海外传时应暮钟响来度禁城炯。

苏子瞻地狱变相偈云我闻吴道子初作酆都变都人惧罪业两月罢屠宰此画无实相笔墨假合成譬如说食饱何从生怖汗乃知法界性一切惟心造若人了此言地狱自破碎子瞻盖五祖戒后身也。

苏子由献佛印偈云尘沙印佛佛欣受怪石供僧僧不嫌空手远来还要否更无一物可增添。

子由参顺禅师言下大悟呈偈曰中年闻道觉前非邂逅相逢老顺师搐鼻径参真面目掉头不用别钳锤枯藤破衲公何事白酒青盐我是谁惭愧东轩残月上一杯甘露滑如饴。

杨龟山和陈了翁偈曰盈科日进几时休到海方能止众流只恐达多狂未歇坐驰还爱镜中头。

胡安国颂南泉斩猫话有云手握乾坤杀活机纵横施设在临时玉堂兔马非龙象大用堂堂总不知煞有手眼。

韩昌黎尝访大颠有三致书及留衣故事周濂溪作诗忆之云昌黎自谓如夫子原道深排释老非不识大颠何似者数书珍重更留衣。

周濂溪参佛印禅师一日忽见草生有省以偈呈印曰昔本不迷今不悟心融境会豁幽潜草深窗外松当道尽日令人看不厌。

范希文呈琅玡觉禅师偈曰连朝共话释疑团岂谓浮生半日间直欲与师闲到老尽收识性入玄关希文诵金刚般若经辄有冥契。

陈忠肃公寄灵源清禅师偈书堂兀兀万机休日暖风柔草木幽谁谓二千年底事如今只在眼睛头。

邵康节学佛吟云饱食丰衣不易过日长时节奈愁何求名壮岁投宣圣怕死老来亲释迦妄欲断缘缘愈重徼求去病病还多长江一片平如练幸自无风又起波。

邵尧夫着元运会世说谓世界至寅而开至戌而闭其论与梵典合梵典谓世界磨灭经无量时重云遍覆雨注梵天大风披拂吹彼聚沫旋至空中建立天地由此始也及三灾起阿耨池竭大海干枯七日并出烟焰弥空天下洞然谓为一劫开已复阖阖已更开其说如此。

陆龟蒙诗云自有家山供衲线不离溪曲取庵茅旧曾闻说林中鸟定后长来顶上巢。

游定夫与吕本中书曰佛书所说世儒亦未深考前辈不看佛书往往诋之殊不知其所辟者皆佛自以为不然者也。

朱晦庵参天童灭问如何是毋不敬灭叉手示之庵改容作礼。

朱晦庵斋居诵经诗曰端居独无事聊披释氏书暂息尘累牵超然与道俱门掩竹林密禽鸣山雨余了此无为法身心同宴如。

朱晦庵寄山中僧有云个中有句无人荐不是诸方五味禅晦庵未尝以禅为讳。

刘克庄题达磨有云直以心为佛西来说最高始知周孔外别自有英豪。

朱晦庵语录云达磨一切扫荡不立文字实高妙于义学紫阳晚年近道故有此言。

真西山泉州题句云饱食安居乐矣哉这场春梦几时回若还要醒如今醒莫待藤枯树倒来。

张南轩参万庵颜禅师豁然有省乃留偈曰闻声见色只如常熟察精粗理自彰脱似虚空藏碧落曾无少剩一毫芒。

如如居士三教咏云硬似绵团软似铁六月炎天一点雪露柱灯笼笑点头哑子得梦向谁说古来三教强安名释迦掩室于磨竭夫子谓默而识之老聃谓大辩若讷直饶剖破作一家不免落在第二月。

王荆公读维摩偈云身如泡沫亦如风刀刮香涂共一空宴坐世间观此理维摩虽病有神通。

王荆公与真净文蒋山元为方外友极严惮之元尝谓公曰公有障道者三入道者一更一生两生乃纯熟耳公深服之。

或问程明道有鬼神否明道曰道无你怎生信道有你但去寻讨着又问张横渠渠曰自家要有便有要无便无。

元城先生曰世间事有大于生死者乎此事独一味理会有个见处则于贵贱祸福轻矣。

司马光尝作华严法堂记有云佛之为人也清俭而寡欲慈惠而爱物虽草木虫鱼不敢妄杀盖欲与物并生不相害也圣人之道何以异此。

李纲作诗送琮公往天台因为序略曰琮师隐居湖岩绝不至城市超然拔俗尝从长芦了游了居长芦聚徒五百余道价籍甚余虽不之识然声气相合今见琮益知了之门风孤峻真楷老儿孙也退处天台琮将浮海访之因赋诗赠琮且简了公异时得归决须相随于石桥侧可以握手一笑末有云烦师飞锡过天台为问了公何事了。

杨龟山曰庄子逍遥游盖无入不自得也养生主盖行其所无事也曲譬广喻张大其词此即禅宗呵佛骂祖之意。

龟山曰为佛者既不读儒书儒者又自小然则道何由明哉。

张文定公读楞严有感述偈云一念在生灭千机縳有无神锋轻举处透出走盘珠。

张魏公参圆悟有偈云教外单传佛祖机本来无悟亦无迷浮云散尽青天在日出东方夜落西。

王子文讳或自号照了居士崇宁间弃官学佛往来登封卢氏山中二十年布衣蔬食井臼自亲人传其异尝有偈云来何迟去何早二五不多十不少一声杓木遍虚空谁识堂堂真照了。

赵黄山题仙和尚坐脱偈云桶底脱时无一物机轮转处有三玄火中留得一茎草依旧光明灿大千。

文文山至南华山有诗云北行近千里迷复忘西东行行至南华忽忽如梦中物化知风尘患乃与我同有形终归灭不灭惟真空笑看曹溪水门前坐松风晁冲之赠友诗云此老绝潇洒久参曹洞禅胸中有丘壑手里斫山川树小风声细岩深日影圆江湖不归客相对一茫然。

饶德掺与友人诗云好贷夜窗三十刻胡床趺坐究幡风。

陈希贤坐禅偈云殿古寒炉空流尘暗金碧独坐偶无人荐得真消息。

赵东山题陆子静赞云儒者曰汝学似禅佛者曰我法无是超然独契本心以俟圣人百世。

戴叔伦守岁诗云无人更献椒花颂有客同参柏子禅已悟化城非乐界不知今夕是何年。

贯酸斋讳云石高士也尝作辞世吟有云洞花幽草结良缘被我瞒他四十年今日不留生死相海天秋月一般圆。

宋雪岩偈云立锥无地未为穷况有三椽似鹤笼语如东野肩头瘦禅与西来鼻孔同。

吴草庐题罗汉图有云四大假合成幻身大地山河俱幻境傀奇磥砢十六尊得遇世尊为摩顶诸多伎俩近狡狯虽未大乘亦机警有能领取像外意闭目超然发深省。

李纯甫诗云空译流沙语难参少室禅泥牛耕海底玉犬吠云边仰峤圆茶梦曹山放酒颠书生眼如月休被衲僧穿。

屏山李居士尝谒万松有得因阅诸儒鸣道集废卷叹曰食我园椹不见好音乃为说以辨之大阐玄风指归佛祖时耶律楚材为之序。

学士宋濂字景濂谥文献相传为永明寿后身也元时隐居自号幅巾居士博通内典撰护法录行于世龙溪先生姓王氏学以阳明为宗与法舟济禅师谭次溪忽谓济云请师闭口济云鼻孔撩天作么生闭溪云多口阿师。

罗念庵讳洪先中状元弃家学道尝游天宁佛阁次唐荆川韵有云高阁春残始一登忽亡去住似游僧斋钟已罢鸟初下江雨欲来云自蒸笑指风幡看动息屡从火宅试飞腾年来渐解无生法谁信前身也谢曾。

包鸿逵解元潜心禅理闱中以如切如磋八句命题公文有迷中得悟易辨悟后之迷难二语主司奇之拔第一后仕宦尽捐禄入流通藏经(先世瑞溪心弦两公并弘藏典)。

阳明子姓王氏讳守仁其学以良知为宗尝有言曰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用知善知恶是致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论者谓与禅为近。

徐爱字曰仁弘姚江之学与龙溪心斋并谭玄理着传习录行于世。

幻寄居士姓瞿氏辑指月录行于世论三玄五位甚晰。

五台居士姓陆氏平湖人博通内典多所著述三学禅士每奔走之参无趣空禅师传断桥一派。

冯具区会元与龚勉太守游真如寺龚指塔云琅玡爪发再生莫入定否冯云是龚云几时出定冯云待弥勒下生龚云弥勒几时下生冯云待琅玡出定乃大笑。

王侍郎尝语云栖曰夜来老鼠唧唧说尽一部华严经栖遽问曰猫儿突出时如何侍郎无语栖自代云走却法师留下讲案。

近溪先生姓罗氏尝与寿昌唱和已而坐脱弟子辈遽呼之曰先生何乃尔耶公复起与语良久化去。

海门先生姓周氏辨朱陆异同辑圣学宗传一书学者奉为标准参散木老人投契。

陶石梁会稽人参散木和尚辑宗镜具体行于世着喃喃录。

汪魏美居士举孝廉参愚庵老人二十年不入城市临殁作诗曰大化无停轨道术久殊辙住世守顽形问途犹未彻至人本神运可会不可说冰泮水还清云开月方洁一旦破樊笼逍遥从此别辗然而逝。

王念西太史讳肯堂留心宗乘博通内典尝题紫柏像云稽首紫柏大尊者威光殊盛魔外摄手中拂子生杀柄一切龙蛇受赏罚又着纲目准绳诸书行世世多宗之。

袁了凡职方学以慎独为宗尝参云谷禅师着功过格立命篇以训世。

猜你喜欢
  五灯严统序·费隐通容
  卷第二十二·祖琇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九·澄观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十四·佚名
  卷之十二·别庵性统
  卷之九·佚名
  大寒林圣难拏陀罗尼经·佚名
  卷五·佚名
  卷五百一十五·佚名
  佛说甘露经陀罗尼咒·佚名
  卷第八十二·佚名
  卷第八(荒字号)·朱时恩
  卷第七·佚名
  因缘品第一·佚名
  菩萨处胎经 第七卷·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十八·阮阅

      ●卷二十八·寄赠门下  唐矩平生狂于歌酒,不事羁检,凡为诗章,颇着意思。《听亮上人话旧诗》云:“岩房高处万缘休,往岁抛来忆旧游。叶落独归临海寺,风生几上看潮楼。  遥空去鸟乘烟没,曲岸征帆带雨收。今

  • 第十二出 冒美·李渔

    (末上)祖父当年不积德,投靠宦家充使役,只因一代做功臣,子子孙孙成世袭。自家詹府管家的便是。自从老爷出门,将我派做司阍人役,不论有事无事,要在门前伺候。今日等了许久,不见有甚么差使出来,且在懒凳上睡他一觉,再做道理。(睡介)(净

  • 卷三百八十·列传第一百三十九·脱脱

        何铸 王次翁 范同 杨愿 楼炤 勾龙如渊 薛弼 罗汝楫萧振   何铸,字伯寿,余杭人。登政和五年进士第,历官州县,入为诸王宫大小学教授、秘书郎。御史中丞廖刚荐铸操履劲正,可备拾遗补阙之选。即命对。铸首陈:"

  • ●卷一百三十三·徐梦莘

      炎兴下帙三十三。   起建炎三年十月二十三日戊戌,尽十一月乙巳朔。   张浚至兴元府奏乞车驾巡幸兴元府。   奏曰:窃见汉中实天下形势之地臣顷侍帷幄亲闻玉音谓号令中原必基於此臣所以不惮万里捐躯自效,庶几奉

  • 卷十四 郭张林卢蒯二陈列传第十一·陆游

       郭廷谓,字信臣,彭城人,父全义,仕为濠州观察使,廷谓幼好学,善书札骑射,补殿前承圣旨,出为濠州中门使,全义卒,擢庄宅使,即为州监军,周侵淮南,廷谓与州将黄仁谨约以死守,籍州民不逞者,聚于僧寺,严兵守之,日给食,随所能,使造守具,故周师

  • 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一、张熙堂叔张勘被追捕的经过·雍正

      编者按:张熙约其堂叔张勘赴西安投书,到达后,张勘才知是投逆书,心中害怕而逃走,岳钟琪派人追捕未获,因写此奏章。而张勘到家第二天,即被湖南方面逮捕。(参见《副都统海兰等奏折》)  【原文】  陕西总督臣岳钟琪谨奏,为据

  • 第五十三回 呕心血气死申屠嘉 主首谋变起吴王濞·蔡东藩

      却说太子启受了遗命,即日嗣位,是谓景帝。尊太后薄氏为太皇太后,皇后窦氏为皇太后,一面令群臣会议,恭拟先帝庙号。当由群臣复奏,上庙号为孝文皇帝,丞相申屠嘉等,又言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大于孝文皇帝。应尊高皇帝为太祖,孝

  • 第五十九回 骆中丞固守长沙城 钱东平献取江南策·蔡东藩

      却说洪秀全晕厥过去,经众人七手八脚,扶起灌救,半晌才渐渐醒来,不禁长叹道:“出师未捷,先伤两将,使我如失左右手,真是可痛可恨!”众人极力解劝。秀全又问道:“那个妖将,伤我兄弟云山?”探弁答称是“江忠源。”看官!你道这江忠

  • ●卷二十七·陶宗仪

      ◎四位配享封爵颜子。唐玄宗太极元年壬子二月,赠太子太师,配享孔子庙。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己酉□月。封兖国公。曾子。同前赠太子太保,配享孔子庙。宋理宗咸淳三年癸卯二月。封兖国公。配食大成殿。子思。宋度宗咸淳

  • 第十七回 盛京之宫院·德龄

    这一天,我们虽说是已经到了奉天,然而经过了好几日的长途跋涉之后,人已疲倦得不知所云了;大家都在希望赶快休息,无论这些盛京的宫院是何等的伟丽动人,也没有精神去细细察看了,至多只能象走马看花似的约略浏览一回,便算对

  • 二十九、读书与看报·包天笑

      考过以后,我仍附读于朱先生处,果能努力用功吗?实在是未必。这时朱先生的事也太忙了,也东奔西走于别种事业,家里的学生也渐少了。其间我又患了一场病,抛荒了几及两三个月。所读的书,四书还好,常能背诵,五经大部背不出,我最怕

  • 王崇传·魏收

    王崇,字乾邕,陽夏雍丘人。兄弟两人都以孝顺著称于世。勤于耕种,以奉养双亲。任梁州镇南府主簿。母亲去世,他哀伤过度,倚杖才能起身,毛发也脱落了。未及下葬,权且停柩房舍西面。王崇在停柩的地方结庐而住,昼夜啼哭,引得鸠与鸽成

  • 武士彟传·欧阳修

    武士彟,字信,世代经商,喜欢结交朋友。高祖李渊在隋朝时领兵屯守汾、晋,曾在他家休息,就此成为朋友。后来李渊留守太原,就任武士彟为行军司铠参军。招募的兵集中后,交给刘弘基、长孙顺德统领。王威、高君雅私下对武士 彟

  • 卷二十一·段昌武

    <经部,诗类,段氏毛诗集解钦定四库全书毛诗集解卷二十一宋 段昌武 撰甫田之什甫田刺幽王也君子伤今而思古焉倬彼甫田取十千我取其陈食【音嗣】我农人自古有年今适南畆或耘或耔黍稷薿薿【鱼起反】攸介攸止烝我髦【

  • 国准第七十九·管仲

    桓公问于管子曰:“国准可得闻乎?”管子对曰,“国准者,视时而立仪。”桓公曰:“何谓视时而立仪?”对曰:“黄帝之王,谨逃其爪牙。有虞之王,枯泽童山。夏后之王,烧增薮,焚沛泽,不益民之利。殷人之王,诸侯无牛马之牢,不

  • 卷第四·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四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四入涅槃序曰。如来所说一代法门。其意在乎开显大事因缘而已。及乎人机既得大益。则又为之说云。所应度者皆已度毕。于是唱入灭度。以示化仪之有始卒

  • 苕溪渔隐丛话·胡仔

    南宋胡仔编。100卷。人民文学出版社84年版。该书是在《诗话总龟》影响下编辑的,两者是姊妹篇,集中了北宋以前诗话的精华。在编排体例上,以人为纲连类而及,对一些琐闻轶句采取分类附录办法,眉目清楚。凡属大家,均出其名,以年

  • 清史稿·赵尔巽

    这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全书共有529卷,系近代赵尔巽主编。书中所录内容以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起到宣统三年(1911年)止,记载了296年清朝的历史。民国三年(1914年)开始,由清史馆的赵尔巽、缪荃孙、柯邵忞、吴迁燮等,根据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