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

嘉兴大藏经 学佛考训

学佛考训卷六

钱唐俍亭和尚净挺缉

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订

世辟

轩辕访道汉武求仙苟知崔浩之非自鲜阿阇之难故登列辟致儆将来。

黄帝访道崆峒得天真皇人之书其言与佛乘合。

汉明帝梦金人长大项有日光飞至殿庭诏问群臣无知者傅毅王遵等推周书异记谓西域有佛身黄金色是其祥也帝遣博士中郎一十八人入西域求佛法至月氏国遇梵僧摄摩腾竺法兰奉佛经像来京师诏于西雍门外立寺因白马驮经遂名白马寺永平十四年诏道士费叔牙等与沙门辩法时正月十五日火大作佛经像不毁方士稽首钦服。

摩腾法兰言如来入灭遗舍利育王设塔在支那者共十九处雒阳城东其一也夜有光怪民呼圣冢即日驾幸其处见三身现圆光中侍卫呼万岁因为建塔凡九层高二百尺明年有金色手现塔顶。

永平中楚王英喜为浮图每斋戒奉缣赎谴帝还之以助伊蒲塞桑门之馔。

简文帝时沙门竺法义讲经殿中王导孔敷承风敬友武帝亦预席。

简文帝尝作十空诗有云空持生识縳徒用长心灾六尘俱不实三界信悠哉又云息形影方止逐物虑恒侵若悟假名浅方知实相深。

晋武帝太元六年立精舍殿内延诸沙门讲道。

晋哀帝兴宁中沙门竺法潜讲般若于禁中着屐上殿都人聚观帝强以衣冠不允及宁康中入寂帝锡诏曰法师理悟虚远风鉴清高弃宰辅之荣袭染衣之素山居世外笃勤匪懈赐缗钱十万助建茔塔敕葬沙门自潜始。

宋文帝谓丹阳尹何尚之曰适见颜延之宗炳著论发明佛法甚为名理并是开奖人意若使率土之滨皆感此化朕则垂拱致太平矣。

西域献火浣布袈裟宋文帝尝自服之。

宋文帝欲持斋不杀那跋摩尊者谓之曰帝王所修与匹夫异安在辍半日之餐全一物之命然后为弘济耶须贻勤俭绥邦国耳帝抚几叹曰俗迷远理僧滞近教如师之言可谓天人之际矣。

宋明帝旦食常斋日诵般若经感舍利自空而下造湘宫寺又造弘普寺设丈六金像奉之。

竟陵文宣王齐之诸公子也笃意清尚雅好宾客每招致僧侣讲论佛法弘支许之风亲为众僧行水赋食。

北齐文宣帝诏僧稠至京师受菩萨戒因建云门寺于邺以居之。

北齐成帝受菩萨戒于法上沙门修布发掩泥故事梁武帝作金刚忏文有云无言童子妙得不言之妙不说菩萨深见无说之深(武帝足行离地顶有祥光日中无影)。

梁天监中赐法师慧超为寿光学士。

梁武帝自披袈裟讲放光般若经感天雨花地变金色时谓之佛心天子。

武帝于华林园重云殿集四部众自讲三慧般若经时傅大士在会王太子问法又刘中丞亦问法士曰日月停景四时和适云。

武帝尝于含光殿焚疏默请云光法师及志公斋翌日志公果至。

志公年九十三入灭梁武帝以金二十万易建康钟山葬之建浮图五级敕玉筠勒碑其上。

昭明太子创惠义殿于东宫招天下名僧居之。

北魏献文帝雅好浮图禅位太子自称太上徙居崇光宫宫在北苑建鹿野浮图于苑中招致僧徒与谭禅理。

献文帝尝造天宫寺作佛像四十三尺又于长安北台起永宁寺塔七级高三十丈又云中造建明寺四方诸寺一千余所度僧尼七万七千人时颇称治。

魏孝文帝令六宫侍女持六斋慕道者放之出家度僧尼万四千人斋一切僧京城七日行道。

孝文帝诏就少室山立少林寺命佛陀禅师居之(同时选孔氏宗子一人封崇圣侯奉祠祭)。

魏宣武帝自讲维摩经于式干殿令沙门流支译论于紫极殿又别立永明寺瑶光寺凡寺一万三千僧二百万。

北魏胡太后造石窟寺于伊阙设金玉像为浮图九层高九十丈又造永宁寺于宫侧颇极华侈。

陈文帝天嘉四年设无遮大会于太极殿僧徒十万人。

陈太建二年建灵刹高十有五丈下安佛爪长二寸阔一寸藏诸宝箧光飞五色焰起一寻传以为异。

陈文帝尝作法华忏文有云理无二极趣必同归但因业因心禀万类之识随见随着异群生之相。

隋文帝微时尝遇梵僧授舍利一褁及即位奉佛甚谨诏泰华嵩衡等州三十处各建舍利塔复分舍利于岐陕等五十三州同时建塔期用四月八日。

隋文帝尝云朕兴崇佛法好食麻豆前身是从道人中来少时在寺至今乐闻钟鼓之声史曰帝故同州般若寺尼所抱子那罗延也。

隋文帝尝与后食从齿下得舍利以银碗水浮其一示百官须臾忽化二粒先后得舍利十九粒尽放光明。

隋炀帝初封晋王任总江淮因从智者受菩萨戒既而淫侈毁戒每出入以女冠道士自随又傍龙山作弥陀坐像高百三十尺及难作为近臣所弑萧后与宫人撤漆版为小棺殡于西苑学佛不终可鉴也。

唐高祖舍晋阳旧第为兴圣寺斋供千僧建道场于朱雀门南又于太极殿前七日行道。

唐太宗舍终南旧宫为龙田寺更名翠微寺又以太原旧第为天宫寺。

唐文皇以七宝箱奉舍利三十自内而出置金琉璃瓶分道往送三十州幢盖伎乐种种供养。

唐文皇行方等忏悔法每空中放大光明七佛现相唐文皇写经四十六藏十三万卷修治故经四百部造金铜檀像六千余万区修治故像一百五十万九千宫内造刺绣织成像及画像五彩珠幡以亿计崇缉寺宇五十余所隋智高等赍梵经自西域还帝亲为撰序又敕文臣虞世南李伯药褚遂良颜师古岑文本许敬宗等分撰新寺碑志。

贞观五年立瑶台寺显庆四年以玉华宫为寺又以御服施诸寺僧礼荐所诛戮者。

太宗敕法师玄琬入宫为妃嫔及皇太子诸王受菩萨戒。

贞观十九年召见三藏法师于鸾仪殿从平章房玄龄之请也又赐法师百金磨衲并宝剃刀尊重无比玄宗开元中尝御华萼楼召法师道氤与道士尹谦论辩氤雄论奋发海注河倾谦对答失次理屈辞殚帝叹羡氤赐绢五百充法施另集佛道论衡一本庭议咸服。

唐肃宗志慕禅宗礼南阳为国师晨夕问道。

肃宗乾元中诏不空三藏入内廷为帝受转轮王位七宝灌顶。

乾元中诏僧无漏入禁中立化足去地尺许。

代宗大历中诏不空三藏为内侍大臣及诸将帅悉授灌顶加号大广智三藏法师。

大历中沙门崇慧与道士史华角法华履刃招慧慧蹑而升往返无害慧薪烈火于庭自入呼华华惭汗不敢视时代宗帅百僚临观之赐慧号护国三藏慧尝持首楞严咒论者谓为咒力也后不知所终。

大历中命作盂兰盆会于禁中建巨幡自太庙迎入翌日太庙三室生灵芝帝赋诗称美贞元间复建会寻故事云。

贞元四年诏迎岐州无忧王寺佛指骨入禁中供养贞元二年诏律师道澄入宫为妃嫔内侍授戒。

唐德宗尝云万有之法本原于心心生法生心灭法灭故以心观心心外无法心惟常住道其远乎。

唐宪宗元和中诏鹅湖大义禅师于麟德殿问道又诏重云晖禅师住章敬召问便殿辄契玄旨。

唐宣宗大中间兴崇禅学五宗始盛宣宗初依盐官为沙弥避宫掖之厄也住水西更名资圣尝作口号有云楼阁凌云接爽溪钟声遥与橹声齐长安若问江南事报道风光在水西爽溪即月河也今秀州北城外三四里地近月河有古资圣寺存焉一名万寿唐宣宗太子慕道尝自霍至衡西望峰顶见文殊出现因以其山为太室号玉镜峰至今常现瑞光晶彩如玉。

后唐庄宗见兴化以手摸幞头角又礼华严和尚奉为国师(燕王奉赵州闽王奉雪峰江南李主奉法眼吴越武肃王奉韶国师奉永明寿不可殚述)。

宋太祖屡造佛寺每岁度僧八千人修京师封禅寺为开宝寺北镇五丈河极其巨[(一一)/昍]。

建隆三年诏僧明童行试经得度通法华者乃准披剃。

开宝元年敕侍郎刘熙古监造金字银字佛经各一藏四年再造金字佛经一藏五年敕雕佛经板一藏宋太祖尝诏僧赞宁进阿育王塔舍利入禁中供奉因以开宝寺西北造浮图十一级下作天宫以纳之宋太祖尝奉佛牙于东京大相国寺太宗因为之赞赞曰数重金色润一片玉光寒廷臣一时称善佛牙者唐高宗显庆间得自宣律师世传不绝者也真宗仁宗亦为制赞。

乾德二年诏沙门继业等三百人往天竺求舍利及贝多叶至开宝九年始归得涅槃经一函四十二卷乾德三年沧洲僧道圆自西域还得佛舍利及贝叶经四十夹。

宋太祖每长春节召三学僧入殿试义是日仍请大僧升座说法着为令。

宋太宗每设问端考验禅者时驸马李遵勖颇擅玄学帝加宠眷。

大平兴国中普度天下童行为僧自元年至八年度僧一十七万。

宋真宗咸平中新译经成御制序又御制法音集入藏。

庆历三年诏迎佛牙于禁中祷雨以海上蔷薇水灌之得舍利一颗贮琉璃瓶中七宝严饰藉以白叠覆以璎珞龙凤衣供奉逾月。

宋仁宗雅好禅学尝阅投子语至僧问如何是露地白牛投子连叱遂有省因作释典颂十四篇其首章曰若问主人公真寂合太空三头并六臂腊月正春风后以赐大觉琏琏因属和。

哲宗元符三年治少室更名面壁庵时出芝一十二本华各异色甘露雨于池夜有光四起烛天人以为异。

元祐癸酉九月一日夜开宝塔表里通明彻旦宫中降御香祀之。

天圣九年诏迎曹溪衣钵入禁中清净堂供养寻遣使送还(高宗奉德朋禅师作诗为赠有草深炯景重林茂夕阳微之句德朋住崇先即真歇嗣也)。

徽宗崇宁中礼佛牙入大内御制赞展敬次舍利隔水晶跃出如雨点。

政和三年诏尼慧光入内庭对御升座说法赐号净智大师尼说法且对御非制矣。

宋孝宗与僧问答有空手铁牛之句丛林传之。

宋少帝度宗长子即德祐皇帝也宋亡才七岁元世祖携之北去降封瀛国公后习梵字为僧母金太后为尼宫人皆祝发供送衣粮赐地顷亩(初妻公主后居沙漠为僧)。

金章宗尝请报恩秀禅师宫掖说法妃主以下并拜感祥云甘露之应。

元世祖尝问僧元一曰孔老徒众何以至少如来徒众何以至多元一曰富嫌千口少贫恨一身多。

元世祖尝问众臣僚云每日还不放间也无群臣无以对世祖乃于袖中出数珠示之。

元世祖尝于宫中设斋斋毕天雨金花缤纷而下诏中林禅师焚道藏伪经。

世祖尝赐大藏经三十六藏于归化诸国写泥金藏经一部贮以七宝琅函度僧尼无算诏免僧寺租税洪武初为钟山之会三学名僧一时并集帝亲临睹之颇极禅讲之盛。

洪武四年诏江南高僧十人于蒋山大建法会驾亲临幸天花坠地竣事还宫佛光五道贯月烛天良久乃已。

永乐中文皇帝自制圣教序如唐贞观故事于是南北两藏极签轴之胜。

永乐初仁孝皇后梦感佛说大希有功德经仁宗及汉王赵王皆为之序。

永乐十七年颁赐佛经于大报恩寺及淮安等处时彩云满天云中现菩萨罗汉龙凤狮象及七宝浮屠等天雨金花祥光大集有红鸟白鹤飞绕盘旋移时不去。

建文帝以靖难兵至去为僧初太祖遗帝一小箧云有急视此及启视但度牒而已帝遂披剃由湘湖入蜀至云南去闽又游广西居寿佛寺十五年升座说法归者甚众正统中思恩知州岑瑛闻于御史奏之驿送入京号为老佛有诗云流落江湖四十秋归来不觉雪盈头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长乐宫中云影暗昭阳殿里雨声愁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后终于大内(弘光时加封让皇帝)。

猜你喜欢
  寂调音所问经(一名如来所说清净调伏)·佚名
  法华义疏卷第四·吉藏
  昧盦诗录跋·太虚
  附录·雪峰义存
  卷第二十八·居顶
  卷第一百二十九·佚名
  卷十二·佚名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六(本)·窥基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六·欧阳竟无
  卷二百二十六·佚名
  一字顶轮王念诵仪轨(依忉利天宫所说经译)·佚名
  卷第一·佚名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佚名
  ●参天台五台山记卷第六·成寻
  题 反 侵 略·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五十七·彭定求

        卷757_1 【送程德琳郎中学士(得远山)】徐锴   瓜步妖氛灭,昆冈草树青。终朝空望极,今日送君行。   报政秋云静,微吟晓月生。楼中长可见,特用灭离情。   卷757_2 【太傅相公以东观庭梅西垣旧植昔陪盛赏…伏愧

  • 应法孙·唐圭璋

      法孙字尧成,号芝室。   霓裳中序第一   愁云翠万叠。露柳残蝉空抱叶。帘卷流苏宝结。乍庭户嫩凉,阑干微月。玉纤胜雪。委素纨、尘锁香箧。思前事、莺期燕约,寂寞向谁说。   悲切。漏签声咽。渐寒灺、兰缸未灭

  • 八月的忧愁·林徽因

    黄水塘里游着白鸭,高粱梗油青的刚高过头,这跳动的心怎样安插,羊跟着放羊的转进村庄,田里一窄条路,八月里这忧愁?照着太阳又留一片影;天是昨夜雨洗过的,山岗夏天过去了,也不到秋天。但我望着田垄,土墙上的瓜,从没有人说过八月什么

  • 卷四十三·查慎行

    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四十三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齿会集【尽甲午一年】甲午春杪座主大宗伯许公邀杨晩研宫赞陈梅溪侍御为娱老会仆以门下士忝充四人之数周而复始迭为主宾其秋同宗兄弟年六十以上者凡五人复有合醵之饮

  • 卷二十八 【割据】·陈衍

    ●元诗纪事卷二十八 【 割据】候官陈衍辑张宪陈秀民陈基卞元亨方行刘仁本谢理王霖诸絅徐昭文郑彝张溥吴彻◆张宪宪字思廉,山阴人,别号玉笥生。张氏据吴,辟为枢密院都事。有玉笥集。列朝诗集:吴亡,走杭州,寄食报国寺。旦暮手

  • 卷三十七·谷应泰

      ○汪直用事   宪宗成化十三年春正月,置西厂,命太监汪直讠刺外事。汪直者,大藤峡瑶种也。瑶贼平,直以幼男入禁中,为昭德宫内使,寻堂御马监事。年少黠谲,上宠之。   先是,妖人李子龙以左道惑众,内使鲍石、郑忠敬信之。

  • 宋史全文卷二十四下·佚名

    宋孝宗二乙酉乾道元年春正月辛亥朔,车驾诣圆坛行礼,端诚殿受贺毕,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钱端礼等同班奏事于后幄。上宣谕曰:『宿斋日大雪,及飨京灵、太庙、圜丘,幸得晴霁礼成。』端礼等奏曰:『斯实陛下诚意格天。』端礼等退

  • 卷之一百九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吴俊示威钟监督·宣南吏隐

    前年吴俊刚接黑龙江督军印信,有呼伦贝尔监督、军署参议钟毓,奉天人,系前清留日学生,久在龙江作宦,官声尚可。因久未返乡,接过新督军上任后,便收拾行装,预备返奉。濒行,至军署辞行告假,吴忽勃然大怒,指其有意拆台,立令推出枪毙。

  • 原序·吴缜

    ●新唐书纠谬原序史才之难尚矣游夏圣门之高弟而不能赞春秋一辞自秦汉迄今千数百岁若司马迁班固陈夀范蔚宗者方其着书之时岂不欲曲尽其善而传之无穷然终亦未免後人之诋斥至唐独称刘知几能於修史之外毅然奋笔自为一书贯

  • 皇祐新乐图记卷中·胡瑗

    宋阮逸胡瑗撰钟磬四图皇祐镈钟图第六臣等谨按周礼鳬氏为钟两栾谓之铣【注云铣钟口两角贾公彦疏云古者应律之钟状如今之铃不圜故有两角】铣间谓之于于上谓之鼓鼓上谓之钲钲上谓之舞【注云此四名者钟体也于钟唇之上祛也

  • 卷五·乾隆

    <子部,儒家类,御览经史讲义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五周易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右中允【臣】朱良裘王弼注曰相临之道莫若説顺也朱子本义曰地临于泽上临下也教之无穷者兑也容之无疆者坤也【臣】

  • 僧伽与政治·太虚

    问政而不干治──觉群社──三十五年七月作──去年海潮音月刊曾刊出过宗教徒应有国大代表一文,本年一二月间醒心曾寄余论应组“佛教政党”一篇。继而在家出家少壮佛徒聒余倡导组织者不下十余人;间询长老缁素,则缄默持重

  • 佛说六道伽陀经·佚名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三藏传教大师赐紫沙门臣法天奉 诏译  归命一切佛  及诸菩萨众  愿开正智慧  忆念佛功德  归依三界尊  身口意三业  所作善不善  为彼作分别  彼人受果报  无有主宰者

  • 大乘庄严经论 第二卷·无著

    大乘庄严经论 第二卷无著菩萨造大唐天竺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发心品第五释曰。如说已分别菩萨种性。次分别菩萨发菩提心相。偈曰勇猛及方便  利益及出离四大三功德  二义故心起释曰。菩萨发心有四种大。一勇

  • 恐怖的大漠·卡尔·麦

    茫茫北非沙漠风暴肆虐,生活于当地的阿拉伯人备受菲匪帮、猛兽和风沙的侵扰,游侠本尼西与当地居民一同经历了无数的惊险,风光、气候、民风、民俗和独特的宗教场面那以引人入胜……

  • 生死场·萧红

    中篇小说,萧红作,1935年12月由上海容光书局出版,并由鲁迅编入《奴隶丛书》。中篇的前十章描写沦陷前的东北,自第十一章以下,描写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广大人民的苦难和斗争。小说写出了东北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

  • 风声鹤唳·林语堂

    长篇小说。林语堂著。1941年在美国出版英文本,1947年林氏出版社出版中文译文。该书是《林语堂三部曲》之二,与《京华烟云》有某些承续之处。小说写姚府主人姚伯牙在抗战中的恋爱故事。自北平沦陷后,伯牙的亲戚均去南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