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福州雪峰山故真觉大师语录序
翰林侍读学士中散大夫守尚书礼部侍郎同知承进银台 普门下封驳事判太常寺权判尚书部省主护军琅琊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九百户食实封二百户赐紫金鱼袋王 随 撰
余早惭懵学。偶窃上第。出遭熙世之旦。骤历清华之职。而每以忧恚内畜。声利外驰。客尘翳于本源。风波鼓其营虑。认世荣为久乐。聆禅谈为戏论。安知乎宠辱齐致。生灭一如。方以执迷。忽矣有悟。向者出牧杭府。谙官崇川。退食自公。居多暇日。因览传灯录雪峰上堂语云尽乾坤是个解脱门。又别云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到此徒劳。精究兹义。豁如醉醒。乃知道岂云远。归真则达。佛不在外。因心乃成。寻有偈曰。廓然见佛旨。天地掌中视。噫。妙明之性既觉。圆顿之理斯契。脱烦恼之羁锁。踏清凉之境界。今年初春。有闽中高士江夏黄君洵武。同雪峰山崇圣禅院知御藏赐紫僧守勋垂访。勋公捧故雪峰真觉大师语要一轴。且云。大师法号义存。性曾氏。泉州南安邑人也。祖先而下。钦奉真谛。大师生而聪警。不茹荤血。孩提时闻锺磬。睹僧佛。必喜动容色。九岁欲舍家。父母锺爱。弗之许焉。后三年。从家君游莆田玉涧寺。礼寺主僧庆元。以其行业高洁。即曰。我师也。遂留侍左右。年十七祝发。以唐武宗罔崇像法。乃隐迹芙蓉山。俄而宣宗皇帝复其道也。乃此游吴楚。直抵燕秦。受具于幽州宝剎寺。而后南归。居名岩。转妙轮。阐宗教者四十年。聚清众常不下千五百人。而又传密印者。则有玄沙.鹅湖.洞岩.鼓山.昭庆五尊者。同垂大名。至于今之世矣。繄先师法要未着冠篇。后裔耻之。丛林叹息。欲求数十言。光於厥集。可不伟欤。余曰。向者因观先真觉机缘语而开悟。今获。尽览其所述言句。若积阴而睹瑞日。久暍而饮甘露。其幸也何如尔。矧见托於序引。敢辄形於牢让。聊述裴笔於帙首云尔。
天圣龙集壬申岁仲春戊戌日西斋叙
雪峰真觉大师广录后序
自有禅学以来。学者至於遗形躯。甘枯稿。入山林不返。或驰骋市里与屠沽游污而不屑。然蹈其余风。泳其末流。亦足以知其概矣。盍其眇茫如太虚。积幽旷然窅然。高之无上。深之无下。索之不闻。览之不得。思之无有。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古今亦久矣。而不得与之迁。恢闳博大不可端倪。有能见而体之。岂不韪哉。传记所录。略可道者。千有余人。皆聚徒成群。开门名家。以语言文字见於后世。考其从师之艰难。见道之迟暮。勤渠反复。惓惓不已。卒以大成。则吾於雪峰大师。见之矣晚。而自弃於穷山断岭。巉岩荒绝之处。人迹不至。野兽与游。剃茅为庵。以庇风雨。学者赴之。满于五百。屋瓦鳞比。长林际天。粳穄如云。弥数百里。凡资之以生者。不求而足。盍东南以来。禅林之盛。未之有也。余来福州二年。恨不得至其山中一瞻其塔。因取画像入城礼焉。像之幅四。雪峰大师正中危坐。立两旁而侍焉者。若云门偃.玄沙备。凡十有二人焉。余既传其图。将以似夫学者。因尽索其禅语于山中。而散乱漫灭。仅存而不可考。独得文惠王公所为语录序刻石。又旁搜博采。删其重复。诿僧数人。共雠正之。然后先失序。传写乖谬。姑次第之。以俟知音考焉。
元丰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右司谏直集贤院知福州 州事充福建路兵马钤辖高邮孙觉序
难提氏至言不文。逗机观根。则有安立随俗。显了之谈。决惑弹偏。则有随波截流。涵濡之语。珠回玉转。绣轴锦机。要从言下默忽知归。是谓以大事因缘出现於世者也。始自三登九到。证道鳌山。摭砾求环。萃成家语。兵燹之余。将求一二。竟不可得。深抱憾焉。近於尘英搜访。获蠹板帙半于觉如挽济之堂。敬松学人完之全璧。用广流通。幸望因人从旁悟入。咸酬鼻祖恩私万一云耳。守方山大云兰若募缘比丘慧真熏沐拜题。
雪峰真觉大师偈颂(并)序
大师□自初止雪峰。方芟绿野。玄枢既辟。清众咸来。首於咸通。洎乎光化。至於提阐宗教。寰海闻诸。故不录矣。其或对缘成偈。因事成草。但要启於精微。竟不拘於音律。可谓[言*善]显而意密。言约而理深。若以纤毫。岂裨直旨。使夫得其门者。辩室中之富贵。不隔丘墙。问其津者。认形影之妍[娟月+虫]。从观乐镜。惠蟾尝因属耳。靡不书绅。然虑未闻。久为滥误。余则采诸偈颂。略标题叙耳。
雪峰崇圣禅寺碑记文
资善大夫行在礼部尚书毗陵胡濴撰文
奉政大夫翰林院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庐陵胡广篆额
赐进士征事郎行在刑科给事中三山姚铣书丹
永乐十七年冬。予奉使闽粤。登览雪峰之胜。适值住持远芷。号秋崖。辟甃[(山/示)*斤]径。转褊隘为弘深。由万工池以达三门。浚池建桥。撤旧更新。规模壮观。经始之时。予适至寺。众僧欢跃。以政作吉祥之应。予亦喜其山林清蔓。因留信宿。芷公乃从容谓曰。兹山来自武夷。延袤联络历数百里。以至於此。乃巍然高耸。峭拔层空。盍闽地多燠。冬罕霜雪。惟兹山势接刚风。气候侔於中土。冬常积雪。故名雪峰。唐真觉祖师驻锡于此。创建梵宫。历年既久。屡兴屡废。今圣天子兴崇佛教。凡名山古迹。皆葺而新之。僧录以雪峰名剎。非戒行老成者。不足以当兴复之任。乃於永乐二年。询谋佥同以前钦选住泉州大开元寺洁庵映禅师来主斯席。师姓洪氏。名正映。号洁庵。世居江右之金溪。自幼托迹沙门。不茹荤膻。受具足戒於杭之昭庆寺。得法於灵谷巽中禅师。远芷亦江右临川人。因得随侍嗣法。分葺玄沙。师登山之日。殿堂门庑俱为瓦砾荆棒。师即慨然感叹。奋志兴复。誓不下山。寒暑一衲。胁不沾席。是致八闽崇敬。四众归依。积粮于廪。伐木于山。陶瓦甓而储器用。越五年。佛殿成。又明年。法堂三门同日创建。弘硕雄伟。视旧有加。肖像端严。金碧辉焕。□以上祝圣寿。下祈民福。功德之大。不可思议。一日。师谕远芷曰。汝兴复玄沙。功业已竟。兹山创置。大体固具。然廊庑僧堂尚未周完。予年已衰迈。欲归老灵谷。非汝不足以继吾志。遂移檄僧录。於永乐十六年。以远芷升代师任。夙夜惟谨。犹不敢忘其付嘱。凡所未备者。悉为成之。复按兹寺创始於真觉。其示寂之际。预留谶云。石塔卯爆。杉枝拂地。奯竹笋生。五百年后。吾当再来。至洁庵登山适五百二年。诸谶俱验。如合符节。况师颜貌又与真觉无异。故人咸以师为再来之真觉也。此固不可以无记。愿赐一言。勒诸贞珉。用垂不朽。予惟佛氏之兴。笔迹已远。其教以持戒守律为初地。以明心见性为实际。学其学者。劳形苦志。困悴山林。宴坐默存。求底於常乐常住.不生不灭之域。又何与於寺之轮奂焉。然像教之设。大众瞻仰。人心之感。先乎目之所见。观殿宇之巍峨。像设之严肃。则敬心悚然而生。敬心生则万善由是而积。自汉以来。教日益滋。寺日益盛。至於唐宋间。有摧沮排抑。欲废其教者。诚以盈虚消息皆系乎数。有形则有数。惟法无形。固不囿乎数。佛与僧寺皆有形者。岂免於数乎。姑以此寺言之。自真觉至於正映。才五百余年。兴废不知其几。至是果应谶而大兴者。岂非真觉能知乎数。而预为张本乎。自小世界至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无量无数微尘剎土。皆始於成而终於空。终则复始。展转循环。无有穷已。一切有为之法。亦复如是。而有无□成.无住.无坏.无空者存。试观乎寺。今既成矣。而汝又住其中矣。其坏其空宁保於后日乎。虽然。诚能尽汝今日成住之责。必坚必确。使无速朽。吾为汝记。俾汝后之法嗣。厥子若孙。因吾之言。思绍汝志。继而葺之。使不致於屡坏屡空。是亦汝与汝师常住乎中也。芷曰唯唯。遂书以为记。
宣德八年岁在癸丑二月日前住当山远芷同当代住持良琛立石
当年我祖辊三球。价索辽天孰敢酬。有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
洞山九转缘何事。投子三登着意深。雪拥鳌山亲见后。六华峰秀至如今。
时永乐元年癸未岁仲冬朔住山嗣祖比丘希儒补版焚香拜赞
雪峰禅寺二十四景诗 续集
雪峰山
奇峰积雪隐芙蓉。画不成形染不浓。霁色遥观三岛月。寒光常见四时冬。瑶台冻合深迷路。玉树华开半杂松。僧住上方银世界。虚明影里出疎钟。
宝所亭
金碧玲珑宝所亭。溪山四面染丹青。水晶帘外珊瑚树。璎珞龛前玛瑙瓶。献锦天孙迎象驾。散花玉女听金铃。月明徙倚雕栏望。百瑞光中走万灵。
蓝田庄
蓝田庄近六华峰。峰顶蓝田秀所锺。分水远从寒涧落。隔云长见夕阳舂。前人种玉初生子。隐者耕云自学农。欲采灵芝游此地。苍崖翠壑路重重。
枯木庵
池边枯木劈禅宫。内坐真僧观大空。璧月珠星窥窍穴。锦云彩雾作帘栊。经年苔藓留春色。别屿烟华笑晚红。可是根源延岁月。灵苗毓秀满山中。
三球堂
六华峰在象山边。堂上三球不记年。欲去欲来无定止。非虚非实自团圆。休将彩棒抛过海。莫挽雕弓送入天。可是吾师曾演化。三星惊落翠微前。
一洞山
一洞天开缥缈山。洞中谁识是仙寰。无穷景物在观里。有别乾坤非世间。松径月斜巢鹤唳。石门云湿雨龙还。至人招我视瑶艹。足踏残花满地斑。
半山亭
翠微亭子起岩端。此日凭高兴未阑。仰看层颠云影近。俯临绝涧水空宽。群鸦斜度天风急。一鹤遥冲海树寒。况有松阴堪憩息。游人谁不此盘桓。
化城亭
自天移下化城台。台下黄金满地堆。风引慈云岩畔起。月明真境画中开。仙童奏乐瑶空去。玉女持华鹫岭来。多少游人同会此。水光山色共徘徊。
无字碑
穹碑斜卧古岩边。妙道元无字可镌。剥落旧纹惟藓迹。模糊新篆是蜗涎。天成不用龟趺载。岁久还同玉体坚。欲把新诗题往事。惜无锋笔大如椽。
万松关
谁种青松万树齐。两行夹径入招提。半空爽籁秋长在。满地凉阴昼欲迷。琥珀气浮成翠霭。黄金花落混香泥。吾将揽结苍苍色。缥缈巢云伴鹤栖。
雪峤路
远峤迢迢透雪中。素华凝处往来通。高如玉砌升瑶阙。峻似银桥上月宫。仙子步虚身晃朗。征夫跻险影朦胧。寻梅直上层巅去。下顾平原一色同。
龙眠方
山似龙眠一带斜。此身常是白云遮。雨余有汗生鳞甲。树密无人见爪牙。变化何时逢霹雳。蜿蜒长日吐烟霞。不知何代经降伏。历尽乾坤几岁华。
文殊台
烟霞万顷锦成堆。旧是文殊显化台。西极好风南海过。中天法雨下方来。彩毫狮子乘云去。金佩龙王带月回。千古灵踪何所见。清凉石畔野花开。
古镜台
似玉无瑕古镜台。乾坤未判自先开。一天雨洗尘埃净。万壑云收月影来。金碧画中开晓匣。冰蟾晕里长苍苔。何由飞上青霄外。分散神光照九垓。
金鳌桥
金鳌出地欲腾空。横驾长溪碧雾中。倒影不随流水去。幻身应与卧龙同。恍疑银汉连乌鹊。复讶清波现彩虹。莫向沧溟戴蓬岛。行人永赖度西东。
罗汉崖
神僧高隐在天台。借问何时度海来。云路旧通方广寺。石崖况近梵王台。灵光午夜连明月。圣迹千年寄碧苔。异景青春常不老。至今犹见百花开。
梯云岭
古岭岧峣近碧空。天梯万丈跨飞虹。云开鸟道层层险。路入松门步步通。仙仗每游苍树里。樵歌遥度碧烟中。几回自补东山屐。前后登临啸晚风。
象骨峰
大象由来力势雄。是谁剸骨架空中。髓枯尽变玲珑石。秀发还从造化功。疑是巨身沈古涧。更无长鼻动春风。何当一夕生元气。还载神僧过日东。
磨香石
玲珑石上好磨香。造化锺成古道傍。清气不随风散尽。英华长与雾悠扬。依稀鸡舌浮春暖。恍惚龙涎吐夜凉。知是何人留手泽。经过谁不嗅余香。
放生池
秋气清凉春气和。放生池上放生多。恣飞恣跃无拘系。随去随来脱网罗。荷叶盖中擎化雨。菱花镜里漾仁波。俯临清浅观天影。万像熙熙共荡摩。
蘸月池
湛湛平池数亩宽。一波不动夜光寒。弄珠神女乘空去。临镜嫦娥倒影看。白碧古今长混合。青天上下映团栾。水晶宫殿无纤翳。时见蛟龙海底蟠。
望州亭
夕阳西下水东流。独上高亭望赵州。云起碧空迷鹤影。雨收蓬岛露鳌头。尝茶人往知何处。祇树华残度几秋。十二栏干吟倚遍。一轮明月在沧洲。
卓锡泉
雪峰峰下翠岩前。卓锡开通一派泉。甘味绝胜和石髓。流香应是带龙涎。碧寒苔藓封灵迹。清杂松篁响夜弦。溪转机玄留不住。终归大海浸苍天。
应潮泉
碧沼灵泉应海潮。潮来泉长去还消。一呼一吸通天地。乍浅乍盈随旦霄。下有水仙居溟漠。上浮清气逼炎嚣。恐惊深窟蛟龙睡。不敢问吹碧玉箫。
时天顺元年丁丑岁僧录司右街觉义前雪峰七十六代住山嗣祖月庵沙门源潭敬显
次韵二十四景诗
雪峰山
六华凝结素芙蓉。隔崦流云淡复浓。夏入伏中微觉暑。时移秋半便如冬。银堆错落千重崱。玉砌槎牙百丈松。几度雨花台上望。光摇楼阁起霜钟。
宝所台
琼瑶台畔彩华亭。高倚云霞远送青。翡翠雀栖多宝树。珍珠花插稡金瓶。沈香烟吐屏前鸭。紫竹枝敲榭角铃。倚徧玉栏挥梵尘。半空黄鹤载仙灵。
蓝田庄
井井蓝田绕雪峰。幽人种玉玉多锺。径边梅落香难散。岩罅泉飞水自舂。山女穿云闲拾翠。山僧带雨看耕农。丹山碧水烟村远。九里松深翠几重。
枯木庵
古木中虚广若宫。老僧於此坐谈空。根蟠地轴通沧海。影落湘帘映绣栊。石竹云边摇晚翠。山茶雪后观春红。对兹休问荣枯事。都在冥冥幻化中。
三球堂
床猊尘尾妙无边。名播华夷五百年。三个趯丸非定器。一团真气合乾圆。循环偶数原奇数。来往人间忽上天。千百众中谁会得。玄沙微笑立堂前。
一洞山
天下名传第一山。山中有洞异人寰。璚芝瑶草芳菲外。瑞霭祥云缥缈间。偶见金莲从地涌。倐看白鹤自天还。天台刘阮应堪笑。出洞怀仙鬓已斑。
半山亭
巍亭结架碧云端。画栋雕梁玉砌阑。势槩山川能自大。清留风月不须宽。隔溪红影流残照。入座青阴送晓寒。堪笑会稽兰渚会。流觞曲水恣盘桓。
化城亭
扶筇闲步上高台。满目烟霞锦作堆。翠竹风摇明月碎。青山雨过白云开。王孙显化城中住。佛子从多劫外来。可是导师方便处。天华法雨共徘徊。
无字碑
一片名碑偃径边。龙章鸟篆古曾镌。月斜梅影淡如墨。雨洗苔痕滑似涎。天爱奇文雷电取。地箝怪石雪霜坚。要令夜夜星辰照。岁久无人构一椽。
万松关
万树乔松插汉齐。孤标挺秀列菩提。月中影淡霜根冷。雨后阴浓草径迷。黄粉飘时香逗谷。白苓生处气蒸泥。关前间植琅玕竹。引得青鸾紫凤栖。
雪峤路
久住银山铁壁中。岧峣一径少人通。天神种玉铺瑶砌。羽客乘云步梵宫。梦入九霄魂杳渺。觉来千界月朦胧。峰回岫转云深处。逈与红尘路不同。
龙眠方
蜿蜒山势半欹斜。彷佛龙眠雾气遮。松底枯根蟠老骨。竹边新笋迸灵牙。暮归古寺闻真法。晨向东林咀绛霞。沧海夜深明月上。颔珠一颗散光华。
文殊台
六出峰头翠作堆。文殊台恍近华台。维摩示疾床中卧。龙女呈珠海上来。狮座氤氲香雾绕。象峰皎洁景星回。时人会得清凉意。大地春归花自开。
古镜台
本来明镜亦非台。镜若明兮心自开。窈窕青鸾团影无。婵娟玉兔送光来。中涵日色星星火。背剥铜青点点苔。海角天涯云散尽。禅心皎皎照京垓。
金鳌桥
远见鳌山耸碧空。鳌桥又跨汉津中。衢通京国千岐路。水出源头万派同。白昼无踪腾化杖。青霄有影接飞虹。高僧西去何时返。桥畔松枝欲向东。
罗汉崖
一锡飞来驻上台。巉崖高处绝人来。涧边雨洗降龙钵。岩畔风生伏虎台。抱子玄狷窥绿树。引麑白鹿舐苍苔。悬知诸漏都忘尽。铁杖敲门总不开。
梯云岭
迢迢石磴挂晴空。山转横垂饮涧虹。断雁恍疑天上落。归鸦闪与日边通。远看人影依微际。近听松琴杳霭中。静夜不知明月上。玲珑仙佩振香风。
象骨峰
屹哉巨兽更威雄。夷国来归佛地中。曾授普贤行愿力。仍从雪老苦修功。如何孤骨长埋石。无复双牙再露风。焚却幻身名尚在。真灵元自海涯东。
磨香石
天降芒星石魄香。谁言磨荡翠微傍。晴分烟缕非风袅。夜吐精花带月扬。不比紫茸茶品液。可宜龙脑雨中凉。而今兰若流光远。何必长熏解脱香。
放生池
圣朝寿域煦天和。品类群生放且多。堪笑坦途施坎阱。更嗟平地下丝罗。谩将此处为仁海。净洗人心正欲波。撤去商家三面网。乾坤生气共呵摩。
蘸月池
谁凿方塘一鉴宽。澄波湛湛月华寒。纷纭野马空中绞。灿烂冰轮水上看。桂洗清香浮馥馥。松垂瘦影照栾栾。老僧不斫吴刚斧。留个根株偃蹇蟠。
望州亭
亭绕千山万壑流。相望赵老在何州。心驰寥廓天穷处。目断苍茫水尽头。雨洗鳌峰吟里趣。云迷鹤路望中秋。神机欲问因何事。知在蓬瀛第九洲。
卓锡泉
携锡寻源象骨前。须臾卓锡涌甘泉。清疑沆瀣潜通脉。香讶神龙暗吐涎。激石翻腾浮蟹眼。出溪呜咽响鹍弦。一泓澄定光明镜。同我禅心漾个天。
应潮泉
石中迸出契江潮。气与阴阳长复消。挹取多人随满浅。升沈有候测晨霄。曾将清味滋吟吻。却笑贪名播俗嚣。隐拙雪山高处卧。月明洗耳夜闻箫。
二十四景总诗
雪峰宝所近蓝田。枯木三球一洞天。半岭化城无字石。万松雪峤有龙眠。文殊古镜金鳌畔。罗汉梯云象骨巅。香石放生池蘸月。望州卓锡应潮泉。
当代住山远孙比丘 智明 九拜书
真觉大师乘愿轮而降迹。裂爱网而出尘。慧解超群。求道诚切。择友寻师。苟未契旨。不计山岫夷险。途路迩遐□难。跋涉於再三。懈怠於中道。既受德峤印证。犹谓未惬于怀。爰获岩头提奖。始发成道鳌山之语。归创兹寺。不召之众。至无所容。升堂入室四十五人。云门.玄沙为上首。勘验学者机缘语句。载於方册。然蠹燹焚毁。成坏非一。赖举坠补弊有其人。至是而销殒仍旧矣。住山性庵明公。慨念道非语言文字。非语言文字而道不显。忝□重寄。宁忍坐视裨祖道永弛而弗张。后学之失眼。乃访索究寻。得遗帙於道山之霜月楼。躬亲誊录。命匠锓梓将毕。工图志以谕。后属笔於余。惟其酬应繁剧之际。能恤厥祖机语之散失。修复其败缺。志可尚。遂书其槩。附於末简耳。 时大明成化甲辰仲冬望后前福州府僧纲司都纲兼鼓山禅寺八十五代住持智明焚香拜志
嗟夫。时当末运。正法凋零。去圣真之愈远。炽魔外之邪途。憾生何晚。弗逢佛世。是以清音绝听妙。解难通。宁无愧於平生欤。然幸佩夙因。霟质缁流。虽披寻梵夹。渔猎藏乘。仰其智山高耸。睹斯义海渊深。喜得游泳数载。渐启昏蒙。诚日益日损之可知也。纵未临阃奥。已造门墙。瞩兹华屋之嘉。定有我跻之态。孰肯虚度光阴。甘心懵卤。而弃学者哉。所谓一轴之间。性天朗耀。信不诬矣。故我真觉大师。禅心未彻之前。不惮云水。亦尝三登九返之艰落。后契旨於鳌山。豁然心眼开通。直证不疑之地。方酬平生之志。迄於踞坐雄峰。雷音大震。现狮子之全威。倾醍醐之法乳。接最上之根机。示多方之诱导。汲引后昆。利资来叶。向无说中说出。於未闻中显闻的老婆心切。所谓曾为浪子偏怜客。惯爱添杯惜醉人。欲使人人尘销觉净。普令个个达本情忘。顿省神珠在握。不向佗求。至宝怀中。应须自庆。故形於文字之中。理出语言之表。古云解语非干舌。能观不借眸之谓也。所以佛法难逢。犹盲龟值木。似纤芥授针。释迦往昔舍全身以酬半偈。常啼菩萨卖心肝而求般若。岂圣言而可忽哉。(某甲)曾览老祖语录。惟尚宝之。由借观者吝置不还。复遭回禄。板毁灰烬。惧然叹惜。恐杜其嘉声无传。虑乎昆云无以龟鉴。遽遂寻借书刊全本。欲图千载之下。俾祖心焕然斯在者矣。
皇明万历丙戌年季秋吉旦题
雪峰晚学比丘定明谨识
书肆某者。翻刻雪峰语录二卷。已垂脱手。忽得别本。而点对校照。则有天圣壬申岁。翰林学士王随所撰之序。次有元丰三年。高邮孙觉所撰之后序。并有方山慧真所撰之跋语。而不系年也。次有慧蟾所撰大师偈颂之序。而不系年。次有宣德癸丑岁。毗陵胡濴所撰之雪峰崇圣禅寺碑记文。次有永乐癸未岁。希儒所作大师之赞二篇。次有天顺丁丑岁。月庵所作之雪峰二十四景诗。并前福州府僧纲司都纲兼鼓山禅寺八十五代住持智明所作之二十四景诗。和及总诗一首。及成化甲辰仲冬望。后附於此录末简之文一篇。次有万历丙戌岁。定明梓行此录之序。右抄取为一卷附二卷后。二卷录中有大师之年谱。而别本无之。今并看二本之编次。则间有语句小异者。前后易位者。而於其事理互无增减。譬如论语有齐.鲁别。而今虽鲁论独行。然齐论编次亦不可不知。这回所刊者。雪峰之鲁论。而所附者。齐论之编次也。且以彼所有而附於此所无。使看者免二本点对之劳。书肆除二本并刊之费云尔。
元禄十五壬午春日卍山老衲书
猜你喜欢 卷六·佚名 卷第一百八·霁仑超永 卷下·佚名 行品第一·佚名 萨陀波伦品第八十八·佚名 第八十七則 雲門藥病相治·胡兰成 卷第五·佚名 金刚仙论 第八卷·佚名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杜行顗译)·佚名 宗镜录卷第五十七·延寿 微妙比丘尼缘品第二十五·佚名 鼻奈耶卷第五·佚名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三(本)·智周 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第五·佚名 第四十二章 二王章·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