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八 自欢喜经

如是我闻。

尔时,世尊住那烂陀之波波利庵婆林。其时,长老舍利弗,诣世尊之处。诣已、礼拜世尊,退坐一面。坐一面已,长老舍利弗,如是白世尊曰:

“世尊!我今信奉世尊之胜智,无论过去、未来、现在之沙门、婆罗门皆未曾有比世尊更殊胜之[证得]。”

“善哉!善哉!舍利弗!汝今言:‘世尊!我今信奉世尊之胜智,无论过去、未来、现在之沙门、婆罗门皆未曾有比世尊更殊胜之[证得]。’此言公然宣示,一向受持,如狮子吼。舍利弗!汝[之宣示]是否对过去世之应供、等正觉者,由汝之心,了解彼等世尊之心中如是念,谓:‘过去彼世尊之戒如是……法如是……般若如是……住如是……解脱如是。’”

“不然,世尊!”

“然,舍利弗!是否对未来世之应供、等正觉者,由汝之心,了解彼等世尊之心中如是念,谓:‘未来彼世尊之戒如是……法如是……般若如是……住如是……解脱如是。’”

“不然,世尊!”

“然,舍利弗!是否对现在之我,应供、等正觉者,由汝之心,了解世尊之心中如是念,谓:‘现在世尊之戒如是……法如是……般若如是……住如是……解脱如是。’”

“不然,世尊!”

“然者,舍利弗!汝对过去、未来、现在之应供、等正觉者,无有他心智?舍利弗!汝何故言:‘世尊!信奉世尊之胜解智,无论过去、未来,现在之沙门、婆罗门皆未曾比世尊更殊胜之[证得。]’而此言公然宣示,一向受持‘如狮子吼耶?’”

“世尊!我实对过去、未来、现在之应供、等正觉者,虽无有他心智,但我已了知总相之法;世尊!犹如国王有边境之域邑,城廓坚固,城寨坚固,唯有一门。于此处有经验丰富,聪慧、贤明之守门者,禁止不熟识者,唯熟识者始容许[出入];彼次第巡察环绕全城之城道,不见任何城墙之裂缝、城壁之缺口能令如猫之小动物可以出入,彼认为不论任何粗大之有情,凡是出入此城,皆唯通过此门。世尊!我唯了知总相之法亦如是。世尊!彼过去世之应供、等正觉者皆依[总相之法]断尽五盖,依般若抑制心随烦恼,如实修四念处、修习七觉支,通达而成就无上究竟之等正觉。世尊!未来世之应供、等正觉者亦依[总相之法]断尽五盖,依般若抑制心随烦恼,如实修四念处、修习七觉支,通达而成就无上究竟之等正觉。世尊!现世之应供、等正觉者亦依[总相之法]断尽五盖,依般若抑制心随烦恼,如实修四念处、修习七觉支,通达而成就无上究竟之等正觉也。

世尊!我曾为听法,诣世尊之处。其时,世尊为转微妙甚深之法,宣示黑、白[法]之对立;世尊!世尊如是为我转微妙甚深之法,宣示黑、白[法]之对立。如是,我次第于其法,俱得胜智,于诸法中得安住一法,归命信奉大师,世尊是等正觉者,法是依世尊之善说,僧是[世尊]之善建立也。

又世尊!世尊对于诸善法之说法,此是无上之法。于此,诸善法者,即谓: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支圣道。世尊!比丘于此[诸善法],断尽有漏而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已,于现前之诸法,成自胜智,究竟而安住。世尊!于诸善法中,此是无上,彼世尊究竟证知此等,如是彼世尊证此诸善法为最胜,其余之沙门、婆罗门任何之证知,亦无能比此更上也。

复次,世尊!世尊对于施设入处[十二处]之说法,此是无上之法也。于此,[入处者]即谓:六之内、外[处]:眼与色、耳与声、鼻与香、舌与味、身与触、意与法也。世尊!施设此入处,为最上也;彼世尊究竟证知此等;彼世尊究竟证知而施设诸入处为最胜,其余之沙门、婆罗门任何之证知,亦无能比此更上也。

复次,世尊!世尊对于入胎之说法,此是无上之法;世尊!此即四种之入胎:世尊!此中某些人无知而入母胎中,又无知而住母胎内,无知而出母胎外,此为第一之入胎也。世尊!此中复有某些人,正知而入母胎中,无知而住母胎内,无知而出母胎外,此为第二之入胎也。世尊!此中更有某些人,正知而入母胎中,正知而住母胎内,但无知而出母胎外,此为第三之入胎也。世尊!此中更有某些人,正知而入母胎中,正知而住母胎内,正知而出母胎外,此为第四之入胎也。世尊!关于入胎,此是无上之法。

复次,世尊!世尊对于记心种类之说法,此是无上之法。世尊!此记心有四种类:有某一类人,依占相观察[他人之心],谓:‘汝之意如是;汝之意有如是;汝之心有此状态。’彼若多次观察,确实如是,更无错误。此为第一记心之种类;复次,世尊!此中有某一类人,不依点相记心,闻若人、若非人、若天神之音声,观察[他心]谓:‘汝之意如是;汝之意有如是;汝之心有此状态。’彼若多次观察,确实如是,更无错误。此为第二记心之种类;复次,世尊!此中有某一类人,不依占相记心,亦不闻若人、若非人、若天神之音声,观察[他心],而依寻、依伺,又依闻寻扩大活动之音声,观察[他心],谓:‘汝之意如是;汝之意有如是;汝之意有此状态。’彼若多次观察,确实如是,更无错误。此为第三记心之种类;复次,世尊!此中有某一类人,实不依占相察[他心];亦不依闻若人、若非人、若天神之音声观察;亦不依寻、不依伺,亦不依闻寻之活动观察,而依心而入无寻无伺三昧,于心中能认知他心,谓:‘此尊者决定之意行如是,尊者此心之后所起之心如是。’彼若多次观察,确实如是,更无错误。此为第四记心之种类。世尊!此关于记心之种类、是无上之法。

复次,世尊!世尊对于见等至如是之说法,此是无上之法。此有四种见等至:世尊!此中有一类之沙门、婆罗门依热诚、精勤、修定、不放逸、正作意、如是到达心三昧;如是于定心省察此身[下]至足跖之皮,[上]至头发之端,以皮肤为限,全身[包]满种种不净,即此身中有:头发、微毛、爪、齿、皮肤、肉、筋肉、骨、髓、肾、心脏、肝、肋膜、脾、隔膜、胃、粪、胆汁、痰、脓、血、汗、脂肪、泪、油、痰唾、鼻涕、骨液、尿等。此为第一之见等至。

复次,世尊!此中有一类之沙门、婆罗门依热诚、精勤、修定、不放逸、正作意、如是到达心三昧;如是于定心省察此身[下]至足跖之皮,[上]至头发之端,以皮肤为限,全身[包]满种种不净,即此身中有:头发、微毛、爪、齿、皮肤、肉、筋、骨、髓、肾、心脏、肝、肋、膜、脾、肺、肠、隔膜、胃、粪、胆汁、痰、脓、血、汗、脂肪、泪、油、痰唾、鼻涕、骨液、尿等,更超越之外皮、血、肉而观察骸骨。此为第二之见等至。

复次,世尊!此中有一类之沙门、婆罗门……乃至……更超越人之外皮、血、肉、而观察骸骨。复观人意识流,相续不断、住于此世及他世。此为第三之见等至。

复次,世尊!有一类之沙门、婆罗门……乃至……更超越人之外皮、血、肉而观察骸骨;复观人意识之流,相续不断,不住此世亦不住他世。此为第四之见等至。世尊说此诸见等至,是无上之法。

复次,世尊!世尊对人施设而说法,此是无上之法。世尊!此有七种之人[施设],谓:俱解脱、慧解脱、身证、见至、信胜解、随法行、随信行。世尊!此人之施设,是无上之法。

复次,世尊!世尊对于诸精勤而说法,此是无上之法。世尊!此即七觉支,谓: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世尊!世尊说此精勤之法,是无上之法。

一〇

复次,世尊!世尊对行道之说法,此是无上之法。世尊!此四种之行道,是:苦行道迟通达、苦行道速通达、乐行道迟通达、乐行道速通达。世尊!此中所谓苦行道迟通达者,世尊!此有困难,亦为愚钝故,依此二义,被称为鄙陋者。世尊!此中所谓苦行道速通达者,世尊!此有困难故,被称为鄙陋者。世尊!此中所谓乐行道迟通达者,世尊!此为愚钝故,被称为鄙陋者。世尊!此中所谓乐行道速通达者,世尊!是易乐、亦有利根故,依此二义,被称为优异殊胜者。世尊!关于行道,此是无上之法。

一一

复次、世尊!世尊对言正行之说法,此是无上之法。世尊!此中有一类人,不语含虚诳语之语言,亦不为粗恶语,不为离间语,不寻觅诤论之胜,为如贤人与贤人、意义甚深、且语适时之言语。世尊!说此言正行,是无上之法。

一二

复次,世尊!世尊对人之戒正行之说法,此是无上之法,世尊!此中有一类人,正直,而有信用:不作诈欺师,亦不作背信者,不为占相师,亦不作以利贪利者,为五根门之善监视者,食持节量,行作平静,常持警醒,精进不舍,不动而住,修定,言答明快,有理性而不溺于感情,善忆念而用心周到。世尊!此人于戒之正行,此是无上之法。

一三

复次,世尊!世尊对教诫法之说法,此是无上之法。世尊!此有四种之教诫。世尊依独自之如理作意、如是知他人:‘此人如是,教诫如是之行而实践,由三结之断尽,而成为预流,得无退堕之法,决定得趣入等正觉。’世尊!世尊依独自之如理作意,如是知他人:‘此人如是,教诫如是之行而实践;由三结之断尽,由贪、瞋、痴之灭尽,成为一来者,彼今正一次还来此世,作苦之边际(灭尽苦蕴)。’世尊!世尊依独自之如理作意,如是知他人:‘此人如是,教诫如是之行而实践,由五下分结之断尽,成为不还者,于其处直入涅槃,决不再生来此世。’世尊!世尊依独自之如理作意,如是知他人:‘此人如是,教诫如是之行而实践,由断尽有漏,到达于现法自证知,正得具足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而住。’世尊!说此教诫法,此是无上之法。

一四

世尊!世尊对他人解脱智之说法,此是无上之法。世尊!世尊依独自如理作意,如是知他人:‘此人如是由三结之断尽,成为预流,得无退堕之法,决定趣入等正觉。’世尊!世尊依独自之如理作意,如是知他人:‘此人如是由三结之断尽,亦灭尽贪、瞋、痴,成为一来者,彼正唯今一次还来此世,以尽苦之边际。’世尊!世尊依独自之如理作意,如是知他人:‘此人如是由断灭五下分结,成为不还者,于其处直入涅槃,决不再生来此世。’世尊!世尊依独自之如理作意,如是知他人:‘此人如是由有漏之断尽,到达于现法自证知、作证已,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而住。’世尊!世尊对他人解脱智之说法,此是无上之法。

一五

复次,世尊!世尊对诸常住论之说法,此是无上之法。世尊!此是三种之常住论。世尊!此中有一类之沙门、婆罗门,依热诚、精勤、修定、不放逸、正作意,其心入三昧时,忆念如是种种之宿住,入如是种类之心三昧,即忆念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乃至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乃至百生、千生、百千生、多百生、多千生、多百千生[间之宿住。]而‘于其处,我有如是名、属如是之种族、如是姓、如是饮食、如是苦乐之经验,有如是寿量,由彼处殁而生其处,于其处复有如是名、属如是种族、如是姓、如是饮食、如是经验苦乐、有如是寿量。又于彼处殁、而生来此处。’如是忆念其事情、境遇及种种之宿住,而彼如是言:‘我于过去世,不知世界之成立及破坏;于未来世,亦不知世界之破坏或将成立,但我与世界是常住、无所生,如山顶常住立不动之石柱。而且彼等有情、出生死去,流转轮回,但[我与世界]是常住存在。’此是第一之常住论。复次、世尊!此中有一类之沙门、婆罗门,依热诚、精勤、修定、不放逸、正作意、其心入三昧时,忆念种种之宿住,入如是种类之心三昧,即忆念一成坏、二成坏、三成坏、四成坏、五成坏、十成坏、二十成坏[劫间之宿住],而‘于其处,我有如是名、属如是种族、如是姓、如是经验苦乐、有如是之寿量,于彼处殁而生于其处,于其处复有如是名、属如是之种族、如是姓、如是饮食、如是经验苦乐、有如是之寿量。又于彼处殁而于此处受生。’忆念如是之事情、境遇及种种之宿住。彼如是言:‘我于过去世,实知世界之破坏、又世界之成立;我于未来世,正知世界当破坏又当成立;而且我与世界常住、无所生、如山顶常住立不动之石柱。而且彼等有情,出生死去,流转轮回,但[我与世界]是常住存在。’此是第二之常住论。复次,世尊!此中有一类之沙门、婆罗门,依热诚……乃至……心入三昧时,忆念种种宿住,入如是种类之心三昧,即忆念十成坏、二十成坏、三十成坏、四十成坏[间之宿住],而‘于其处,我有如是名……[乃至]……又于彼处殁,于此处受生。’如是忆念其事情、境遇及宿住,彼如是言:‘于过去世,我实知世界之破坏,又世界之再成立,又于未来世,我知世界当破坏,又世界之再成立,而且我与世界是常住,无所生,如山顶常住立不动之石柱。而彼等有情,出生死去,流转轮回,而我与世界是常住存在。’此是第三之常住论。世尊!对此诸常住论之说法,是无上之法。

一六

复次,世尊!世尊对宿住随念智之说法,此是无上之法。世界中有一类之沙门、婆罗门,依热诚、精勤、修定、不放逸、正作意、心入三昧时,忆念种种之宿住,入如是种类之心三昧,即忆念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数坏劫、数成劫、数成坏劫[之宿住]。而‘于其处,我有如是名,属如是种族、如是姓、如是饮食、如是经验苦乐,有如是寿量,由彼处殁而生其处,于其处又有如是名……[乃至]……又由彼处殁,于此处受生。’如是忆念其事情、境遇及种种宿住。世尊!又有诸天无有能力计算彼等之寿量,又其思不及彼等生前生活之任何特相:或有色、或无色、或有想、或无想,或非想非非想,凡如是其事情,境遇及种种宿住之忆念。世尊!世尊对此宿住随念智之说法,是无上之法。

一七

复次,世尊!世尊对有情死生智之说法,此是无上之法。世尊!此中有一类之沙门、婆罗门,依热诚、精勤、修定、不放逸、正作意,其心入三昧时,依清净超人之天眼,观察诸有情,了知诸有情被业力所牵引,死去、出生,或成为卑贱、富贵、优美、丑恶、幸福与不幸福。心入此类之三昧者,且谓:‘尊者!实诸有情由具足身恶行,由具足语恶行,由具足意恶行,诽谤圣者,具足邪见,依邪见而造业,彼等身坏死后,当再生于恶生、恶趣、险难处、地狱。尊者!又诸有情由具足身妙行,由具足语、意之妙行,不诽谤圣者、具足正见,又依此正见作[善]业,彼等身坏死后,生于善趣、天界。依如是超人清净之天眼,观察诸有情,了知诸有情被业力所牵引,死去、出生,或成为卑贱、富贵、优美、丑恶、幸福与不幸福。’世尊!此有情死生智之说法,是无上之法。

一八

复次、世尊!世尊对种种神通之说法,此是无上之法。世尊!于此有二种神通:此中有漏、有依称为‘非圣’之神通;世尊!又无漏、无依称为‘圣’之神通。世尊!缘何,有漏有依称为‘非圣’之神通耶?世尊!此中有一类之沙门、婆罗门,依热诚、精勤、修定、不放逸、正作意、其心入三昧时,现如次种种之神通,即或一[身]变为多[身],或多[身]变为一身;[身]或显、或隐,通墙过壁、穿过石山等通行无碍,犹如于空间;出没大地,犹如于水;行于水上不沈,犹如于地上;结跏趺坐于空中,犹如有翼之飞鸟;如日月之如是大威力大德,以手把捉、扪摸,以身达梵天界。世尊!此有漏有依,称为‘非圣’之神通。世尊!缘何,此无漏无依,称为‘圣’之神通耶?世尊!此中有比丘,如于厌逆时,若愿意成不厌逆想者,即顿时于不厌逆想而住;如于不厌逆时,若愿成厌逆想者,即顿时于厌逆想而住,或于厌逆之事物不厌逆时,若愿意于不厌逆想而住者,即顿时住于不厌逆想;或于厌逆、不厌逆,若愿于厌逆想而住者,即顿时住于厌逆想;或除去厌逆、不厌逆想,愿意于舍之正念智而住者,即顿时得住于舍之正念智。世尊!此无漏无依,称为‘圣’之神通也。

世尊!于种种之神通中,此[无漏、依]为无上之法。世尊对此,究竟证知无余,其他之任何沙门、婆罗门皆未有比世尊更殊胜之证知。

一九

凡有笃信之善男子,依奋斗之持续、不拔之毅力,依人之力、人之精进、人之劳力、人之忍耐可得,世尊已逮得此。世尊!世尊非从事于耽着世间爱乐之享受及世俗、卑劣非义相应之事;亦不从事于自苦其身之苦行,于非圣无义相应之事。世尊是为得四禅及明晰之智现法乐住,圆满所得,自由获得,得之无苦难。

世尊!若有对我如是问:‘友,舍利弗!于过去世对此等正觉,其他之沙门、婆罗门曾有比世尊之证智更殊胜者耶?’世尊!对如是之质问,我答:‘不然也’。复有更问:‘友,舍利弗!于未来世,对此等正觉,其他之沙门、婆罗门曾有比世尊之证智更殊胜者耶?’世尊!对如是之质问我答:‘不然也’。复有更问:‘友,舍利弗!于现世,对此等正觉,其他之沙门、婆罗门曾有比世尊之证智更殊胜者耶?’世尊!对如是之质问,我答:‘不然也’。世尊!复有如是问:‘友,舍利弗!于过去世,对此等正觉,其他之沙门、婆罗门曾有与世尊同等者耶?’对如是质问,我答:‘如是也’。复问:‘友,舍利弗!于未来世,对此等正觉,其他之沙门、婆罗门曾有与世尊同等者耶?’世尊!对如是之质问,我答:‘如是也’。复问:‘友,舍利弗!于现在世,对此等正觉,其他之沙门、婆罗门曾有与世尊同等者耶?’世尊!对如是之质问,我答:‘不然也’。

世尊!若复有对我作如是问:‘长老舍利弗何故,对一者承认而另一者不承认耶?’世尊!对如是之质问,我如是说示:‘我于世尊之面前,亲听闻、亲受教,尊师言于过去世,对等正觉,有与我全同之应供、等正觉者。又我于世尊之面前,亲听闻、亲受教,尊师言于未来世,对等正觉,有与我全同之应供、等正觉者。又我于世尊之面前,亲听闻、亲受教,尊师言于一世界,同时有二人应供、等正觉者之出现,实不可能有此机会、亦不可得期待也。’世尊!对如是之质问,我作如是说示,是否正语世尊之所说?或犯误谬以诬谤世尊耶?又对于法得顺法之说示耶?又于法,适说、顺说而非述虚伪耶?”

“舍利弗!实对如是之质问,汝如是之说示,正语我之所说,又无过误以诬谤我,对于法,得顺法之说示,又于法,适说、顺说而非说虚伪。”

二〇

如是闻世尊之所说,长老优陀夷,白世尊言:“奇哉,世尊!未曾有哉,世尊!如来依少欲、知足、谨严之行事;于如来有如是之威神力、如是大威德,亦如常不宣扬自己。世尊!若于异学之游行者,只于诸法中,见出自己唯一之法,彼等则高举法幢而宣扬。奇哉,世尊!未曾有哉,世尊!如来依少欲、知足、谨严之行事;于如来有如是之威神力、大威德,亦如常不宣扬自己。”

“优陀夷!汝心善见:‘如来依少欲、知足、谨严之行事,于如来有如是之威神力、大威德,亦如常不宣扬自己。’优陀夷!若异学之游行者,只于诸法中,见出自己唯一之法,彼等则高举法幢而宣扬。汝心善见:‘如来依少欲、知足、谨严之行事;于如来有如是威神力、大威德,亦如常不宣扬自己。’”

二一

于此,世尊告长老舍利弗:“是故,舍利弗!汝对此法之分别,宜向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宣说。然者,虽对如来有疑惑、犹豫之愚痴者,若闻此分别之法,则当消灭对如来怀有之疑惑、犹豫。”

实如是,长老舍利弗于世尊之面前,宣示[确信]欢喜,是故,记说此经,名为自欢喜经。

猜你喜欢
  判摄一切佛法·太虚
  卷第二(地字号)·朱时恩
  卷第六十五·霁仑超永
  第六十四卷·佚名
  人死何往的回答·太虚
  卷第三十七之上(露字号)·朱时恩
  安特雷朋中华国民同舟录后序·太虚
  第十九卷·佚名
  佛说圣六字大明王陀罗尼经·佚名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七·欧阳竟无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四·唐慧琳
  第二十七章 瞿毗旃陀罗王等时期·多罗那他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卷下·佚名
  昭覺丈雪醉禪師語錄卷第八·丈雪通醉
  无想品第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376 ·佚名

    王安石 又段氏园亭 欹眠随水转东垣,一点炊烟映水昏。 漫漫芙蕖难觅路,翛翛杨柳烛知门。 青山呈露新如染,白鸟嬉游静不烦。 朱雀航边今有此,可能摇荡武陵源。 王安石 予求守江阴未得酬昌叔忆阴见及

  • 老牛·刘半农

    秧田岸上,有一只老牛戽水,一连戽了多天。酷热的太阳,直射在它背上。淋淋的汗,把它满身的毛,浸成毡也似的一片。它虽然极疲乏,却还不肯休息。树阴里坐着一只小狗,很凉快,很清闲,摇着它的小耳朵,用清脆的声音向牛说:“笨牛!你天天的

  • 卷四十一·陈焯

    <集部,总集类,宋元诗会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四十一兵部主事陈焯编张 栻【字敬夫丞相浚子也颖悟夙成师胡宏一见即告以孔门论仁之旨栻退而思若有得焉益自奋厉作希顔録初以廕补官除直秘阁孝宗新即位浚起谪籍开府治戎

  • 卷十·王安石

    <集部,总集类,唐百家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唐百家诗选卷十 宋 王安石 编 皇甫冉下六十五首 奉和徐州王相公彭祖井之作 上公旌节在徐方旧井莓苔近寝堂访古因知彭祖宅得仙何必葛洪乡清虚不共春池竞盥漱偏宜夏日长闻道

  • 卷五十三·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五十三祯祥嘉瑞赋          【魏】刘 邵乾坤交泰嘉瑞降灵皓雉呈其洁质素威效其仁形白兎扬其翰耀黄龙跃其神精章光烈之焞燿显休征之有成昔圣王之降瑞或卓尔而弗经犹着美于篇籍贻

  • 卷二十六 穆宗·王夫之

      〖一〗  元和十四年,李师道授首,平卢平;其明年,王承宗死,承元归命,请别除帅,成德平;又明年,刘总尽纳其土地上马,送遣部将于京师,为僧以去,卢砻平;田弘正徙镇成德,张弘靖出帅卢龙,自肃、代以来,河北割据跋扈之风,消尽无余,唐于斯时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七·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第四十四章 南宋恢复的无成·吕思勉

    语云:&ldquo;败军之气,累世而不复&rdquo;,这话亦不尽然。&ldquo;困兽犹斗&rdquo;,反败为胜的事情,决不是没有的,只看奋斗的精神如何罢了。宋朝当南渡时,并没有什么完整的军队,而且群盗如毛,境内的治安,且岌岌不可保,似乎一时间

  • 第三十一卷 仕绩 二 二·缪荃孙

    淮 安 府 秦秦 嘉秦嘉,凌人。陈胜初立,嘉与铚人董缫等特起,将兵围东海守于郯。胜使武平君畔监其军。嘉自立为大司马,恶属人,矫以王命杀畔。闻胜军败,立景驹为楚王,军彭城东,欲以距项梁。梁引兵击败嘉军,嘉还战一日,死

  • 二七九 军机大臣奏进呈满蒙字合璧《清文鉴》款式片·佚名

    二七九 军机大臣奏进呈满蒙字合璧《清文鉴》款式片乾隆四十年八月十二日臣等遵旨将满洲蒙古字合璧《清文鉴》写入四库全书。谨拟缮款式进呈,恭候钦定发下,臣等即交馆遵照办理。谨奏。(军机处上谕档)

  • 权景宣传·李延寿

    权景宣,字晖远,天水显亲人。他的父亲权昙腾,魏时任陇西郡守,去世后赠封为秦州刺史。  景宣少小聪明颖悟,有气概侠骨,同宗的人都对他惊异和叹服。十七岁时,魏行台萧宝夤看见他深感惊奇,上表请求朝廷加封他为轻车将军。萧宝夤

  • 筹办夷务始末选辑补编二·佚名

    英国档选录道光三十年六月十四日两江总督陆建瀛等片(欲攘外必先安内)七月二十五日闽浙总督刘韵珂等片(查办英人租赁神光寺及禁阻英船购买台煤情形)上谕(命刘韵珂等妥办英人租赁神光寺案件)二十六日两广总督徐广缙等片(英国女

  • 附錄·佚名

    ○其行狀曰:國王姓李氏,諱某,字某,元宗恭良王之長子,宣祖昭敬王之孫也。母仁獻王后具氏,綾安府院君思孟之女也。以萬曆乙未十一月初七日,生王於黃海道海州。是時,因倭警,諸宮俱隨往海州也。未誕而日者占之曰:「某日當生,貴不可言

  • 卷一 序·邢昺

    [疏]释曰:“尔雅”者,《释文》云:“所以训释五经,辨章同异,实九经之通路,百氏之指南,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博览而不惑者也。尔,近也。雅,正也。言可近而取正也。《释诂》一篇,盖周公所作,《释言》以下,或言仲尼所增,子夏所足,叔孙通所益

  • 卷一·敖继公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説卷一     元 敖继公 撰士冠礼第一郑注曰童子年二十而冠主人?冠朝服则是诸侯之士天子之士朝服皮弁素樍古者四民世事士之子恒为士冠于五礼属嘉礼继公谓此篇主言士冠其适子之礼然此士云者据

  • 卷二十·道世

    △致敬灾第九(此有七部)▲述意部第一原夫上圣垂慈,至人利物。意欲导四生於宝所,运三有於大车。师弟异轨而同归,法俗殊途而一致。所以立像表真,彝训常俗;寄指筌月,出道恒规。但以妄著我人,惰慢沿流,随业漂沦,无思悛革。良由封迷累

  • 众经目录卷第四·彦琮

    隋翻经沙门及学士等撰五分疑伪(名虽似正义涉人造) 合二百九部四百九十一卷&middot;阿那含经二卷&middot;定行三昧经一卷(一名佛遗定行品摩诃目连所问经)&middot;毗罗三昧经一卷&middot;像法决疑经二卷&middot;善王皇

  • 黔南会灯录卷第一·善一如纯

    习安天龙 如纯 辑临济三十二世天童下破山明禅师法嗣婺川西禅象崖珽禅师福州陈氏子。一日游吴山寺。偶阅禅宗正脉。至古德上堂。拈拄杖云。法身无相。而今现形处。动出尘念。礼常熙福公剃发。亲克融法师听讲。未可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