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七

  嘉靖十六年二月庚戌朔升礼部右侍张璧为本部左侍郎翰林院学士蔡昂为礼部右侍郎俱兼翰林院侍讲学士经筵日讲如故

○辛亥刑部奉诏例先后录上充军应赦者一百四十二人内原任御史马录卢琼都御史李璋李珏佥事章纶都指挥马豸给事中刘琦常泰张逵郎中刘仕知州胡伟俱以大狱副总兵赵镇都指挥武漟指挥杨德赵椿俱以大同兵变都御史吕经以辽阳兵变太常寺卿张鹗以行在所乘轿御史冯恩以建言郎中叶应骢以故勘人命学士丰熙修撰杨慎检讨王元正都给事中刘济给事中张翀御史余翱郎中余宽黄待显陶滋相世芳员外郎邵经邦寺正母德纯俱以大礼余俱私罪得旨马录吕经冯恩杨慎王元正刘济丰熙邵经邦不宥余并释之武职原卫闲住文职原籍为民不许朦胧起用

○壬子祭大明于朝日坛

○授故大学士王鏊孙有壬为尚宝司司丞以身后荫叙请也

○安南国世孙黎宁差国人郑惟憭等十人赴京奏称正德十一年逆臣陈暠为乱弑主黎晭本国共立晭之故兄长子譓权管国事十六年讨暠诛之其臣莫登庸等复谋不轨迫逐譓居外胁立其庶出幼弟懬假摄国事寻鸩杀懬伪立己子自称天王由此道路阻截贡使不通譓以是竟忧愤成疾死本国复立宁为世孙权管国事宁即譓之子也屡驰书总镇告难俱被登庸邀杀之于路不得达迩因广东商船潜行取道来京乞兴问罪之师亟救国难奏下礼部覆言安南信使不通者二十余年今朝廷方拟兴师问罪彼国告变之奏遂至事属可疑且惟憭等附舟漂海延住占城二年行至广东地方又不呈身赴告所在官司给文起送亦难尽信今宜将惟憭等暂留在馆令原差锦衣卫等官勘核彼国事情作速具奏以待区处  上从部议诏锦衣卫拘留郑惟憭等听候不许交接外人光禄寺以朝鲜国贡使例供给之

○甲寅行人司行人太医院御医鸿胪寺鸣赞等官吴嘉会等并以恩例给本身敕命奏乞貤封其亲吏部覆移封之例凡二一京官考满应得本身诰命或以亲老愿移封者奏请定夺既曰诰命则自六品以下不与也一京官封赠其父或父问革为民不当受恩者亦许奏请然自八品以下止封本身者不与也今嘉会等陈乞于例不合不可许得旨报罢

○乙卯勒刑部主事王渐逵冠带闲住渐逵在告十余年起官未久复以母老乞归  上以其欺诈推避黜之命吏部不许朦胧起用

○丁巳祭先师孔子命大学士夏言行礼

○改南京工科给事中汪宗元为兵武选司主事以父文盛为都御史例当回避也

○戊午祭  太社  太稷遣英国公张溶行礼

○己未祭  帝社  帝稷遣武定侯郭勋行礼

  孝贞纯皇后忌辰遣京山侯崔元祭  茂陵

○周王睦奏本府食盐三百引旧于河东运司关支而汴河至河东不通舟楫关支不便乞如徽府食盐例改两淮支运事下户部覆言王府食盐宜各照运司行盐地方关支不得有所更易且徽府先年改支系河东盐花不结一时权处仍宜更正得旨周府支盐仍于河东徽府既改拨其勿易今后毋得再来奏扰

○癸亥礼部以天雨请暂罢  亲耕耤田礼许之

○乙丑改河南按察司副使章侨于山西提调学校

○升湖广布政使司右参议方升为福建按察司副使巡视海道

○升山东兖州府知府潘镒为本省按察司副使整饬霸州兵备

○丙寅  上谕内阁朕于今月二十四日春祭  山陵奉  圣母行二十八日行祭礼在山并往视金山回京等日期事务俱临时谕行一准去年秋祭仪示礼部知之于是礼部遵旨悉依秋祭仪注具上诏如拟出入告  祖考于景神殿行礼

○戊辰  恭仁康定景皇帝忌辰遣长宁伯周大经祭  陵寝

○朝鲜国王李怿以皇嗣生遣陪臣工曹判书丁玉亨等进表及方物称贺诏赐国王敕书及彩叚绒锦宴赉玉亨等如例

○己巳礼科都给事中李充浊等言近睹  圣谕窃知  陛下欲亲诣  山陵躬行大祭甚盛举也但臣犬马微忠窃思皇嗣绵绵佳气充溢虽保餋乳哺咸备其人今  大驾一出相违百里恐天性之爱不能不动于  圣虑抚摩之思不能不烦于  圣母况皇嗣疹痘方尔平复尤宜调护且天时之阴晴靡定而行官仅以苇席则余寒微湿难保必无此尤臣子之心所甚不敢安也  陛下鼎建  九庙重修  诸陵  宗庙之享追崇之隆极孝思而冠百王矣若奉慰之心未尽特遣重臣以摄其事则大孝以尽大慈以全天下臣民拳拳仰祝之私少安而祀事亦无不隆矣奏入上曰春秋  陵祀  祖宗旧典兹方初举充浊等即为阻扰所言不识人情父子之间岂待人劝也

○诏罢亲蚕礼其养蚕什物仍进用

○辛未祭历代帝王遣遂安伯陈譓行礼尚书严嵩李廷相侍郎谢丕张潮分献

○壬申升广东布政使司左参议胡廷禄为河南按察司副使户部员外郎郭铿为山西按察司佥事

○巡盐监察御史李佶上言两淮灶煎余盐每正盐一引可得余盐二引宜令商人在边中纳正盐一百引勘合至运司加纳引纸银每引六厘行南京户部刷给引目三百道正盐照旧派场纳赈关支余盐自行买补每引止许二百五十斤淮南纳银八钱淮北六钱仍照旧规秤掣免其割没又言淮北行盐地方窄狭盐价太贱宜将今所开中逃亡无徵盐八万引改派淮南掣卖以平盐价其三十盐场屡年逃亡人户遗下无徵引盐听臣查明行两淮运司召商中纳每引每价一两仍于有盐场分自行收买支掣以苏见在人户包贝□皮之苦户部议覆其言可行但正余盐斤两价值割没不宜异目余盐每引淮南纳银九钱五分淮北七钱五分仍行巡盐御史查议酌为中制或渐次递减务令常行无弊庶于盐法有济从之

○钦天监冠带阴阳人廖文政等比例求为灵台博士礼部议请先与试职待陵工完日实授  上不允但月给米一石而已

○癸酉清明节  驾发京师奉皇太后率后妃行

○扈跸诸臣朝  上于驻跸所兵部尚书张瓒服蟒衣入  上怒谕辅臣夏言曰朕惟名器不可轻擅科道官累言之尚书二品也何自服蟒不待命者张瓒非不读书之比朝廷之上恐未可肆卿可面问果系赐衣未也仍示科道官彼目见否言等对瓒所服乃钦赐飞鱼衣但鲜明类蟒实非蟒也  上曰尔等说是飞鱼何组以两角朝廷所问以大臣不可不先敬忌汝等但行回护如朕未见者今后文武官除本等品级服用及特赐者不许僣分自恣华异服色还加禁约吏科都给事中高擢等监察御史沈一定等各奉诏紏瓒内云臣等初见瓒服异常相顾骇愕及入参语复用为照字样  上手批其曰擢等言官既见瓒服骇愕何不早举奏乃于降问之后以巧佞辞对又称为照非回护而何各夺俸五月服色礼器也礼科当言乃推吏科作首李充浊夺俸八月已瓒具引罪  上谕礼部曰张瓒以通敏之才原出简用兹误私衣于朝所朕所以下问者非罪其人乃禁僣肆之端也令尽心职务力赞兵戎以副简任

○丁丑  上躬诣  长陵致祭遣公张溶朱希忠伯陈譓驸马崔元邬景和辅臣李时分祭  六陵长宁伯周大经祭恭仁康定景皇帝陵寝玉田伯蒋荣祭  孝洁皇后陵寝长宁伯周大经祭哀冲太子坟所中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

○戊寅宫使传报皇第四子生  御制嘉喜歌颁示扈从大臣各赓和以进

○己卯  昭圣皇太后圣旦免命妇朝贺

猜你喜欢
  志第二十五 州郡一·沈约
  卷二百八十四·列传第一百七十二·儒林三·张廷玉
  卷十七 敬帝·王夫之
  卷三十三·张廷玉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六·佚名
  第四○四谕同治十一年十二月十六日一二二一四--九·佚名
  卷二十九·李天根
  卷十五 上 王子侯表 第三上·班固
  刘敏元传·房玄龄
  苏天爵传·宋濂
  卷六·黄佐
  卷七十八·雍正
  卷二十七·孔毓圻
  卷二十一·郭良翰
  卷之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志第二十二 百官中·魏徵

    后齐制官,多循后魏,置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师,拟古上公 ,非勋德崇者不居。次有大司马、大将军,是为二大,并典司武事。次置太尉、司徒、司空,是为三公。三师、二大、三公府,三门,当中开黄閤,设内屏。各置长史,司马,谘议参军,从事

  • 卷一百九十四·志第一百四十七·兵八·脱脱

        ◎兵八   ○拣选之制 廪给之制   拣选之制 建隆初,令诸州召募军士部送阙下,至则军头司覆验等第,引对便坐,而分隶诸军焉。其自厢军而升禁兵,禁兵而升上军,上军而升班直者,皆临轩亲阅,非材勇绝伦不以应募,余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六·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二十有四年岁次甲戌 金海陵炀王亮贞元二年春正月按是月甲寅朔癸酉初诏郡国同以中秋日试举人旧诸州皆自选日举士故士子或有就数州取解者至是始禁之甲戌大理司直李璟面对乞令诸县将二税畸零之数并折见

  • 第三十回 争和约折服契丹 除敌臣收降元昊·蔡东藩

      却说富弼出使,免不得途中耽搁,一时未到契丹。契丹却聚兵幽、蓟,声言南下。廷议请筑城洛阳,吕夷简谓不若建都大名,耀威河北,示将亲征以伐敌谋。仁宗从夷简言,乃建大名府为北京,即从前真宗亲征驻跸处,一面命王德用判定州,兼

  • 卷之一百八十一·佚名

    洪武二十年三月辛亥朔以河南都指挥使刘贞复为金吾后卫指挥使○大将军宋国公冯胜等率师出松亭关筑大宁宽河会州富峪四城遂提兵驻于大宁○丙辰常州府宜兴县丞张福生犯法当死特宥之先是 上以进士国子生皆朝廷培养人材初

  • 卷之六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

  • 黄埔条约·佚名

    今大清国与大佛兰西国以所历久贸易、船只情事等之往来,大清国大皇帝、大佛兰西国大皇帝兴念及妥为处置,保护懋生,至于永久,因此两国大皇帝酌定议立和好、贸易、船只情事章程,彼此获益,根深柢固,是以两国特派本国全权大臣办理

  • 读书续録卷二·薛瑄

    天下之大本中也所谓万化之本原也洛诰以冲子孺子称成王皆不可晓周公虽元圣岂可以此称其君不可解无逸书曰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秪惧不敢荒宁此数言皆主敬而言治天下之本不外乎此太极图水火木金土五圏虽曰各

  • 卷十二·袁俊翁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疑节巻十二元 袁俊翁 撰大学中庸二书三在三谓篇首纲领同异大学之书以学言中庸之书以理言观其名书之意可见已是以大学首举三在之目在之云者皆指为学之工夫中庸首举三谓之目谓之云者皆释天理之名义

  • 第四章 人生之理想·林语堂

    中国人文学者尽心于人生真目的之探讨,为学术界放一异彩,他们会悟了人生的真意义,因完全置神学的幻象于不顾。当有人询问吾们的伟大人文学家孔子以死的重要问题时,孔子的答复是:“未知生,焉知死。”一、中国的人文主义

  • 卷五十·佚名

    △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七善男子,复有香。名牛头栴檀。从离垢山王生。若以涂身火不能烧。复有香。名不可坏。从大海生。若以涂身。出妙音声降伏怨敌。复有香。名莲华黑沈水。从阿耨达池四岸边生。若烧一丸。悉能普熏阎浮

  • 维摩经玄疏卷第二·智顗

    第一释名者通标五意。已具前科。就此释名分为二别。一释别名。二释通名。一释别名者。此经以维摩罗诘所说标名。名异众经故云别也。二释通名者。经之一字即是通名也。所以通别二者略为三义。一约教二约行三约理。一约

  • 卷之六·即非如一

    嘉兴大藏经 即非禅师全录即非禅师全录卷之六门人明洞性安性节明觉明幢同编颂古世尊初生。何事又离兜率天水深难盍碧枝莲当时莫处摩耶腹又较威音一着先。世尊未离兜率已降王宫未出母胎度人已毕。谩向空中寻鸟迹休来水

  • 庄子集释·郭庆藩

    清郭庆藩撰。前人注解 《庄子》者,多达数十家,各家注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郭庆藩作 《庄子集释》,博采诸家之长。于正文之下,先引郭象注,次引成玄英疏,再用陆德明音义。而他自己的解释文句,则分别列于注疏音义之下。凡是关于

  • 周易义海撮要·李衡

    十二卷,宋李衡著。宋熙宁间蜀人房审权,病谈《易》之家,有的泥于阴阳,有的拘于象数,乃斥去不采,而专取明于人事的百家之说,上起郑玄、下至王安石,编为一集,而以孔颖达《周易正义》冠首。如有异同疑似,则各加评议,附于

  • 周易原旨·保巴

    元代保巴(蒙古族)著。八卷。前六卷对 《易经》六十四卦、《彖》、《象》、《文言》的注释,后两卷注 释《系辞》、《说卦》、《序卦》和《杂卦》。书中主张“太极” 是最高的哲学范畴,太极为“理”,为“道”,“太极,理

  • 两交婚小传·天花藏主人

    全称《新编四才子二集两交婚小传》,又名《双飞凤全传》。长篇小说。清佚名撰。四卷,十八回。旧题“步月主人订”。书叙甘颐与古钗、辛发与甘梦的婚姻故事。四川重庆府有才子甘颐,为求佳偶,游学扬州。其妹甘梦,亦才女。甘颐

  • 妙好宝车经·佚名

    亦称《妙好宝车菩萨经》、《宝车菩萨经》、《妙宝车经》、《宝车经》等。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北魏时淮州比丘昙辩撰,后由青州比丘道侍改治。一卷。述宝车菩萨受佛之命,“击生死军,杀烦恼贼”的故事。经中还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