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究罗檀头经
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与五百大比丘众俱,游行摩揭陀国,入摩揭国称为佉㝹婆提之婆罗门村。世尊住于佉㝹婆提之庵婆罗树园。
尔时,究罗檀头婆罗门住于佉㝹婆提。此城乃人畜繁盛,草、木、水、谷物丰富之王领,是由摩揭陀国之斯尼耶频毗沙罗王所赐与净施之地。尔时,为究罗檀头婆罗门,举行隆重盛大之牺牲祭,运来七百之牡牛、七百之少壮牡牛、七百之少壮牝牛、七百之牝羊、七百之牡羊,为牺牲而至于祭坛柱。
二
佉㝹婆提之婆罗门、居士闻:“释迦族出家之释子沙门瞿昙,与五百大比丘众俱,游行摩揭陀国,住于佉㝹婆提之庵婆罗树园。世尊瞿昙是如是善名称扬:‘彼世尊是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彼含括天界、魔界、梵天界,及此世界之沙门、婆罗门、天、人等众,宣示自己之证悟。彼说初善、中善、后善,具足文义之法、完全圆满、清净之梵行。能奉见如是之阿罗汉者,是甚幸。”
因此,佉㝹婆提婆罗门及居士众等,由佉㝹婆提出发,以成群结队,往诣庵婆罗树国。
三
尔时,究罗檀头婆罗门,为午睡而登上高楼,见佉㝹婆提婆罗门、居士等,由佉㝹婆提出发,成群结队,诣庵摩罗树园,而言侍者曰:
“侍者佉㝹婆提婆罗门、居士等,由佉㝹婆提出发,成群结队诣庵婆罗树园,为何耶?”
“由释迦族出家之释子沙门瞿昙,与五百大比丘众俱,游行摩揭陀国,住于佉㝹婆提婆罗树园。彼世尊瞿昙,如是善名称扬:‘彼世尊是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为见彼世尊瞿昙,彼等往之也。”
四
时,究罗檀头婆罗门如是思惟:“我闻此事:‘沙门瞿昙,知三种牺牲之祭仪及十六祭法。’然,我不知三种牺牲之祭仪及十六祭法,今欲行盛大之牺牲祭,然,我往沙门瞿昙之处,以问三种牺牲之祭仪及十六祭法耶?”
究罗檀头婆罗门告侍者:“侍者!然者,[汝]往佉㝹婆提之婆罗门及诸居士处,如是言佉㝹婆提之婆罗门及诸居士:‘究罗檀头婆罗门,如是言诸师请待,究罗檀头婆罗门亦往见沙门瞿昙。’”
侍者受其命,如是告彼曰:“唯然。”
五
尔时,于佉㝹婆提居住数百人之婆罗门,等待究罗檀头婆罗门,隆重之牺牲祭,闻:“究罗檀头欲往见沙门瞿昙。”近彼而言曰:
“尊者究罗檀头欲往见沙门瞿昙,是属实耶?”
“然,我亦欲往见沙门瞿昙。”
六
“尊者究罗檀头不应往见沙门瞿昙,尊者究罗檀头往见沙门瞿昙甚不相应。若尊者究罗檀头往见沙门瞿昙,尊者究罗檀头之名声则衰减,沙门瞿昙之名声当增大。尊者究罗檀头之名声衰灭,沙门瞿昙之名声增大故,所以尊者究罗檀头往见沙门瞿昙为不相应。沙门瞿昙来见尊者究罗檀头正是相应。尊者究罗檀头之母系父系俱为正生,血统清净,溯上至七代祖先,其系谱无可责难。是故,尊者究罗檀头往见沙门瞿昙为不相应;沙门瞿昙来见尊者究罗檀头正是相应。究罗檀头是长者,甚是大富、豪华……乃至……尊者究罗檀头,读诵圣典、持咒、精通三吠陀、仪规、语源论、第五之古传说,悉知语法论、顺世论、大人相,究明此等而无遗漏。尊者究罗檀头,美貌端正、具足最上之仪容,所谓有梵色、梵仪,伟大之相好。尊者究罗檀头,是有戒德,具足增上之戒德。尊者究罗檀头,是善言、善语者,语辞优雅,明了而音声清晰,意义明确。尊者究罗檀头,是导师,为三百青年婆罗门,口授秘典,诸众多青年婆罗门,愿由各国各地,来诣尊者究罗檀头之处学习秘典。尊者究罗檀头,是长老耆宿,沙门瞿昙,不过年少之普行者。尊者究罗檀头,是摩揭陀国斯尼耶频毗娑罗王所尊重、供养者。尊者究罗檀头,又是沸伽罗娑罗婆罗门,所尊重、供养者。尊者究罗檀头,住于佉㝹婆提,此城人畜繁荣,草、木、池水、谷物丰富之王领,由摩揭陀国斯尼耶频毗娑罗王,所赐与净施之地。是故,尊者究罗檀头,往见沙门瞿昙为不相应。沙门瞿昙来见尊者究罗檀头,正为相应。”
七
如是言已,究罗檀头婆罗门告彼等婆罗门曰:
“然者,当听我言。我等应往见尊者瞿昙,尊者瞿昙来见我等,为不相应。沙门瞿昙之母系父系具是正生,血统清净,溯上至七代祖先,其系谱无可责难。是故,尊者瞿昙来见我等为不相应而我等往见沙门瞿昙正是相应。沙门瞿昙,舍离众多之亲族而出家,舍离藏于地下、及置于地上之众多金银财宝而出家。沙门瞿昙,年轻有漆黑头发、血气旺盛,年轻之出家者。沙门瞿昙,且母、父实不同意,又母、父落泪满面,而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而出家。沙门瞿昙,美貌端正、具足最上之仪容,所谓有梵色、梵仪,伟大之相好。沙门瞿昙,是有戒德,具足圣戒、善戒之德。沙门瞿昙,是善言、善语者,言辞优雅,明了而音声清晰,意义明确。沙门瞿昙,是众多天、人之导师。沙门瞿昙,是灭尽贪欲,对衣、食、住无有执着。沙门瞿昙,是业论者、实行论者,忌避恶不善法,为婆罗门众所尊重。沙门瞿昙是舍离高贵之刹帝利族,舍离有丰富金银财宝之豪族而出家。为寻问沙门瞿昙,由远隔之国土而来。几千之诸神,终生归依沙门瞿昙。于沙门瞿昙,有:‘彼世尊,是应供、等正觉者、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之善名称扬。沙门瞿昙具足三十二大人相。沙门瞿昙,是说‘善来善来’者,或友善者、礼貌者、愉快、和蔼者、易了解者、亲切仁慈者也。沙门瞿昙,为四众所尊敬、供养。众多之人、天笃信沙门瞿昙。沙门瞿昙所止住之村镇,非人不恼人间。沙门瞿昙,有群众、有僧伽、为群众之导师,被称为诸教祖中之最上者。普通之沙门、婆罗门以微小之事得称誉,沙门瞿昙不如是得名声,沙门瞿昙是以无上明、行之具足得称誉。摩揭陀国之斯尼耶频毗娑罗王与王族、眷属俱,愿一生归依沙门瞿昙,摩揭陀国之斯尼耶频毗娑罗王与王族、眷属俱,愿一生归依沙门瞿昙;沸迦罗娑罗婆罗门与家族、眷属俱,愿一生归依沙门瞿昙。沙门瞿昙是受摩揭陀国之斯尼耶频毗娑罗王、拘萨罗国之波斯匿王、沸迦罗沙罗婆罗门之尊敬、供养。沙门瞿昙,到达佉㝹婆提,住庵婆罗树园。不论如何之沙门、婆罗门,来至我等村地,皆为我等之宾客。宾客,无不受我等尊敬、供养。今沙门瞿昙,到达佉㝹婆提,住庵婆罗树园,沙门瞿昙,是我之宾客。宾客无不受我等尊敬、供养,因此,沙门瞿昙来见我等甚不相应,我等应诣见沙门瞿昙。我深知应如是称赞沙门瞿昙,然,我虽以任何程度称赞尊者瞿昙,悉不甚适当,因尊者瞿昙,是难尽称赞者。”
八
如是言时,彼婆罗门等,言究罗檀头婆罗门曰:“尊者究罗檀头,实如此称赞沙门瞿昙者,犹沙门瞿昙,则住离此百由旬,为诣拜见彼,有信仰心之善男子,当携食粮而往。然,我等一同往见沙门瞿昙。”
时,究罗檀头婆罗门,与婆罗门大众俱,往庵婆罗树园,世尊之住处。至已,与世尊致问、语后,坐于一面。佉㝹婆提婆罗门及诸在家等,有敬礼世尊坐于一面,有与世尊致问、语后,坐于一面,亦有向世尊合掌,坐于一面,亦有默然坐于一面。
九
坐于一面之究罗檀头婆罗门白世尊曰:
“瞿昙!我闻:‘沙门瞿昙,熟知三种牺牲祭式及十六种祭法。’我不知三种牺牲祭式及十六种祭法,而欲举行大牺牲祭。善哉!尊者瞿昙,请为我说三种牺牲祭式及十六种祭法。”
“然者,婆罗门!谛听,善思念之,我当说。”
究罗檀头婆罗门答应[世尊]:“唯然。”世尊如次曰:
一〇
“婆罗门!往昔有摩诃伟质多王,大富而藏满金银财宝。婆罗门!时,此王独于静处,生如是念:‘我能得人间所有之丰富财宝,征服广大土地而住。然,我应举行盛况之牺牲祭,以令我长夜利益与安乐。’婆罗门!时,摩诃伟质多王,言顾问之婆罗门曰:‘然,婆罗门!我独入静处生如是念:“我能得人间所有之丰富财宝,征服广大之土地而住。然,我举行盛况之牺牲祭,以令我长夜利益与安乐。”婆罗门!我欲举行盛况之牺牲祭。尊者!垂教我,以令我有长夜利益与安乐。’
一一
婆罗门!如是言已,顾问之婆罗门言摩诃伟质多王曰:
‘见尊王之国土多灾厄,于村[有]杀害,于镇[有]杀害,于道路[有]掠夺。王在此多灾厄之国土,徴收税金,则王为不当之行为者。若王作如是之念:“我依于死刑、搏缚、没收、呵啧、追放,以消除此掠夺之苦难。”然,此非消除掠夺苦难之正当方法。有幸免于死者,后日当有恼害王之国土。有依于如次之命令者,始真正消除此掠夺之苦难。王!即在王之国土,勤勉于农业、畜牧者,当给与种子、食物;勤勉于商业者,给与资金;勤勉于官职者,当备与食事及俸禄。此等之众人,致力于职业,则不恼害王之国土,王将有大财宝之积蓄。安住之国土,则无灾厄,人人欢喜,抱子于怀而踊跃,门不关闭,可[安心]而住。’
婆罗门!摩诃伟质多王,答顾问之婆罗门:‘应如是。’于王之国土,勤勉于农业、畜牧者,给于种子、食物;勤勉于商业者,给与资金;勤勉于官职者,备给食事、俸禄。此等之众人,致力于职业,则无恼害王之国土,王当有大财宝之积蓄。安住之国土,则无灾厄,人人欢喜,抱子于怀而踊跃,门不关闭,可[安心]而住。
一二
婆罗门!时,摩诃伟质多王,如是言其顾问之婆罗门曰‘消除我掠夺之苦难,是依尊者之指示,我成为大财宝之积蓄,安住之国土,实无灾厄,人人欢喜,抱子于怀而踊跃,门不关闭,得[安心]而住。婆罗门!我今欲行大牺牲祭,尊者!垂教导我,令我得长夜利益、安乐。’
[顾问婆罗门曰:]‘然者,王,应向凡于王土内之刹帝利族、或住都城者、市镇者公布:“我行大牺牲祭,诸尊者为令我有长夜利益、安乐,当听此请。”[王又]向凡于王土之大臣眷属、或住都城、市镇者……乃至……富豪之婆罗门、或住都城、市镇者……乃至……富豪之居士、或住都城、市镇者公布:“我今欲行大牺牲祭,诸尊者为令我长夜利益、安乐,当听此请。”’
摩诃伟质多王答顾问婆罗门:‘应如是。’(一)向凡于王土内之刹帝利族、或住都城、市镇者公布曰:‘我今欲行大牺牲祭,诸尊者为令我长夜利益、安乐,当听此请。’[众人曰:]‘王!行大牺牲祭,大王!正是适时。’(二)向凡于王土内之大臣眷属、或住都城、市镇者……乃至……(三)富豪之婆罗门、或住都城、市镇者……乃至……(四)富豪之居士、住都城、市镇者公布曰:‘我今欲行大牺牲祭,诸尊者为我之长夜利益、安乐,当听此请。’[众人曰:]‘王!行大牺牲祭,大王!正是适时。’
如是,此等四种之同意群,为此牺牲祭之资助。
一三
摩诃伟质多王,成就如次之八法:(一)母系父系俱正生,血统清净,溯上至七代祖先,其系谱无可责难。(二)色美容丽,仪容相好如莲花,梵色、梵威者,庄严而无卑劣。(三)大富豪、金银财宝充满仓库。(四)有武士力,备足四军(象、马、车、步军),以此名声,威服敌军。(五)有信心而心诚施与,对沙门、婆罗门、贫穷乞食者,门不关闭,如泉供应,以行慈善。(六)于任何事,皆博识。(七)‘此是此语之意义,此为此语之意义’,以知一一之语义。(八)博学贤明,而有能力,思考过去、未来、现在之事。摩诃伟质多王成就此等之八法。
如是,此等之八法,为此牺牲祭之资助。
一四
顾问之婆罗门成就如次之四法:(一)母系父系俱正生,血统清净,溯上至七代祖先,其系谱无可责难。(二)读诵圣典、持咒语、精通三吠陀、仪规、语言论、第五之古传说,悉解语法论、顺世论、大人相而无遗漏。(三)有戒德,增上之戒德具足。(四)博学贤明,执持祭具杓子之第一位、或第二位者。顾问之婆罗门成就此等之四法。
如是,此等之四法,为此牺牲祭之资助。
一五
婆罗门!时,顾问之婆罗门,于摩诃伟质多之大牺牲祭前,说示三种法:‘王欲行大牺牲祭时,若起任何悔恨:我当消失大财产!然,不应起此悔恨。王正行大牺牲祭时,若起任何悔恨:我为此消失大财产!然,不应起此悔恨。王行牺牲祭已竟时,若起任何悔恨:我已消失大财产!然,不应起此悔恨。’
婆罗门!顾问之婆罗门,对摩诃伟质多王,于牺牲祭前,说示此三种法。
一六
婆罗门!顾问之婆罗门,于牺牲祭前,依十种方法,为排除王行祭时生起之悔恨[曰:]‘[王之]牺牲祭,杀生者、不杀生皆来[祭场],诸杀生者,由彼等所行[恶行]唯属彼等,诸不杀生者,愿尊者于彼等作供养、欢喜,于内生起净信。[王之]牺牲祭,诸偷盗者、不偷盗者皆来[祭场],……乃至……邪淫者、不邪淫者、妄语者、不妄语者、两舌者、不两舌者、粗语者、不粗语者、绮语者、不绮语者、贪欲者、不贪欲者、嫉妒者、不嫉妒者、邪见者、正见者皆来[祭场]。诸邪见者,由彼等所行[恶行]唯属彼等,诸正见者,愿尊者于彼等作供养、欢喜,于内生起净信。’
婆罗门!顾问之婆罗门,于牺牲祭前,依十种方法,消除王行祭时,生起之悔恨。
一七
婆罗门!时,顾问之婆罗门,于摩诃伟质多王,将行大牺牲祭时,依[如次之]十六种方法,教导、奖励,令王之心欢喜:
‘王之行大牺牲祭时,若有任何人如是言:“摩诃伟质多王,行大牺牲祭,不招请[王土内]之刹帝利族、或住都城、市镇者来从其事,如是仍行大牺牲祭。”如是批评王为不实。王招请[王土内]一切刹帝利族、或住都城、市镇者来从其事,依此,王应如是知:“王行供养,欢喜而内心生净信。”
王行大牺牲祭时,若有任何人如是言:“摩诃伟质多王,行大牺牲祭,不招请大臣眷属、或住都城、市镇者……乃至……富豪婆罗门、或住都城、市镇者……乃至……富豪居士、或住都城、市镇者来从其事,如是仍行大牺牲祭。”如是批评王为不实。王招请一切富豪居士、或住都城、市镇者来从其事。依此,王应如是知:“王行供养,欢喜而内心生净信。”
王行大牺牲祭时,若有任何人如是言:“摩诃伟质多王,行大牺牲祭,绝非是母系父系之正生者,血统清净,溯上至七代祖先其系谱清净,无可责难者,如是仍行大牺牲祭。”如是批评王为不实。王之母系父系俱正生,血统清净,溯上至七代祖先,其系谱清净,无可责难。依此,王应如是知:“王行供养,欢喜而内心生净信。”
王行大牺牲祭时,若有任何人如是言:“摩诃伟质多王,行大牺牲祭,绝非是色美容丽,仪容相好如莲花、梵色、梵威者、庄严而无卑劣……乃至……非大富、金银财宝充满仓库者……乃至……非有武力,备具四军,依其名声威服敌军……乃至……非有信心,诚心施与、门不关闭,对沙门、婆罗门、贫穷者之乞食,如泉[供应]以行慈善……对任何事,不甚博识……乃至……非知此是此语之意义,此为此语之意义及一一之语义……乃至……非是博学贤明、有能力思考过去、未来、现在之事,如是仍行大牺牲祭。”如是批评王为不实。王是博学贤明,有能力思考过去、未来、现在之事者,依此,王应如是知:“王行牺牲祭,欢喜而内心生净信。”
王行大牺牲祭时,若有任何人如是言:“摩诃伟质多王,行大牺牲祭,王之顾问婆罗门,非于母系父系俱正生、血统清净、溯上至七代祖先其系谱清净无可责难。王仍如是行大牺牲祭。”有如是批评王为不实。王之顾问婆罗门,是母系父系俱正生、血统清净、溯上至七代祖先其系谱清净无可责难。依此,王应如是知:“王行牺牲祭,欢喜而内心生净信。”
王行大牺牲祭时,若有任何人如是言:“摩诃伟质多王,行大牺牲祭,其顾问婆罗门,非是读诵圣典、持咒语、精通三吠陀、仪规、语言论、第五之古传说,悉解语法论,顺世论、大人相而不遗漏者……乃至……王之顾问婆罗门,非有戒德、增上戒德俱足者……乃至……王之顾问婆罗门,非是博学贤明,执持祭具杓子者中,非第一位或第二位者,王仍如是行大牺牲祭。”有如是批评王为不实。王之顾问婆罗门,是博学贤明,执持祭具杓子者中,为第一位或第二位者,依此,王应如是知:“王行牺牲祭,欢喜而内心生净信。”’
婆罗门!顾问婆罗门,于摩诃伟质多王,行大牺牲祭时,依此十六种方法,教导、奖励,令王之心欢喜。
一八
婆罗门!于此牺牲祭,不杀牛、不杀羊、不杀鸡、猪、不杀伤种种生物、不截断祭坛柱、不刈祭式用之吉祥草,从事准备此祭祀之家仆、雇用人,此处之使用者,无受鞭吓、无受呵责、无有泣泪流于颜面者。唯以酥、油、生酥、凝乳、蜜、糖,以告此牺牲祭之圆满。
一九
婆罗门!时,众多之刹帝利族,大臣眷属,豪富婆罗门,豪富之居士,住于都城、或市镇者,携众多之财宝,诣摩诃伟质多王处,如是曰:
‘大王!为大王携来此众多之财宝,请王当纳受。’
‘我正当积蓄众多之财宝已满足,此为汝等之物,且汝等可取更多之物去!’
彼等被王之拒绝,退避一面而协议:‘我等再持此等之财宝,回归己家,于我等甚非适宜。摩诃伟质多王,行大牺牲祭,然,使我等以此为随后祭者!’
二〇
婆罗门!时,都城之刹帝利族等,于东方之祭坛,备置施物,都城之大臣眷属于南方、富豪婆罗门于西方、都城之富豪居士于北方,各备置施物。
婆罗门!于此等之牺牲祭,不杀牛、不杀羊、不杀鸡、猪、不杀伤种种生物、不截断祭坛柱之树木、不刈祭式用之吉祥草,从事准备此祭祀之家仆、雇用人,于此处之使用者,无受鞭吓、无受呵责、无泣泪流于颜面者。彼等随其乐为而为,不乐为而可不为;彼等于任何事,随其乐为而为,不乐为而可不为。唯酥、油、生酥、凝乳、蜜、糖,此等之牺牲祭,以告完成。
如是有四种同意群,王成就八法,顾问婆罗门成就四法,此为三种法(祭法)。婆罗门!此称为三种牺牲祭式及十六种祭法。”
二一
如是言时,彼等婆罗门发大呼声:“呜呼!牺牲祭哉!呜呼!圆满之牺牲祭哉!”究罗檀头婆罗门,默然而坐。时,彼等婆罗门告究罗檀头婆罗门曰:
“尊者究罗檀头,何故不随喜沙门瞿昙之善说为善说耶?”
“我非不随喜沙门瞿昙之善说为善说。若不随喜沙门瞿昙之善说为善说者,彼头当破裂。然,我如是思惟:‘沙门瞿昙不言:“我如是闻”,“应该如是”,而沙门瞿昙唯说:“其时,彼如是”,“其时,彼如是”。’我如是思惟:‘其时,沙门瞿昙显然是牺牲祭主之摩诃伟质多王,或牺牲祭之祀祭主之顾问婆罗门。’尊者瞿昙知如是之祭祀,或令人行斯牺牲祭,于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界者。”
“婆罗门!我实知如是之祭祀,或令人行斯牺牲祭者,于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界。我其时,实为牺牲祭之祀祭主,顾问婆罗门也。”
二二
“瞿昙!有比此三种牺牲及十六祭法,少烦杂、少伤害,而且有更多果报、更多功德之其他牺牲祭耶?”
“婆罗门!有比此三种牺牲及十六祭法,更少烦杂、少伤害,且有更多果报、功德之牺牲祭。”
“然则,其牺牲者何耶?”
“婆罗门!时常之布施,随祀宗族,供与有戒德之出家者是。”
二三
“瞿昙!以如何因、如何缘,此时常之布施、随祀宗族,供与有戒德之出家者,比此等三种牺牲及十六祭法,更少烦杂、少伤害,且有更多果报、功德耶?”
“婆罗门!阿罗汉、或入阿罗汉道者,实不来近如是之牺牲祭。何以故?婆罗门!因于此处,可见到诸鞭打及系首者等。是故,阿罗汉、或入阿罗汉道者,实不来近如是之牺牲祭。然,时常之布施、随祀宗族,供与有戒德之出家时;阿罗汉、或入阿罗汉道者,则来近如是之供养。何以故?因为此处,见不到诸鞭打及系首者等。是故,阿罗汉、或入阿罗汉道者,则来近如是之供养。婆罗门!此时常之布施、随祀宗族,比其三种牺牲祭、十六祭法,更少烦杂、少伤害,且多果报、功德因缘也。”
二四
“尊者瞿昙!然,有比此等三种牺牲祭、十六祭法,及此等时常之布施、随祀宗族,更少烦杂、少伤害,且比其他牺牲祭更多果报、功德耶?”
“婆罗门!有比此等三种牺牲祭、十六祭法,及时常之布施、随祀宗族,更少烦杂、少伤害,且比其他牺牲祭更多果报、功德。”
“然,其牺牲祭者何耶?”
“婆罗门!凡有人为四方僧伽,建造精舍是。”
二五
“尊者瞿昙!有比此等之三种牺牲祭、十六祭法,及此等时常之布施、随祀宗族,建造此等精舍,更少烦杂、少伤害,且比其他牺牲祭更多果报、功德耶?”
“婆罗门!有比此等之三种牺牲祭、十六祭法,及此等时常之布施、随祀宗族,建造此等精舍,更少烦杂、少伤害,且比其他牺牲祭更多果报、功德。”
“然,其牺牲祭者何耶?”
“婆罗门!凡有人俱深信心,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是。”
二六
“尊者瞿昙!有比此等三种牺牲祭、十六祭法,及此等时常之布施、随祀宗族,建造精舍,及俱深信心,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更少烦杂、少伤害,且比其他之牺牲祭更多果报、功德耶?”
“婆罗门!有比此等三种……[乃至]……比其他牺牲祭更多功德。”
“然,其牺牲祭者何耶?”
“婆罗门!凡有人俱深信心,受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是。”
二七
“尊者瞿昙!有比此等三种牺牲祭、十六祭法,及此等时常之布施、随祀宗族及建造精舍、归依[三宝]、受持戒,更少烦杂、少伤害,且比其他牺牲祭,更多果报、功德耶?”
“婆罗门!有比此等三种……[乃至]……比其他牺牲祭更多果报、功德。”
“然,其牺牲祭者何耶?”
“婆罗门!如来出现于世,是阿罗汉、等正觉者……乃至……[如沙门果经第四〇~六三之广说]……婆罗门!比丘实如是戒具足。婆罗门!此比上之牺牲祭,更少烦杂、少伤害,且比其他牺牲祭,更多果报、功德。
……[同沙门果经第七五]达初禅而住。婆罗门!此比上之牺牲祭,更少烦杂、少伤害,且比其他牺牲祭,更多果报、功德。
……[如沙门果经第七七~八一]第二禅……乃至……第三禅……乃至……第四禅而住。婆罗门!此比上之牺牲祭,更少烦杂、少伤害,且比牺牲祭更多果报、功德。
……[如沙门果经第八三]彼心倾向知见。婆罗门!此比上之牺牲祭,更少烦杂、少伤害,且比牺牲祭,更多果报、功德。
……[如沙门果经第九七]证知更不来此生。婆罗门!此比上之牺牲祭,更少烦杂、少伤害,且比其他牺牲祭,更多果报、功德。”
二八
如是言已,究罗檀头婆罗门白世尊曰:“善哉!尊者瞿昙!善哉!尊者瞿昙!犹如扶起倒者、启露覆者、引示迷路者、暗黑中持来灯火,令有眼者见诸色。如是尊者瞿昙,以种种方便说示法。尊者瞿昙!我归依尊者瞿昙与法及比丘众。尊者瞿昙,纳受我从今日起,以至命终,归依为优婆塞。尊者瞿昙!我令放解七百牡牛、七百牡犊、七百牝犊、七百牝羊、七百牡羊,以救其命。令彼等得食绿草、得饮冷水,凉风以吹彼等!”
二九
尔时,世尊为究罗檀头婆罗门,顺次说法。即说明施论、戒论、天论、诸欲之灾祸、邪恶及污秽,出离之功德。世尊知究罗檀头婆罗门之心从顺、柔软、无障碍、踊跃,心生净信。对彼等说诸佛之最胜法义,即:苦、苦之集、苦之灭、苦灭之道。犹如纯白之布,正受染料;如是,究罗檀头婆罗门,于其座:“任何集起之法,彼一切是灭尽之法。”而远离尘垢,生法眼净。
三〇
尔时,究罗檀头婆罗门,已见法、得法、悟法、深入法、度疑惑、离犹豫、得无畏,唯依师之教而不依他者,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明日与比丘众俱,请允许我之供养。”世尊默然而许。
时,究罗檀头婆罗门,知世尊允许,从座而起,敬礼世尊,致意而去。究罗檀头婆罗门,其夜过已,于自己之祭场,准备殊胜之嚼食、啖食,令往告世尊时至:“尊者瞿昙!时至,食事备成矣。”
世尊于晨早,着下衣、持钵、衣,与比丘众俱,往究罗檀头婆罗门之祭场,至已,就坐于所设之座。时,究罗檀头婆罗门,亲手以殊胜嚼食、啖食供养以佛为上首之比丘众,令满足为止。
时,究罗檀头婆罗门,见世尊食已,洗手及钵,自取一卑座,坐于一面,世尊为彼说法,勉励、令欢喜,从座起立而离去。
猜你喜欢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第五卷·佚名 后序·佚名 四分律卷第五十(第四分之一)·佚名 普光坦庵禅师语录·佚名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六下·智顗 禅门宝藏录卷上·真静天頙 卷第一·佚名 二梵志受斋缘品第三·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五·唐慧琳 卷第三十一·佚名 第十八章 受纳大菩提树·佚名 一百五十赞佛颂·佚名 辯中邊論卷第一·欧阳竟无 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一卷(并序)·法照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目录·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