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于鹄诗鉴赏

生平简介

于鹄,唐诗人。大历、贞元年间在世。初隐居汉阳山中,大历(766—779)中,从军塞上,担任过从事之类的微职。气质高洁,不合流俗,贞元六年(790)前后,辞官归隐,后卒于山中。

其诗“长短间作”时出度外,纵横放逸,而不陷于疏远,且多警策”(《唐才子传》卷四)。《全唐诗》录存其诗七十余首,编为一卷。

江南曲

于鹄

偶向江边采白蘋,

还随女伴赛江神。

众中不敢分明语,

暗掷金钱卜远人。

于鹄诗鉴赏

唐代盛行一种闺怨诗,主要写闺中女子对情人征戍远游异乡的缠绵情思。于鹄的这首《江南曲》则是此类闺怨诗中的上乘之作,它通过对一个少妇“暗掷金钱卜远人”的典型细节描写,表现了她对爱情的忠诚和对远方丈夫的深切思念。

这首诗在刻画性格和塑造人物方面,与同类诗歌相比,颇有独到之处。诗人很善于通过人物的动作来展示人物性格发展的轨迹,透视其内心的秘密。

首句“偶向江边采白蘋”,写诗中女主人公的劳作活动。这位女子手不停歇地采着白蘋,眼睛却瞟向江面,当初,她的丈夫就是从这条江上乘船远行的。

望江思人,触景生情,女主人公不由得内心波涛顿生,象滔滔的江水一样奔泻不已。这一句含蓄地传达出女主人公劳作时难忘远行的丈夫的内心秘密。

次句“还随女伴赛江神”,则是写女主人公在闲暇娱乐时也无法淡忘她的心上人。在女伴们的热情相邀下,她只好放下手中“采白蘋”的活计,而加入了“赛江神”的行列。当年她就是在江神庙前为丈夫饯行的,看见江神庙,当年送别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更掀动她想念“远人”的情思。

第三句“众中不敢分明语”,笔锋由动作描写而转入展示心灵世界。“不敢”二字写出了女主人公心中的娇怯、羞涩。“语”的内容,当然是想向人们打听自己丈夫远行的吉凶或归期远近。越是炽热地思念,就越是不敢当众剖白心迹,就越能令人体味到她内心的痛苦之甚, 幽怨之多。这一句描绘女主人公羞怯的性格,为结句起了铺垫作用。

结句“暗掷金钱卜远人”,承上而来,酣畅淋漓地表现出少妇对其丈夫的一片深情。她一心惦念着远行的丈夫,心事又不好意思让人知道,于是就偷偷地亲手给“远人”占卜。这一细节描绘得维妙维肖,将女主人公纯洁的心灵、美好的情感表现得栩栩如生。

由于诗人善于通过动作和细节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所以, 女主人公的遭遇和痴情, 就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此同时,女主人公那勤劳、娇羞、忠于爱情的感人形象,也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古词(三首录一)

于鹄

东家新长儿,

与妾同时生。

并长两心熟,

到大相呼名。

于鹄诗鉴赏

从李白《长干行》等诗中可以知道,唐时江南的商业城市,市井风俗是开化而淳朴的,男女孩童可以一同玩耍,不必设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写的就是这样一种情景。于鹄题为“古词”的这首诗,也反映着这样一种生活现实。

这首诗未用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而取第一人称的“ 代言” 体裁。一位少女提起她的东家少年,似乎全是没紧要的话语,却语语饱含热情,说来十分天真动人。

少女首先提到双方同岁的事实,“东家新长儿,与妾同时生”。通常看来,这不过是寻常巧合而已。

但这寻常巧合由少女津津道来,却包含一种字面所无的意味。每当强调两个人之间牢不可破的情谊时,人们常说“虽然不能同生,也要共死。”似乎两人情同手足而不同生,乃是一种遗憾。而男女同岁,似乎还暗示着某种天缘奇遇。

其次,她又提到“并长—— 两心熟”。“并长”二字是高度概括的,其中含有足以让人终生回忆的事实:两家关系良好,彼此长期共同游戏,形影相随,有时恼了,一会儿又好了..童年的回忆对任何人都是美好的,童年的伙伴感情也特别亲密,尤其是一男一女之间。“两心熟”,就不光是形影相随而已,而是知心体己,知疼着热。在少时是两小无猜,长成就容易萌生出爱峦。所谓“天涯海角觅知音”“两心熟”是很重要的条件。

最后一句提到的事实更平常,也更微妙:“到大相呼名。”因为自幼以名相呼,沿以成习,长大仍然这样称呼,本是平常不过的事,改称倒恰恰是引人注意的变化。另一方面,人际间的称呼,又暗示着双方的亲疏关系,大有考究。越是文明礼貌的称呼,越适合于陌生的人;关系密切,称呼反倒随便。至于“相呼名”,更是别有一层亲昵的感觉。

短短四句只说着不打紧的话,却处处溢泄出一种青梅竹马之情。此外,诗中两次提到年龄的增长,即“ 新长”和“到大”,也不容轻易放过。男“新长”而女已大,这个变化不仅仅是属于生理的。男女孩童的友爱,和少男少女的感情,其间有质的区别。

“到大”之后,再好的男女也须疏远,这是受社会文化环境制约的,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当《古词》的女主人公在心中叨念东家少年—— 往昔的小伙伴—— 的时候,是否也感到了这种微妙的变化呢?他们虽然仍沿袭着以名相呼,却不免经常要以礼相见了。

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今昔之感,还有什么必要对往事津津乐道呢?

这首诗的语言浅近,著色素淡,但取材巧妙。民谣说:“无郎无姊不成歌”。可见情歌总是很动人的。这首诗并不明言爱情,就此而言可以说是“无郎无姊”,但这种欲言又止、处于萌芽状态的爱情,却风度绝妙。

猜你喜欢
  袁绹·唐圭璋
  ●卷六·钱振锽
  第二十六出 弃旧·李渔
  第十五出 联姻·许自昌
  第一折·佚名
  深夜·徐志摩
  提要·吕本中
  巻二十二·李攀龙
  卷十三·朱彝尊
  卷十四·佚名
  卷一百三十七·陈廷敬
  御选明诗卷二十七·康熙
  吕本中词作鉴赏·佚名
  卷八·贾岛
  卷十一·黎民表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元学士明善(清河集)·顾嗣立

    明善,字复初,大名清河人。读书过目辄记,尤深于春秋。弱冠游吴中,浙东使者荐为安丰、建康两学正,累辟掾台省,坐诬免。侨寓淮南,仁宗居东宫,首擢太子文学,及即位,改翰林待制,升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迁侍读学士。延佑间,改礼部尚

  • ◆郝信使经(陵川集)·顾嗣立

    经字伯常,泽之陵川人。祖天挺,遗山元好问尝受学焉。经少遭兵乱,徙家顺天。贾元帅辅、张蔡公柔,先后辟为子师。有书万卷,恣其搜览。遗山尝谓之曰:「子状类乃祖,才气非常,勉之。」遂与论作诗作文之法。世祖以太弟开藩。征经入见

  • 甲集第十九·钱谦益

    殷文懿奎二十五首【关外纪行四十韵】一下东吴船,久留中立县。故人致殷勤,行役成迁延。忽惊月破腊,况喜雪见夋。游壮乏厚装,期愆畏多谴。黾勉渡长淮,迤逦违近甸。云来芒砀青,树带隋堤茜。睢水觅忠魂,梁园

  • 卷一百三十四·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三十四告防类五言古奉和平邺应诏     【北周】庾 信天策引神兵风飞扫邺城阵云千里散黄河一代清执契静三边       【唐】太 宗执契静三边持衡临万姓玉彩辉闗烛金华

  • 卷六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十七田游岩田游岩京兆三原人初补太学生罢归遍游山水後入箕山筑室许由庙东自号许由东邻调露中高宗游嵩山亲至其门游岩山衣田冠出拜帝令左右扶止之谓曰先生养道山中比得佳否对曰臣泉石膏肓烟

  • 赵鼎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赵鼎(1085—1147)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崇宁五年(1106)进士。累官河南洛阳令。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建炎三年(1129),拜御史中丞。四年,签书枢密院事,旋出知建州、洪州。绍兴年间几度所相,后因与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八·焦竑

      都督府三(都督僉事)   ◆都督僉事   前軍都督府僉事胡通傳   中軍都督府僉事劉謙傳   後軍都督府都督僉事高顯傳   左軍都督府僉事何德傳(朱睦■〈木挈〉)   中軍都督僉事徐司馬傳   左軍都督僉事王珪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五·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建炎三年秋七月按是月丁丑朔戊寅诏诸路州军试经拨放度牒及圣节恩例等并权住此事日历不见今以绍兴二年二月十一日祠部申请状增入己卯诏东京宗室并移虔州大宗正司用知大宗正丞洪子阳请也庚辰尚书吏部员外郎

  • 王沛传·欧阳修

    王沛是许州许昌县人。年轻时勇敢果断,受到节度使上官氵兑的器重,他把女儿嫁给了王沛,任命王沛为牙门将。他去世后,另一个女婿田翶胁迫他的儿子要求接管他的军队,想杀死监军。王沛知道了他们的计谋,秘密告发了,他们的同伙都被

  • 卷七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七十七明 俞汝楫 编宗藩备考藩礼国内礼仪洪武十九年十二月内本部奉太祖高皇帝圣旨今後亲王所在去处凡遇正旦冬至千秋节日只许本国在城军民官员庆贺在外府州县卫所及守边卫门不许庆贺遇有事务

  • 晋纪三十六 安皇帝己义熙元年(乙巳、405)·司马光

    晋纪三十六 晋安帝义熙元年(乙巳,公元405年) [1]春,正月,南阳太守扶风鲁宗之起兵袭襄阳,桓蔚走江陵。已丑,刘毅等诸军至马头。桓振挟帝出屯江津,遣使求割江、荆二州,奉送天子;毅等不许。辛卯,宗之击破振将温楷于柞溪,进屯纪南。振

  • 卷三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三十一礼部仪制清吏司贡举凡贡举之法太学及直省府州县学诸生三年宾兴试於顺天府各布政使司曰乡试取其中式者贡於部合天下贡士大比之曰会试取其中式

  • 卷八十三·佚名

    △无尽伏藏会第二十之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一千人俱。皆悉成就殊胜功德能师子吼。菩萨摩诃萨五百人。一切皆得陀罗尼门。辩才无碍证无生忍。住不退转具诸三昧游戏神通。善知众生心行所趣。其

  • 昙无竭菩萨品第二十九·佚名

    是时萨陀波伦菩萨安隐从三昧觉起并与五百女人。共至昙无竭宫门外。门外立自念言:今我用经法起来。师入在内。我义不可卧不可坐。须我师来出上高座说般若波罗蜜。尔乃坐耳。及五百女人亦皆效萨陀波伦菩萨立。是时昙无竭

  •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十一卷·佚名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十一卷尊者世友造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共菩提耶舍译千问论品第七之四根者。谓二十二根。问此二十二根。几色。几非色。答七是色。十五非色。一切不可见。七有对。十五无对。十有漏。三无漏。

  • 跋·书玉

    是仪式也。目之极易。而行之实难。若非具大根器。得大忍力者。不能信是法也。佛谓女人惑乱。多诸烦恼。或因瞋起。而障精进修持。或因慢生。而障如法授受。因此烦恼。惑乱心田。便障圣道。所以佛姨母大爱道。与五百释

  • 韵府拾遗·张廷玉

    一百一十二卷。清张廷玉等奉敕编撰。康熙五十五年,清圣祖康熙皇帝因《佩文韵府》收字词有遗,复命翰林院检讨张廷玉等“搜奇抉秘”,补其缺漏。康熙五十九年,续辑而成《韵府拾遗》。编排体例仍如《佩文韵府》。收《佩文韵府

  • 西游原旨·刘一明

    小说评点本。清刘一明评点。一百回。有回评和夹批。其评继陈士斌《西游真诠》后,进一步阐发“三教一家之理”。然于谈玄说道中也涉及若干文学特点和表现技巧问题。原刊于嘉庆十五年(1810),嘉庆二十四年(1819)有湖南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