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二 小诤

习斗诤之裁断,至比丘僧伽时,谦让而应以如拭尘埃之心至僧中。应善辨座席而着,不挤进长老比丘之间,不推开年少比丘之座,应著于适当之座,不言前后相违之语,不应言无益徒劳之语,应自说法,或应问其他,或不得轻视圣者之默静。于僧众所许可检问者之人,欲检问时,不可问和尚,不可问阿阇梨,不可问[和尚]弟子,不可问[阿阇梨]门弟,不可问同行和尚者,不可问同行阿阇梨者,不可问种,不可问名,不可问姓,不可问[汝是长部诵者、中部诵者等]阿含,不可问家之阶级,不可问生地。此为何故耶?于此彼有爱憎故也。有爱或憎之时,行贪不应行,又行瞋不应行,行痴不应行,又行怖不应行。僧众所许可检问者之人,欲检问者,应以僧为重而行,不应以人为重;应以正法为重而行,不应重利养;应从义利而行,不应依众之净善处;应以时检问,不应以非时;应以实检问,不应以非实;应以柔软检问,不应以粗暴;应以利益检问,不应以无利益;应以慈心检问,不应以瞋心。不应为耳语者,不应求恶失,不应以手覆眼,不应举眉,不应举头,不应振手,不应示手印。于座席着坐应善心得,唯视目前一寻,应[答][决断]之事当着己之座。不可从座而立,不可[勿视决断]而交,不可主张罪,不可说暧昧之言,不可急忙,不可粗暴,应不瞋,应以软语而有慈心,应有友情、同情,应为同情之行,不绮语,以制限语,依亲切心,无不善语,应自行检点[得否决断、灭诤?]应检[令彼有耻者得解耶?]应检呵责者,应检被呵责者,应检非法呵责者,应检非法被呵责者……如法呵责者……应检如法被呵责者。

不可省略[呵责者、被呵责者]所言,不说非所言,所说之句文善之,他者反问应以自白而处分之,不应微笑,不应抱怖畏,不应制以粗暴,质直温和而应灭除不净。不应行贪不应行,不应行瞋不应行,不应行痴不应行,不应行怖不应行,于法与人应公平。检问者如是而检问之时,取[大]师与智者而随教者,对同梵行者乃爱敬、尊重。

[检问者之说]经为结合[罪与无罪],喻是为[示义]之比说,义是为了解,反问是为遮止,求听羯磨是为呵责,呵责是为[罪非罪之]忆念,忆念是为共语,共语是为[勿从此住处而去之]障碍,障碍是为决断,决断是为判别[恶非恶],判别是为[知]处非处[犯不犯、轻重犯]之行,处非处之行是为调伏恶人、守护善比丘,僧伽是为领承,依僧伽所听许之人,是不伪立而立。律是为律仪,律仪是为无悔恨,无悔恨是为愉悦,愉悦是为喜,喜是为轻安,轻安是为乐,乐是为等持,等持是为如实知见,如实知见是为厌离,厌离是为离欲,离欲是为解脱,解脱是为解脱知见,解脱知见是为无取着般涅槃。为此有[律之]论,为此有[律之]考量,为此有近习,为此有倾听,即:此无执取,心解脱。

依善巧有智者所行检问之仪法,用善说学处之随顺意,而不破来世之趣。

于事、失坏、罪过、因缘、行相无智,而不正知前事后事、成不成。

于羯磨、诤事、灭诤亦无智,染、污、愚痴,依怖、疑而行。

不善辨所制,于处置无智,得党友而无惭,为黑业,无恭敬,如是比丘实谓不可敬仰者。

于事、失坏、罪过、因缘、行相有智,正知前事后事、成不成。

于羯磨、诤事、灭诤亦有智而无染、无污、无痴,不依怖与疑而行。

善辨所制,于处置有智,得党友而有惭,为白业,有恭敬,如是比丘实谓可敬仰者。

———小诤终———

摄颂

 卑贱心.问.重. 僧伽.非个人

 经为结合也 律为调伏也

 于小诤摄颂 于此成一诵

猜你喜欢
  禅观林大纲·太虚
  大雲初分善健度第二十九·佚名
  卷第一·佚名
  如幻品第二十九·佚名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青原六世)·惠洪
  卷二十二·佚名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序·宗密
  卷第三十一·元来
  序·觉岸
  私呵昧经(一名菩萨道树)·佚名
  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卷下·佚名
  卷之九·即非如一
  梵网合注卷第一·智旭
  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佚名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二十三·宗喀巴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四十八·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四十八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芸居乙藁陈起字宗之钱唐人宁宗时乡贡第一时称陈解元事母至孝开书肆于临安鬻书以奉母时史弥逺当国起有诗云秋雨梧桐皇子府春风杨栁相公桥哀济邸而诮

  • 卷十八·本纪第十八·世宗二·张廷玉

        ◎世宗二   二十二年春正月丙午朔,日有食之。三月庚戌,复遣使采木湖广。是春,俺答屡入塞。秋八月,犯延绥,总兵官吴瑛等击败之。冬十月,朵颜入寇,杀守备陈舜。十二月乙酉,免南畿被灾税粮。是年,占城、土鲁番、

  • 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四十七·赵尔巽

      左宝贵弟宝贤等 永山 邓世昌 刘步蟾林泰曾等 戴宗骞   左宝贵,字冠廷,山东费人。咸丰初,隶江南军。尝令当前敌,阵既接,旗兵中炮,殪,宝贵持其帜冲锋入,大捷,繇是知名。获苗沛霖,克金陵,频有功。后以游击从僧格林沁讨捻,积勋

  • 卷七十一 魏紀三·司马光

      起著雍涒灘(戊申),盡上章閹茂(庚戌),凡三年。   烈祖明皇帝太和二年(戊申、二二八年)   春,正月,司馬懿攻新城,旬有六日,拔之,斬孟達。申儀久在魏興,擅承制刻印,多所假授;懿召而執之,歸于洛陽。   初,征西將軍夏侯淵之子楙尚

  • 卷一百五十二 慶曆四年(甲申,1044)·李焘

      起仁宗慶曆四年九月盡是年十月   九月辛酉,田況奏保州平。   壬戌,詔保州官吏死亂兵而無親屬者,官為殯殮;兵官不從賊被害及戰沒,並優賜其家;近城民田遭蹂踐者,蠲其租。   河北都轉運按察使、工部郎中、天章閣待制

  • 第四十六回 得新怀旧人面重逢 纳后为妃天伦志异·蔡东藩

      却说皇次子古纳答剌,由燕帖木儿护送出宫,当至阿鲁浑撤里故第,安居调养。随来的宫女,约数十人,复从太平王邸中,派拨妇女多名,小心侍奉,还有太平王继母察吉儿公主,及所尚诸公主等,也晨夕过从,问暖视寒,果然冤魂不到,皇子渐瘳。

  • 卷之四百四十三·佚名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四月癸巳。谕军机大臣等、色楞额奏、查明热河各属扼要处所酌拟添拨练军专设统将一摺。热河地方辽阔。防营不敷分布。亟应添队伍驻扎。以固边防。着荣禄、裕禄、转饬提督聂士成、酌量奏派统领一员。

  • ●王弇州崇论卷之七·李衷纯

    读鬼谷子读墨子读荀子读邓析子读孔丛子读尹文子读吕氏春秋读陆子读贾子读淮南子读韩诗外传读扬子读白虎通读徐干中论读刘子读文中子读元命包读皇极经世读通书正蒙读坛经一读坛经二读圆觉经师论上师论下○读鬼谷子刘向

  • 秘书志卷第三·王士点

      印章秘书监印一,分监印一,监、少监亦各有职印。印如其品,皆铸以铜,直纽,篆以国字。以银龟为匣。后职印废,监升正三品,印易以银,给双银盝:右贮印,左函朱,联以韦笈,茵褥副焉。分监印亦如之。幕府日经历,日典簿,印随号改。秘书郎职

  • 卷一百八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七经籍考子【类书下】明吴梦材强识略四十卷梦材字国贤崇阳人况叔祺考古辞宗二十卷叔祺字吉甫高安人嘉靖进士官贵州提学佥事刘凤杂俎十卷凤见史类【臣】等谨案是书摘録古书字句凡

  • 卷四 皋陶谟第四·孔颖达

    皋陶谟谟,谋也。皋陶为帝舜谋。○为,于伪反。[疏]传“谟谋”至“舜谋”○正义曰:孔以此篇惟与禹言,嫌其不对帝舜,故言“为帝舜谋”。将言“为帝舜谋”故又训“谟”为谋,以详其文。曰若稽古,皋陶亦顺考古道以言之。夫典、谟,圣

  • 表率的作用·孔子

    【原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 孔子说:“自身的行为端正,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知道该怎么做;自身的行为不端正,即使三令五申也没有人听从。” 【读解】 在《颜渊》篇里,孔子曾经回答过季

  • 第十四章 30·辜鸿铭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辜讲有一次孔子说:“聪明而高尚的人可能在三方面闻名于世,而这三方面我却未能在自己身上体现出来:作为道德高尚的人,应当无忧无虑;作为通情

  • 卷九·林岊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讲义卷九     宋 林岊 周颂于穆清庙肃雝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于乎美哉有清明圣德文王之庙其祀之也助祭之诸侯肃敬雝和显明相助多士威仪又济济焉凡助祭

  • 第34章 奔丧·戴圣

    奔丧的礼节:刚一听到父亲(或母亲)去世的噩耗,二话不讲,只用哭泣回答使者,尽情地痛哭;然后向使者询问父母去世的原因,听过使者的叙述以后,接着又哭,尽情地痛哭。于是就动身上路。每天的行程是一百里,白天赶路,夜间住下休息。只有奔

  • 隱元禪師語錄卷第一·隐元

    嗣法門人海寧編住福建福州府福清縣黃檗山萬福禪寺語錄崇禎十年五月十四日,侍御林公、同鄉紳林宗賑林朝、龍文學林景、台林守穩林伯、春林正立、夏春暉、龔士龍、吳承啟林茂、輝林士龍林鼎、新林茂枝、林廷棟等,暨及僧俗

  • 读书镜·陈继儒

    十卷。明陈继儒(1558—1639)撰。陈继儒,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字仲醇,号眉公、麋公。与董其昌齐名。后隐居昆山之阳,筑室东余山。屡辞征诏。杜门著述。工诗善文,短翰小词皆极风致。书法苏轼、米芾,兼能绘事。远近皆相争购。

  • 从政琐记·王守恂

    庚子北京為各國聯軍分駐歷時未久地方詞訟歸中國人自理刑部是年十一月已首先規復辛丑春間天主教民與地方人勾結搶奪佛寺銅像被獲送交刑部審訊分山西司時天主堂主教樊國梁照會刑部是案人犯即在貴部審辦除死罪外均聽由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