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弇州崇论卷之七

读鬼谷子

读墨子

读荀子

读邓析子

读孔丛子

读尹文子

读吕氏春秋

读陆子

读贾子

读淮南子

读韩诗外传

读扬子

读白虎通

读徐干中论

读刘子

读文中子

读元命包

读皇极经世

读通书正蒙

读坛经一

读坛经二

读圆觉经

师论上

师论下

○读鬼谷子

刘向班固、不载鬼谷子、隋志始有之、以故读者疑其伪撰、然其命篇甚奇、词亦伟至、所以捭阖张翕之机、大要出于老氏、老氏之以退为进、以与为取、知白守黑、知雄守雌、不足求足、不大求大、虽天下后世之言术者、莫外焉、深于鬼谷者也、鬼谷老氏之所甚讳也仪秦又老氏之所甚讳也虽然不得而终讳、以辞其咎、夫老氏之于礼、犹惜其为乱首、而充其说诈而为仪秦惨而为申韩诞而为市大悖而为梁角于乎可胜乱哉按鬼谷子楚人、隐鬼谷、不著名氏、尝有书责仪秦、夫既教、之矣、又何责焉、续仙传曰鬼谷子即王诩也、得道为地仙、此谀辞也、

李公玄白曰鬼谷深心赖乡微旨

○读墨子

墨子战国一贤士大夫也、孟子辟之以为惑世诬民、若不可一日容于尧舜之世者、而后世如韩昌黎辈尚尊之、以与孔子并称、而上媲于神、愚以为皆过也、今读其书、大抵皆平治天下国家之道、不甚悖于理如所为入国必择务而后从事国家昏乱、则语之以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憙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爱、然则墨子之言以救世主之药石耳非欲执而为世主之凖也独所谓棺三寸、足以朽骨、衣三领、足以朽肉、掘地之深、下无葅漏、哭往哭来、及从事乎衣食、若以为薄而无当者、然此亦中产之下之常、至今独不能改、而探墨子之旨大槩激于一时王公大人之为葬埋谓必大棺中棺、革阓、三操璧玉、即具戈剑鼎鼓壶滥、文绣素练大鞅、万领舆马女乐皆具、必捶■〈土余〉通垄、辍民之事、靡民之财、如此、而矫之以薄、亦何不可且夫骊山之藏不三载而焚掘殆尽。即汉唐宋以还诸陵寝亡不发者。王公大臣贵家亡得完骨者。厚葬之为失。不唯损天下之有用。以归无用。戕天下之有知。以供无知。其究至于暴其亲之蜕。以委艹莾。餧鸢犬。而横开天下椎埋刼杀之窍。其罪加于薄葬者。何啻万万倍。顾不之訾。而徒墨子之訾。何也。且夫墨子之道行。则世主必不能安宫室之侈。与声音彩色。狗马田猎之奉。卿大夫必不能安赵孟韩魏之富。而说客游士。必不能安华阳碣石之居。与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其辞而辟之者、葢不止一孟子也、吾故曰、微孟子墨子固不能久且大也、然而所谓塞路者、何也、贫乏失职之徒。假其说以干世主。用之则贵且显。即不用而可以希冀贤豪富饶之匄施。一廛一亩。足以终其身而巳此非墨子意也为墨子之徒而私之者意也

李公玄白曰阐墨子之教以捄世矫伪似骇听闻而实平直所谓不随人道妍媸者

○读荀子

吾读荀氏书、其言性恶礼矫大氐多愤嫉过中之旨则岂唯小疵巳哉至云养心莫善乎诚、有味乎其言之也、夫诚者、真实不妄也、对诚之者而言、则圣人事也。偏而言之、则彻上下语也。宋儒举而非之曰、既诚矣、心安用养耶、如以辞而巳矣、孔子之告哀公曰、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不知天、其为荀氏语也、宋儒当复举非之曰、是天亲而外铄也。是上达而下学也。抑何谬戾失序也。宋儒之好剌诽古而颛其尊若此又庄子之言曰、父子不可解于心、君臣无所逃于天地也、名言也、夫无所逃于天地、亦巳过矣、宋儒复举而非之、夫父子主恩、君臣主敬、天也人也、宁无纤毫乎哉、尧崩、四海若丧考妣、必尧而后若丧考妣也。父不慈。即瞽叟为吉甫。若晋献者逝。而子可无恸哉。

○读邓析子

邓析子五篇、邓析子郑人也、或云数难子产之政、子产僇之、按左氏驷歂嗣子太叔为政、始杀析、其人不足论其文辞战国策士倪耳。循名责实。察法立威先申韩而鸣者也至谓天于人、父于子、兄于弟、俱无厚者、何哉、先王之用刑也、本于爱。析之用刑也、本于无厚。于乎、诛晚矣。转辞篇与智者言依于辨数语、同鬼谷子、岂后人传其旨、苟益其辞也耶。要之小人之言。往往出于机心之发。故不甚相远耳。吕氏春秋记析尝教获溺尸者、购溺尸者、交胜而不可穷固市井舞文之魁也孰谓驷歂失刑哉

李公玄白曰邓析可诛断案不爽

○读孔丛子

孔丛子吾夫子之世家乘也。征献而文亦寓焉。自子思以后、世世为诸侯师、然而不能为其国救败辱焉、无它、诸侯者能以语夫子之礼礼其后而不能屈以夫子之道用夫子之后之言故也子顺所谋筴、皆不悖于理、而最后欲令魏阴媚嫪毒、以图苟全、则大谬、鲋之就陈涉也以复焚书坑儒雠也。即死难、胡累哉。独叙世一章、谓琳子黄厥德不修、失侯爵、大司徒光分所食邑三百户、请封弟茂为关内侯、茂子子国、子国子卭、卭子弘农守仲驩、仲驩子立、与刘歆友善、歆故光同时人、小可二十年耳、是立与立世大父行友也、立子元、元子建、仕王莾为建戎大尹、亦似太速、疑必有脱误、

○读尹文子

尹文子非伪书其言刑名者。真能言刑名家者也。所谓智巧皆当与众共之、独行之贤、不足以成化。独能之事、不足以周务。出群之辨、不可为户说。绝众之勇、不可以征阵。是以圣人任道以夷其险。立法以理其差。使贤愚不相弃。能鄙不相遗。能鄙不相遗、则能鄙齐功。贤愚不相弃、则贤愚等虑。此名语也他所证多诸家书、颇核而不倍道、故存之、

○读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其文辞错出不雅驯、往往有类齐谐稗官者。其食客所为耳。悬千金于市、购增损而莫之敢也、畏其意。故不信其令。焉取增损哉。儒家者流、取其篇首所纪月令、厕之经、迨今焉。甚矣不韦之巧也。始而以财役其身。阴乱秦裔而不悟也。既而以财役其言。阴乱圣经而又不悟。噫嘻则岂独不韦罪哉

李公玄白曰元美先生有刻吕览序大意谓不韦既盗人国而又盗后世名此篇可与参对

○读陆子

陆贾纵横者流耳。而所撰十二篇、皆浅显冲实、无甚高俶傥之见、而亦不诡于道、或谓非贾书、不然也、使后人伪为之。则必诡其理。雄其词。而张皇其事矣。贾固时时近儒者。高帝不读书、故骤而叹其雄慱。其言不在马上治。故徐而益有入焉。彼其它所以拊尉佗、和平勃、皆正论也。是故率以富寿怡乐终。而不为食其之烹。彻之巫也。说固有道矣。

李公玄白曰新语非伪书谓中大夫纵横者流亦新语

○读贾子

贾子上下二篇、其上篇皆论说时务、其事与辞之籍者、皆载治安策中不知其书成自择而上之耶。抑以其书上之而为班固之所财节耶。下篇、则兼论德政、援据古昔然论政则有余。论德则弗足矣。人言文帝不能用贾生者妄。言贾生不能用文帝者亦妄。梁大国也。怀王、上爱弟也。以贾生居之。葢非久而入为公卿矣。生死而文帝次第行其言孰谓贾生不用哉。夫贾生用而不相陆贽相而不用则其君有昏喆也

张成倩曰櫽括新书具见大指而论贾生君臣之际尤畅

○读淮南子

史称淮南子撰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言神僊黄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今其存者、内篇而巳、而又亡其三篇读之知其非一手一事也其理出于文子庄子列子、其辞出于吕氏春秋、玉杯繁露、慎子邓析山海图经尔雅、其人则左吴苏飞李尚田雷被伍被之徒、各取其长、而未及衷。以故多错综重复、不受整束。而淮南王之材甚高。其笔甚劲。是以能成一家言。葢自先秦以后之文未有过淮南子者也。其书为刘向所纂集中篇之亡、当亦自刘向为更生时、故当得其枕中之鸿宝。而作黄金不成。几陷大辟。父得恶谥、是以讳而去之。夫淮南王、好神僊、身坐死、而遗祸及更生。亦幸而存哉。或曰淮南王、真僊去不死者也。汉以法诛王。求王不得而讳之。

○读韩诗外传

韩诗外传凡十篇汉人燕韩婴所著、其注诗三十二卷、而此则杂记夫子之绪言与诸春秋战国之说家、稍近于理者也。大抵引诗以证事。而非引事以明诗故多浮泛不切、牵合可咲之语葢驰骋胜而说诗之旨微矣。独其辞稍明徤可诵、而所记亦不甚诡于伦物、唯谓孔子南游阿谷之隧则类于怀春之吉士、而周公之讨管蔡、激于隐客之一言、为大谬耳、夫子见狸迹鼠而鼓瑟、曾子闻而识其有贪狼之心、其然乎、岂螳蜋捕蝉之说、所由昉乎。然以美曾子之察音则可。以见夫子之移志则不可。甚哉好奇者之易誖也。

○读扬子

余读扬子法言、其称则先哲、畔道者寡矣、顾其文割裂聱曲、闇曶淟涊、剽袭之迹纷如也。甚哉其有意乎言之也、圣人之于文也无意焉以达其所本有。而不容秘耳。故其辞浅言之而愈深也。深言之而不秘也。骤之而日星乎。徐之而大羮玄酒哉。乃其矩矱天就矣。世之病扬子以道也。余之病扬氏以文也。虽然文则又奚病焉。

张成倩曰论圣人之于文言简而隽岂惟杨子针砭

○读白虎通

白虎通者、汉章帝建初四年、诏诸儒会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使五官中郎将魏应、承制问侍中淳于恭、奏帝亲称制临决、如孝宣甘露石渠故事、曰白虎通又按班固传、天子会诸儒讲论五经、作白虎通德论、令固撰集其事、然则此书为班固笔也、其言礼乐名物制度甚详、往往杂取经传、不为背理道、而独于五行之生克次第、悉取人事以配之大抵出于不韦仲舒之绪纶。而其它立赏罚议褒贬则公谷之义居多。至纪封禅而谀心尽露矣吾尝谓汉之儒多援经以饰事而宋之儒必推事以就经援经以饰事有远而诬者然而于事济也推事以就经有迩而当者然而于事不必济也其济为隽不疑而其诬至于刘歆之佐王莾噫亦可鉴也

张成倩曰白虎通之评允汉宋儒之辩切

○读徐干中论

徐伟长于七子中、不甚铮铮、其所著玄猿漏卮扇橘诸赋见推于曹子桓者今多不之见、而独中论十一篇、即子桓所称成一家言者、东汉之季、其文气最为缓弱不流畅。然颇朴而近于理事。如干中论是也。视学巳自近里。法象尤足褆身。然此二者、非孟德之所急。考伪一章、所条为名之弊凡数、总而斥之曰盗、夫斥之曰盗、诚恶之也。然而孟德倡之也。孟德倡之而伟长斥之。子桓以为称而不之觉、呜呼其真不之觉耶。将不满于孟德耶。

李克生曰叙中论之旨约而该

○读刘子

刘昼孔昭所作五十五篇、其辞虽骫骳非健、而不悖理道、识是非有布帛菽粟之致清神防欲知情轁光诸篇苦李蒙庄之藩。隐然若窥见者。当六季之末。而不堕月露烟华。亦足贵矣。鄙名以后、小露问学。无关本真。兹则多生之余习矣。

李克生曰评孔昭之文简而则

○读文中子

立言之士、自吾夫子诸高弟、颜闵参赐外、要无若孟子。自孟子而后、则无若文中子。夫其析理性。辨邪讹。精微入玄。沈快破的。故瞠乎不敢望邹人之藩。若衡事骘古。简要精当。河汾之间裕如也。柰何以摸拟少之。苐昔人谓文中子之高弟子、房杜李魏诸贤、皆显贵、为贞观将相、而未有一言及其师以为疑、若余不佞之所疑、固不止是、葢夫子大圣人、七十子之徒、其齿莫重于颜季二路、然未有长于夫子者、至考房杜李魏诸贤、皆北面而事文中子、而皆长于文中子、文中以开皇四年生、以大业十二年卒、寿仅二十三、耳李卫公以贞观廿三年卒、年七十九、魏郑公以十七年卒、年七十三当并长文中子十六岁也房梁公以贞观廿二年卒、年七十一当长文中子九岁也杜密公以二年卒、年四十六当长文中子四岁也它若淹若威若州达、即不可考要之其齿皆不卑于房杜者文中子固十五而抗颜为人师。然岂必处处作项橐哉。将文中子之微言。固不止是。而好事后进。有剿入而乱其真者耶。若以为阮逸伪作则断乎非逸所能办。聊志于此以示传疑、

李克生曰推重河汾更详齿序一事不轻放过深于读史者也

○读元命包

右书据以为后周卫元嵩述、唐苏元明传、李江注、杨元素、由秘阁传本镂行、而张升以授杨揖者也愚谓此即素撰或张升撰而托者也卦下每作重迭文难字、而考之诸字书、则易晓、其旨甚浅、而于理不甚悖、又经传注、若出一人手、故以为宋人作也、凡唐以前伪书其理驳而时有精旨。其文杂而古。其字奇而有不可识者。今皆反之、故以为宋也。乾坤凿度亦然、惟穆天子传、竹书纪年、汲冡周书则非秦汉以前人不能也。

○读皇极经世

邵子之皇极经世书、吾所不敢轻言、而中有扞格而不敢轻信者、如观物篇、天生于动、地生于静、天动地静、谁不知之、苐一气之分、自然轻清上浮、重浊下堕、则自静以动以动静见天地则可。谓动静生天地。则不可也。因天有日月星辰、则以少阳为星、少阴为辰矣、地有水火土石、则以少阳为石、少阴为土、何所见耶。然犹可也、而以星为昼、辰为夜者、何也。寒暑久耳昼夜速耳、何以辨其阴阳太少也。雨露风雷、阴阳之所化也。何以属之地、而谓土为露、石为雷也。雷之发声、往往在水土中、不闻在石也。露至轻清、最高在云之上。不闻在地也。皇王帝伯、以配春夏秋冬之升降、可耳、至以配生长收藏、抑何赘也。谓三王收而五伯藏、不知其所证引也。夫子有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至设卦之后、始系辞以尽其言今以言配五帝、以象配三王者、何也。且夫五霸之时、以语冬则可。五霸之术、以语冬则不可。冬之藏、为春地也。五霸之藏、亦为三皇地乎。不得巳而又以体用心迹交互焉、抑何其割强穿凿也。使此书在宋前、其见摈斥而挥之藩篱之外。久矣。

李道生曰恨康节不见元美

○读通书正蒙

秦汉以后、卓然欲绍孟子、而追迹六经之后者、扬雄氏而巳耳。王通氏而巳耳。周张二先生而巳耳。太玄绍易者也。法言中说、绍论语者也。通书正蒙、绍系辞中庸者也。其所入有深浅。所造有纯驳。要之皆不能无意者也。吾于措语之际窃窥焉、二程者、志在修明夫子之道。而羽翼之者也。不欲为家。是以其见不尽合。既不尽合、是以无取于正蒙。而口不及通书。其曰茂叔者、不纯师之也。更百余年而朱子特尊焉其尊之也亦以自为绍也。曰通鉴纲目者、绍春秋者也。大约通书入之浅。是以尔雅而鲜格辞。正蒙入之深。是以精至而多瑕语。通书嫡也而不甚肖正蒙庶也且孽也虽然自秦汉以后。未有能为是识者也。其读而不易入者何、学既明矣是故二书为筌蹄。而可以无述也譬之始制食刍豢者美之而谓为天下之食师也食之久味且忘矣而何有于师

李道生曰撤周张之藩而窥其奥孰谓王先生非理学儒

○读坛经一

坛经其圣人之言乎哉。然而非圣人教也。其教行。天下遂无祖矣。非无祖也。夫人而能为祖也。黄梅之徒、葢千余焉、引而不发、跃如也达磨之示旨微矣。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巳矣、夫悟解悟也。解悟非悟也酥乳醍醐品列而人尝之而味得也日携醍醐而食人知味者寡矣

李道生曰脉脉坛经引而不发之旨

○读坛经 【二】

阿难亲从世尊、且数十年、受楞严时、几隳法身而不支。数现圣光。屈金色臂。指示要理而不悟。六祖一谒黄梅而即觉。其入可知也。然至迁化现虚空。变分骸一国。抑何其通达灵妙耶。夫子曰、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读圆觉经

余读圆觉经所称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未尝不怳然自失至云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则又未尝不洒然悟也余自束发而来。所身受荣辱忧喜悲乐。亡虑数十百矣。日憧憧焉役余而受之若以为真境焉。抑何谬盩失计耶不得巳而强受之而假名之得巳而不巳而又强执之呜呼余之暴余深矣不即不离。无缚无脱。此是吾人善证第一义。我爱既绝。万境皆空。不愿作佛。何况生天。亦庶几矣。庄氏言至人入水不濡、入火不热、呜呼是奚啻水火哉。

李大生曰先生之觉几于圆矣

○师论上 【本集说也论脍作论下同】

经有之、民生于三、事之如一、先王之制师也、齐于君亲、若此其尊也。君治之、无适而非君也者。亲生之无适而非亲也者。师成之、无适而非师也者。礼云事师无犯无隐、服勤至死、心丧三年、报若此其隆也。昔者孔子之卒也、其门人议曰、若丧父而无服、既除、子贡复庐墓焉、三年而后返当其生也其门人辟君离父母比而游于列辟之邦颠踬困厄而不悔。及其卒也而各以其得守其说而不变曰吾师云尔。又百世而其裔弟子曰吾师之师云尔。虽然孔子不师老聃郯子、孔子非无师也、而不称师、曰闻之某某而巳、故曰心丧不言服明无制也。言心由心别也。故陈相倍良而学许行。倍也。即许行之徒。倍行而学孟子。非倍矣。受墨而之师杨也。受杨而之师儒也。受佛老而之师吾道也。皆非倍也。郑玄业成而辞马融、融欲追杀之、玄疑其追也、而以厌胜免。融以卜免玄而弗追也。是何师弟子哉。逢蒙学射于羿思天下唯羿为愈巳于是杀羿飞卫之得纪昌也。荀卿之得李斯也。天下以为戒矣。故曰其师也以道。其丧也以心。天下有道而师者。有业而师者。有利而师者。道而师者。道成则君亲之。孔子是也。从一者也。孔子之不师其师。以无常也。业而师者。业成则长之。去君亲间矣。利而师者。何居呜呼天下之不相师利者寡也

李大生曰师道鼓吹世俗针砭

○师论下

天下之利而师者、其说何也、今夫士之及髫而受书也、其为亲者曰、师苟贵吾子足矣。无论道也。其为师者曰、自行束修以上、未尝无诲焉余以糊其口于四方。何道之授。未也、弟子得执其利权。以进退其师。庚而甲。辛而乙。曰业此而晦者。业彼而显者。唯弟子之利而巳。犹未也、其达而先者。得执其利权。以招要其弟子。曰吾门士。吾能荣重之。弟子亦唯曰。吾利吾师而巳。朝而甲。暮而乙。阛阓其门墙而争赂焉噫吁是何君亲之多也。犹未也庠序行而世之以利莅诸生者。科举行而世之以利进诸生者。皆偃然而居师。彼所谓进诸生者。古所称座主也。辟之则为举主。吏之则为府主。进之则为座主。其义一也。其所传何道。授何业也。噫吁是何君亲之多也。彼其执弟子者、固巳谬矣。然犹诿之曰厚。至偃然而居师者。何也。私天子之公法而身之。私天子之公人而弟子之。易曰涣其群、此非所谓群乎。乃至欲以区区一第而笼贤者亦浅矣。闻之先臣霍公韬者、举南宫第一、然不为座主称门生、既知举、亦谢诸生不相通、曰吾以矫夫世之无耻者。呜呼如霍公者知师者也

李大生曰 【勘破世情】

猜你喜欢
  论赞第九·浦起龙
  卷五十五·黄以周
  ●簷曝雜記卷四·赵翼
  读礼通考卷七十四·徐乾学
  卷二百五十一·杨士奇
  卷之七百七十一·佚名
  卷之四百五十九·佚名
  卷七十一 隽疏于薛平彭传 第四十一·班固
  兰陵王高长恭传·李延寿
  韩缜传·脱脱
  卷四·萨囊·彻辰
  卷四十二·雍正
  卷二百十八下·雍正
  卷一百二十六之七·雍正
  职官四五·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九·陈廷敬

    目  录 二十二调五十四体,一百一字凤归云三体 木兰花慢十二体 彩云归一体 满朝欢二体 桂枝香六体又名疏帘淡月 锦堂春慢五体又名锦堂春 喜朝天二体 剪牡丹二体 马家春慢一体 梅香慢一体 玉烛新

  • 第二折·佚名

    (二净上,云)今日是蓝采和哥哥贵降之日。众弟兄送将些礼物来,安排下酒果,与哥哥上寿。哥哥嫂嫂有请。(正末同旦上云)今日是我生辰之日,众火伴又送礼物来添寿。兄弟将寿星挂起,供养摆上,装香来。今日喜庆之日,咱慢慢的吃几杯。

  • 卷十三·徐世昌

    胡承诺胡承诺,字君信,号石庄,天门人。明举人。入国朝,隐居不仕。有《菊佳轩》、《檄游草》、《青玉轩》、《颐志堂》等集。郑州道中望周世宗陵五季十三君,显德称有道。继乱骋英图,扶义拥大宝。中权帷幄深,前

  • 明名臣琬琰録卷九·徐紘

    (明)徐纮 撰行省叅政陶安传  失名陶安字王敬姑孰人少敏悟有大志博渉经史尤深于易元季尝试于有司为明道院山长再调髙节书院秩满避乱家居沉涵道艺赋咏自乐若将终身乙未夏六月太祖起兵自和州渡江取太平路安与耆儒李习率

  • 第一六九禀光绪十八年八月十四日一一三二五—五·佚名

    一快头役梁鸿禀报:中港一快外馆设立缘由,并巳遵谕撤除该馆台下一快头役梁鸿叩首跪叩禀,为遵谕禀复事。缘蒙谕饬:「案奉府宪,禁除对保投词示谕在案。今日中港民人锺庆眼呈称:『交一快外馆』;此等名目,何时

  • 董尽伦传·张廷玉

    董尽伦,字明吾,合州人。万历年间乡试中举,授清水知县,后调安定知县。在两县政绩卓著。任期满,安定县民到京城奏请将尽伦留任。朝廷诏令尽伦为巩昌府同知,仍管安定县事。许久以后,尽伦以巩昌府同知之职来负责甘州军饷的供给。

  • 张问达传·张廷玉

    张问达,字德允,陕西泾阳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任高平县、潍县知县,有德政。征召授官刑科给事中。宁夏打仗时,请求全部免去整个陕西省拖欠的赋税,皇帝答应了。服完父亲的丧礼后复官,担任工科左给事中。皇帝正在营造宫殿

  • 卷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十六典礼四 【颁诏二】总督湖广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世袭拖沙喇哈番纪录二次臣额伦特谨题爲圣寿无疆皇恩普被详请代题恭谢天恩事据湖北布政使司布政使李锡会

  • 叙·冯梦龙

    甲申之变,天崩地裂,悲愤莫喻,不忍纪,亦不忍不纪。余既博采北来耳目,草《纪事》一卷,忠逆诸臣,别为《绅志略》,私备遗忘,敢云传信。友人借观,竟以灾木,方愧多事,贻诮识者。未几,得程进士《孤臣纪哭》;又未几,得无名氏都城日记;最后得陈

  • 东宫备览卷二·陈模

    ○师傅礼记文王世子篇曰凡三王教世子立太傅少傅以养之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太傅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观太傅之徳行而审喻之太傅在前少傅在后入则有保出则有师是以教喻而徳成也师也者敎之以事而喻诸徳者也

  • 学蔀通辨卷之一·陈建

    明陈建撰前编上此卷所载着朱子早年尝出入禅学与象山未会而同至中年始觉其非而返之正也庚戌宋高宗建炎四年九月甲寅子朱子生[朱子年谱]己未高宗绍兴九年二月乙亥象山陆子生[象山年谱]辛未绍兴二十一年陆子十三岁陆子生

  • 卷十四·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十四衍教所由生之义礼仪礼贾公彦注疏序曰周礼仪礼发源是一理有终始分爲二部并是周公摄政致太平之书周礼爲末仪礼爲本本则难明末则易晓【臣】按先王之治天下以至易简者立其体以至周详者达其

  • 覆赵慧纶居士书·太虚

    慧纶贤士如晤:叠接来书,曷胜欣慰!惟以经济困乏,恐不获卒业,亦殊深为踌躇!但祝君离诸障碍,进步自由耳!至陷第二日人之讥,此不足虑。何者?君能以佛法真理报酬教授者,令同觉悟,即真能报恩者。故函询各节,佛法中之人天乘,可云初乘;其各个

  • 佛说金刚手菩萨降伏一切部多大教王经卷下·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  复次持诵者往于河岸。用白檀香作曼拏罗。献广大供养。时诵真言一阿庾多。至第七日复作广大供养。至夜半彼摩拏贺哩尼夜叉女。即来现身甚大苦恼。女言

  • 药师如来念诵仪轨一卷·佚名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佛一时在维耶离乐音树下。与大菩萨三万六千比丘八万人俱。及十二神王并诸眷属天龙八部大神王。在如是等大众会中。说此法已。大众皆闻无不欢喜。是名即为结愿神咒即薄伽梵。说咒曰

  • 小八义·佚名

    徽宗皇帝赵佶昏庸失政,太师蔡京趁机摄政并阴谋篡权,他诬陷清正廉明的吏部天官周义里造反,蛊惑赵佶下旨将周义全家一百零三口绑缚法场斩首,御林军将周义之子周景隆和周夫人秘密放走 。周夫人和周景隆前去济宁投靠亲翁梁士

  • 史记集解·裴骃

    一百三十卷。南朝宋裴骃撰。裴骃(生卒年不详),字龙驹,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历史学家。官至南中郎参军。他因为看了徐广的《史记音义》有独见,又认为过于省略了,于是采摘九经诸史和《汉书音义》等书为《史记》作注解

  • 善法方便陀罗尼经·佚名

    附东晋录   与《佛说延寿妙门陀罗尼经》同,而助咒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