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青原六世)

禅师讳耽章。泉州莆田黄氏子。幼而奇逸。为书生不甘处俗。年十九弃家。入福州灵石山。六年乃剃发受具。咸通初。至高安。谒悟本禅师价公。依止十余年。价以为类己。堪任大法。于是名冠丛林。将辞去。价曰。三更当来。授汝曲折。时矮师叔者知之。蒲伏绳床下。价不知也。中夜授章。先云岩所付宝镜三昧。五位显诀。三种渗漏毕。再拜趋出。矮师叔引颈呼曰。洞山禅入我手矣。价大惊曰。盗法倒屙无及矣。后皆如所言。宝镜三昧。其词曰。如是之法。佛祖密付。汝今得之。其善保护。银碗盛雪。明月藏鹭。类之弗齐。混则知处。意不在言。来机亦赴。动成窠臼。差落顾伫。背触俱非。如大火聚。但形文彩。即属染污。夜半正明。天晓不露。为物作则。用拔诸苦。虽非有为。不是无语。如临宝镜。形影相睹。汝不是渠。渠正是汝。如世婴儿。五相完具。不去不来。不起不住。婆婆和和。有句无句。终必得物。语未正故。重离六爻。偏正回互。叠而为三。变尽成五。如荎草味。如金刚杵。正中妙挟。敲唱双举。通宗通涂。挟带挟路。错然则吉。不可犯忤。天真而妙。不属迷悟。因缘时节。寂然昭著。细入无间。大绝方所。毫忽之差。不应律吕。今有顿渐。缘立宗趣。宗趣分矣。即是规矩。宗通趣极。真常流注。外寂中摇。系驹伏鼠。先圣悲之。为法檀度。随其颠倒。以缁为素。颠倒想灭。肯心自许。要合古辙。请观前古。佛道垂成。十劫观树。如虎之缺。如马之馵。以有下劣。宝几珍御。以有惊异。黧奴白牯。羿以巧力。射中百步。箭锋相直。巧力何预。木人方歌。石儿起舞。非情识到。宁容思虑。臣奉于君。子顺于父。不顺非孝。不奉非辅。潜行密用。如愚若鲁。但能相续。名主中主。五位君臣偈。其词曰。正中偏。三更初夜月明前。莫怪相逢不相识。隐隐犹怀昔日嫌。偏中正。失晓老婆逢古镜。分明觌面更无真。休更迷头犹认影。正中来。无中有路出尘埃。但能不触当今讳。也胜前朝断舌才。偏中至。两刃交锋要回避。好手还同火里莲。宛然自有冲天气。兼中到。不落有无谁敢和。人人尽欲出常流。折合终归炭里坐。三种渗漏。其词曰。一见渗漏。谓机不离位。堕在毒海。二情渗漏。谓智常向背。见处偏枯。三语渗漏。谓体妙失宗。机昧终始。学者浊智流转。不出此三种。纲要偈三首。其一名敲倡俱行。偈曰。金针双锁备。挟路隐全该。宝印当空妙。重重锦缝开。其二名金锁玄路。偈曰。交互明中暗。功齐转觉难。力穷寻进退。金锁网鞔鞔。其三名理事不涉。偈曰。理事俱不涉。回照绝幽微。背风无巧拙。电火烁难追。黎明章出山。造曹溪礼祖塔。自螺川还止临川。有佳山水。因定居焉。以志慕六祖。乃名山为曹。示众曰。僧家在此等衣线下。理须会通向上事。莫作等闲。若也承当处分明。即转他诸圣。向自己背后。方得自由。若也转不得。直饶学得十成。却须向他背后叉手。说什么大话。若转得自己。则一切粗重境来。皆作得主宰。假如泥里倒地。亦作得主宰。如有僧问药山曰。三乘教中。还有祖意也无。答曰有。曰既有。达磨又来作么。答曰。只为有。所以来。岂非作得主宰。转得归自己乎。如经曰。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言。劫者滞也。谓之十成。亦曰断渗漏也。只是十道头绝矣。不忘大果。故云守住耽著。名为取次承当。不分贵贱。我常见丛林。好论一般两般。还能成立得事么。此等但是说向去事路布。汝不见南泉曰。饶汝十成。犹较王老师。一线道也。大难。事到此。直须子细始得。明白自在。不论天堂地狱。饿鬼畜生。但是一切处不移易。元是旧时人。只是不行旧时路。若有忻心。还成滞著。若脱得。拣什么。古德云。只恐不得轮回。汝道作么生。只如今人。说个净洁处。爱说向去事。此病最难治。若是世间粗重事。却是轻。净洁病为重。只如佛味祖味。尽为滞著。先师曰。拟心是犯戒。若也得味是破斋。且唤什么作味。只是佛味祖味。才有忻心。便是犯戒。若也如今说破斋破戒。即今三羯磨时。早破了也。若是粗重贪嗔痴。虽难断却是轻。若也无为无事净洁。此乃重。无以加也。祖师出世。亦只为这个。亦不独为汝。今时莫作等闲。黧奴白牯修行却快。不是有禅有道。如汝种种驰求。觅佛觅祖。乃至菩提涅槃。几时休歇成办乎。皆是生灭心。所以不如黧奴白牯。兀兀无知。不知佛。不知祖。乃至菩提涅槃。及以善恶因果。但饥来吃草。渴来饮水。若能恁么。不愁不成办。不见道计较不成。是以知有。乃能披毛戴角。牵犁拽耒。得此便宜。始较些子。不见弥勒阿閦。及诸妙喜等世界。被他向上人唤作无惭愧。懈怠菩萨。亦曰变易生死。尚恐是小懈怠。在本分事。合作么生。大须子细始得。人人有一坐具地。佛出世慢他不得。恁么体会修行。莫趁快利。欲知此事。饶今成佛成祖去。也只这是。便堕三涂地狱六道去。也只这是。虽然没用处。要且离他不得。须与他作主宰始得。若作得主宰。即是不变易。若作主宰不得。便是变易也。不见永嘉云。莽莽荡荡招殃祸。问如何是莽莽荡荡招殃祸。曰只这个总是。问曰如何免得。曰知有即得。用免作么。但是菩提涅槃。烦恼无明等。总是不要免。乃至世间粗重之事。但知有便得。不要免免。即同变易去也。乃至成佛成祖。菩提涅槃。此等殃祸。为不小。因什么如此。只为变易。若不变易。直须触处自由始得。香严闲禅师会中有僧。问如何是道。闲曰枯木里龙吟。又问如何是道中人。闲曰髑髅里眼睛。其僧不领。辞至石霜。问诸禅师曰。如何是枯木里龙吟。诸曰犹带喜在。又问如何是髑髅里眼睛。诸曰犹带识在。又不领。乃问章曰。如何是枯木里龙吟。章曰血脉不断。又问如何是髑髅里眼睛。章曰干不尽。又问有得闻者否。章曰尽大地。未有一人不闻。又问未审是何章句。章曰不知是何章句。闻者皆丧。乃作偈曰。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无识眼初明。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那辨浊中清。有僧以纸为衣。号为纸衣道者。自洞山来。章问如何是纸衣下事。僧曰。一裘才挂体。万事悉皆如。又问如何是纸衣下用。其僧前而拱立。曰诺即脱去。章笑曰。汝但解恁么去。不解恁么来。僧忽开眼曰。一灵真性。不假胞胎时如何。章曰未是妙。僧曰如何是妙。章曰不借借。其僧退坐于堂中而化。章作偈曰。觉性圆明无相身。莫将知见妄疏亲。念异便于玄体昧。心差不与道为邻。情分万法沉前境。识鉴多端丧本真。若向句中全晓会。了然无事昔时人。僧问五位君臣旨诀。章曰。正位即空界。本来无物。偏位即色界。有万形像。偏中至者。舍事入理。正中来者背理就事。兼带者冥应众缘。不随诸有。非染非净。非正非偏。故曰虚玄大道。无著真宗。从上先德。推此一位。最妙最玄。要当审详辨明。君为正位。臣是偏位。臣向君是偏中正。君视臣是正中偏。君臣道合。是兼带语。问如何是君。曰妙德尊寰宇。高明朗太虚。问如何是臣。曰灵机宏圣道。真智利群生。问如何是臣向君。曰不堕诸异趣。凝情望圣容。问如何是君视臣。曰妙容虽不动。光烛不无偏。问如何是君臣道合。曰混然无内外。和融上下平。又曰。以君臣偏正言者。不欲犯中故。臣称君不敢斥言是也。此吾法之宗要。作偈曰。学者先须识自宗。莫将真际杂顽空。妙明体尽知伤触。力在逢缘不借中。出语直教烧不著。潜行须与古人同。无身有事超岐路。无事无身落始终。又曰。凡情圣见是金锁玄路。直须回互。夫取正命食者。须具三种堕。一者披毛戴角。二者不断声色。三者不受食。有稠布衲者。问曰。披毛戴角是什么堕。章曰是类堕。问不断声色是什么堕。曰是随堕。问不受食是什么堕。曰是尊贵堕。夫冥合初心。而知有是类堕。知有而不碍六尘是随堕。维摩曰。外道六师是汝之师。彼师所堕。汝亦随堕。乃可取食。食者正命食也。食者亦是就六根门头。见觉闻知。只不被他染污。将为堕。且不是同也。章读杜顺傅大士所作。法身偈曰。我意不欲与么道。门弟子请别作之。既作偈。又注释之。其词曰。渠本不是我(非我)。我本不是渠(非渠)。渠无我即死(仰汝取活)。我无渠即余(不别有)。渠如我是佛(要且不是佛)。我如渠即驴(二俱不立)。不食空王俸(若遇御饭。直须吐却)。何假雁传书(不通信)。我说横身唱(为信唱)。君看背上毛(不与你相似)。乍如谣白雪(将谓是白雪)。犹恐是巴歌。南州帅南平钟王。雅闻章有道。尽礼致之不赴。但书偈付使者曰。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见之犹不采。郢人何事苦搜寻。天复辛酉夏夜。问知事。今日是几何日月。对曰六月十五。章曰曹山平生行脚。到处只管九十日为一夏。明日辰时吾行脚去。及时焚香。宴坐而化。阅世六十有二。坐三十有七夏。门弟子葬全身于山之西阿。塔曰福圆。

赞曰。宝镜三昧其词要妙。云岩以受洞山。疑药山所作也。先德惧属流布。多珍秘之。但五位偈。三种渗漏之语。见于禅书。大观二年冬。显谟阁待制朱彦世英。赴官钱塘。过信州白华岩。得于老僧。明年持其先公服。予往慰之。出以授予曰。子当为发扬之。因疏其沟封。以付同学。使法中龙象。神而明之。尽微细法执。兴洞上之宗。亦世英护法之志也。

猜你喜欢
  四分律卷第五十三(第四分之四)·佚名
  呼吁美苏英倡导和平·太虚
  在厦门日光岩讲·太虚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一·宗喀巴
  清净品第十六·佚名
  卷第三十九·佚名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五·欧阳竟无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三·唐慧琳
  卷之二十四·即非如一
  诸菩萨所生庄严大会法典品第一·佚名
  天台四教义与中国佛学·太虚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二十四卷·佚名
  卷第一百五十·佚名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诸法实相品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崔敦诗·唐圭璋

      敦诗字大雅。生绍兴九年(1139)。与兄敦礼同登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乾道八年(1172),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除翰林权直。又历中书舍人,加侍讲,直学士院。淳熙九年(1182)卒,年四十四。特赠中大夫,有玉堂类稿。   六州   商秋

  • 厯代诗话卷四十四·吴景旭

      已集杜陵谱系中  年谱下缺

  • ◆卫□□仁近(敬聚斋稿)·顾嗣立

    仁近,字叔刚,一字子刚,华亭人。好学绩文,书法学《黄庭经》,自有一种风流酝藉侠才子气。至正间,尝游吴兴,守将候见之,送饩米百斛,既举幕官,并辞。张太尉辟延宾馆,币使聘焉。亦谢免养高。授书里中,年四十七卒,有《敬聚斋诗稿》。子刚

  • ◆青村先生金涓(青村遗稿)·顾嗣立

    涓字道原,义乌人。本姓刘,先世避秦武肃王嫌名,改姓金,生于元季。尝受经于白云先生许谦,学文于黄侍讲溍。淹贯经传,卓识过人,虞文靖公集、柳文肃公贯交荐之,不起。洪武初,州郡荐辟,辄恳辞谢。隐居教授青村,夷犹云山水石间以终。所

  • 第十一齣~第二十齣·张景

    第十一齣 园中落穽【番卜算】〔淨〕华堂开绿野。珠履纷纷进。朝来有事独关心。合计谋方尽。前日易弘器笼络吾家。已作瓮中之鳖。究竟要个收煞。昨请赵大哥鄢三弟计较。我今且卑词厚意。拉彼同席。作个计儿。灌醉了他

  • 邓玉宾子·隋树森

    邓玉宾子,同知邓玉宾的儿子,名字、籍贯、生平、事迹均不可考。其散曲仅存小令〔雁儿落过得胜令〕三首。作品表现了他对社会黑暗以及为官的危险的深刻认识,因“识破抱官囚”而不愿再“事王侯”,所以走

  • 卷一百六十六·徐世昌

    乔树柟乔树柟,字茂萱,一字损菴,华阳人。同治癸酉拔贡,历官学部左丞。十月朔雨雪十月朔雨雪,或者疑非时。橐驼马肿背,我自妄听之。宵来复盈尺,丰岁真可期。哀彼无褐家,喜极翻成痴。小民亦不痴,往事心自知。宁受

  • 卷313 ·佚名

    释正觉 颂古二十一首 翡翠帘垂,丝纶未济。 紫罗帐合,视听难通。 犯动毛头,月升夜扃。 密移一步,鹤出银笼。 脱身一色无遗影,不坐同风落大功。 释正觉 颂古二十一首 大众退后,衲僧去就。

  • 列传第六十二 郭子仪·欧阳修

    郭子仪,字子仪,华州郑人。长七尺二寸。以武举异等补左卫长史,累迁单于副都护、振远军使。天宝八载,木剌山始筑横塞军及安北都护府,诏即军为使。俄苦地偏不可耕,徙筑永清,号天德军,又以使兼九原太守。十四载,安禄山反,诏子仪为卫

  • 卷一百二十五 志一百·赵尔巽

      ◎食货六   △征榷会计   征榷清兴,首除烦苛,设关处所,多仍明制。自海禁开,常关外始建洋关,而釐局之设,洋药之徵,亦相继而起。三者皆前代所无,兹列着于篇。至印花税、烟酒加徵,均试行旋罢,不具载。   常关。顺治初,定

  • 宗炳传·姚思廉

    宗炳字明易攵,南陽涅陽人。世代居住在江陵。祖父名炳,宋朝时被征召为太子庶子,不从,有清高的名声。父亲名繁,曾任西中郎咨议参军。宗炳幼时勤于学习,有气量有才干。二十岁时,考中郢州秀才,历任临川王常侍、骠骑行参军。齐朝司

  • 李存孝传·欧阳修

    存孝,代州飞狐人。本姓安,名敬思。太祖扩大地盘在代北得到他,留在帐下,赐姓名,收为养子,常常跟随太祖当骑将。文德元年(888),河南张言袭破河阳,李罕之来归晋,晋安置罕之于泽州,派存孝与薛阿檀、安休休等率兵七千帮助罕之去夺回

  • 卷之六十三  青溪暇筆上(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青溪暇筆,二卷,未著撰人姓氏。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紀錄彙編本、明歷代小史本皆作姚福撰。按福字世昌,自號守素道人,江寧人。事跡詳明詩紀事己籤卷十八。) 青溪暇筆上 太祖高皇帝以至正十五年乙未取集慶及太平

  • 二三、孔子至蔡乃负函之蔡非州来之蔡考·钱穆

    《世家》记孔子自陈迁蔡,又自蔡如叶。崔述辨之曰:“《左传》哀公二年,蔡迁于州来。(今安徽寿州。)四年,叶公诸梁致蔡于负函。(今河南信阳。)十六年,楚白公作乱。叶公自蔡入楚,攻白公,白公死,叶公兼摄令尹、司马。国宁,乃老于

  • 元年·佚名

    (乙卯)元年清康熙十四年春正月1月6日○乙丑,行大司成南九萬以宋浚吉門人,陳疏辭職,仍論君德,略曰:殿下於卽阼之初,聞宋時烈之奔哭入城,卽遣宮官,致慰喜之意。又命製進誌文,敦諭之命,至於七八,終至招徠而後已。當此時,殿下於時烈虛佇

  • 感应章第十六·佚名

    【解读】这一章讲述孝悌可以跟天地鬼神感通。行孝之人,孝心达到至诚,就能够跟天地、祖先、神明有所感应,所谓以至诚之心而感,就有天地鬼神来应,这是这一章所说的道理。【原文】子曰:“昔者明王(1)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

  • 卷四·王应麟

    受命作周 朱氏曰:受命,受天命也;作周,造周室也,称王改元之说。欧阳公、苏氏、游氏辨之已详。《武成》:惟九年,大统未集。若以文王在位五十年推之,不知九年何处数起。《尚书大传》曰:文王受命,一年断虞芮之质,二年伐邘,三年伐密须,

  • 卷之二十一·纪荫

    宗统编年卷之二十一 临济第十世祖 讳法演嗣白云。 神宗癸丑熙宁六年。 临济第十世五祖祖嗣宗统(三十一年)。 祖住舒州四面山双泉禅院。 卍庵颜曰。演祖初住四面山。孑然独处。凡二年。始有一道士来问道。乃请作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