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徐孝穆集笺注

六卷。南朝陈徐陵 (507—583)撰。清吴兆宜 (约1672前后在世)笺注。徐陵字孝穆,东海郯 (今山东郯城)人,徐摛子。八岁能文,十三岁通老庄,其诗文与庾信齐名,号 “徐庾体”。入陈,历任尚书左仆射、丹阳尹、中书监。据《陈书·徐陵传》:“其文颇变旧体,缉裁巧密,多有新意。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指广泛流传于南、北朝),家藏其本。后逢丧乱多散失,存者三十卷。”新旧 《唐书》著录有《徐陵集》三十卷,但唐代已散佚不存。北宋《崇文总目》著录《徐陵文集》二卷。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徐孝穆集》一卷,并注:“本传称其文丧乱散失,存者三十卷,今唯诗五十余篇。”《宋史·艺文志》著录《徐陵诗》一卷。此本系后人据《艺文类聚》、《文苑英华》等书所辑,有明人屠隆评点本 《徐孝穆集》十卷 (与 《庾子山集》十六卷合刊),共赋、诗一卷,文九卷。又有明人张溥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徐仆射集》二卷,卷一赋、招、策文、玺书、表、移文、檄,卷二启、书、序、碑、颂、铭、哀策文、墓志、文、乐府、诗。清人吴兆宜笺注本即用屠隆本为底本,卷次略加合并。吴兆宜曾注《玉台新咏》、《才调集》,又注 《徐孝穆集》等。唯有徐、庚二集刊版行世,其余仅抄本流传。徐集六卷中吴兆宜只完成了前五卷,后徐文炳续笺第六卷,名曰《备考》,附载吴注本六卷之末。吴注是徐集迄今惟一的注本,虽捃拾字句,不甚考订史传。然笺释词藻、亦颇足备稽考,故至今与所笺庚集并传。有《四库全书》本、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排印本 (据吴注原刻本校刊)。

《徐孝穆集笺注》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北游集·汪梦斗
  十先生奥论注·佚名
  崇相集选录·董应举
  吴都文粹续集·钱谷
  春卿遗稿·蒋堂
  皇清文颖·陈廷敬
  揭傒斯全集·揭傒斯
  诂训柳先生文集·柳宗元
  东堂集·毛滂
  王著作集·王蘋
  里乘·许奉恩
  北溪大全集·陈淳
  忠愍集·李若水
  艾轩集·林光朝
  赤都心史·瞿秋白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刑法第三十一·吴兢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古人云,鬻棺者欲岁之疫,非疾于人,利于棺售故耳。今法司核理一狱,必求深刻,欲成其考课。今作何法,得使平允?”谏议大夫王硅进曰:“但选公直良善人,断狱允当者,增秩赐金,即奸伪自

  • 前汉孝武皇帝纪二卷第十一·荀悦

      元光元年冬。初令郡国贡孝廉各一人。董仲舒始开其议。仲舒、广川人也。初景帝时为博士。下帷读书。弟子以次传授其业。或莫见面。盖三年不窥其园。其精专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尊师之。后应贤良举

  • 卷四百九十三 紹聖四年(丁丑,1997)·李焘

      起哲宗紹聖五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十一月辛亥朔,權殿中侍御史蔡蹈言:「朝廷近用知開封府路昌衡薦除朝散郎盧約為推官,按約向知昭州日,輒請以昌衡出帥廣東所遷兩官易近上職名【一】,原其用心,專在邪諂,而昌衡一無嫌

  • 卷四百九十 紹聖四年(丁丑,1997)·李焘

      起哲宗紹聖四年八月盡其月   八月壬午朔,御文德殿視朝。   知鄜州、崇儀使、成州刺史王舜臣權發遣熙河蘭岷路鈐轄。(元符元年二月二十七日,當考。「鄜」當作「麟」,六月末可考。)   癸未,降授左衛將軍、駙馬都尉

  • 契丹國志卷之八·叶隆礼

      興宗文成皇帝   興宗皇帝諱宗真,番名木不孤[一],聖宗第八子,順聖元妃所生。帝生於顯州東錐子河,始封梁王,後立為皇太子。聖宗崩,帝即位,明年改元景福,軍國事皆生母法天皇后主之[二]。   辛未太平十年。宋天聖九年。是

  • 卷之十三 粤纪(续)·计六奇

      永历在桂林  戊子正月朔(丁酉),永历在广西桂林府;以朝臣星落,免朝贺。  永历走平乐  何腾蛟再督师出全州,兵益不睦;焦琏下平乐、郝永忠壁兴安。未几,永忠营被袭,疾至关,欲撤兵;左右禁近欲永历迁。式耜持不可;言‘

  • 卷五 哀帝·王夫之

      〖一〗   人之能为大不韪者,非其能无所惧也,唯其能无所耻也。故血气之勇不可任,而犹可器使;唯无所耻者,国家用之而必亡。成帝欲用孔光为丞相,刻侯印书赞而帝崩,是日光于大行前拜受丞相博山侯印绶,汲汲然惟恐缓而改图,一

  • 卷第一百三十九·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齐纪五〔閍逢阉茂(甲戌),一年。〕高宗明皇帝上

  • 卷之二百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宣帝纪·房玄龄

    宣皇帝名懿,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人。先祖是帝高陽的儿子重和黎,重和黎当时是掌火的官,他的子孙在唐尧、虞舜、夏、商几个朝代都是任这个官职。到了周代,以掌火的官做司马。周宣王时,任司马官职的程伯休父,因平定徐方有功,便

  • 张深传·李延寿

    张深,不知是何地人。通晓占卜之术,自称曾经侍奉苻坚,苻坚打算征讨东晋,张深劝他不要出兵,苻坚不听,果然失败。又仕宦姚兴为兰台令。姚泓灭亡后,落入赫连昌之手。赫连昌又以张深及徐辩同为太史令。统万平定后,张深、徐辩都被俘

  • 饶伸传·张廷玉

    饶伸,字抑之,江西进贤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授职工部主事。十六年,庶子官黄洪宪主持顺天府的考试,大学士王锡爵的儿子王衡考了第一,申时行的女婿李鸿也预选上了。礼部主事于孔兼怀疑举人屠大壮和李鸿有私下交易。尚书朱

  • 卷一百九十一·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九十一明 杨士奇等 撰节俭齐桓公谓管仲曰吾国甚小而财用甚少而羣臣衣服舆马甚汰吾欲禁之可乎管仲曰臣闻之君尝之臣食之君好之臣服之今君之食也必桂之浆衣练紫之衣狐白之裘此羣臣之所

  • ●皇朝通典卷八十三·佚名

    刑四 ○刑四 詳讞一 △詳讞一 (臣)等謹按我朝紀綱整肅刑讞最詳律法例條既己屢經修定至內外刑官審擬各案俱於年終覆奏時恭候睿裁無非矜慎用刑惟平惟允所謂辟以止辟而刑期無刑者至詳且盡矣然猶慮有司奉行未當弗克深體聖懷

  • 卷三·胡广

    <经部,书类,书传大全钦定四库全书书传大全卷三明 胡广等 撰夏书夏禹有天下之号也书凡四篇禹贡作于虞时而系之夏书者禹之王以是功也禹贡上之所取谓之赋下之所供谓之贡是篇有贡有赋而独以贡名篇者孟子曰夏后氏五十而

  • 金丹要诀·伍守阳

    古代外丹术书。明伍守阳撰。一卷。主要论述炼丹的理论和方法。它以“先天”与“后天”、神气与形体的相互关系,论证外丹须与内丹相结合。“内丹者,守雌抱一,以有为无,凝成一点纯阴之体。外丹者,七返九还,自无而有,结

  • 唐宋大曲考·王国维

    戏曲论著。成书于1909年。王国维著。该书首先对大曲的起源及其体制的流变作了详细考述。大曲之名始见于汉代蔡邕《女训》,汉以后大曲之体制不断发生变化,汉时由艳、趋、乱三大段组成,唐宋时由若干遍组成,每一遍都有专名。

  • 安士全书·周梦颜

    清朝周安士居士所著,包括“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万善先资”、“欲海回狂”、“西归直指”四部。被号称中国净土宗十三祖的民国高僧印光大师称为“善世第一奇书”。全书共分四部,约60万字。本书被印光法师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