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384_1 【蓟北旅思(一作送远人)】张籍 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卷384_2 【江南春】张籍 江南杨柳春,日暖地无尘。渡口
端字德庄,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乾隆新昌县志卷十四有传。传称端为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进士。官自户曹至立朝,末尝随世俯仰;钦宗靖康元年(1126),除将作监,旋“为河东路奉使参议官,未几,京畿解严,端忧恚成疾,请老,不允,及闻两宫北狩
望江倪豹岑中丞(文蔚),少为诸生,工文善书。游南昌访族人不遇,贫困佣书。新建夏芝岑粮储,吾友映庵居士之尊人也,时亦为诸生。识之于俦人中,馆之于家,荐为教授,旋举于乡。咸丰壬子成进土,选庶常,散馆授刑部主事,俸薄不足以赡家。有友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二十九 明 陆时雍 编 中唐第一 【中唐诗亦有胜盛唐处去方而得去实而得松去?模而得情趣然声格之降一往不复反矣】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
文庆 文祥 宝鋆 文庆,字孔修,费莫氏,满州镶红旗人,两广总督永保之孙也。道光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五迁至詹事。历通政使、左副都御史、内阁学士。十二年,授礼部侍郎,兼副都统。十三年,总理孝慎皇后丧仪,会奏军民
仁宗皇帝 修唐书 明道二年十一月丙寅[1],崇文院纂《唐遗事》,翰林学士承旨盛度请命官刊修《唐书》故也。 庆历五年五月己未,翰林学士兼龙图阁学士判集贤院王尧臣、翰林学士史馆修撰张方平、侍读学士兼龙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四年八月戊寅朔宗正少卿兼直史馆范冲入见冲立未定上云以史事召卿两朝大典皆为奸臣所坏若此时更不修定异时何以得本末冲因论熙宁创制元祐复古绍圣以降弛张不一本末先后各有所因不可不深究而详论读毕上
◎尊师重道雍正二年二月,奉上谕:“帝王临雍大典,所以尊师重道,为教化之本。朕览史册所载,多称‘幸学’,近日奏章仪注,相沿未改。此臣下尊君之词,朕心有所未安。今释菜伊迩,朕将亲诣行礼。以后奏章记注称‘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十一月。壬申。上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还西苑驻跸。外记注 ○护理山西巡抚赵尔巽奏、请将晋省修复电蝱滟戋用款。援案作正开销。以体商情而重报务。允之。摺包 ○贵
●水东日记卷二十虞文靖复杨子牧帖雪庵长语西斋和陶集范文正公家书三苏文集文山文集记辛未廷试事○虞文靖复杨子牧帖南雄杨氏谱,本蜀唐祭酒派,两淮运副有文正统初所重修,宗人东里公有序。有文一弟在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七十七礼部三十六学校二科举乡试事例洪武三年诏开科举以今年八月为始使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选京师及各行省乡试八月初九日试初塲复三日试第二塲又三日试第三塲直
日本文德天皇實錄卷第八文德紀八文德天皇起齊衡三年正月,盡天安元年正月右大臣-正二位臣-藤原朝臣-基經等,奉敕撰一、遷山城國葛野郡月讀社于松尾南山文德天皇三年春正月,乙巳朔 ,停朝賀。以陰雨也。帝御南殿,賜宴侍臣如舊
凡南面之大务,莫急于知贤〔二〕;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功诚考则治乱暴而明〔三〕,善恶信则直〔四〕贤不得见障蔽〔五〕,而佞巧不得窜其奸矣〔六〕。〔一〕○铎按:虞书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白虎通考黜篇云:“所以三
◎论治道 治道别无说,若使人主恭俭好善,"有言逆於心,必求诸道;有言孙於志,必求诸非道";这如何会不治!这别无说,从古来都有见成样子,真是如此。〔贺孙〕 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谤本。正君心是大本。其馀万事各有一根本
毛诗谱考证周南召南谱文王受命疏以泰誓之篇伐纣时事已言周公曰○尚书泰誓文无周公曰三字其得圣人之化者谓之周南得贤人之化者谓之召南○【臣防汾】按杨龟山谓仪礼大合乐歌周南召南仪礼之作正在周公之世则分二南在周公
温病类著作。清周扬俊撰。四卷。扬俊字禹载,江苏苏州人。少攻举子业,屡试不第,年近四十始学医,钻研仲景之学十余年,而成清初名医。康熙十年 (1671) 至京师,为王公所重。尚撰有 《伤寒论三注》、《金匮玉函径二注》 等
陈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舍利弗为比丘说十二离难随顺道时,当为如理而说,听法之人,具十六相,心得清净,十法成熟般若,十相应法,十四违障不净想,六障无常苦想,十一障生光明想,三多恩德,十四于不净观多恩德,二十勤修障,十一于伏灭障多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