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十七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七十七

礼部三十六

学校二

科举

乡试

事例

洪武三年诏开科举以今年八月为始使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选京师及各行省乡试八月初九日试初塲复三日试第二塲又三日试第三塲直隶府县贡额百人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北平福建浙江湖广各四十人广西广东各二十五人若人才多处或不及者不拘额数初塲经义二道四书义一道第二塲论一道第三塲策一道中式者後十日复以骑射书算律五事试之四年诏各行省连试三年自後三年一举着为定例又令科举凡词理平顺者皆预选列惟吏胥心术已坏不许应试 六年诏科举暂且停罢别令有司察举贤才必以德行为本文艺次之 十七年颁行科举成式一凡三年大比直隶府州县试於应天府外府州县试於各布政司举人不拘额数从实充贡八月初九日第一塲试四书义三道每道二百字以上经义四道每道三百字以上未能者许各减一道四书义主朱子集注经义易主程朱传义书主蔡氏传及古注疏诗主朱子集传春秋主左氏公羊谷梁胡氏张洽传礼记主古注疏【後四书五经主大全】十二日第二塲试论一道三百字以上判语五条诏诰表内科一道十五日第三塲试经史时务策五道未能者许减二道俱三百字以上一应试国子学生府州县学生员之学成者儒士之未仕者官之未入流而无钱粮等项粘带者皆由有司保举性资敦厚文行可称者各具年甲籍贯三代本经县州申府府申布政司乡试其学官及罢闲官吏倡优之家隶卒之徒与居父母之丧者并不许应试一考试官皆访明经公正之士於儒官儒士内选用官出币帛先期敦聘主文考试二员文币各二表里同考试官四员文币各一表里在内应天府请在外各布政司请提调官在内应天府官一员在外布政司官一员监试官在内监察御史二员在外按察司官二员供给官在内应天府官一员在外府官一员收掌试卷官一员弥封官一员誊录官一员书写於府州县生员人吏内选用对读官四员受卷官二员已上皆选居官清慎者充之巡绰监门搜检怀挟官四员在内从都督府委官在外从守御官委官一举人试卷及笔墨砚自备每塲草卷正卷各纸十二幅首书姓名年甲籍贯三代本经【会试殿试同】前期在内赴应天府在外赴布政司印卷置簿附写於缝上用印钤记仍将印卷官姓名置长条印记用於卷尾各还举人一试前二日图画东西行席舍间数编排开写某行间系某处举人某人坐又於间内贴其姓名出榜晓示一试之日黎明举人入塲每人用军一人看守禁讲问代冒黄昏纳卷未毕者给烛三枝烛尽文不成者扶出一文字回避御名庙讳及不许自叙辛苦门地誊录官检点得出送提调监试官阅过不录一考试官及帘内帘外官许各将不识字从人一名不许纵令出入一试官入院之後提调官监试官封钥内外门户不许私自出入如送试卷或供给物料提调监试官眼同开门点检送入即便封钥一举人作文毕送受卷官收受类送弥封官撰字号封记送誊录所誊录毕送对读官对读毕送内院看试提调监试官不得干预一搜检怀挟官凡遇每塲举人入院一一搜检除印过试卷及笔墨砚外不得将片纸只字搜检得出即记姓名扶出仍行本贯不许再试一巡绰官凡遇举人入院并须禁约喧哄如已入席舍常川巡绰不得私相谈论及觉察帘内外不得漏泄事务一受卷所置立文簿凡遇举人投卷就於簿上附名交纳以凭稽数毋致遗失一弥封所先将试卷密封举人姓名用印关防仍置簿编次三合成字号照样於试卷上附书毋致漏泄一誊录所务依举人原卷字数语句誊录相同於上附书某人誊录无差毋致脱漏添换一对读所一人读红卷一人读墨卷须一字一句用心对同於後附书某人对读无差毋致脱漏一举人试卷用墨笔誊录对读受卷皆用红笔考试官用青笔其用墨处不许用红用红处不许用墨毋许混同一在京及各布政司搭盖试院房舍并供用笔墨心红纸劄饮食之类皆於官钱支给咨报户部一凡试官不得将弟男子侄亲属入试徇私取中违者许指实陈告二十四年定文字格式一凡出题或经或史所问须

要含蓄不显使答者自详问意以观才识一凡对策须参详题意明白对答如问钱粮即言钱粮如问水利即言水利孰得孰失务在典实不许敷衍繁文遇当写题处亦止曰云云不必重述一凡作四书经义破承之下便入大讲不许重写官题 又令科举岁贡於大诰内出题或策论判语参试之 永乐三年令北直隶府州县於顺天府乡试 十五年北京行部及应天府乡试考试官命翰林院春坊官主考赐宴於本部及本府洪熙元年定取士额数南京国子监并南直隶共八十名北京国子监并北直隶共五十名江西五十名浙江福建各四十五名湖广广东各四十名河南四川各三十五名陕西山西山东各三十名广西二十名云南交址各十名贵州愿试者就试湖广 宣德二年令贵州就试云南 四年令云南乡试增五名 七年令顺天府乡试额取八十名 正统二年令开科不拘额数五年复定取士额顺天府仍八十名应天府百名浙江福建皆六十名江西六十五名河南广东皆五十名湖广五十五名山东四川皆四十五名陕西山西皆四十名广西三十名云南二十名 六年令顺天府乡试增二十名 又令考官必求文学老成行止端庄者不许将六十岁以上及致仕养病与署事举人并年少新进学力未至者举用其出题不许摘裂牵缀及问非所当问取文务须淳实典雅不许浮华违者从风宪官纠劾治罪 九年奏准各处应试生儒人等从提学官考送在京各衙门吏典承差人等听本衙门保勘礼部严考通经无犯者送试仍行原籍勘实不许扶同诈冒 景泰元年令开科不拘额数 又令在京在外乡试同考试官五经许用五员专经考试 又令应试儒士册内原有名籍及各卫官舍军余曾送入学者许入试其查无名籍儒士及赘壻义男并文武官舍军校匠余悉不许於外郡入试 三年令凡科举布按二司会同巡按御史公同推保见任教官年五十以下三十以上平日精通文学持身廉谨者聘充考官 四年复定取士额南北直隶各增二十五名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广山东各增三十名广东四川陕西山西广西各增二十五名云南增十名 天顺二年令两京天文生阴阳人及官生子弟许就在京乡试 三年令两京乡试易书诗三经各添考官一员 八年奏准依亲监生从提学官考就本处乡试 成化二年定在京科塲事宜一考试等官俱於当月初七日入院举人试日四更搜入各就席舍坐待黎明散题至黄昏誊正未毕者给烛不完者扶出一举人不许怀挟并越舍互录及凂托军匠人等夹带文字其军匠人等亦不许替带及纵容怀挟互录文字违者各治以罪一巡绰搜检看守官军止於在营差拨曾差者不许再差若他人冒顶正军入塲者罪之一提调监试官公同往来巡视不许私自入号其巡绰官止於号门外看察不许入内与举人交接违者听提调监试官举问一试塲外照例五城兵马率领火夫弓兵严加防守不得违悮一每塲誊录红卷送入内帘考试候三塲考试红卷已定方许吊取墨卷於公堂比对字号毋致踈漏一誊录对读等官取吏部听选官年四十上下五品至七品有行止者充之一誊录对读所须真正誊录明白对读若誊录字样差失潦草及对读不出者罪之 三年令云南乡试复增十名 六年令监临等官不许侵夺考官职掌若塲中有弊照例举问十年定在京科塲事宜一监试官都察院十日以前选差公正御史公同提调官於至公堂编次号图提点席舍审察执役人等禁约希求考试声誉一每塲进题考试官先行密封不许进题官与闻以致露泄一生员作文全塲减塲者监试官各用全减关防印记至黄昏全塲誊正未毕者给烛不及数者扶出一受卷供给巡绰等官入院监试官搜检铺陈衣箱等物不许夹带文字朱红墨笔厨役皂隶人等审实正身供事不许久惯之徒私替出入一搜检巡绰取在外都司轮班京操官军三塲调用把门人等时加更换不许军人故带文字装诬生员勒取财物 又令云南解额复增五名 十三年令举人文字凡遇御名庙讳下一字俱要减写点画考试等官不许越数多取出题校文须依经按传文理纯正不许监临等官干预小录不许开写掌行科举文字吏典及誊录对读生员姓名 二十一年令南京监生人等从南京都察院考送应天府乡试 弘治四年令各处乡试帘内事不许帘外干预考官务以礼待不许二司并御史欺凌斥辱文章纯驳悉听去取不得帘外巧立五经官以夺其权如考官不能胜任而取士弗当刋文有差连举主坐罪 又令各处提学官平日巡历地方将教官考定等第以备科举聘取若有不堪即从彼处提学官於等第内别举不许徇私 五年奏准吏部听选监生给假在家者许就本处乡试医士医生在册食粮执役者方许在京应试其在部未考岁贡或在监告就教职监生及不系在任依亲官生并天文生阴阳人例不许习他业者皆不许入试 七年奏准云南贵州乡试进呈录称云贵乡试录贵州量助钱粮以备云南供给云贵解额共增五名 又定科举条件一考官不许听嘱滥请各将举主职名咨呈本部一应举生儒人等不许未熟三塲初学之士及外处人冒滥入试亦不许重冒古今显者姓名有即改正一席舍照依编定字号并所治本经相间入坐毋得搀越错乱一作文务要纯雅通畅不许用浮华险怪艰澁之词答策不不许引用缪误杂书其陈及时务须斟酌得宜便於实用不许泛为夸大及偏执私见有乖醇厚之风一御名庙讳及亲王名讳仍依旧制二名不偏讳不必缺其点画违者黜落一文字试题上不许加奉试字真正卷务依所出题目次第楷书不许草书及先後错乱一举人止凭文字高下去取不得论其地方中式多寡临时偏徇进黜以废公论一小录文字不许提调监试等官代作及将举人原文改刻其考试等官各开职名不许称张公李公字様 十年令太医院各官医下子孙弟侄本院册内有名者照旧乡试 十三年奏准应试生儒举人监生但有怀挟文字银两并越舍与人换写文字者俱问发充吏三考满日为民若系官吏就发为民其官旗军人夫匠人等受财代替夹带传逓及纵容不举察者旗军调边卫食粮差操官罚俸一年夫匠发口外为民若冒顶正军入塲看守属军卫者发边卫属有司者发附近俱充军

会试

事例

洪武三年诏凡乡试中者行省咨中书省判送礼部会试额取举人百名 十七年颁行科举成式凡乡试中式举人出给公据官为应付廪给脚力赴礼部印卷会试就将乡试文字咨缴本部照验以乡试之次年二月初九日十二日十五日为三塲举人不拘额数考试官本部敦请主文考试官二员同考试官八员提调官本部官一员余同在京乡试 十八年令会试主考官二员并同考官三员临期具奏於翰林院官请用其余同考官五员於在外学官请用 又令会试下第举人愿回读书以俟後举者听 三十年令再试寄监下第举人中式者次其等第除教授教谕训导不中者为州吏目 永乐七年令会试考官赐宴於本部 又令下第举人再试送国子监进学其优等者仍赐冠带或加俸给後令发回原学进业 洪熙元年奏准会试取士临期请旨不过百名南卷取十之六北卷取十之四後复以百名为率南北各退五名为中卷 正统五年奏准增额为百五十人 景泰元年令会试文字合格者通具中数临期奏请定夺 又令会试受卷弥封誊录对读等官於吏部听选官取用 四年奏准会试考官翰林春坊专其事京官由科第有学行者兼取以充教官不许 天顺元年令考官不拘员数务在得人 八年令教官由举人署职任满该陞年四十以下愿会试者听 成化二年令本部官一员提督供给 十七年令会试同考官书诗经各增一员 二十二年奏准南北卷复各退二卷为中卷 二十三年奏准举人授教官六年有功蹟者许会试 弘治三年奏准南北卷仍照旧例止各退五名为中卷 七年奏准受卷弥封誊录对读官增十六员誊录等生员照例除在京并通州学外顺天府所属并隣近学选拨已冠能书生员七百名又令各布政司并应天府量於本处科举供给余银

送部以备会试供给云南两广免送 十二年令署职教官照成化二十三年例两科准算六年愿会试者听其任满该陞如遇会试将近不拘年岁亦许会试若给假或揑病久不入选窥伺会试者不准

殿试

事例

凡殿试用三月初一日【後或用十五日】先期本部奏请读卷并执事等官其读卷以内阁官及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正官詹事府翰林院堂上官提调以本部尚书侍郎监试以监察御史二员受卷弥封掌卷俱以翰林春坊司经局光禄寺鸿胪寺尚宝司六科及制勑房官巡绰以锦衣金吾等卫官印卷以本部仪制司官供给以光禄寺本部精膳司官至日早上御奉天殿文武百官各具公服行叩头礼毕侍立如常仪礼部官引诸举人至丹墀内东西北向立上赐策题序班举策案由左阶降置中道赞礼诸举人行五拜三叩头礼毕分列序立礼部等官分题诸举人各就试案对策毕诣东角门纳卷而出受卷官以试卷送弥封官弥封讫送掌卷官转东阁读卷官处详定高下明日【今用殿试後二日】读卷官俱诣御前叩头跪内阁官以取定第一甲三名试卷进读读讫御笔亲定三名次第读卷官俱叩头赐宴宴毕仍赐钞退拆第二甲三甲试卷填写黄榜明日清晨读卷官俱诣华盖殿内阁官拆上所定三卷奏第一甲第一名某姓名某贯人第二第三名亦如之制勑房官填榜尚宝司用宝讫内阁官捧出授礼部官是日上具皮弁服锦衣卫陈设仪仗教坊司设中和韶乐大乐于殿上如常仪鸿胪寺设案于殿内稍东置黄榜于上文武百官各具朝服侍班诸举人先期赴国子监领进士巾服至是服之列班北向执事官於华盖殿行礼毕鸿胪寺官奏请陞殿乐作导驾官前导陞座乐止序班举榜案于殿中赞礼举人四拜讫传制官跪奏传制俯伏兴由东门出诣丹陛东立西向执事官举榜案至丹墀御道中置定称有制赞礼举人皆跪传制曰某年某月某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复传第一甲第一名某胪传序班逓唱讫序班引出班前跪传第二名第三名如之复传第二甲某等几名第三甲某等几名仪并如前惟不出班赞礼诸举人俯伏乐作四拜兴平身执事官举榜案由奉天门左门出乐止伞盖鼓乐迎导诸举人後从至长安左门外张挂顺天府官用伞盖仪从送状元归第是日榜初出文武百官入班鸿胪寺官诣丹陛中道跪致词云天开文运贤俊登庸礼当庆贺赞五拜三叩头礼毕而出明日赐状元及进士宴於本部命大臣一员待宴读卷执事等官皆预进士并各官皆簪恩荣宴牌花教坊司承应宴毕状元及进士赴鸿胪寺习仪又明日赐状元冠带朝服一袭诸进士宝钞人五锭後三日状元率诸进士上表谢恩文武百官仍朝服侍班先期鸿胪寺设表案于奉天殿门之东至日锦衣卫设卤簿上具皮弁服御华盖殿执事官行叩头礼毕鸿胪寺官请陞殿乐作导驾官导引如常仪陞座乐止鸣鞭文武官行礼侍班如常仪鸿胪寺官引状元及进士入班赞四拜兴平身赞进表鸿胪寺官举表案于殿中赞宣表宣讫俯伏兴彻案状元及进士又四拜兴平身礼毕明日状元率诸进士谒国子监谒先师孔子庙行释菜礼礼毕易冠服本部奏请命工部於国子监立石题名

明会典卷七十七

猜你喜欢
  ●卷九  附记第九·王克昌
  國朝獻徵錄卷之七·焦竑
  卷二百十七·杨士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五十九·佚名
  卷之六十·佚名
  卷之八十五·佚名
  卷之六百·佚名
  通志卷七十九上·郑樵
  六六 谕内阁编四库全书荟要着于敏中王际华专司其事·佚名
  卷三十上 苏竟杨厚列传第二十上·范晔
  王翱传·张廷玉
  十三、孔子相夹谷堕三都考·钱穆
  书介庵王公奏稿后·王恕
  第三十章 黑暗时代之大动摇【黄巢之乱以及五代十国】·钱穆
  卷十九·徐天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三十九·彭定求

        卷739_1 【中酒寄刘行军】李建勋   甚矣频频醉,神昏体亦虚。肺伤徒问药,发落不盈梳。   恋寝嫌明室,修生愧道书。西峰老僧语,相劝合何如。   卷739_2 【白雁】李建勋   东溪一白雁,毛羽何皎洁。薄暮浴清

  • 第一折·佚名

    (丑扮店小二上,云)小可是店小二。在此处开着个客店,但是南来北往,做买做卖的,都来我这店里安下。天色已晚,想是没的人来了,我且关上门者。(正末上,云)自家王文用的便是。自从离了家中,直到江西南昌贩卖,利增百倍。本待要回家去

  • 野宴·戴望舒

    对岸青叶荫下的野餐,只有百里香和野菊作伴;河水已洗涤了碍人的礼仪,白云遂成为飘动的天幕。那里有木叶一般绿的薄荷酒,和你所爱的芬芳的腊味,

  • 中州集巻八·元好问

    ○邢内翰具瞻一首具瞻字嵓夫辽西人天会二年进士与吴蔡为文章友仕至翰林待制出塞楼外青山半夕阳寒鸦翻墨点林霜平沙细草三千里一笛西风人断肠○王太常绘一首绘字质夫济南人天会二年进士武陟道中诗云梧叶重胜迎日露荞秧

  • 兰臯集序·吴锡畴

    曩见冯深居言旧客海寜之渔亭枚举吟社起自竹洲之客汪柳塘以下二十余人一时雅集不减山阴余生晚学后仅及事竹坡吕公其序竹洲诸孙兰臯君之诗实目击之私窃谓曰此客亹亹逼人俛仰三十年忧患来归依然倦翼故林之喜吴君袖新吟过

  • 卷七百四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二张泌【一作佖】张泌字子澄淮南人仕南唐为句容县尉累官至内史舍人诗一卷惜花蝶散莺啼尚数枝日斜风定更离披看多记得伤心事金谷楼前委地时寄人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

  • 卷九十九·志第六十六·柯劭忞

      ○兵二   △镇戍   元初用兵四方,凡险要之地,则留兵戍之。然因时建置,旋即裁罢,故其事无可考。   中统元年五月,诏汉军万户各于本管新旧军内摘发军人,备衣甲器仗,差官领赴燕京近地屯驻。万户史天泽,一万四百三十

  • 卷六·庞元英

      元丰乙丑正月,以司勋员外郎彭次云为郎中。  开宝寺为礼部贡院。二月十八日,火。凡本部贡笺与夫所考试卷,须臾灰烬,略无遗者。自正月九日鏁院,方定二十八日奏号,至是火。诏以太学为贡院,再令引试,前此未有也。  元丰六

  • ●卷四·李纲

    初,余尝从容奏上曰:“朝廷外则经营措置河北、河东两路,以为藩篱,葺治军马,讨平盗贼。内则修政事、明赏罚,皆渐就绪。独车驾巡幸,所诣未有定所,中外人心未安。夫中原者,天下形势根本也,一去中原,则人心摇而形势倾矣。臣

  • 七·况周颐

    吴县董绮琴十岁时,塾中以“阑中兰”属对,即应声曰:“帘外莲。”顷之,又曰:“篱外梨。”钱塘汪允庄著有《自然好学斋诗》,其卷首十六章,皆十岁已前作。七岁《赋春雪》云:寒意迟初燕,春声静早鸦。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八十一·佚名

    万历四十七年四月甲寅朔孟夏享 太庙遣官恭代○上谕兵部曰朕前为严谨门禁已有屡旨申饬 祖训设立各门内外官员等守卫官军人役职司启闭盘诘关防立法严密今边警屡报堤备宜周著守门内外员役比常十分谨慎不时严加查点不许

  • 卷之三百五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武皇帝实录卷之三·佚名

    已未,天命四年,大明万历四十七年。正月初二征夜黑。令大王一率将十六员,兵五千,于夹哈关防御大明。自将诸王臣统大军起行,初七日深入夜黑界,自掯特城粘罕寨,掠至夜黑城东十里,将投城人畜皆截取之,十里外所居屯寨大小二十余处,尽

  • 七 山西巡抚三宝奏购访遗书情形折·佚名

    七 山西巡抚三宝奏购访遗书情形折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初九日山西巡抚,兼管提督臣三宝谨奏,为遵旨覆奏事。本年十一月初四日承准大学士刘统勋字寄内开,十月十七日奉上谕:前以历代流传旧书及国朝儒林撰述,向来未登大内收藏书

  • 表卷第一 高丽史八十六·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年表一。高丽太祖降罗灭济尽有三韩之地子孙传守世通上国传世凡三十二王历年幷伪辛共四百七十五岁其始终有可考焉作年表。------------------

  • 春秋大全卷十·胡广

    明 胡广等 撰庄公【辛惠王亥七年】二十有四年【齐桓十六晋献七卫惠三十蔡穆五郑文三曹僖公赤元年陈宣二十三杞惠三宋桓十二秦宣六楚成二】春王三月刻桓宫桷【左传春刻其桷皆非礼也御孙谏曰臣闻之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

  • 第四十六卦:《升卦》·佚名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白话】《升卦》象征上升:亨通,宜于出现权高位尊的大人物,用不着忧虑,向南方出征会带来吉祥。《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白话】《象辞》说:《升卦》的卦象是

  • 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其名曰: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舍利弗、大目犍连、摩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