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周易文诠

四卷,元赵汸著。《经义考》载此书为八卷,但旧抄止四卷,首尾完备,不似有阙佚,或后人合并八卷为四卷。原书上有读者题记,节节用细字标题,详其词意,但无所发明,清代刻版已削去。其大旨本宋人绪论,着重义理阐释。对天道人事、吉凶悔吝反复推阐,务求明白晓畅。《四库全书》本。此书大旨,以程颐、朱熹之“义理”学说诠释《周易》文意,间亦兼采邵雍“先后天”之学。《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此书大旨源出程、朱,主于略数言理。然其门人金居敬《跋》,称其‘契先天内外之旨,且悟后天卦序之义’,则亦兼用邵氏学也。

《周易文诠》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诸真歌颂·佚名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佚名
  婴童百问·鲁伯嗣
  上阳子金丹大要图·陈致虚
  千金食治·孙思邈
  绛囊撮要·云川道人
  太上洞神太元河图三元仰谢仪·杜光庭
  伤寒医诀串解·陈修园
  辰州符咒大全·佚名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佚名
  太上六壬明鉴符阴经·佚名
  黄帝阴符经注·沈亚夫
  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佚名
  九转流珠神仙九丹经·佚名
  男女房中秘密医术·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散原精舍诗集·陈三立

    始春初堂望钟山余雪余雪冠岩峦,高高水上看。笳音切云起,人语落溪残。钓稳鱼痕长,晴完雁背宽。引春文石径,梅气自生寒。鸡鸣寺倚楼作晴磴辉初眼,虚楼荡醉痕。划洲如线水,卫郭落钟村。逐鹜旗边合,群峰雪后尊。留窥巢底月,井口出

  • 卷第二百九十二 後周紀三·司马光

      起閼逢攝提格(甲寅)五月,盡柔兆執徐(丙辰)二月,凡一年有奇。   太祖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顯德元年(甲寅、九五四年)   五月,甲戌朔,王逵自潭州遷于朗州,以周行逢知潭州事,以潘叔嗣為岳州團練使。   丙子,帝至晉陽城下,旗幟

  • 卷之一百十八·佚名

    光绪六年。庚辰。八月。壬子。江苏巡抚吴元炳奏。飞蝗遍境。并饬□□穴□又□捕蝻子情形。得旨。着即督饬地方各官。严行□□穴□又□捕。毋留余孽。摺包  ○以短解钱粮。革前署江苏金山县知县张衍畴职。摺包  

  • 涌幢小品卷之二十五·朱国祯

    御药医御药烹二服为一服。候熟。分为二器。御医先尝。次院判。次内官。其一器以进御。戴元礼。国朝之圣医也。太祖临崩。召至榻前。曰。汝仁义人也。事无预汝。无恐。太孙即位。诛诸治疾无状者。拜元礼院使。诸王奔丧

  • 第十四卷 岁计·缪荃孙

    南京内府内官监局南京光禄寺,并五府、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等衙门,锦衣等卫所官吏旗军士校舍余匠幼水夫,嘉靖三十年份岁用白熟、粳、糯、糙米,黄、绿等豆,稻、谷、芝麻,行粮、廪给、稻皮,共一百九万五千八百三十七石

  • 卷三十五礼俗志二·黄遵宪

    服 饰古衣服古衣服有冠、有带、有裳、有裤、有手足缠,惟衣皆左衽,制略狭小耳。近世论古衣服日:长不过腰,袖仅容手,下有裤,窄仅容足。正如今泰西服,盖曲徇时尚,据土偶附会其说也。古多泥塑.然地各殊制,其年代不可得考,惟筑后人筑

  • 220.《窦娥冤》感天动地·林汉达

    由于元世祖采取了许多发展生产的措施,元朝初期的社会经济十分繁荣。但是这种繁荣只使蒙古的王公贵族和地主官僚得到好处。为了满足蒙古贵族过穷奢极欲的生活和军事的需要,元世祖还任用了一批管理财政的大臣,帮助他搜刮财

  • 闵公(元年~二年)·左丘明

    闵公元年【经】元年春王正月。齐人救邢。夏六月辛酉,葬我君庄公。秋八月,公及齐侯盟于落姑。季子来归。冬,齐仲孙来。【传】元年春,不书即位,乱故也。狄人伐邢。管敬仲言于齐侯曰:“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暱,不可弃也。宴

  • 序·李贽

    ◎ 焚書·自序  自有书四种:一曰《藏书》,上下数千年是非,未易肉眼视也,故欲藏之,言当藏于山中以待后世子云也。一曰《焚书》,则答知己书问,所言颇切近世学者膏肓,既中其痼疾,则必欲杀之,言当焚而弃之,不可留《焚书》之

  • 第二章 12·辜鸿铭

    子曰:“君子不器。”辜讲孔子说:“聪明人不会把自己仅仅变成一台机器,只适合做一种工作。”辜解《易传》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者,理之全体也;器者,势之总名也。小人重势不重理,君子重理不重势。小人重势,

  • 卷七十四·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七十四    婺源江永撰禮記    通禮二十七補五載一巡守修五禮【集傳曰五禮吉凶軍賓嘉也修之所以同天下之風俗 舜典】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禮僉曰伯夷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

  • 卷三十一·鄂尔泰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钦定仪礼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仪礼义疏卷三十一士丧礼下第十三之三记正义敖氏继公曰此上下二篇之记也士处适寝寝东首于北墉下【适低益反首舒救反墉音庸注今文处为居于为于】正义郑氏康成曰将有疾

  •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十二·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世尊说是摄受大乘等诸法时。会中四万四千众生及千天人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二万八千菩萨得无生法忍。而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有大光明广照十

  • 卷第五·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五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本事品第一之五又上座言。火界或少。或不增强。即名为冷。所以者何。于彼无日。或去日远。便有冷故。又如极大炎热起时。无别少分所造触起。同许唯有火大增多

  • 摄大乘论释 第十卷·世亲

    摄大乘论释 第十卷世亲菩萨释陈天竺三藏真谛译释入因果修差别胜相第五之一对治章第一释曰。此义有五章。一对治二立名三得相四修相五修时论曰。如此已说入因果胜相。云何应知入因果修差别释曰。前已总说六度因

  • 十六学童所问结语之义释·佚名

    &ldquo;世尊且住于摩竭陀国之波沙那迦塔庙,已说以上[之诸偈]。为门弟子之十六人婆罗门所请,所问,所问而解说质问&rdquo;。&ldquo;世尊说以上&rdquo;,说以上之彼岸道(波罗延)。&ldquo;世尊&rdquo;者,是尊重之同义语&hellip;&hel

  • 虞初新志·张潮

    文言短篇小说集。二十卷。清初张潮编辑。自叙作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虞初新志》书首有编者“自叙”、“凡例”,书后有“总跋”,书中对每篇作品均有编者评语附后。意在“表彰轶事,传布奇文。”所收多为明末清初

  • 沪游梦影·池志澂

    余在台湾之明年二月,有闽客招饮,召歌姬侑酒。酒半,客问曰:“子久沪,能为予谈沪之胜乎?”余曰,‘今日之饮乐甚,沪亦不过是,奚必沪哉!”既而客醉,余亦醉,仿佛身在海天龙电间,忽然珠环翠绕,忽然杰阁层楼.既醒而叹曰:‘嗟乎!世之游沪者,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