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太上大圣朗灵上将护国妙经

太上大圣朗灵上将护国妙经,撰人不详。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经文乃义勇武安王崇宁至道真君关羽登坛演说,宣扬因果报应及儒家纲常伦理。劝人作忠臣孝子,为善去恶,省身寡过,不可利己损人。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敕封关羽为「义勇武安王」,本书当出于其后。

《太上大圣朗灵上将护国妙经》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潜虚·司马光
  宁坤秘笈·佚名
  崆峒问答·张继宗
  舌鉴辨正·梁玉瑜
  张果星宗·张果
  像象管见·钱一本
  上池杂说·冯时可
  本草简要方·张宗祥
  萃善录·佚名
  枕中经·佚名
  道迹灵仙记·佚名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佚名
  易学启蒙意见·韩邦奇
  传授经戒仪注诀·佚名
  太上道君说解冤拔度妙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许太常有孚·顾嗣立

    有孚,字可行,有壬之弟也。登进士第,历官南行台御史,同佥太常礼仪院事。鄱阳周伯琦《圭塘欸乃序》曰:中丞安阳公谢事归相州,于其第之西二里得康氏废园,薙灌莽,刬菑翳,凿池其中,袤广以步计者千余,深八尺,形如桓圭。双洲右枕,孤岛左峙

  • 温太真玉镜台·臧懋循

    温太真玉镜台杂剧(元)关汉卿撰●温太真玉镜台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王府尹水墨宴 正名 温太真玉镜台第一折〔老旦扮夫人引梅香上诗云〕花有重开时。人无再

  • 卷四十九·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清代,敬业堂诗集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四十九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余波词上余少不喜填词丁巳秋朱竹垞表兄寄示江湖载酒集偶效矉焉已而偕从兄韬荒楚游舟中多暇徧閲唐宋诸家集始知词出於诗要归於雅遂稍稍

  • 卷四百四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四十七白居易除苏州刺史别洛城东花乱雪千花落新丝两?生老除吴郡守春别洛阳城江上今重去城东更一行别花何用伴劝酒有残莺奉和汴州令狐令公二十二韵【同用淹字】客有东征者夷门一落帆二年

  • ●昭君出塞·沈泰

    (海昌玉阳陈与郊编西湖林宗沈泰评武林野君徐、辰三王玑阅) 【夜行船】〔贴扮宫女上〕彩凤晓衔丹诏往,青鸾远降赐戎王。一霎宫闱,万端悲怆,忍使翠尘珠央。 (金壶漏尽禁门开,飞燕昭阳侍寝回。随分独眠秋殿里,遥闻笑语自天来

  • 列传第四 谢晦·沈约

    谢晦,字宣明,陈郡阳夏人也。祖朗,东阳太守。父重,会稽王道子骠骑长史。兄绚,高祖镇军长史,蚤卒。晦初为孟昶建威府中兵参军。昶死,高祖问刘穆之:“孟昶参佐,谁堪入我府?”穆之举晦,即命为太尉参军。高祖尝讯囚,其旦刑狱参军有疾,札

  • 卷第二百四十八 唐紀六十四·司马光

      起閼逢困敦(甲子)閏月,盡屠維大荒落(己巳),凡五年有奇。   武宗至道昭肅孝皇帝會昌四年(甲子、八四四年)   閏月,壬戌,以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李紳同平章事,充淮南節度使。   李德裕奏:「鎮州奏事官高迪密陳意見二事:其一,

  • 卷二百三十七·杨士奇

    永乐十九年夏五月壬戌朔给授阳武侯薛禄惠安伯金玉永顺伯薛斌鉄券并封赠其三代诰命 上谓禄等曰卿等事朕久勤劳亦多所以致此不易矣但人情位高易骄禄厚宜侈宜思得之不易保之维艰则安荣始终传及后嗣勉之勉之○命第一

  • 卷之一百五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言毒篇第六十六·王充

    或问曰:“天地之间,万物之性,含血之虫,有蝮、蛇、蜂、虿,咸怀毒螫,犯中人身,〔谓〕获疾痛,当时不救,流遍一身;草木之中,有巴豆、野葛,食之凑懑,颇多杀人。不知此物,禀何气于天?万物之生,皆禀元气,元气之中,有毒螫乎?”曰:夫毒,太阳之热气也

  • 卷十六·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十六钱塘程川撰易十六上经九问财成辅相字如何解曰裁成犹裁截成就之也裁成者所以辅相也又问裁成何处可见曰眼前皆可见且如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圣人便为制下许多礼数伦序只此便是裁成处至大至小

  • 卷三·佚名

    △不退转品第四尔时慈氏菩萨摩诃萨。头面著地礼佛双足。面白佛言大圣世尊,已说菩萨五种发心。修行大乘得不退转。然大悲心云何发起云何修行。唯愿如来哀愍有情广为宣说。利益安乐诸众生故。尔时薄伽梵告慈氏菩萨摩诃萨

  • 利养品第十三·佚名

    芭蕉以实死,竹芦实亦然。駏驉坐妊终,人为贪利丧。如是贪无利,当知从痴生。愚为此害贤,首落分于地。贪利不善性,刍勿羡之。住处多爱恋,希望他供养。在家及出家,族姓诸愚迷。贪利兴嫉心,我为降伏彼。愚为愚计想,欲慢日夜增。异哉

  • 自在王菩萨经卷上·佚名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城祇陀树林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二万人俱。菩萨摩诃萨皆是一生补处。其名曰弥勒菩萨。得大势菩萨。师子意菩萨。师子相菩萨。大相菩萨如是上首一万人俱。尔时世尊。大众围绕

  • 注维摩诘经卷第九·僧肇

    菩萨行品第十一是时佛说法于庵罗树园其地忽然广博严事一切众会皆作金色肇曰。至人无常所。理会是邻。如来净名虽服殊处异。然妙存有在。所以来往兴化。共弘不思议道也。因遣问疾。所明若上。今将诣如来封印兹典。故先

  • 自序·别庵性统

    陈年葛滕。多少人齩来嚼去百杂碎。依旧团团圞圞。直不得引蔓牵丝。寻枝摘叶。予留心此道久矣。一日博采诸书。取其符於旨者。参以己见。汇集成帙。名曰宗旨纂要。盖不欲支离泛滥。盲瞎后人。俾学者得所依归。便於体究

  • 淞隐漫录·王韬

    笔记小说。又名《后聊斋志异图说》、《绘图后聊斋志异》。清王韬(1828—1897)撰。十二卷。韬有《王弢园尺牍》已著录。是书为作者晚年所作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淞隐漫录》的体裁和题材都仿照蒲松龄《聊斋志异》,但取材

  • 太上老君内观经·佚名

    太上老君述修道则修心,劝人内观己所生、因缘运会及六识起六欲,以清静其心。《云笈七签》卷17全录此经。作者不详。今人考其大约出于唐初。经文借太上老君之口说明心为一身之主,心能禁制使形神不邪,心就是神,变化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