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言毒篇第六十六

或问曰:“天地之间,万物之性,含血之虫,有蝮、蛇、蜂、虿,咸怀毒螫,犯中人身,〔谓〕获疾痛,当时不救,流遍一身;草木之中,有巴豆、野葛,食之凑懑,颇多杀人。不知此物,禀何气于天?万物之生,皆禀元气,元气之中,有毒螫乎?”

曰:夫毒,太阳之热气也,中人人毒。人食凑懑者,其不堪任也。不堪任,则谓之毒矣。太阳火气,常为毒螫,气热也。太阳之地,人民促急,促急之人,口舌为毒。故楚、越之人,促急捷疾,与人谈言,口唾射人,则人脣胎肿而为创。南郡极热之地,其人祝树树枯,唾鸟鸟坠。巫咸能以祝延人之疾、愈人之祸者,生于江南,含烈气也。夫毒,阳气也,故其中人,若火灼人。或为蝮所中,割肉置地焦沸,火气之验也。四方极皆为维边,唯东南隅有温烈气。温烈气发,常以春夏。春夏阳起。东南隅,阳位也。他物之气,入人鼻目,不能疾痛。火烟入鼻鼻疾,入目目痛,火气有烈也。物为靡屑者多,唯一火最烈,火气所燥也。食甘旨之食,无伤于人。食蜜少多,则令人毒。蜜为蜂液,蜂则阳物也。人行无所触犯,体无故痛,痛处若杖之迹。人腓,腓谓鬼殴之。鬼者,太阳之妖也。微者,疾谓之边,其治用蜜与丹。蜜丹阳物,以类治之也。夫治风用风,治热用热,治边用蜜丹。则知边者阳气所为,流毒所加也。天地之间,毒气流行,人当其冲,则面肿疾,世人谓之火流所刺也。

人见鬼者,言其色赤,太阳妖气,自如其色也。鬼为烈毒,犯人辄死,故杜伯射周宣立崩。鬼所赍物,阳火之类,杜伯弓矢,其色皆亦。南道名毒曰短狐。杜伯之象,执弓而射,阳气因而激,激而射,故其中人象弓矢之形。火困而气热,血毒盛,故食走马之肝杀人,气困为热也;盛夏暴行,暑暍而死,热极为毒也。人疾行汗出,对炉汗出,向日亦汗出,疾温病者亦汗出。四者异事而皆汗出,困同热等,火日之变也。天下万物,含太阳气而生者,皆有毒螫。毒螫渥者,在虫则为蝮蛇蜂虿,在草则为巴豆治葛,在鱼则为鲑与多、叔,故人食鲑肝而死,为多、叔螫有毒。鱼与鸟同类,故鸟蜚鱼亦蜚,鸟卵鱼亦卵,蝮蛇蜂虿皆卵,同性类也。

其在人也为小人,故小人之口,为祸天下。小人皆怀毒气,阳地小人,毒尤酷烈,故南越之人,祝誓辄效。谚曰:“众口烁金。”口者,火也。五行二曰火,五事二曰言。言与火直,故云烁金。道口舌之烁,不言拔木焰火,必云烁金,金制于火,火口同类也。

药生非一地,太伯〔采〕之吴。铸多非一工,世称楚棠溪。温气天下有,路畏入南海。鸩鸟生于南,人饮鸩死。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龙有毒,蛇有螫,故蝮有利牙,龙有逆鳞。木生火,火为毒,故苍龙之兽含火星。冶葛巴豆,皆有毒螫,故冶在东南,巴在西南。土地有燥湿,故毒物有多少。生出有处地,故毒有烈不烈。蝮蛇与鱼比,故生于草泽。蜂虿与鸟同,故产于屋树。江北地燥,故多蜂虿。江南地湿,故多蝮蛇。生高燥比阳,阳物悬垂,故蜂虿以尾刺。生下湿比阴,阴物柔伸,故蝮蛇以口齰。毒或藏于首尾,故螫有毒;或藏于体肤,故食之辄懑;或附于脣吻,故舌鼓为祸。

毒螫之生,皆同一气,发动虽异,内为一类。故人梦见火,占为口舌;梦见蝮蛇,亦口舌。火为口舌之象,口舌见于蝮蛇,同类共本,所禀一气也。故火为言,言为小人。小人为妖,由口舌。口舌之徵,由人感天,故五事二曰言。言之咎徵,“僭恆旸若”。僭者奢丽,故蝮蛇多文。文起于阳,故若致文。旸若则言从,故时有诗妖。

妖气生美好,故美好之人多邪恶。叔虎之母美,叔向之母知之,不使视寝。叔向谏其〔之〕,其母曰:“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彼美,吾惧其生龙蛇以祸汝。汝弊族也,国多大宠,不仁之人间之,不亦难乎!余何爱焉!”使往视寝,生叔虎,美有勇力,嬖于栾怀子。及范宣子〔逐〕怀子,杀叔虎,祸及叔向。夫深山大泽,龙蛇所生也,比之叔虎之母者,美色之人怀毒螫也。生子叔虎,美有勇力,勇力所生,生于美色;祸难所发,由于勇力。火有光耀,木有容貌。龙蛇东方木,含火精,故美色貌丽。胆附于肝,故生勇力。火气猛,故多勇;木刚强,故多力也。生妖怪者,常由好色,为祸难者,常发勇力;为毒害者,皆在好色。

美酒为毒,酒难多饮;蜂液为蜜,蜜难益食。勇夫强国,勇夫难近。好女说心,好女难畜。辩士快意,辩士难信。故美味腐腹,好色惑心,勇夫招祸,辩口致殃。四者,世之毒也。辩口之毒,为害尤酷。何以明之?孔子见阳虎,却行,白汗交流。阳虎辩,有口舌。口舌之毒,中人病也。人中诸毒,一身死之;中于口舌,一国之贵乱。《诗》曰:“谗言罔极,交乱

四国。”四国犹乱,况一人乎!故君子不畏虎,独畏谗夫之口。谗夫之口,为毒大矣。

猜你喜欢
  中庸章句序·朱熹
   二 家庭制度·林语堂
  提要·毛居正
  卷四十七·黄伦
  卷四十九·沈廷芳
  卷一百四十二·秦蕙田
  卷二十一·李钟伦
  儒佛异同论之二·梁漱溟
  《中庸讀》敘·欧阳竟无
  定公·定公七年·左丘明
  隐公·隐公六年·左丘明
  卷八 治体·张伯行
  现乳哺品第二十八·马鸣
  万有皆因缘所生·太虚
  大般涅槃经 第十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景翔·唐圭璋

      景翔号溪山,安成(今江西安福县境内)人。   念奴娇   瑞香   甚情幻化,似流酥围暖,酣春娇寐。不数锦篝烘古篆,沁入屏山沉水。笑吐丁香,紫绡衬粉,房列还同蒂。翠球移影,媚人清晓风细。   依约玉骨盈盈,小春暖逗,开到灯

  • 第一折·马致远

    (冲末扮马丹阳上,诗云)雪瓮冰齑满箸黄,沙瓶豆粥隔篱香。就中滋味无人识,傲杀羊羔乳酪浆。贫道祖居宁海莱阳人也。俗姓马,名从义,乃伏波将军马援之后。钱财过万倍之余,田宅有半州之盛。家传秘行,世积阴功。初蒙祖师点化,不得正

  • 友林乙稿原序·史弥宁

    太师文惠魏王先生帅闽域以庠序诸生蒙盼睐宠甚侍立函丈饱聆博约诗埒黄陈词轹晁晏片文单字脍炙士林域时年二十有一于甲午僣赓灯夕所和宝鼎现词以献最沐称赏先生今在天为修文郎乆矣沄沄人间无复声容不自意后四十年堕影湘

  • 东都事略卷八十·王称

    列传六十三  陈升之字阳叔建州建阳人也举进士为校书郎知南安县徙知汉阳军为监察御史张尧佐以后宫亲为三司使升之言其不可尧佐遂改为宣徽使景灵宫使升之复言其不可且曰已成之命虽不可以臣故追夺自今愿以天寳为鉴防杜

  • 第七十六回 屈膝求和母后返驾 刺奸被执义士丧生·蔡东藩

      却说岳飞死后,于鹏等亦连坐六人,薛仁辅、李若朴、何彦猷等,亦皆被斥,刘允升竟被拘下狱,瘐死囹圄。连判宗正寺齐安王士也谪居建州。非高宗昏庸,何至若此?桧遂通书兀朮,兀朮大喜,他将俱酌酒相贺,乃遣宋使莫将先归通意,嗣令

  • 卷之二百四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二·何刚德

    古者学古入官,谓官必须学古,而后可入也。然官有限,而学古之人无限,学古者必欲人人入官,则天下乱矣。故孔子于子张学干禄,则以寡尤寡悔抑之;于漆雕开之斯未能信,则说之。盖深知人人做官,处于必穷之势,故以谋道不谋食之旨,劝弟子以

  • 弇山堂别集卷六十二·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卿贰表南京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夏迪浙江天台人由举人永乐二十二年任右宣徳元年卒邵玘浙江兰溪人由进士宣徳三年任左五年卒吴讷直隶常熟人举医生五年任左正统五年致仕朱与言江西万安人由进士正徳五年任(阙)

  • 卷九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九十七礼部五十六朝贡二事例朝鲜国朝鲜古高丽国洪武二年国王遣使奉表贺即位请封贡方物五年令三岁或一岁遣使朝贡二十五年更其国号曰朝鲜永乐以来每岁圣节正旦皇太子千秋节皆遣使奉表朝贺贡方物其

  • 卷一·纳兰性德

    钦定四库全书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一头等侍卫纳喇性德撰曲礼上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集说程子曰心定者其言安以舒刘氏曰篇首三句如曾子所贵乎道者三毋不敬则动容貌斯远暴慢矣俨若思则正顔色斯近信矣安定辞则出辞气斯远鄙倍

  • 卷二百二十三·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二十三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宾礼四天子受诸侯蕃国朝觐蕙田案三代以前五服之内诸侯定为朝聘之期大行人云侯服歳一见甸服二歳一见男服三歳一见采服四歳一见卫服五歳

  • 卷十五(竺法护译)·佚名

    △净居天子会第四之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菩萨比丘众六万人俱。皆悉住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诸声闻众所知识。尔时世尊,於中食後。入於三昧。此三昧威神力故。震动三千大千世界。时诸释梵天。护

  • 卷上·佚名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时摩竭国王。号名阿阇世。与越祇国不相得。欲往伐之。自与群臣共议。越祇国富。人民炽盛。多出珍宝。不首伏於我。宁可起兵伐其国。国有贤公。公名雨舍。雨舍公者,逝

  • 道迹品第五·佚名

    佛复告阿难。如来何故。谘嗟菩萨为道迹乎。轨能通流至於佛心。菩萨住此诸所兴造。永无所立不进不懈。度一切法逮于佛流。不著仁慧非猗於法。无所著行而弗有处。具足妙行得获圣迹。精进菩萨其力坚强。心慈忍辱未尝懈担

  • 战斗在滹沱河上·李英儒

    当代长篇小说。李英儒著。作家出版社1954年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在1959年出版第2版时,作者写了《后记》。小说以1942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对冀中地区的“五一大扫荡”为背景,描写滹沱河岸沿河村的抗日群众,在共产党的

  • 野老纪闻·王大成

    笔记。宋王大成著。一卷。作者乃王楙之父,此书亦附录于王楙《野客丛书》之后。全书共三十九条,主要记述当时朝野名士贤达的逸闻轶事,涉及到林逋、司马光、苏轼、苏辙、黄庭坚等著名文学家的事迹,于文学、史学的研究均

  • 师子月佛本生经·佚名

    一卷,失译。佛住竹园,须蜜比丘缘树上下,与八万四千金色之猕猴跳戏,大众讥嫌。频婆沙罗王诣佛问之。佛言比丘即是师子月佛,补弥勒之处,并说猕猴之往因,授菩萨之记。

  • 青颈大悲心陀罗尼·佚名

    具名大慈大悲救苦观世音自在王菩萨广大圆满无碍自在青颈大悲心陀罗尼。一卷,唐不空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