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集下之下  三百篇  丕  不显不承  呉旦生曰毛氏训文王之徳岂不显乎岂不承乎按不字当作丕字读即书所谓丕显丕承也  来牟  贻我来牟  呉旦生曰欧阳诗论来牟为麦始出于毛郑而二家所据乃臆度之言然按 
-                    目  录 十二调六十九体,一百二字西平乐七体又名西平乐慢
山亭宴一体
望春回一体
水龙吟二十五体又名丰年瑞、鼓笛慢、龙吟曲、小楼连苑、庄椿岁
斗百草二体
石州慢六体又名柳色黄、石州引 
- 翰林院检讨徐釚撰辨证苕溪渔隐曰小説纪事亦多舛误岂复可信虽事之小者如一词一诗盖亦谬尔淮隂侯庙诗筑坛拜日恩虽重之句青箱杂记谓是钱昆作桐江诗话谓是黄好谦作是一诗而有二説也小词春光好待得鸾胶续断弦是何年之句湘 
-   ○评论【评议大礼诸臣】桂、方诸臣,附和大礼,以博官爵,非为势利所逼耶?乃当时世宗圣制一篇,其略云:“今世衰道微,人欲炽盛,彼之附和者,师生兄弟亦有不同,少师杨一清为乔宇之师,一旦被势利之逼,则师之言不从矣。桂华为少保萼之 
-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光绪十九年。癸巳。六月。辛亥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甲戌皆如之。起居注  ○以才识闳远。予河南即补道刘鼒军机处存记。随手○予故原任河南归德镇总兵李承先建立专祠。并宣付 
- <史部,纪事本末类,平定准噶尔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二十六乾隆二十九年秋七月癸丑陜甘总督杨应琚等疏奏哈密等营改巴里坤镇标管辖杨应琚等奏言查巴里坤提督与乌鲁木齐总兵互相更调经将军臣明瑞 
- (桓谭、冯衍)◆桓谭传桓谭字君山,沛国郡相县人。他父亲在成帝时是太乐令。桓谭因父亲的关系任为郎,因而爱音律,善鼓琴。博学多通,把五经读遍了,能解释古书大义。不离章辨句。文章写得好,尤喜爱古学,多次从刘歆、杨雄辩论分析疑 
- (本司官并属官,随军多少设置,不拘数目。品秩、俸禄并同在京卫分)
指挥使
同知
佥事经历司
经历
知事卫镇抚司
镇抚千户所
正千户
副千户所镇抚
镇抚百户所
百户仪卫司
仪卫正(正五品)
仪卫副(从五品)
典仗六 
-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七十八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五十一巡狩蕙田案巡狩之制见于经者多矣防以史记五帝本纪及竹书纪年皇甫谧帝王世纪罗泌路史金履祥通鉴前编诸书则自黄帝颛顼已有巡 
- 	<经部,诗类,诗演义>	钦定四库全书	诗演义卷十一	明 梁寅 撰	祈父之什	祈父	军士怨於久役而作也 传曰旧序以为刺宣王之诗观之诗文未见其必为宣王也	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	三章皆赋也祈父司马也掌封圻 
- 婚礼,这是一种将要结合两性之好、对上关系到祭祀宗庙、对下关系到传宗接代的子L仪,所以君子很重视它。所以,在婚礼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这五个步骤中,每逢男方的使者到来时,女方家长都是在庙里铺设筵几·,然后拜 
- 第八目治国平天下之道。士人出膺政府职位,亦有为贫而仕者。然治平大道则平素即当讲求。范仲淹为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顾亭林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然有辞有处有退而不出仕者。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点四子言志,而孔子 
-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八十四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结蕴第二中十门纳息第四之十四云何空无边处。品类足说。空无边处总有二种。谓定及生。若生彼处无覆无记受想行识。如是总名空无边处。乃至非想非非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五十一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智揵度他心智品第二之三◎有自性念生智。问曰。自性念生智体性是何。答曰。体性是慧。彼心聚中。以念力多故。名念生智。如念处 
- 温病类著作。明郑全望撰。二卷。郑氏因闽、粤等地瘴症流行,危害甚重,遂专心研究。后得北宋佚名辑《瘴症卫生方》,即以此书为基础,参阅诸书,附以己见,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 辑成是书。论述瘴症源流、病因、病理、用药 
- 儒家修身思想是由孔子提出,并把修己与安百姓联系起来,是一种"内圣外王"之学,其修身思想集中地展现在古本《大学》之中。朱熹继承并发扬了儒家的修身思想,并运用理学思想对古本《大学》加以诠释与补充,著《大学章句》, 
- 明王廷相的哲学代表作。分上下篇,约四万 言。王氏自称:“余不自量,每于读书之暇,其于天道人 事,变化几宜,诸所拟议有不符于圣者,时置一论,以求 合道真。积久成卷,分为上下二篇,名曰《雅述》,谓述其 中正经常足以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