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随园诗话

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和诗歌美学著作。清人袁枚(1716—1798)撰。十六卷,补遗十卷。枚有《小仓山房文集》已著录。初刊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内容多记当时诗歌创作的趣闻、轶事,间有对古今诗人和诗作的议论品评。其核心在于阐发作者的诗歌理论——“性灵”说,批评沈德潜的“格调”论、翁方纲的“肌理”说,评论王士祯的“神韵”说。袁枚倡导性灵说,主张本乎性情,注重灵机。袁枚认为,“诗之为道,标举性灵,发舒怀抱”,他说:“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他强调:“诗者,由情生者也,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诗写性情,唯吾所适”;“诗,以言我之情也”。本书是继《原诗》之后的清代最重要的诗话著作。

《随园诗话》全部章节目录

(1)前  言
(2)卷 一
(3)卷 二
(4)卷 三
(5)卷 四
(6)卷 五
(7)卷 六
(8)卷 七
(9)卷 八
(10)卷 九
(11)卷一O
(12)卷一一
(13)卷一二
(14)卷一三
(15)卷一四
(16)卷一五
(17)卷一六
(18)补遗 卷一
(19)补遗 卷二
(20)补遗 卷三
(21)补遗 卷四
(22)补遗 卷五
(23)补遗 卷六
(24)补遗 卷七
(25)补遗 卷八
(26)补遗 卷九
(27)补遗 卷一O
(28)附录 《批本随园诗话》批语

猜你喜欢
  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白朴
  朱砂担滴水浮沤记·佚名
  诗格·王昌龄
  忠义集·赵景良
  西清诗话·蔡絛
  续诗话·司马光
  老圃集·洪刍
  谈艺录·徐祯卿
  审斋词·王千秋
  古诗十九首·佚名
  蕙风词话·况周颐
  全宋诗·佚名
  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狄君厚
  鄱阳五家集·史简
  两军师隔江斗智·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甘相掾立(允从集)·顾嗣立

    立字允从,陈留人。年少得时誉,公卿辟为奎章阁照磨,至丞相掾卒。杨铁厓谓允从平日学文,自负为台阁体,然理不胜才,惟诗善炼饬,脱去凡近,其《夜乌啼曲》可配古乐府云。 八月十一夜直省中 寄题湖口方氏木斋 送张文焕安定山长 晚出

  • 哭庵词集·易顺鼎

    八犯玉交枝.榕城晚秋南归赋感山暗黄茅,水明红叶,瘴国又催行旅。风色围天吹渐紧,不肯让条鸦路。停车枫径晚,听犬吠疏篱,谁家笑语。云深处。知是翠微绝顶,榕阴儿女。 问侬独亸玉鞭,没情没绪。沉思毕竟何趣。早烂锦霜花无数。曾

  • 复古诗集巻五·杨维桢

    元 杨维桢 撰香奁集【并序】云间诗社香奁八题无春坊才情者多为题所困纵有篇什正如三家村妇学宫妆院体终带鄙状可丑也晚得玉楼子八作众推为甲而长短句乐府絶无可拈出者云庵老先生寄示踏莎行八阕读之惊喜先生葢松雪翁

  • 卷七 五十首·赵崇祚

    顾敻 三十七首浣溪沙八首 酒泉子七首 杨柳枝一首 遐方怨一首 献衷心一首 应天长一首 诉衷情二首 荷叶杯九首 渔歌子一首 临江仙三首 醉公子二首 更漏子一首孙少监光宪 十三首浣溪沙九首 河传四首浣溪沙

  • 卷八 今體詩·王士祯

    【用韻答別容齋說巖二學士訒庵侍讀】憂患餘生見面遲,故人驚喜鬢成絲。茶杯冷澹香殘處,麈尾橫斜月落時。沙磧斷鴻千點沒,都亭衰柳數行垂。沾襟又作銷魂別,不為中年好酒悲。【再別李容齋陳說巖葉訒庵三子】長安幾度別,忽作白

  • 卷十五·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系卷十五平湖沈季友编明藿园居士李应徴应徴字伯逺号霁岩嘉兴梅溪人万厯癸酉举人自少而孤稍长博极羣书沈司马思孝深契之一时名流如屠长卿沈嘉则胡元瑞张孟奇皆与倡和往还懐才悒悒十上公车乃就滁州学

  • 卷七·秦五·佚名

    谓秦王谓秦王曰:“臣窃惑王之轻齐、易楚、而卑畜韩也。臣闻,王兵胜而不骄,伯主约而不忿。胜而不骄,故能服世;月塞入不忿,故能从邻。今王广德魏、赵,而轻失齐,骄也;战胜宜阳,不恤楚交,忿也。骄忿非伯部之业也。臣窃为大王虑之而不

  • 后跋·顾炎武

      右按弘光帝即位仅及一载而其局三变。其始也,虽未见马革裹尸之实而时申桑土绸缪之训:此一局也。既而贵阳之祸水延入,貂孽之蔓草丛生:又一局也。最后,则马、阮之奸愤盈众口,而晋阳之甲气奋同仇;其局愈变,其事亦愈逆。所以然

  • 史记集解卷六十六·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六十六伍子胥列传第六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无忌不忠于太子建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

  • 自序·徐一士

    余喜观杂书,于笔记之类,颇事涉猎,惟无力,不能多致,尤乏珍秘之本耳。此类著述,大抵随意抒写,不为体裁所拘,而内容则自国家掌故、名人史迹、以逮社会习俗、乡曲琐闻,形形色色,樊然毕陈,或庄或谐,各具态致。虽事有信诬,文有工拙,而流览

  • 卷之三十九  立齋閒錄一(明)宋端儀 著·邓士龙

    (立齋閒錄,四卷,明宋端儀著。端儀,字孔時,福建莆田人。成化十七年進士。歷禮部主事、主客司員外郎,後以按察僉事督廣東學校,卒於任。明史卷一六一有傳。此為端儀雜採明代官府檔案、方誌、明人文集、碑誌及聖諭錄、水東日記、

  • 春秋辨义卷十三 ·卓尔康

    明 卓尔康 撰文公一乙未○襄王二十六年元年○晋襄二年齐昭七年卫成九年蔡庄二十年郑穆二年曹共二十七年陈共六年杞桓十一年宋成十一年秦穆三十四年楚成四十六年弑春王正月公即位改元一节説者不同熊过氏曰殷则于王崩

  • 卷十二·夏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十二宋 夏僎 撰太甲上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三年复归于亳思庸伊尹作太甲三篇伊训肆命徂后与此三篇及咸有一德凡七篇皆是伊尹戒太甲之言然余篇皆因事立称独此以太甲名篇者葢此篇非特作于一日

  • 陆氏诗疏广要卷上之上·毛晋

    吴 陆玑 撰释草 明 毛晋 广要参差荇菜荇一名接余白茎叶紫赤色正圆径寸余浮在水上根在水底与水深浅等大如钗股上青下白防其白茎以苦酒浸之脃美可案酒【一作肥美】尔雅云莕接余其叶苻郭注丛生水中叶圆在茎端长短随

  • 卷三十六·王道焜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三十六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昭公三经【甲子】五年春王正月舍中军【林襄十一年始主中军至是舍之舍中军从祀先公皆善辞也非国史无以知舍中军为季氏専鲁从祀先公为阳虎専季氏也○舍音舍传

  • 韶州云门大慈云弘明禅师·惠洪

    禅师名文偃。姑苏嘉兴人也。少依兜率院得度。性豪爽。骨面丰颊。精锐绝伦。目纤长。瞳子如点漆。眉秀近睫。视物凝远。博通大小乘。弃之游方。初至睦州。闻有老宿饱参。古寺掩门。织蒲屦养母。往谒之。方扣门。老宿揕

  • 龙舒净土文序·王日休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然世之所谓修净土者。不可以不信也。净土乃西方极乐世界。其中种种殊胜庄严。阿弥陀经载之详矣。阿弥陀乃彼中之佛。未成佛以前。有四十八愿。愿愿度

  • 序·朱时恩

    佛祖纲目序余辑是书。窃有深愿。经云。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曰发心正以求其自觉。曰应世正以满其初心。心之未形。杳杳冥冥。不见一物。无佛无祖无纲无目者。此性之纤尘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