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史记集解卷六十六

宋 裴骃 撰

史记六十六

伍子胥列传第六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无忌不忠于太子建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絶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絶爱幸之生子轸更为太子取妇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恐一旦平王卒而太子立杀已乃因谗太子建建母蔡女也无宠于平王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顷之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愿王少自备也自太子居城父将兵外交诸侯且欲入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知无忌谗太子于平王因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无忌曰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见禽于是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行未至奋扬使人先告太子太子急去不然将诛太子建亡奔宋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可以其父质而召之不然且为楚患王使使谓伍奢曰能致汝二子则生不能则死伍奢曰尚为人仁呼必来员为人刚戾忍訽【火反】能成大事彼见来之并禽其势必不来王不聴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去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雠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雠我将归死尚既就执使者捕伍胥伍胥贯【乌遝反】弓执矢向使者使者不敢进伍胥遂亡闻太子建之在宋往从之奢闻子胥之亡也曰楚国君臣且苦兵矣伍尚至楚楚并杀奢与尚也伍胥既至宋宋有华氏之乱乃与太子建俱奔于郑郑人甚善之太子建又适晋晋顷公曰太子既善郑郑信太子太子能为我内应而我攻其外灭郑必矣灭郑而封太子太子乃还郑事未防防自私欲杀其从者从者知其谋乃告之于郑郑定公与子产诛杀太子建建有子名胜伍胥惧乃与胜俱奔吴到昭闗昭闗欲执之伍胥遂与胜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乗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不受伍胥未至吴而疾止中道乞食【张勃曰子胥乞食处在丹阳溧阳县】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见吴王久之楚平王以其邉邑钟离与吴邉邑卑梁氏俱蚕两女子争桑相攻乃大怒至于两国举兵相伐吴使公子光伐楚防其钟离居巢而归伍子胥説吴王僚曰楚可破也愿复遣公子光公子光谓吴王曰彼伍胥父兄为戮于楚而劝王伐楚者欲以自报其雠耳伐楚未可破也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未可説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退而与太子建之子胜耕于野五年而楚平王卒初平王所夺太子建秦女生子轸及平王卒轸竟立为后是为昭王吴王僚因楚丧使二公子将兵往袭楚楚发兵絶吴兵之后不得归吴国内空而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庐阖庐既立得志乃召伍贠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楚诛其大臣郤宛伯州犁伯州犁之孙伯嚭亡奔吴【徐广曰伯州犂者晋伯宗之子也伯州犂之子曰郤宛却宛之子曰伯嚭宛亦姓伯又别氏却楚世家云杀却宛宛之宗姓伯氏子曰嚭吴世家云楚诛伯州犂其孙伯嚭奔吴也】吴亦以嚭为大夫前王僚所遣二公子将兵伐楚者道絶不得归后闻阖庐弑王僚自立遂以其兵降楚楚封之于舒阖庐立三年乃兴师与伍胥伯嚭伐楚抜舒遂禽故吴反二将军因欲至郢将军孙武曰民劳未可且待之乃归四年吴伐楚取六与潜【六古国皋陶之后所封潜县冇天柱山】五年伐越败之六年楚昭王使公子囊瓦【案左传楚公子贞字子囊其孙名瓦字子常此言公子又兼称囊瓦误也】将兵伐吴吴使伍贠迎击大破楚军于豫章【豫章在江南】取楚之居巢九年吴王阖庐谓子胥孙武曰始子言郢未可入今果何如二子对曰楚将囊瓦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欲大伐之必先得唐蔡乃可阖庐聴之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与楚夹汉水而陈吴王之弟夫概将兵请从王不聴遂以其属五千人击楚将子常【子常公孙瓦】子常败走奔郑于是吴乗胜而前五战遂至郢【郢楚都】己夘楚昭王出奔庚辰吴王入郢昭王出亡入云梦盗击王王走郧【音云国名】郧公弟懐曰平王杀我父我杀其子不亦可乎郧公恐其弟杀王与王奔随吴兵围随谓随人曰周之子孙在汉川者楚尽灭之随人欲杀王王子綦匿王已自为王以当之随人卜与王于吴不吉乃谢吴不与王始伍贠与申包胥为交贠之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己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雠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暮涂逺吾故倒行而逆施之于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于秦秦不许包胥立于秦廷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絶其声秦哀公怜之曰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乃遣车五百乗救楚击吴六月败吴兵于稷【稷丘地名在郊外】防吴王久留楚求昭王而阖庐弟夫概乃亡归自立为王阖庐闻之乃释楚而归击其弟夫概夫概败走遂奔楚楚昭王见吴有内乱乃复入郢封夫概于堂谿【徐广曰在慎县骃案地理志汝南有吴房县应劭曰夫概奔楚封于堂谿本房子国以封吴故曰吴房然则不得在慎县也】为堂谿氏楚复与吴战败吴吴王乃归后二岁阖庐使太子夫差将兵伐楚取番【普寒反又音婆】楚惧吴复大来乃去郢徙于鄀【楚地音若】当是时吴以伍子胥孙武之谋西破彊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其后四年孔子相鲁后五年伐越越王句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楚良反】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句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习战射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音椒】越王句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防稽之上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其后五年而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伍子胥谏曰句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聴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遂灭邹鲁之君以归益疏子胥之谋其后四年吴王将北伐齐越王句践用子贡之谋乃率其众以助吴而重寳以献遗太宰嚭太宰嚭既数受越赂其爱信越殊甚日夜为言于吴王吴王信用嚭之计伍子胥谏曰夫越腹心之病今信其浮辞诈伪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且盘庚之诰曰有颠越不恭劓殄灭之俾无遗育无使易种于兹邑此商之所以兴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而吴王不聴使子胥于齐子胥临行谓其子曰吾数谏王王不用吾今见吴之亡矣汝与吴俱亡无益也乃属其子于齐鲍牧而还报吴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而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彊谏沮【自吕反】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且嚭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录子反】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聴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冦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应劭曰取马革为鸱夷鸱夷榼形】浮之江中【徐广曰鲁 哀公十一年】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张晏曰胥山在太湖邉去江不逺百里故云江上】吴王既诛伍子胥遂伐齐齐鲍氏杀其君悼公而立阳生吴王欲讨其贼不胜而去其后二年吴王召鲁衞之君防之橐皋其明年因北大防诸侯于黄池以令周室越王句践袭杀吴太子破吴兵吴王闻之乃归使使厚币与越平后九年越王句践遂灭吴杀王夫差而诛太宰嚭以不忠于其君而外受重赂与已比周也伍子胥初所与俱亡故楚太子建之子胜者在于吴吴王夫差之时楚惠王欲召胜归楚叶公谏曰胜好勇而隂求死士殆有私乎惠王不聴遂召胜使居楚之邉邑鄢【徐广曰颍川鄢陵是】号为白公【徐广曰汝南裦信县有白亭】白公归楚三年而吴诛子胥白公胜既归楚怨郑之杀其父乃隂养死士求报郑归楚五年请伐郑楚令尹子西许之兵未发而晋伐郑郑请救于楚楚使子西往救与盟而还白公胜怒曰非郑之仇乃子西也胜自砺剑人问曰何以为胜曰欲以杀子西子西闻之笑曰胜如卵耳何能为也其后四岁白公胜与石乞袭杀楚令尹子西司马子綦于朝石乞曰不杀王不可乃劫之王如髙府石乞从者屈固【徐广曰一作惠王从者屈固楚世家亦云王从者】负楚惠王亡走昭夫人之宫叶公闻白公为乱率其国人攻白公白公之徒败亡走山中自杀而虏石乞而问白公尸处不言将亨石乞曰事成为卿不成而亨固其职也终不肯告其尸处遂亨石乞而求恵王复立之太史公曰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悲夫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隠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白公如不自立为君者其功谋亦不胜道者哉

猜你喜欢
  卷二十四 食货志第四·班固
  列传第一 后妃上·李延寿
  卷三百四十七 元豐七年(甲子,1084)·李焘
  卷一百八十六 嘉祐二年(丁酉,1057)·李焘
  卷第六十·胡三省
  卷之一百八十六·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佚名
  十一 曹寅奏请圣安并报江南多雨摺·佚名
  八九八 谕刘权之着借补侍讲祝堃免其散馆照例授职·佚名
  一六○ 工部尚书福隆安奏《佩文韵府》定价发行情形折·佚名
  十国春秋卷二十四·吴任臣
  侯君集传·欧阳修
  江夏王李道宗传·欧阳修
  郭璡传·张廷玉
  唐纪三十五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中之上至德元载(丙申、756)·司马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二十三·彭定求

        卷723_1 【赠曹郎中崇贤所居(一作上崇贤曹郎中)】李洞   闲坊宅枕穿宫水,听水分衾盖蜀缯。药杵声中捣残梦,   茶铛影里煮孤灯。刑曹树荫千年井,华岳楼开万仞冰。   诗句变风官渐紧,夜涛舂断海边藤。   卷7

  • 第二折·佚名

    (搽旦上,云)自家李二嫂便是。自从伯伯亡过已后,那嫂嫂领着神奴儿另住。如今止有神奴儿那小厮,还不称我的意。我一心则待要所算了那小厮,家私便都是我两口儿的。(李德义抱僝儿上、醉科,云)二嫂开门来。(搽旦云)李二回来了,我

  • 珊瑚·徐志摩

    你再不用想我说话,我的心早沉在海水底下;你再不用向我叫唤:因为我——我再不能回答!除非你——除非你也来在这珊瑚骨环绕的又一世界;等海风定时的一刻清静,你我来交互你我的幽叹。

  • 花儿开过了·闻一多

    花儿开过了,果子结完了:一春的香雨被一夏的骄阳炙干了,一夏的荣华被一秋的馋风扫尽了。如今败叶枯枝,便是你的余剩了。天寒风紧,冻哑了我的心琴;我惯唱的颂歌如今竟唱不成。但是,且莫伤心,我的爱,琴弦虽不鸣了,音乐依然在。只要

  • 卷三十六·连横

    列传八邱逢甲列传吴、徐、姜、林列传吴彭年列传唐、刘列传邱逢甲列传邱逢甲,字仙根,又字仲阏,彰化翁仔社人,后隶台湾。社处大甲溪之旁,土番部落也,粤籍居之,故其俗尚武负气;而逢甲独勤苦读书,年十三入泮。时吴子光设教吕氏之筱

  • 卷四·佚名

    正月二十七日(丙申),常青奏言:遵旨仍驻蚶江、厦门一带调度策应,务期镇静,不敢少动声色。时饬沿海文武员弁慎密巡查;并与抚臣晓谕居民,悬立重赏,遇有贼匪潜逃回籍,捕获首报,总不使余孽得以漏网。又南澳总兵陆廷柱自愿赴台剿贼,固属

  • 文宗本纪·宋濂

    (一)文宗圣明元孝皇帝,名叫图帖睦尔,是武宗的次子,明宗的兄弟。母亲是文献昭圣皇后,出自唐兀氏。大德三年(1299),武宗总管兵马于北方边地,文宗于大德八年(1304)春正月十一日出生。大德十一年(1307),武宗入京继承皇位。至大四

  • 卷六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六十六明 俞汝楫 编臣礼备考辨仪等官仪尚左吴元年十月丙午命百官礼仪俱尚左改右相国为左相国左相国为右相国余官如之给事御史争坐次景泰元年给事中李侃与御史朱瑄同事会坐侃坐瑄左十三道监察

  • ●皇朝通典卷之二十七·佚名

    職官五 ○職官五 通政使司 大理寺 太常寺 △通政使司【通政使 副使 參議 經歷 知事 筆帖匡 登聞鼓廳筆帖式】 通政使司通政使滿洲漢人各一人 副使滿洲漢人各一人 參議滿洲漢人各一人掌受天下章奏校閱送閣稽其

  • 卷一百四十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四王礼考【二十】乘舆车旗卤簿【臣】等谨按王者首出庶物环拱而居备物而动故有仪卫卤簿之制所以彰物采辨等威也古者黄帝作车有虞氏鸾车夏

  • 卷三十一·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或问巻三十一宋 朱子 撰孟子或问大丈夫之説其详可得闻乎曰廓然大公心不狭隘则所居者真天下之广居矣履绳蹈矩身不苟安则所立者必天下之正位矣秉彝循理事不苟从则所行者皆天下之大道矣得志与民由之

  • 答黄忏华问(七则)·太虚

    问一:“凝然真如不作万法”一语,见何论著?  问二:关于“三法印”之解释,以何书为最详?  问三:“明心见性”一语,为宗门所常用,心与性有何分别?  问四:恳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语,加以极简单之解释!  问五:恳以极简单之解

  • 五千五百佛名除障灭罪神咒经卷第六·佚名

    大隋北印度三藏阇那崛多译  南无焰积如来 南无光明功德如来 南无除两圆如来 南无不死佛华焰如来 南无别弥留如来 南无善现如来 南无善目如来 南无最胜众如来 南无宝华如来 南无宝所出如来 南无月华如来 

  • 佛说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如来消除一切灾难陀罗尼经·佚名

    唐代失译尔时释迦牟尼佛。住净居天宫。告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及诸四众八部游空大天九执七曜十二宫神二十八星日月诸宿。我昔于过去娑罗树王佛所。受此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如来消除一切灾难陀罗尼法。于未来世中若有

  • 返璞归真·C. S.路易斯

    《返璞归真:纯粹的基督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应邀到英国广播公司发表的战时系列讲话,在生命如芦苇般脆弱的时代,讲述超越不同派别基督教的纯粹信仰。 《返璞归真》将信仰的真谛娓娓道出,被公认为是路易斯最受欢迎的

  • 道山清话·佚名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北宋时人撰,姓名不详,原本《说郛》题作道山先生撰。陶珽增补本《说郛》署为王暐作,为妄题,不足据。书末有建炎四年(1130)作者之孙跋, 自称朝奉大夫暐,缺姓。跋语称“先大父国史在馆阁最久,多识前辈,尝以闻

  • 阿弥陀经义记·智顗

    一卷。隋代释智顗撰。此义记是为解释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所译《阿弥陀经》而作。智大师所着法华等疏论集禅法三十三部,一百四十九卷,唯此义记最简略,总共有二千余言。开卷虽列五重玄义,但数语浮云而过。所释净土十疑论,释

  • 十不二门指要钞·知礼

    凡二卷。北宋四明知礼(959~1028)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乃注释湛然之十不二门,为后世天台正统教义之重要典籍。唐代湛然曾着玄义释签,解释法华玄义之本门十妙与迹门十妙。另又刊行‘十不二门’,以阐释迹门十妙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