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传本诗人玉屑俱为二十卷。钱塘丁氏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之明武林谢氏刻本、铁琴铜剑楼藏书目,皕宋楼藏书志著录之明刻本,北京图书馆之明嘉靖六年刻本,清四库全书本及道光古松堂重刻宋本皆然。北京图书馆另有 
-   孙应时 山庵秋夕
    山晚下樵牧,秋声生夜长。
    精庐脱尘想。倦枕惬新凉。
    万里一筇在,百年双鬓苍。
    定知间有味,不必醉为乡。
孙应时 山行
    中年意与山林会。胜日身兼杖屦轻。
    正有百钱堪独往, 
- 湘东股肱守,心与帝乡期。
舟楫中途蹇,风波复来思。
嘉我常联翼,金貂侍玉墀。
迹参前马圣,名缀鬻熊师。
寒暑一何速,山川远间之。
宁知洞庭上,独得平生时。
精意微绝简,从权讨妙棋。
林壑为予请,纷霭发华滋。
流赏忽已散,惊帆杳 
- 石桐先生之病逝也,当乾隆癸丑之仲冬。余时亦感剧疾,遣族孙孟坚往问二日。而孟坚返曰:“先生昨夜殁矣!殁时,告其家人曰:‘身后事无足言者,惟吾诗集尚须料理。吾殁,可向单廉夫索序。’旋又曰:‘此自廉夫事,吾 
- 牧斋“有美诗一百韵”不独为东山酬和集中压卷之作,即初学有学两集中亦罕见此希有之巨制,可知其为牧斋平生惨淡经营、称心快意之作品。后来朱竹垞“风怀诗”固所不逮,求之明代以前此类之诗,论其排比铺 
- 自实录序至目录据礼王府本补朕惟我国家列圣相承创守之功道德仁义之实咸登方册以传万世我皇考宣宗皇帝天德夙成圣学日熙昔在皇曾祖太宗皇帝时风采闻于天下皇祖仁宗皇帝统御之初正位东朝参理庶政天下被其泽及登太宝钦承 
-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康熙四十八年三月二十四日 据查:去年十一月月摺内奏闻,二十四日,副总管太监刘进忠、李进朝遣清茶房大太监孙国安、明自忠来称取去内月参须一两,二十八日,副总管太监刘进忠、李进朝谴清茶房大太监孙国安、明自忠来称取去内 
- 臣等谨案廉吏传二卷宋费枢撰枢字伯枢成都人其仕履始末则无考也是书书录解题作十卷此本祗分上下二卷与旧目不符然断自列国迄于隋唐凡百十有四人与陈振孙所记人数相合则卷数有所合併文字无所删薙也大旨以风厉廉隅为主故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八 十一月乙卯朔,上御武英殿,谓侍臣曰:“夫好憎者,人情所不能无也。然好得其正,憎得其实,斯不陷于一偏,至于喜怒,莫不皆然,一有所偏,则人得而中之矣。大抵人能不偏于好憎喜怒,则此心廓然大公,不为 
- (庚子)六年清道光二十年春正月1月3日○甲午,給報恩郡燒戶,恤典。1月8日○己亥,削正言李晦榮職,尋因大臣言竄配。以疏論前吏判,而語多挾雜也。又削任百能職。1月10日○辛丑,給咸興等邑渰死人及定平府燒戶,恤典。1月15日○丙午,月 
- 王道第六春秋何贵乎元而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也;道,王道也;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幷见。五帝三王之治天下,不敢有君民之心,什一而税,教以爱,使以忠,敬长老,亲亲而尊尊,不夺民时,使民不 
-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述注卷六安溪李光坡撰地官司徒第二坡闻之兄曰地者民也司徒所司者民之事故曰地官徒众也即民也司徒掌乂民之食扰民之性所谓尽制度品节之详极裁成辅相之道也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 
-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佛经所[衛-韋+正]。亦教诫。皆在三部为合[衛-韋+正]。何等为三。一为五阴。二为六本。三为所入。五阴为何等。一为色。二为痛。三为想。四为[衛-韋+正]。五为识是为五阴。色阴名为十现色入 
-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中(著述者多立名标异)京兆崇义寺沙门释道宣撰述篇聚名报篇第十三随戒释相篇第十四持犯方轨篇第十五忏六聚法篇第十六篇聚名报篇第十三出俗五众所以为世良田者。实由戒体故也。是以智论云。受持 
- 又名《柳氏训序》或《柳氏序训》《柳氏家训》,一卷,唐柳玭撰,记叙其祖父柳公绰以下内外事迹,宋以后佚。《新唐书·艺文志二》、《宋史·艺文志二》“史部·传记类”均有著录,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亦有著录。 
- 梵名Saddharma -smr!ty-upastha^na-su^tra 。凡七十卷。北魏般若流支译。音译萨怛啰麻悉麻啰地乌婆萨怛拏拏麻苏怛啰。又作正法念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起于外道以身口意三业诸问题质问新出家之比丘,世尊乃对此 
- 梵名Samayabhedoparacanacakra 。全一卷。印度世友(梵Vasumitra ,西元一、二世纪顷)撰,唐代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九册。异部,指部派各异;宗轮,指各部派宗旨互异,如轮转不定。系小乘佛教之作品。以说一切有部教义为基础,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