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校勘记

  前言

  传本诗人玉屑俱为二十卷。钱塘丁氏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之明武林谢氏刻本、铁琴铜剑楼藏书目,皕宋楼藏书志著录之明刻本,北京图书馆之明嘉靖六年刻本,清四库全书本及道光古松堂重刻宋本皆然。北京图书馆另有日本宽永十六年刻本,经王国维先生以宋本校过者,则独有二十一卷,其中“中兴词话”一目,且为宋本所无,遑论他本矣。日本宽永刻本从高丽本出(闻傅增湘氏曾藏有高丽刊本,或为宽永刻之祖本),每半叶十一行,行二十一字,与王先生所见宋本行款相同。明嘉靖本与清道光古松堂本行款虽与日本宽永本无异,或皆出自宋本,乃俱有缺叶,所缺俱同:卷三阙二叶、卷四阙二叶、卷十阙二叶、卷十一阙二叶、卷十二阙七叶、卷十三阙七叶、卷十四阙九页、缺逸至三十二叶之多,四库全书本所缺亦同,盖久不见全书矣。宽永本独完整无缺,除“中兴词话”一门为他本所无以外,卷二十、卷二十一中“禅林”、“闺秀”、“诗余”门亦有多则为他本所无,洵佳本也。嘉靖本于有缺页处,间尚留有残缺遗痕,而古松堂本与四库本则已有改易之处,第十卷“富贵”门后,据宋本与宽永本原目,应为“寒乞”、“知音”两门,四库本与古松堂本则夺去“寒乞”门而改“知音”门为“品藻”门。卷十二原有“品藻古今人物”一门,与此重复,且有九则为宽永本、嘉靖本所无者,乃与以后各卷重出,又不依时代为次,而唐宋人互杂,显经后人窜易。二本虽误阙相同,而古松堂本实不出自四库本,殆所据为同一误本,非互相因袭也。

  兹以古松堂本为据,校以宽永本,其有异同之处,则参酌明嘉靖本,作为校勘记,王国维先生据宋本校宽永本之校语,则全部过录,俾可窥见宋本面目。四库全书本谬讹太多,极不可恃,不能据校。宽永本亦多误字。竹艸不分,木扌通假,宋本旧习,虽未可尽目为误,亦逐一校出,便于读者。其间有文义不明之字,则据所引各书校正之,但尽量保存原本面目,据他书改正之字,以极少数必要者为限。文内小字夹注之非原书所有者,概于注上加小圈别之。

  诗人王屑所引各书,以及所引昔人诗句,或有与原书及本集不同者,疑魏庆之所见本如此,不尽为翻刻传抄之误。亦有可以改正原书者,如卷十九“叶水心论唐诗与严沧浪异”一条所引徐山民墓志,其文字实较四部丛刊本水心文集为胜。未能全部校勘。

  本书所引出自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者颇多,往往即以胡仔所引书名注作出处,易使读者误以胡仔之说亦为胡仔所引各书原文。所引书名或不甚一致,如“诗品”或作“诗评”,“韵语阳秋”或作“丹阳集”,“溪诗话”或作“黄常明诗话”等等。又所引原文间有过于删节,使读者不易索解,亦有漏注或误注出处者。凡此种种,俱未能逐一校正或补注。有待进一步之整理。

  诗人玉屑校勘记

  (原书487-604页为校校勘记,均略去。)

  诗人玉屑补校

  (原书605-629页为补校,均略去。)

猜你喜欢
  ●卷十四·丁绍仪
  第三十五章 庐山受枉·屠隆
  岭云海日楼诗钞卷四·丘逢甲
  卷七·品藻五·冯金伯
  第三十一齣~第四十四齣·孙仁孺
  第三十六出 珠赎·陆采
  第三折·尚仲贤
  萧德润·隋树森
  剑花室外集之二·连横
  本传·白居易
  卷八百七十三·佚名
  卷五百六十四·佚名
  卷三百十·佚名
  卷二百三十五·佚名
  谢逸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八十六·彭定求

        卷586_1 【长洲怀古】刘沧   野烧原空尽荻灰,吴王此地有楼台。千年事往人何在,   半夜月明潮自来。白鸟影从江树没,清猿声入楚云哀。   停车日晚荐蘋藻,风静寒塘花正开。   卷586_2 【经炀帝行宫】刘沧

  • 第三十七章 妻子哭别·屠隆

    【步蟾宫】〔生上〕圣主恩深宽斧锧。叹余生险似悬丝。长流远指夜郞西。瘴雨蛮烟迢递。恩诏下螭头。残生脱虎口。远戍向天涯。离亭怅尊酒。风生九江波。霜凋三楚柳。乾坤一流萍。去住亦何有。李白坐永王之

  • 台湾诗乘题词·连横

    遗山野史少陵诗,今日于君并见之。千古才人一枝笔,相怜传世总伤时。难得知书有细君,十年相伴助文情。从来修史无兹福,半臂虚夸宋子京。掌故搜罗三百年,几多佳句集毫颠。任公尚有游台稿,好采遗珠续后编。鹿耳鲲身壮海东,延平剑

  • 东山诗选卷上·葛绍体

    宋 葛绍体 撰五言古诗江心长句问津城西市呼渡江南岸棹穏当潮生帆轻趁风便龙翔古招提鸟革今轮奂回合列翠屏周遭铺素练邀行嫩篁竿劝坐老木榦沿壁览新题吹尘认旧篆一隅看不足两塔穷未见阳光烁岗顶飚阵掠波面郛郭聚拱伏

  • 卷311 ·佚名

    释正觉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丘壑精神,云水陈人。 心灯不夜,道树长春。 珠胎养乎老蚌,龙雷跃於修鳞。 烂烂光辉兮明白之窟,棱棱浪级兮桃华之津。 庄严三昧,游戏诸尘。 释正觉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 卷四十二·陈起

    <集部,总集类,江湖小集>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四十二    宋 陈起 编叶茵顺适堂吟稿 巳酉九日次靖节是岁是月韵 采采篱下菊熙熙白首交挈觞酬佳节先惊蒲柳凋日月不再与名位空相高岿然龙山青千古擎丹霄彼美一

  • 卷五十七·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五十七段克已下冯弟自北山来岀其旧所为诗百余篇虽未暇尽读尝鼎一脔足知余味吾弟离羣索居无师友之益能自道其所志葢絶无而仅有者也虽然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耳适汉臣张君见过论

  • 卷第三十九·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三十二张国维 朱大典(傅岩等、吴邦璇) 刘中藻(连邦琪等)张国维朱大典(傅岩等、吴邦璇)刘中藻(连邦琪等)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天启壬戌(一六二三)进士,知番禺县。

  • 两汉刊误补遗卷六·吴仁杰

    史书令史艺文志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刊误曰史与书令史二名今有书令史仁杰曰史书大篆也太史籀所作以志考之盖太史课试善史书者以补史书令史而分隶尚书及御史也按尚书御史皆在禁中受公卿奏事故下文云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輙举劾

  • 卷二十四·凌雪

    列传三十七 武臣传 郑遵谦、郑彩、阮进、周鹤芝列传三十七武臣传郑遵谦、郑彩、阮进、周鹤芝郑遵谦,字履恭,会稽人。父之尹,山西按察司佥事。遵谦少喜任侠,轻财结客,不为绳墨之士所礼;与东阳许都为死友。名妓金氏一见喜曰:豪

  • 名山藏卷之八十五·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儒林记(下)◆儒林记(下)王守仁王艮邹守益欧阳德刘文敏徐爱薛侃钱德洪○王守仁王守仁字伯安余姚王晋王览之裔六世祖纲有文武才刘基荐为兵部郎中擢广东参议死苗难五世祖彦达年十六褁尸苗中

  • 卷之七百三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李瞣传·李延寿

    李讠斤,字元盛,小名叫真奴,范阳人。他的曾祖父李产和李产的儿子李绩,两代人都闻名于慕容氏政权。他的父亲李崇,是冯跋的吏部尚书、石城太守。太武帝到和龙,李崇率领十多个郡归降。太武帝非常尊重他,称他为李公。李崇曾任北幽

  • 卢世荣传·宋濂

    卢世荣,大名人。阿合马专政时,世荣向他行贿,得任江西榷茶运使,后因罪撤职。阿合马死时,朝廷大臣怕谈财利之事,怕不能符合世祖(1260~1294年在位)裕国足民的意愿。但有个叫桑哥的人,推荐世荣,说他有才术,能拯救正在破坏的钞法,能增

  • 卷四十·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四十 朱批常赉奏摺 雍正四年四月初二日广东布政使【臣】常赉谨 奏为奏 闻事窃【臣】於雍正四年正月十九日到任详请巡抚【臣】 杨文乾代 题恭谢 天恩外即将钦奉 谕旨向总督【臣】孔毓珣廵抚【

  • 第十六章 中俄密约和沿海港湾的租借·吕思勉

    从鸦片战争到中日战争,为时恰好半世纪。这半世纪之中,中国藩属的丧失,和本国权利的被剥削,其情形也可谓很危急了,然而中日战争以后,还有更紧张的局势。当中、日战争时,李鸿章知道兵力的不足恃,本想借别国之力,牵制日本的。这时

  • 佛寺管理条例之建议·太虚

    ──十八年夏作──说明:就佛教来说,我以为只要有严密组织的佛教会,根本上政府用不著来订管理条例的。政府但须将佛教会会章,严加核定便够了。但现今在国民革命尚未成功的时期内,凡百都在训政之下,国中的宗教,当然也随著革命

  • 经咫·陈祖范

    一卷。清陈祖范(生卒年不详)撰。祖范字亦韩,又字见复,常熟(今江苏常熟)人。雍正举人,会试中试,因病未得殿试。乾隆中荐举经学,特赐国子监司业衔,卒于家。其着作除此书外,尚有《掌录》、《司业文集》、《司业诗集》。此书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