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四书留书自跋

道者有物之文理也其始也有所出其行之也有所成圣人因所能以制道因有功以名道人所不能不得而用之也推而往往而不得其所成则无谓用道也故道之所始因性所可能因物材所可任上从天地明法之悬意象相凖下倚万物长短之质比次调合选用其宜其传于今者非一圣人之虑也所损益而议之者有数世矣故道也者可以行也可以大也一人行之不为賖众人行之不为迫起于足下至于千里不易其途不更其所始而不苦乆而不弊于己甚得于物甚宜及其至之美而多功其为之地者父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其统而通者仁礼义知信其散焉而为名者孝弟忠信节介廉让之类其应节代举时君时臣者质文奢俭文武寛猛其用物与器以道被之使辅道者车马宫室弁冕衣服度数等列其以佐道取一者名号书册典制刑威夫物多则有不收之虑理大有难周之忧途逺有不逹之悲故用道者又有道其要得本而推之已矣夫举本以用末犹流至也提小以包大则裕而安顺而通故有理性修身齐家治国详畧以至之道此五帝三王圣贤之所同也若夫立其所尊与其所防则各有矣尧舜禹汤尊天而防中文武尊天而防礼孔子尊古而防仁孟子尊性而防仁义其有所尊何也以从来者重之自镇信其心不得从来者则不尊不尊不信则不复审守之其有所防何也以期约众理也治众者必有主而定得主则众者之进退饶减曲得其故矣且夫据一而安焉人之所以不瞀也其不同然者此论火之说也论火者或曰火热或曰火明或曰火赤言赤得色言热得气言明得德然举色于一气与德二俱随举德于一气与色二俱随举气于一德与色二俱随非举之所兼也所举之所兼也同于在火无以遗之故道之制事也有道从其本也道之用道也有道从其一也层复叠积皆有其道是曰道矣故匹夫虑以存身曰何道以存之也士庶人虑以宁家曰何道以宁之也王者虑以理正多生曰何道以理之也无何道也此道也故曰道一而已矣夫道者以通为利者也道之所始物理自然自然则皆知皆知则同同则通是故道所以下亦所以上道所以往亦所以来以所以上者令则下从之而安矣以所以下者进则上受之而乐矣以所以来者徃则人受之顺矣以所以往者来则已得之宜矣数者之来皆生于通通生于同同生于皆知皆知生于自然此道之为利老子之道匹夫之道也管仲韩非商鞅之道一国之治之道也墨子之道一节之道也古人云圣人之支与余裔矣或亏蔽其末或违离于本或弃遗于身是以局而不通一方有所至而不大成荀子之道与孔子孟子之道同乎曰孔子尊古而防仁荀子尊人而防礼孟子尊性而防仁义荀子之道孔子之道也与孟子之说则异也説之所反情之所同天下有不信孟子之说者则荀子之言又遮其后而为功孟子之言曰人性善也如是则尽性而已矣故孟子以其权与性荀子曰性甚恶矣能胜之者人之功然则人道重矣故荀子以其权与人以权与性顺而致之使天下得其欲而逹于道因性于一端化用于千百天下之所便也然而有虞也苟有狠如桀纣戾若始皇周天元齐文宣以是说告之彼将曰性吾所自有自固知之乐骄淫者也嗜贼虐者也性诚生而有也恶真当为耳岂独桀纣不信吾亦不能为之解何也人必逆性而为恶将不能终日也于是荀子起而告之曰凡为性用者禽兽也草木也人之力大矣能胜性而逆反之此所以防于天地之间为性使者弱也不然则愚也强戾之人方自雄其智力以为无所不胜今乃知为弱与愚不能胜性而为之使或动于自防之意则翻然改矣故性恶性善皆二子助道之说所以作天下也而不足以伤其道之所存故性之善恶为是说者其犹可也辩之无己者非也必辩为善将可曰性善即足顺之而功毕人无事乎必言性恶将可曰性不可反第因任己乎既两不可则性善与恶总无与于道之事也言性善者欲以实道之自然然别有自然之说不必据之此也言性恶者欲以实为道之当然然别有当然之说不必据之此也夫物理必如此而可则道固自然矣必如是而行而后不败则道固当然矣故二者之说可以他说易也

猜你喜欢
  卷五十七 服问第三十六·郑玄
  乡党第十·朱熹
  定法第四十三·韩非
  呂祖謙後序·朱熹
  卷一百二十六·陈祥道
  卷十七·纳兰性德
  卷五·真德秀
  卷十·陈则通
  定贤篇第八十·王充
  第64章·老子
  附︰讀《大學》十義·欧阳竟无
  覆仁山法师等书·太虚
  正信会员每日必修之常课·太虚
  了本生死经·佚名
  第十一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二十一·彭定求

        卷821_1 【吊灵均词】皎然   昧天道兮有无,听汨渚兮踌躇。期灵均兮若存,   问神理兮何如。愿君精兮为月,出孤影兮示予。   天独何兮有君,君在万兮不群。既冰心兮皎洁,   上问天兮胡不闻。天不闻,神莫睹,若

  •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三上·杨慎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三上第三段 说秦汉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诗曰

  • 卷三·陈肇兴

    磺溪(彰化)陈肇兴伯康丙辰丁巳戊午·丙辰虎山岩经废园有感春兴夏雨大墩与廖沧洲茂才夜话,即叠原韵奉答连日风雨,戏用三讲全韵调沧洲捒中大风雨歌在捒连日淫潦,欲归不得,忽逢晴霁,喜而有作村馆杂兴再叠前韵留别沧洲题杨

  • 卷八·郭则沄

    圣祖勘定噶尔丹,其侄策旺阿拉布坦遁走西域,收合余众,遂据回地,别成部落,为准噶尔。阁峰尚书夙侍世宗潜邸,雍正初,擢少司马,世宗与论准噶尔事多合,即奉命往谕顺逆,以都统罗密、学士阿克敦副之。阿后官协揆,谧文勤

  • 故山樵王先生行状·王冕

    故山樵王先生行状山樵讳周字师文其先关西人系出猛之後十世祖德元仕宋官至清远军节度使靖康播迁留守建康移镇浙东未几仍守建康策勲追赠太师威定公威定之子讳琪阆州观察使庙赐忠节偕武节大夫第三子也第八子某诸军统制教

  • ●卷二十四·陶宗仪

      ◎结交重义气国初,张公可与李公仲方、鲜于公伯机同仕于朝,既而张除浙省郎中,李除都事,鲜于除浙东宣经历,胥会于杭,吹甚。李卒于官,张移书鲜于曰:“仲方殁矣,家贫子幼。吾辈若不为之经纪,则孤寡何所依也。吾以一女许配

  • 卷之二百三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傅昭传·姚思廉

    傅昭,字茂远,黄河以北灵州人,是晋朝司隶校尉傅咸的第七代孙。傅昭的祖父傅和之,父亲傅淡,熟悉三礼,是宋代知名人士。傅淡跟随宋竟陵王刘诞,后来刘诞谋反,傅淡受株连而被处死。傅昭六岁便成为孤儿,悲哀如同成年人,家族和亲族的人

  • 八〇、杨朱考·钱穆

    自《孟子》书言杨、墨,曰:“杨、墨之言盈天下”,又曰:“今天下不之杨则之墨,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后世尽人读《孟子》书,因莫勿知有杨、墨。墨为先秦显学,顾无论矣。至于杨朱,其事少可考见。先秦诸

  • 张仪逐惠施于魏·佚名

    【提要】 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很复杂,我们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必须先要明白谁跟谁关系好、谁跟谁关系恶劣,然后非常妥帖的处理人际事务。我们看看古人是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的。 【原文】 张仪逐惠施于魏。惠子之楚,楚

  • 孟子精义卷三·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精义卷三 宋 朱子 撰 公孙丑章句上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於齐章 伊川曰地不改辟民不改聚只修治便是了 或问曾西不为管仲而於子路则曰吾先子之所畏或曰羞管仲之所已为慕子路之所未就此说是否杨氏曰

  • 春秋阙如编卷三·焦袁熹

    金山焦袁熹撰庄公【下】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夏五月戊寅公败宋师于鄑宋再侵我公再败之如曰我公甚武也来者则败之矣秋宋大水外灾也公使吊焉小善尔犹愈扵己也冬王姬归于齐亦使我主昏故王姬自我国而归扵齐也齐侯来逆不书者以

  • 花言巧语的人没有仁德·孔子

    【原文】 子日:“巧言令色(1),鲜矣仁。” 【注释】 (1)令色:令,好、善;色,脸色。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读解】 巧言令色。 这是一幅伪君子的画像。 如果再加上孟子借用曾子

  • 佛本行经车匿品第十二·佚名

    菩萨以普慈,目睫绀青色。眼雨泪且言,尽心晓车匿。金鞘明珠靶,拔剑如抽虺。自以剃其头,天敬接发去。解宝璎珞付车匿,遥跪敬意嘱及曰:以此宝珠拜上王,执慈意启唯莫忧。畏死怀惧甚苦剧,乃令父王失所侥。未还膝下之报养,乃令慈母宿

  • 注维摩诘经卷第四·僧肇

    菩萨品第三于是佛告弥勒菩萨什曰。弥勒既绍尊位。又当于此土而成佛。众情所宗故先命之。弥勒维摩大小之量未可定也。或云。维摩虽大或有以而不成佛。或云。弥勒虽大将有为而故辞行或此是分身弥勒非其正体。以此三缘故

  • 卷第九·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九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妄说自得上人法学处第四摄颂曰。最初劫比罗  渔人众五百苾刍住兰若  自显记相违尔时薄伽梵。在广严城猕猴池侧高阁堂中。时有五百渔人。于胜慧河边结侣而住。时彼

  • 中国俗文学史·郑振铎

    郑振铎著。这是一部关于中国民间文学史的重要 著作。作者在第1章以“何谓‘俗文学’?”为俗文学释 义:“‘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也就 是大众的文学,换一句话,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为学士 大夫所重

  • 十门辩惑论·复礼

    凡三卷。唐朝复礼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系对太子文学权无二之释典稽疑十条一一辩释之作。十门即:通力上感门、应形俯化门、净秽土别门、迷悟见殊门、显实得记门、反经赞道门、观业救舍门、随教抑扬门、化佛隐显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