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释齐已 撰过陈陶处士旧居一室贮琴樽诗皆大雅言夜过秋竹寺醉打老僧门逺烧来篱下寒蔬簇石根闲庭除鹤迹半是杖头痕寄敬亭清越敬亭山色古庙与寺松连住此修行过春风四十年鼎尝天柱茗诗硾剡溪牋防目应思着终南北阙前湘
(明)沈周 撰○天文弘治改元元旦遇雨元旦未及春东风意先苏风来继零雨和润物皆濡助我新天子沛泽弥九区河流亦传清天与圣徳符贤俊日拔庸治道务精图尧舜不异人政化无两途我衰在畎亩感激舞蹈俱告戒各努力勤耕备公租黍穰多充
生平简介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郡(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不久被诬罢职,遂漫游北方,到过边塞。闲居十五年后,复出任文安县尉,唐玄宗天宝元年卒于官舍。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曾
◎始祖以下诸子 勖(本名乌野 子宗秀) 隈可 ◎宗室 胡十门 合住(子布辉) 掴保 衷(本名丑汉) 齐(本名扫合) 术鲁胡石改 宗贤(本名阿鲁) 挞懒 卞(本名吾母) 膏(本名阿里刺) 弈(本名三宝) 阿
却说刘备奔走途中,幸有张飞断后,始得脱难。及见赵云救回甘氏母子,又闻糜夫人伤亡,禁不住百感交萦,潸然泪下。到了张飞驰至,报称毁桥拒敌,备失声道:“桥梁不断,曹军尚恐有伏,未敢追来,今已拆去,彼料我胆怯,必然追我,不如速走罢!
南北朝 【已陈高宗宣帝顼太建元年丑周天和四年齐天统五年】春正月陈主顼立【是为宣帝】陈安城王顼既以太后令入纂大统【事具前】至是遂即帝位【复太皇太后为皇太后皇太后为文皇后立妃栁氏为皇后世子叔寳为太子
王肃,字恭懿,琅笽临沂人,司马衍的丞相王导的后人。父王奂,为萧赜尚书左仆射。王肃少时即聪慧善辩,涉猎经史,颇有大志。出仕萧赜政权,历任著作郎、太子舍人、司徒主簿、秘书丞。王肃自称擅长《礼》、《易》,其实也未能通其大义
王同皎,相州安阳县人,陈朝侍中、驸马都尉王宽的曾孙。他的先祖从琅笽郡到江左做官,陈朝灭亡,迁家到黄河以北地区。王同皎,长安年间(701~704)娶皇太子的女儿定安郡主为妻,授官朝散大夫,任职太子典膳郎。敬晖等人讨伐张易之兄弟
杨奂,字焕然,乾州奉天人,十一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金代末年考进士未中,愤然做书万言。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守御汴京的元帅崔立投降蒙古军,奂改装平民北渡黄河避难冠氏家中,冠氏待如师友。东平人严实闻奂之名,多次打听他的行踪
《史记 货殖列传》:“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蔡谟曰:“《计然》者,范蠡所
怀远城此上天头原批:「广南西路。移后。」仁宗天圣三年五月八日,广南西路提点刑狱、转运司言:「相度郑天益请移怀远军城并古阳县及都巡检廨宇,就江口寨镇江西岸起置,控扼安化等州处蛮人出入,久远甚为稳便。」初,帝虑劳百姓,令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周官义疏卷三十二夏官司马第四之五弁师掌王之五冕皆玄冕朱里延纽正义郑氏康成曰延冕之覆在上是以名焉【贾疏玉藻注延冕上覆言虽不同义则不异冕所覆前低一寸余故得冕名冕则俛也】纽小鼻在武上?所贯也
前来第三圣智事分别自性门。二正说八段中。二明净除顿渐竟。三辨声闻通相。二初标。二释。今初复次大慧。有二种声闻乘通分别相。(二并云。声闻乘有二种差别相。)谓得自觉圣差别相。(魏云。谓于内身证得圣相故。唐云。所
──二年正月在延庆观堂宏誓研究会讲──人之处世,贵真率耳!德莫德于真,贼莫贼于伪。古之圣贤豪杰,无不成于真也。然伪亦即出于古之圣贤豪杰,故老子有:“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之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呜呼!演
第二則趙州至道無難舉:趙州從諗禪師示眾云:至道無難,唯嫌揀擇。纔有言語,是揀擇是明白?老僧不在明白裏。是汝還護惜也無。時有僧問:既不在明白裏,護惜個什麼?州云:我亦不知?僧云:和尚既不知,為什麼卻道不在明白裏?州云:問事即得,禮拜
一篇。书论。东汉蔡邕撰。此篇选自宋代陈思《书苑菁华》一书,主要论述书写者应有的精神状态。主张书写前要有充分的精神准备,并对身法如何更好地表现字体要深加揣摩。其要有二:(1)主张作书之前要舒散,“任情恣性”,又
凡四卷。又称过现因果经、因果经。为刘宋求那跋陀罗所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册。系采释迦自传之形式,说其过去世为善慧仙人修行者,曾师事普光如来,至成佛后所说的本生之事迹,由于此一因缘,故于现世能成就一切种智。为汉译经典
全一卷。唐代窥基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为注释鸠摩罗什所译之阿弥陀经。计分七门:(一)明示弥陀佛身通于报化二身,登地菩萨见佛之受用身,地前菩萨及凡夫唯见应化身。(二)就佛土说法性土、自受用土、他受用土、变化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