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辩伪录

凡五卷。元代祥迈撰。又称至元辩伪录。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祥迈于至元二十八年(1291)奉敕撰著本书,以驳斥道教之伪说。其起因系由于南宋理宗宝祐三年(元宪宗五年,1255),全真道首领丘处机、李志常等强占寺院四百八十二所,毁坏佛像、宝塔,改建为道观,并传布老子化胡经及老子八十一化图,引起佛道二教激烈争论。元世祖于至元十八年命佛道二家辩论道家经典之真伪,后将道德经以外之道书悉数焚毁,并命祥迈撰此书。书之前半部共十四篇,驳斥道家、道教之说;后半部记述元定国号(1271 )前后佛道争斗之原委,并附有关之文献。

《辩伪录》全部章节目录

(1)辩伪录 第一卷
(2)辩伪录 第二卷
(3)辩伪录 第三卷
(4)辩伪录 第四卷
(5)辩伪录 第五卷

猜你喜欢
  大乘日子王所问经·佚名
  解节经·佚名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佚名
  正法念处经·佚名
  金刚般若经疏·智顗
  金刚三昧经论·元晓
  首楞严义疏注经·子璇
  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分·佚名
  僧羯磨·怀素
  大比丘三千威仪·佚名
  五家宗旨纂要·别庵性统
  华严经章·佚名
  无量大慈教经·佚名
  新菩萨经·佚名
  人施设论·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李铨·唐圭璋

      李刘梅亭先生四六标准有李通判铨,盖铨为宁宗时人,曾官通判。   点绛唇   一朵千金,帝城谷雨初晴后。粉拖香透。雅称群芳首。   把酒题诗,遐想欢如旧。花知否。故人清瘦。长忆同携手。

  • 卷十·李蓘

    钦定四库全书宋艺圃集卷十明 李蔉 编黄庭坚五十首赠东坡【二首】江梅有佳实托根桃李场桃李终不言朝露借恩光孤芳忌皎洁氷雪空自香古来和鼎实此物升庙廊嵗月坐成晚烟雨青已黄得升桃李柈以逺初见尝终然不可口掷置官道

  • 卷三百九十九·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九十九狮子类长短句陆探微画狮子屏风賛   【宋】苏 轼圆其目仰其鼻奋髯吐舌威见齿舞其足前其耳左顾右盼喜见尾虽猛而和葢其戱嵓嵓高堂防燕几啼呼颠沛走百鬼呜呼妙哉我陆子七

  • ●卷第二十九·胡三省

    【汉纪二十一】起上章执徐,尽着雍困敦,凡九年。孝元皇帝下永光三年〔(庚辰、前四一)〕①春,二月,冯奉世还京师,更为左将军,赐爵关内侯。②三月,立皇子康为济阳王。〔济,子礼翻。〕③夏,四月,平〔【章:乙十一行本「平」上有「癸未」

  • 跋二·沈云

    台湾郑氏始末纪六卷,德清沈云撰、乌程沈垚注。摭拾详尽,信而有征,足备史家之参考。成功父子辟地海外,自保一隅,延及三世,有明遣老矢志不食周粟者类皆航海东渡,往依郑氏。台湾文化之盛,与各行省相埒,皆郑氏先导之功也。家厚堂教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二·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十景泰元年五月甲辰朔 太上皇帝在迤北○ 帝遣太监尹凤为正使奉御郑善为副使谕祭故朝鲜国王李祹并持节册封祹子珦为朝鲜国王赐敕谕珦以笃承先志益坚事上之诚恪守臣节永修职贡之敬简任贤良善抚国众惇行

  • 卷之七百三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一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卷之二百·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涌幢小品卷之三十·朱国祯

    虏众来归常郑公既擒纳哈出。其众惊溃。河水一夕大深。断其后路。皆曰天也。其帅五十八。帅众来归。亦曰天也。非不得已也。五十八。阿连人。习其国书。入太学。麤涉传记。颇醇谨。在元为平章。既归。赐姓。历官。数有

  • 崔道固传·沈约

    崔道固,清河人,世祖时代,以能干被赏识,当太子屯骑校尉,左军将军。大明三年(459),出外当齐、北海二郡太守。百姓焦恭挖开古墓,搞到一套玉铠。崔道固搜索到手,献给朝廷,并把焦恭捉起来关住。便到内地当新安王刘子鸾北中郎谘议参

  • 袁充传·魏徵

    袁充字德符,原是陈郡陽夏人。 后来寓居丹陽。 祖父袁昂、父亲袁居正,都是梁朝的侍中。 袁充年少时机敏聪慧,十多岁的时候,父亲的朋友来家中做客,当时正值初冬天气,袁充还穿着葛衫。 来客引《诗经》打趣他说:“葛布粗啊梆布细

  • 成唯识论了义灯卷第六(本)(论第七未尽)·慧沼

    淄洲大云寺苾刍惠沼撰言余识识故。本释如疏。西明云。第六意识。及大众部等所立细意识。自宗七.八皆是有法余识识故。然七.八识前依理.教已成立。故有法得成 今谓不尔。若前成立有法得成。非取外法前已立讫。应立已成。

  • 俱舍论记 第二十六卷·普光

    俱舍论记 第二十六卷沙门释光述分别智品第七之一分别智品者。决断重知故名为智。此品广明故名分别。所以次明智品者。前品明果。此品明因。因望果亲故次辨智前品初说至智非见耶者。就此品中。大文有二。一明诸

  • 善见律毗婆沙卷第十一·佚名

    萧齐外国三藏僧伽跋陀罗译问曰:“若数至三四置者,有何不善?”答曰:“出入息逼促,因逼促故,心难调伏。譬如牛栏内牛极多,在栏里迮切,会当破栏出。若足十者,身中宽容如大栏,宽容牛故,易可守养。”“若至八九有何不善?”答曰:“勿使乱

  • 后周文纪·梅鼎祚

    八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编为《文纪》,此为其一。“后周”之谓,源于卢思道所作《兴亡论》;仅以史称,以别国号,固无实义。然清《四库全书》编撰者唯以令狐德棻《国史

  • 易音·顾炎武

    三卷,明清之际顾炎武撰。此书为顾氏《音学五书》之一。《五书》经三十年五易其稿而成,自言“据唐人以正宋人之失,据古经以正沈氏(约)唐人之失,而三代以上之音,部分秩如,至赜而不可乱”。他发现“卜筮之辞,多用音和,以便人之玩

  • 舞后的归宿·程小青

    三十年代的上海,一个风雨交加之夜,华丽的别墅中突然传出枪响,鼎鼎大名的“舞台王后”被杀,死者身上既有枪伤又有刀伤,显然凶手不止一人,一代神探霍桑神机妙算,终将这起双重谋杀案大白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