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瑀,字时文,后梁明帝子也。九岁,封新安王。国除,以女兄为隋晋王妃,故入长安。瑀爱经术,善属文。性鲠急,鄙远浮华。尝以刘孝标《辩命论》诡悖不经,乃着论非之,以为:“人禀天地而生而谓之命,至吉凶祸福则系诸人。今一于命,非先王所 
- 	钦定四库全书	贞观政要卷一      唐 吴兢 撰	元 戈直 集论	【愚按贞观者唐太宗表年之号也易大传曰天地之道贞观者也犹言天地之文理主於正以示人也政要者唐史臣吴兢类辑贞观间君臣之嘉言善行良法美政之大要 
-   ◎宋纪七十九 ∷起柔兆摄提格正月,尽六月,凡六月。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讳煦,神宗第六子,母曰钦圣皇后朱氏。熙宁九年,十二月,七日已丑,生于宫中,赤光照室。初名佣,授检校太尉、天平军节 
- 杨素字处道,从小就胸怀磊落,志向远大,不拘小节。一般人大多不了解他,惟有从祖杨宽惊异他的才能,常常对子孙们说“:处道出类拔萃,是一个特殊的人才,不是你们所能赶得上的。”杨素后来与安定的牛弘志同道合,两人酷爱学习,研讨经典 
- 李献甫,字钦用,李献能的堂弟。他博通经史,特别精通《左氏春秋》和地理学。李献甫为人干练而有心计,他所想到的比别人深远得多,所以当时人称赞他学识满腹。兴定五年(1221),李献甫中进士,历任咸阳主簿、行台令史。正大初年(122 
- 	战国策曾序	刘向所定着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十一篇者阙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後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叙曰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後诈谋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说 
- 《汉》《隋》两书《地理志》,皆详述当时各地风俗,而唐以后之史阙焉。杜氏《通典》,本《禹贡》九州,益以南越之地,各言其风俗,其辞甚略,然与《汉》《隋》两书校其同异,亦足见风俗变迁之迹也。今录其说如下:雍州曰:“雍州之地,厥田 
- 天设日月,列星辰,调阴阳,张四时,日以暴之,夜以息之,风以干之,雨露以濡之。其生物也,莫见其所养而物长;其杀物也,莫见其所丧而物亡。此之谓神明。圣人象之,故其起福也,不见其所由而福起;其除祸也,不见其所以而祸除。远之则迩,延之则疏 
-   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福在积善,祸在积恶。  饥在贱农,寒在堕织。安在得人,危在失事。  富在迎来,贫在弃时。上无常操,下多疑心。  轻上生罪,侮下无亲。近臣不重,远臣轻之。  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枉士无 
- 宋 苏轼 撰虞书舜典第二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厯试诸难作舜典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重袭也华文也袭尧之文也濬哲文明温恭允塞濬深也哲智也塞实也书曰刚而塞诗曰秉心塞渊德升闻幽也乃命以位慎徽五典五典 
-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详解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详解卷三十一宋 王昭禹 撰乡士掌国中各掌其乡之民数而纠戒之听其狱讼察其辞辩其狱讼异其死刑之罪而要之旬而职听于朝司冦听之断其狱弊其讼于朝羣士司刑皆在各丽其法以 
- 【原文】捭阖之道,以一陰一陽一试之①。故与一陽一言者,依崇高②;与一陰一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为小无内,为大无外③。益损、去就、倍 
- △庄严品第二十二善男子,尔时大悲菩萨摩诃萨。五体礼宝藏如来足已,还坐如来前。问宝藏如来言:世尊,说菩萨道决定三昧门净资用法门。世尊,云何得满三昧门净资用法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具何资用得住坚固。以何决定三昧门而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真言大智变化品第五  尔时世尊大遍照金刚如来。观察一切如来已。入寂静无尘最胜金刚三摩地。于此三摩地出已。从金刚三昧。说一切如来母佛眼大菩萨 
-     唐三藏法师义净述  义净因译无著菩萨般若颂释讫。详夫大士判其九喻。可谓文致幽深。理义玄简。自非地邻极喜。谁能发此明慧。而西域相承云。无著菩萨昔于睹史多天慈氏尊处。亲受此八十颂。开般若要门。顺瑜 
- 出家修道理观为本(事钞沙弥篇。业疏受戒篇。约教摄机。观列三位。意使初入道人。所修诸行。莫不皆以理观。而为本焉)。事钞(下四)云。但出圣道。无始未曾。皆由着世。惯习难舍。今既拔俗。必行圣业。经中乃多。要分三 
- 诗文别集。元方回著。三十六卷。乃方回元时罢官后所作。卷一至卷二八是诗,卷二九至卷三六为赋、说、引、序、记等文。据集中《虚谷桐江续集序》称为二十卷,而《千顷堂书目》则著为五十卷,今考集中诗文,知此集非一次编 
- 正一天师告赵升口诀,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南北朝。此篇乃正一天师张陵授弟子赵升。内称太上老君因六天不正,故以「正一盟威之道」授张道陵,令其设二十四治以化邪俗之人。又授「黄老赤箓」,付于种民,以修长生。后因佩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