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百九十四

 

  卷594_1 【登芜城】储嗣宗

  昔人登此地,丘垄已前悲。今日又非昔,春风能几时。

  卷594_2 【沧浪峡(一作储光羲诗)】储嗣宗

  沧浪临古道,道上石成尘。自有沧浪峡,谁为无事人。

  卷594_3 【垓城】储嗣宗

  百战未言非,孤军惊夜围。山河意气尽,泪湿美人衣。

  卷594_4 【南陂远望】储嗣宗

  闲门横古塘,红树已惊霜。独立望秋草,野人耕夕阳。

  孤烟起蜗舍,飞鹭下渔梁。唯有田家事,依依似故乡。

  卷594_5 【宿玉箫宫】储嗣宗

  尘飞不到空,露湿翠微宫。鹤影石桥月,箫声松殿风。

  绿毛辞世女,白发入壶翁。借问烧丹处,桃花几遍红。

  卷594_6 【晚眺徐州延福寺】储嗣宗

  杉风振旅尘,晚景藉芳茵。片水明在野,万花深见人。

  静依归鹤思,远惜旧山春。今日惜携手,寄怀吟白蘋。

  卷594_7 【宿甘棠馆】储嗣宗

  尘迹入门尽,悄然江海心。水声巫峡远,山色洞庭深。

  风桂落寒子,岚烟凝夕阴。前轩鹤归处,萝月思沈沈。

  卷594_8 【和茅山高拾遗忆山中杂题五首·山泉】储嗣宗

  香味清机仙府回,萦纡乱石便流杯。

  春风莫泛桃花去,恐引凡人入洞来。

  卷594_9 【和茅山高拾遗忆山中杂题五首·巢鹤】储嗣宗

  千万云间丁令威,殷勤仙骨莫先飞。

  若逢茅氏传消息,贞白先生不久归。

  卷594_10 【和茅山高拾遗忆山中杂题五首·胡山】储嗣宗

  犬入五云音信绝,凤楼凝碧悄无声。

  焚香古洞步虚夜,露湿松花空月明。

  卷594_11 【和茅山高拾遗忆山中杂题五首·小楼】储嗣宗

  松杉风外乱山青,曲几焚香对石屏。

  空忆去年春雨后,燕泥时污太玄经。

  卷594_12 【和茅山高拾遗忆山中杂题五首·山邻】储嗣宗

  石桥春涧已归迟,梦入仙山山不知。

  柱史从来非俗吏,青牛道士莫相疑。

  卷594_13 【送道士】储嗣宗

  泠然御风客,与道自浮沉。黄鹤有归语,白云无忌心。

  药炉经月净,天路入壶深。从此分杯后,相思何处寻。

  卷594_14 【宿山馆】储嗣宗

  寂寞对衰草,地凉凝露华。蝉鸣月中树,风落客前花。

  山馆无宿伴,秋琴初别家。自怜千万里,笔砚寄生涯。

  卷594_15 【入浮石山】储嗣宗

  斜日出门去,残花已过春。鸟声穿叶远,虎迹渡溪新。

  入洞几时路,耕田何代人。自惭非避俗,不敢问迷津。

  卷594_16 【送人归故园】储嗣宗

  远节惨言别,况予心久违。从来忆家泪,今日送君归。

  野路正风雪,还乡犹布衣。里中耕稼者,应笑读书非。

  卷594_17 【得越中书】储嗣宗

  芳草离离思,悠悠春梦馀。池亭千里月,烟水一封书。

  诗想怀康乐,文应吊子胥。扁舟恋南越,岂独为鲈鱼。

  卷594_18 【秋墅】储嗣宗

  欲暮候樵者,望山空翠微。虹随馀雨散,鸦带夕阳归。

  穷巷长秋草,孤村时捣衣。谁知多病客,寂寞掩柴扉。

  卷594_19 【哭彭先生】储嗣宗

  谷口溪声客自伤,那堪呜咽吊残阳。空阶鹤恋丹青影,

  秋雨苔封白石床。主祭孤儿初学语,无媒旅榇未还乡。

  门人远赴心丧夜,月满千山旧草堂。

  卷594_20 【和顾非熊先生题茅山处士闲居】储嗣宗

  归耕地肺绝尘喧,匣里青萍未报恩。浊酒自怜终日醉,

  古风时得野人言。鸟啼碧树闲临水,花满青山静掩门。

  唯有阶前芳草色,年年惆怅忆王孙。

  卷594_21 【长安怀古】储嗣宗

  祸稔萧墙终不知,生人力屈尽边陲。赤龙已赴东方暗,

  黄犬徒怀上蔡悲。面缺崩城山寂寂,土埋冤骨草离离。

  秋风解怨扶苏死,露泣烟愁红树枝。

  卷594_22 【过王右丞书堂二首】储嗣宗

  澄潭昔卧龙,章句世为宗。独步声名在,千岩水石空。

  野禽悲灌木,落日吊清风。后学攀遗址,秋山闻草虫。

  万树影参差,石床藤半垂。萤光虽散草,鸟迹尚临池。

  风雅传今日,云山想昔时。感深苏属国,千载五言诗。

  卷594_23 【孤雁】储嗣宗

  孤雁暮飞急,萧萧天地秋。关河正黄叶,消息断青楼。

  湘渚烟波远,骊山风雨愁。此时万里道,魂梦绕沧洲。

  卷594_24 【赠隐者】储嗣宗

  尽室居幽谷,乱山为四邻。雾深知有术,窗静似无人。

  鹤语松上月,花明云里春。生涯更何许,尊酒与垂纶。

  卷594_25 【早春怀薛公裕】储嗣宗

  幽独自成愚,柴门日渐芜。陆机初入洛,孙楚又游吴。

  失意怨杨柳,异乡闻鹧鸪。相思复相望,春草满南湖。

  卷594_26 【村月】储嗣宗

  月午篱南道,前村半隐林。田翁独归处,荞麦露花深。

  卷594_27 【早春】储嗣宗

  野树花初发,空山独见时。踟蹰历阳道,乡思满南枝。

  卷594_28 【送友人游吴】储嗣宗

  吴山青楚吟,草色异乡心。一酌水边酒,数声花下琴。

  登楼旧国远,探穴九疑深。更想逢秋节,那堪闻夜砧。

  卷594_29 【赠别】储嗣宗

  兰泽伤秋色,临风远别期。东城草虽绿,南浦柳无枝。

  直道岂易枉,暗投谁不疑。因君问行役,有泪湿江蓠。

  卷594_30 【经故人旧居】储嗣宗

  万里访遗尘,莺声泪湿巾。古书无主散,废宅与山邻。

  宿草风悲夜,荒村月吊人。凄凉问残柳,今日为谁春。

  卷594_31 【随边使过五原】储嗣宗

  偶逐星车犯虏尘,故乡常恐到无因。

  五原西去阳关废,日漫平沙不见人。

  卷594_32 【春怀寄秣陵知友】储嗣宗

  庐江城外柳堪攀,万里行人尚未还。

  借问景阳台下客,谢家谁更卧东山。

  卷594_33 【宋州月夜感怀】储嗣宗

  雁池衰草露沾衣,河水东流万事微。

  寂寞青陵台上月,秋风满树鹊南飞。

  卷594_34 【吴宫】储嗣宗

  荒台荆棘多,忠谏竟如何。细草迷宫巷,闲花误绮罗。

  前溪徒自绿,子夜不闻歌。怅望清江暮,悠悠东去波。

  卷594_35 【春游望仙谷】储嗣宗

  清无车马尘,深洞百花春。鸡犬疑沾药,耕桑似避秦。

  登山采樵路,临水浣纱人。若得心无事,移家便卜邻。

  卷594_36 【圣女祠】储嗣宗

  石屏苔色凉,流水绕祠堂。巢鹊疑天汉,潭花似镜妆。

  神来云雨合,神去蕙兰香。不复闻双佩,山门空夕阳。

  卷594_37 【宿范水】储嗣宗

  行人倦游宦,秋草宿湖边。露湿芙蓉渡,月明渔网船。

  寒机深竹里,远浪到门前。何处思乡甚,歌声闻采莲。

  卷594_38 【送顾陶校书归钱塘】储嗣宗

  清苦月偏知,南归瘦马迟。橐轻缘换酒,发白为吟诗。

  水色西陵渡,松声伍相祠。圣朝思直谏,不是挂冠时。

  卷594_39 【题云阳高少府衙斋】储嗣宗

  大隐能兼济,轩窗逐胜开。远含云水思,深得栋梁材。

  吏散山逾静,庭闲鸟自来。更怜幽砌色,秋雨长莓苔。

  

猜你喜欢
  卷四百八十七·彭定求
  卷二百二十一·彭定求
  卷六咏物四句·冯梦龙
  陈德和·隋树森
  卷四十八·徐世昌
  卷369 ·佚名
  巻二十二·李攀龙
  卷十三·王琦
  卷八 晚唐二·佚名
  卷三·孟郊
  卷六百十五·佚名
  卷五百九·佚名
  卷十九·康熙
  卷四十五·查慎行
  卷三·林朝崧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九·阮阅

      ●卷十九·隐逸门  世人渭(论)渊明,皆以其专用肥遁,初无康济之念,能知其心者寡也。尝求其集,若云:“岁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又有云:“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其自

  • 卷一·王夫之

    ◎大行皇帝纪 大行皇帝讳由根,神宗显皇帝孙也。考端皇帝,讳常瀛,神宗第八子,封桂王。继嫡妃王氏,无出;贵人马氏,生二子,长桂恭王,次上。以天启三年癸亥岁十月十九日,生上于燕邸。天启七年秋,端皇帝出封于衡州。端皇帝垂颐丰背

  • ◎和平文学家傅彦长·佚名

    大上海沦入魔堂后,租界已成孤岛,周围都是魑魅魍魉蠢动着。大家指落水为“过桥”,因为那时敌伪的一切大本营还在四川路桥之北,故有此称。而傅彦长“先生”以暨大“名”教授资格为文人最早投

  • 第二十四卷 仕绩 一 五·缪荃孙

    常 州 府 二 明(上)朱颙 朱安二朱颙,字德观,靖江人。元两淮运使忠义之子,生而秀伟,博学工书。自泰兴徙居马洲。洪武初,郡县以才行举。进四策,一曰定礼乐,二曰正风俗,三曰严经略,四曰尊贤才。上嘉纳之,擢知临江府事。

  • 浦阳人物记附録·宋濂

    ○宋进士题名嘉佑四年刘辉榜于房嘉佑八年许将榜方资熙宁九年徐铎榜钱遹元佑三年李常宁榜方扬逺崇宁五年蔡薿榜严裕 梅执礼大观三年贾安宅榜吴徳舆宣和三年何涣榜吴传绍兴二十一年赵逵榜朱绂隆兴元年木待问榜方果 黄

  • ·上粤督徐仲绅制军书·丁曰健

    某羁身海外,瞬届三秋。连年以来,诸叨庇佑,地方大局粗安,尚不至屡出巨案,糜帑殃民为幸。现在海洋,亦无台飓作虐,萑苻并渐见肃清,堪以仰慰远廑。唯交秋以后,得雨未能沾足;虽早榖已登,而冬收不足,恐难保其帖然相安。台

  • 卷十·刘因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集义精要卷十    元 刘因 撰原阙

  • 周书·文侯之命·佚名

    平王锡晋文侯秬鬯、圭瓒,作《文侯之命》。王若曰:「父义和!丕显文、武,克慎明德,昭升于上,敷闻在下;惟时上帝,集厥命于文王。亦惟先正克左右昭事厥辟,越小大谋猷罔不率从,肆先祖怀在位。呜呼!闵予小子嗣,造天丕愆。殄资泽于下民,侵

  • 冠义·姚际恒

    冠,古乱反。此撮取郊特牲中言冠义者,及士冠礼一二事,前后敷衍,以为冠义一篇,昏义亦同,余说见郊特牲。此冠、昏之义,两篇所谓「有之无所补,无之靡所阙者」是也。自注疏以及诸儒,无不皆以礼记冠、昏、乡饮酒、射、燕、聘六义,为释

  •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李叔同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杭州这个地方实堪称为佛地,因为寺庙之多约有两千余所,可想见杭州佛法之盛了!最近《越风》社要出关于《西湖》的增刊,由黄居士来函,要我做一篇《西湖与佛教之因缘》。我觉得这个题目的范

  • 宗镜录卷第五十六·延寿

    夫三能变中。已论八识。今依经论。更有多门。舒则无边。卷唯一道。经中又明。有九种识。以兼识性故。或以第八染净别开。故言九识。非是依他体有九。亦非体类别有九识。九识者。以第八染净。别开为二。以有漏为染。无

  • 卷第六·佚名

    翻梵语卷第六·杂人名第三十·杂姓名第三十一杂人名第三十·优尸那(应云沤舍那 译曰大明星也) 大智论第四卷·劬嫔(应云劬嫔陀 译曰劬者牛亦云天亦云地嫔陀者智)·萨陀婆(应云萨陀

  • 石雨禪師法檀敘·石雨明方

    雲門宿古廟中,拾得洞山寶鏡,圓明清淨,鑒照十方,佛來、魔來,面目全露,末後以光明藏囑付石雨禪師。余舟過鏡湖,寶光露現,鏡中相見,眉目宛然,乃知雲門猶在也。鏡裏機緣無容久薀,特為拈出,以示諸方。海▆道人黃端伯題。

  • 文山集[四库本]·文天祥

    诗文别集。南宋文天祥撰。二十一卷。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年二十举状元,历官江西安抚使,右丞相兼枢密使,封信国公。景炎二年(1277),元兵入江西,天祥兵败,退入广东,次年,在五坡岭(海丰北)

  • 太上灵宝元阳妙经·佚名

    天尊述六种弊行、五种观身、业报因缘、五阴八苦、道性即天尊、诸恶地狱、慈行观行德行。敦煌道经中有此经片断。疑该经出于南北朝。

  • 屏岩小稿·张观光

    元诗别集。1卷。旧题张观光撰。但此《屏岩小稿》内容全同于元人黄庚的《月屋漫稿》,显然是1部伪书。《四库全书》编者虽然注意到两集有个别诗相同,但仍将两书一齐收入别集类,没有细作鉴别,也没有发现《屏岩小稿》与《

  • 大法炬陀罗尼经·佚名

    二十卷,隋阇那崛多译。善威光天子请问陀罗尼门。佛入大力庄严三昧,说过去之放光如来说此经事。一经五十二品,皆述昔时放光如来所说之法。

  • 律相感通传·道宣

    一卷。唐代释道宣撰。《律相感通传》一书,道宣作于唐乾封二年 (667)。《法苑珠林》载:“道宣律师乾封二年仲春,逐静修道,遂感冥应。于是律师既承灵属,扶疾笔受,随闻随录,合成十卷”。此传主要记载了有关律相感通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