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九

  ●卷十九·隐逸门

  世人渭(论)渊明,皆以其专用肥遁,初无康济之念,能知其心者寡也。尝求其集,若云:“岁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又有云:“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其自乐田亩,乃卷怀不得已耳。士之出处,未易为世俗言也。〔《韵语阳秋》、《溪诗话》卷八〕

  瓢之为器,贫者所用,故颜子以一瓢饮,而扬子比之山雌。文康公筑室泛金溪上,阖门千指,朝齑暮盐,未尝敢以贫为病。尝因溪结亭,号曰瓢饮,盖欲少见慕贤好古、安贫乐道之意。予尝有诗云:“我不学许由隐烟雾,得瓢不饮惟挂树。又不学德义居虎丘,带瓢入市多骑牛。分无玉瓯囊古锦,病渴文园只瓢饮。

  不(下)瞰金溪新结亭,未须引吸如长鲸。但愿金溪化为酒,岁岁持瓢醉花柳。”

  〔《韵语阳秋》卷二○〕

  《杜寻苑(范)十隐居》云:“侍立小童清。”义山《忆正一》云:“炉烟销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子厚云:“日午独眠(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秀老云:“夜深童子唤不起,猛虎一声山月高。”闲弃山间累年,颇得此数诗气味。〔《溪诗话》卷四〕

  陈抟负经纶才,历五季乱离,游行四方,志不遂,入武当山,后隐居华山。

  自晋汉以后,每闻一朝革命,颦蹙数日。人有问者,瞪目不答。一日,方乘驴游华阴市,闻太祖登极,惊喜大笑。问其故,又笑曰:“天下自此定矣。”太祖方潜龙时抟尝见天日之表,知太平之有自矣。遁迹之初,有诗云:“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紫陌纵荣争及睡,朱门虽贵不如贫。愁闻剑戟扶危主,闷见笙歌聒醉人。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岂浅哉!〔邵伯温《易学辨感》〕

  陈抟,周世宗尝召见〔赐号白云先生〕。太平兴国初,再召赴阙。太宗赐诗云:“曾向前朝出(号)白云,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征召,总把三峰乞与君。”先生服华阳巾,草屦垂绦,以宾礼见,赐坐。〔《渑水燕谈》卷四〕

  康节除秘书省校书郎颍州团练推官,辞,不许。既受命即引疾不起,且以诗答乡人曰:“平生不作皱眉事,天下应无切齿人。断送落花安用雨,装添旧物岂须春!幸逢尧、舜为真主,且放巢由作外臣。六十病夫宜揣分,监司无用苦开陈。”

  〔《言行录》〕

  后复再召,抟辞曰:“九重仙诏,休教丹凤衔来;一片野心,已被白云留住。”

  〔《辩惑》〕

  种放别业在终南山,后生从之学者甚众。性颇嗜酒,躬耕种秫以自酿。所居有林泉之胜,殊为幽绝。真宗闻之,遣中使携画工图之,开龙图阁,召辅臣观焉,上欲(叹)赏之。其后复闻魏野居有幽致,帝亦遣人图之。故野有诗云:“幽居帝画看。”〔《渑水燕谈》卷四〕

  张横渠《八翁吟》诗十首:“步虚声里八奇翁,八奇须信古英雄。宾朋未散山翁醉,听歌同入醉乡中。”傅岩岩下筑岩翁,幽通心与帝心通。忧勤未感思贤梦,相霖何日见成功!”“溪溪畔钓鱼翁,濯缨溪水听溪松。龟猷未告非熊兆,渔蓑堪笑老龙钟。”“老原原上卜年翁,感天功业动天聪。流言未信成王悟,悟成全得起禾风。”龟山山下感麟翁,麟翁知己几时逢。自从颜、孟希踪后,几人今日更希踪!”“青牛西去伯阳翁,当年夫子叹犹龙。立言为恐真风丧,岂知言立丧真风。”“寓言豪诞漆园翁,夸谈名理浩无穷。早知悬解人间世,争知悬解不言中!”“一身无碍竺乾翁,遍圆身世戒身同。船师从我乘桴去,顽空中与指真空。”“褒斜谷口卧龙翁,量如江海气如虹。不应三顾逢先主,至今千载慕冥鸿。”“篮舆多病八吟翁,云宾溪叟恣游从。清时无事青山醉,青山仍醉最青峰。”

  处士魏野字仲先,陕州人。居于东郊,筑草堂,有水竹之胜。好弹琴,作诗清苦,多闻于时。前后郡中皆所礼遇。上祀汾阴召之,辞疾不至。野以诗贽公曰:“从前辅相皆频出,独在中书十五秋。泰岳、汾阴俱礼毕,这回好伴赤松游。”

  公览之,喜形于色,以酒茗药物为答。素编先公遗札,有公自写此诗数本。〔《王文公正遗事》〕

  旦得诗感悟,以疾屡辞政柄,遂拜太尉、玉清昭应宫使。又曰:魏野谓寇准曰:“自古功名盖世少有全者。”因与诗曰:“好去上天辞将相,归来平地作神仙。”及贬,始悔不用野之言云。〔《仁宗政要》〕

  《复斋漫录》云:晋皇甫谧《高士传》载,四皓见秦政虐,乃避入蓝田山,作歌曰:“汉之(莫莫)高山,深谷逶迤。烨烨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安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不如贫贱之肆志。”〔《渔隐从话》后集卷一〕

  林逋字君复,居杭州西湖之孤山。真宗闻其名,赐号和靖处士,诏长吏岁时劳问。逋工于画,善为诗,如〔“草泥行郭索,云木叫钩”,颇为士大夫所称。

  又〕《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评诗者谓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及(又)其临终为句云:“茂陵他日求遗稿,尤喜初(曾)

  无《封禅书》。”尤为人称诵。自逋之卒,湖山寂寥,未有继者。〔《归田录》〔卷二〕

  又《青箱杂记》云:逋,景初尚无恙。范文正公亦过其庐,赠逋诗曰:“巢由不愿仕,尧舜岂遗人?”又曰:“风俗因君厚,文章到老醇。”其激赏如此。〔《言行录》〕

  武夷之溪东流凡九曲,而第五曲为最深。盖其山自北而南者,至此而尽耸。

  全石为一峰,拔地千尺。上小平处,微戴土生林木,极苍翠可玩。而四ㄨ稍下,则反削而入如方屋帽者,旧经所谓大隐屏也。……直屏下两麓相抱之中,西南向为屋三间者,仁智堂也。堂左右两室,左曰隐求,以待栖息。朱氏《隐求室》诗曰:“晨窗林影开,夜枕山泉响。隐去复何求,无言道心长。”丘氏诗曰:“抱□(膝)小窗深,读书空谷响。一笑有会心,纷纷自□长。”项氏诗曰:“种桑不疗寒,莳粟长苦饥。饥寒□□(亦时)有,但使愿无违。”袁氏诗曰:“本是山中人,归作山中友。岂同荷老,永结躬耕耦。浮云一出岫,肤寸弥九有。此志未可量,见之千载后。”刘平父诗曰:“宁怀栖遁情,闲袖经纶手。风云倘未期,猿鹤且为友。”万氏诗曰:“平生区中缘,中岁从黄绮。出处本无心,谁云今隐几?”黄子厚诗曰:“隐侧混樵牧,坚高存圣功。怀哉得所尚,一瓢从屡空。”

  〔《朱文公文集》卷九,他人和诗系本集编者辑〕

  韩氏《次棹歌韵》:“宛宛溪流叠九湾,山猿时下鸟关关。钓矶茶灶山中乐,大隐屏边日月闲。”〔同上〕

  淮南小山作《招隐》,极道山中穷苦之状,以风切遁世之士使无遐心,其旨深矣。其后左太冲、陆士衡相继有作,虽极清丽,顾乃自为隐遁之辞,遂与本题不合。故王康琚作诗以反之,虽正左、陆之误,而所述乃老氏之言,又非小山本意也。十月十六日夜坐,许生(“生”作“进之”)挟琴过予书堂,夜久月明,风露凄冷,生挥弦度曲,声甚悲壮。既乃更为《招隐》之操,而曰:“谷城老人尝欲为予依永作辞而未就也。”予感其言,因为推本小山遗意,戏作一阕,〔又为一阕〕以反之,口授许生,写呈谷城老者〔及〕诸名胜,请共赋之,以备山中异时故事云:“南山之幽,桂树之稠,枝相つ,高拂千崖素秋。下临深谷之寒流。

  王孙何处,扳援久淹留!闻说山中,虎豹昼嗥;闻说山中,熊罴夜咆。丛薄深林鹿呦呦。猕猴与君居,山鬼伴君游。君独胡为自聊。〔音留〕。岁云暮矣将焉求。

  思君不见,我心徒离忧。”“南山之中,桂树秋风,云冥。下有寒栖老翁。木食涧饮迷春冬。此间此乐,优游眇何穷?我爱〔阳〕林,春葩昼红;我爱阴崖,寒泉夜淙。竹柏含烟怕(悄)青葱。徐行发《商歌》(清商),安坐抚孤(枯)

  桐。不问簟(箪)瓢屡空,但把(抱)明月甘长终。人间虽乐,此心谁与同!”

  〔右《隐》  按:以上见《朱文公集》卷一,第一首作“招隐”,第二首作“反招隐”,文集无下二首〕“南山之阿,桂树婆娑,云嵯峨。下荫连蜷旧柯。秋思渺渺秋风多。王孙不见,扳援时寤歌。岑寂空山,良宵月华。诘曲前溪,春流迅波,秀木盘纡杂青莎。猿猴慕熊罴,麋鹿友ば。荒忽淹留奈何,思君使我长咨嗟。人间岁月,惊心易蹉跎。”“幽居中林,散发披襟,山,慰此栖迟素心。

  绿绮一曲传清音。超然忘世,谁能共浮沉。远汲寒溪,烟雨昼阴;独宿空斋,哀猿夜吟。竹柏摇风更萧森。春兰得芳纫,秋菊伴孤斟。此意宁论古今。劝君与我同投簪。徜徉归去,歌谷云深。”〔右《反招隐》〕

 

  ●卷十九·恬退门

  《蔡宽夫诗话》云:乖崖少喜任侠,学击剑,尤乐闻神仙事。为举子时,尝从陈希夷欲分华山一半。希夷以纸笔蜀笺赠之。公笑曰:“吾知先生之旨矣,殆欲驱我入闲处乎?”然性极清介,居无妾媵,不事服玩。朝衣之外,燕处惟纱帽皂绦,一黄土布裘而已。至今人传其画象,皆作此饰。始及第时,尝以诗寄傅霖逸人云:“前年失脚下鱼矶,若恋明时不忍归。为报巢由莫相笑,此心非是爱轻肥。”李顺之乱,乖崖帅蜀,有诗寄陈希夷云:“性愚不肯住山林,刚要清流拟致君。今日星驰剑南去,回头惭愧华山云。”皆〔见〕真(其)素志也。〔《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九〕

  《复斋漫录》云:唐人诗:“有意效承平,无功答圣(盛)明。灰心缘忍事,霜鬓为论兵。道直身还在(泰),恩深(思屯)命转轻。梅盐非拟议,葵藿是平生。白日长垂照,青蝇谩发声。嵩阳旧田宅(地),终使谢(拟自)归耕。”中书后堂□(北)轩西壁有题灰心霜鬓之句者,验其笔迹,旧相李公迪之书也。李入相时,边兵未动,意在忍事之语。元献《中书即事》诗叙其事云:“惨惨高槐落,凄凄余菊寒。粉墙多记墨,聊为拂尘看。”正为此也。苕溪渔隐曰:“《蔡宽夫诗话》以‘灰心缘忍事,霜鬓为论兵’之句是裴晋公作,李文定尝亲书于中书壁间。”〔同上卷二○〕

  《察宽夫诗话》云:“正献公以清德直道闻天下,而风姿尤奇古。年近七十,发鬓皤然无一茎黑者。居相位未几,以岁旦请老,一章得谢,退居睢阳。欧阳文忠公未显时,正献推荐特厚。及文忠为留守,日与公酬唱,文公(忠)有答公见赠,末章云:‘报国如乖愿,归耕宁买田。期无辱知己,肯逐利名迁?’熙子初,文忠致政归汝阴,时正献捐馆已十有五年矣。文忠复用前诗题其祠堂云:‘门生今白首,墓木已苍烟。报国如乖愿,归耕宁买田。此言今践,知不愧黄泉。’”

  苕溪渔隐曰:“《昭陵诸臣传》云,庆历四年〔正献〕拜中书门下平章事。每内降与恩泽者,积数十而面纳上前。上尝谓谏官欧阳修曰:“外人知衍封还内降。

  吾居禁中,有求恩〔泽〕者,每以衍不可告之而止者,”多于所封还也。’由是,侥幸〔者〕不悦,出知兖州。明年正旦上表曰:‘臣年七十,愿还上印绶。’乃以太子少师致仕。议者谓故相一上章得请,以三少致仕,皆非故事。盖宰相贾昌朝疾之〔也〕。蔡宽夫云正献居相位未几,以岁旦请老,不言〔出〕镇东鲁,盖阙文也。”〔同上卷二一〕

  《迂叟诗话》云:王太尉旦从车驾过陕,魏野贻诗曰:“昔时宰相年年替,君在中书十一(二)秋。西祀东封俱已了,如今好伴赤松游。”王袖其诗以呈上,累表请退,上不许。苕溪渔隐曰:“余按《三朝正史》云,旦登柄用十八年,为相仅一纪。素羸多疾,又以名位太重,忧畏不自安。连岁拜章求解。上素重其德望,闻其引退,甚不乐,优诏褒答,继以面谕。旦一日独对滋福殿,令左右扶掖而升,复求逊位。上睹其瘦瘁,悯然许之。则《迂叟诗话》以为上不许,盖误矣。

  其《蔡宽夫诗话》云遂得谢,此言良是。”〔同上卷二○〕

  《刘(蔡)宽夫诗话》云:莱公自永兴被召,魏野以诗送之曰:“好去上天辞富贵,却来平地作神仙。”王文正从东封回,野亦寄以绝句云:“西祀东封今已了,好来相伴赤松游。”文正袖此诗求退,遂得谢。莱公晚岁南迁,世多言不能如文正用野言,盖志士仁人亦各有志。观莱公末年所为,岂愧文正也哉!山人处士,其言〔不得〕不如此,或用或不用,各系其人。要之,不溺于富贵以(与)

  贪得则一也。野有子,亦〔有〕父风。宋景文尝赠以诗云:“姓名高士传,父子少微星。”〔同上〕

猜你喜欢
  卷八百三十三·彭定求
  范成大·唐圭璋
  连仲宣·唐圭璋
  第三场·老舍
  王氏·隋树森
  韵语阳秋卷十七·葛立方
  《词综》(卷五)·朱彝尊
  你看·闻一多
  卷480 ·佚名
  卷345 ·佚名
  卷188 ·佚名
  提要·冯惟讷
  卷一百九十·陈廷敬
  周晋词作鉴赏·佚名
  卷三·张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郑光祖

    (外扮荆王引卒子上,诗云)高祖龙飞四百年,如今兵甲渐纷然。区借得荆襄地,撑住西南半壁天。某姓刘名表,字景升,本刘之宗亲,汉之苗裔。因见天下多事,兵戈竟起,某策马驰入仪城,取了南郡,皆蒯良之力也。如今南据江陵,北控樊邓,西占长沙,东

  • 卷一百三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三十崔颢崔颢汴州人开元十一年登进士第有俊才累官司勲员外郎天宝十三年卒诗一卷古游侠呈军中诸将【一作游侠篇】少年负【一作有】胆气好勇复知机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

  • 御选宋诗卷三十二·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三十二七言古诗八范成大过松江长虹斗起蛟龙穴朱碧防干夜明灭太湖三万六千顷多少清风与明月青鹢惊飞白鹭闲丹枫未老黄芦折谁将横笛呌苍烟无限惊波翻白雪洞庭林屋旧游处玊柱金庭路巉絶水仙逄迎掺

  • 卷之五百二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南疆绎史勘本卷二十六·温睿临

    霅川温氏原本古高阳氏勘定目录列传二十江阴:阎应元、陈明遇、许用德(冯厚敦、沉鼎科、戚勋、夏维新等)、黄毓祺、徐趋(邓大临)金山:侯承祖(子世禄)右义兵守御诸臣列传第二十。○江阴,小邑也;城守之严,江以南无过此者:则赖于典史阎

  • 第六章 革命独立之大义·邹容

    与贵族重大之权利,害人民营业之生活,擅加租赋,胁征公债,重抽航税,此英国议院所以不服查理王而倡革命之原因也。滥用名器,致贵贱贫富之格。大相悬殊,既失保民之道,而又赋敛无度,此法国志士仁人所以不辞暴举逆乱之名,而出于革命之

  • 一○二三 军机大臣奏遵查发下《四库全书提要》填写年月缘由片·佚名

    一○二三 军机大臣奏遵查发下《四库全书提要》填写年月缘由片【真按:四库全书书前提要末后注明日期的缘由.】乾隆四十九年五月初六日遵查发下《四库全书提要》末行有本年闰三月恭校上者。查向来缮校各书,所写年分均系

  • 闗中奏议巻八·杨一清

    (明)杨一清 撰○总制类一为预防边患事兵部覆该本部于兵科抄出总制陜西延宁甘肃边务兼督理马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杨一清题近该兵部咨该总制大同宣府偏头闗等处边务都察院右都御史刘宇奏要会集边兵以剿灭套冦该本部看得各

  • 卷三百八·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八明 杨士奇等 撰灾祥宋光宗绍熙二年春雷电交作有旨访时政阙失殿中侍御史林大中以事多中出上疏曰仲春雷电大雪继作以类求之则隂胜阳之明验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九十七·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七 洪武八年二月辛卯朔,上躬祀历代帝王。 故元平章柴驴儿、右丞于真自宁夏来降,赐袭衣、绮帛有差。 以工部尚书李敏为江西行省参政。诰曰:“国家建行省,以分镇方面,凡兵民之政皆领焉,任重职要,非

  • 聘义·戴圣

    聘礼: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所以明贵贱也。介绍而传命,君子于其所尊弗敢质,敬之至也。三让而后传命,三让而后入庙门,三揖而后至阶,三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君使士迎于竟,大夫郊劳,君亲拜迎于大门之内而庙受,北面拜贶,拜

  • 论语精义卷二下·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精义卷二下 宋 朱子 撰 里仁第四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明道曰里居也择仁而处之为美 又曰里仁之所止 伊川解曰居以亲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为知范曰孟子曰仁人之安宅也亦若里而已矣知仁之美

  • 卷五·李光坡

    <經部,禮類,禮記之屬,禮記述註欽定四庫全書禮記述註卷五安溪 李光坡 撰王制第五疏曰王制之作蓋在秦漢之際知者按下文云有正聽之鄭云漢有正平承秦所置又有古者以周尺今以周尺之言則知是周亡後也盧植云漢女帝令博士諸

  • 定贤篇第八十·王充

    【题解】本篇以设问形式,批驳了十九种识别“贤人”的观点,提出了王充自己识别“贤人”的标准。识别“贤人”的问题,实质上是统治阶级用什么标准选拔和任用官吏的问题。汉代选拔任用官吏的标准五花八门,王

  • 卷一·赞宁

    ◎译经篇第一之一(正传三人附见一人)○唐京兆大荐福寺义净传释义净字文明,姓张氏,范阳人也。髫龀之时,辞亲落发,遍询名匠,广探群籍,内外闲习,今古博通。年十有五,便萌其志,欲游西域,仰法显之雅操,慕玄奘之高风。加以勤无弃时,手不释

  • 全唐五代诗格校考·佚名

    本书主要收录了整个唐朝时期的五代诗格经典作品,以及对每个经典诗歌作品进行了深层赏析。诗格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是某一类书的名称。作为某一类书的专有名词,其范围包括以“诗格”、“诗式”、“诗法”等命名的著作,其

  • 金刚香菩萨大明成就仪轨经·佚名

    佛说金刚香菩萨大明成就仪轨经,三卷,宋施护译。佛在睹史多天依金刚手菩萨之请而说者。

  • 永济融禅师语录·佚名

    2卷,清 融说 师住.妙印等录。卷上,上堂(附挂钟板 斋单) 小参 双塔寺入院法语 垂问 落堂语 入室机缘 勘辨机缘 自讚。卷下,普说 茶话 拈古 颂古 杂录 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