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百四十二

 

  卷542_1 【送友人归宜春】纪唐夫

  落花兼柳絮,无处不纷纷。远道空归去,流莺独自闻。

  墅桥喧碓水,山郭入楼云。故里南陔曲,秋期欲送君。

  卷542_2 【骢马曲】纪唐夫

  连钱出塞蹋沙蓬,岂比当时御史骢。逐北自谙深碛路,

  连嘶谁念静边功。登山每与青云合,弄影应知碧草同。

  今日虏平将换妾,不如罗袖舞春风。

  卷542_3 【送温庭筠尉方城】纪唐夫

  何事明时泣玉频,长安不见杏园春。凤凰诏下虽沾命,

  鹦鹉才高却累身。且尽绿醽销积恨,莫辞黄绶拂行尘。

  方城若比长沙路,犹隔千山与万津。

  卷542_4 【及第后宿平康里(一作平康妓诗)】裴思谦

  银缸斜背解鸣珰,小语偷声贺玉郎。

  从此不知兰麝贵,夜来新染桂枝香。

  卷542_5 【都堂试贡士日庆春雪】李衢

  锡瑞来丰岁,旌贤入贡辰。轻摇梅共笑,飞袅柳知春。

  绕砌封琼屑,依阶喷玉尘。蜉蝣吟更古,科斗映还新。

  鹤毳迷难辨,冰壶鉴易真。因歌大君德,率舞咏陶钧。

  卷542_6 【都堂试贡士日庆春雪】李损之

  春雪昼悠扬,飘飞试士场。缀毫疑起草,沾字共成章。

  匝地如铺练,凝阶似截肪。鹅毛萦树合,柳絮带风狂。

  息疫方殊庆,丰年已报祥。应知郢上曲,高唱出东堂。

  卷542_7 【除夜长安作(一作李京诗)】李景

  长安朔风起,穷巷掩双扉。新岁明朝是,故乡何路归。

  鬓丝饶镜色,隙雪夺灯辉。却羡秦州雁,逢春尽北飞。

  卷542_8 【都堂试贡士日庆春雪】李景

  密雪分天路,群才坐粉廊。霭空迷昼景,临宇借寒光。

  似暖花消地,无声玉满堂。洒池偏误曲,留砚忽因方。

  几处曹风比,何人谢赋长。春晖早相照,莫滞九衢芳。

  卷542_9 【登景云寺阁】张元宗

  胡马饮河洛,我家从此迁。今来独垂泪,三十六峰前。

  卷542_10 【望终南山】张元宗

  红尘白日长安路,马足车轮不暂闲。

  唯有茂陵多病客,每来高处望南山。

  卷542_11 【省试霓裳羽衣曲】李肱

  开元太平时,万国贺丰岁。梨园献旧曲,玉座流新制。

  凤管递参差,霞衣竞摇曳。宴罢水殿空,辇馀春草细。

  蓬壶事已久,仙乐功无替。讵肯听遗音,圣明知善继。

  卷542_12 【句】李肱

  水光先见月,露气早知秋。(见《万花谷》)。

  卷542_13 【永州送侄归宜春】郑史

  宋玉正秋悲,那堪更别离。从来襟上泪,尽作鬓边丝。

  永水清如此,袁江色可知。到家黄菊坼,亦莫怪归迟。

  卷542_14 【秋日零陵与幕下诸宾游河夜饮】郑史

  湘月蘋风乍畅襟,烛前江水练千寻。新秋宋玉能为赋,

  永夕袁安好共吟。辇下翠蛾须强展,尊中绿蚁且徐斟。

  汀沙渐有珠凝露,缓棹兰桡任夜深。

  卷542_15 【赠妓行云诗】郑史

  最爱铅华薄薄妆,更兼衣著又鹅黄。

  从来南国名佳丽,何事今朝在北行。

  卷542_16 【纪梦(一作梦入琼台,本事诗及唐诗纪事并作许浑)】许瀍

  晚入瑶台露气清,天风飞下步虚声。

  尘心未尽俗缘在,十里下山空月明。

  卷542_17 【题朝阳岩】牛丛

  蹑石攀萝路不迷,晓天风好浪花低。

  洞名独占朝阳号,应有梧桐待凤栖。

  卷542_18 【咸阳有怀】陈上美

  山连河水碧氛氲,瑞气东移拥圣君。秦苑有花空笑日,

  汉陵无主自侵云。古槐堤上莺千啭,远渚沙中鹭一群。

  赖与渊明同把菊,烟郊西望夕阳曛。

  卷542_19 【晴望九华山】杨鸿

  九华闲望簇清虚,气象群峰尽不如。

  惆怅都南挂冠吏,无人解向此山居。

  卷542_20 【正月】赵璜

  正月今朝半,阳台信未回。水芹寒不食,山杏雨应开。

  世网留三宿,真源寄一杯。因声谢猿鸟,岁晏会归来。

  卷542_21 【七夕诗(一作李郢诗)】赵璜

  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莫嫌天上稀相见,

  犹胜人间去不回。欲减烟花饶俗世,暂烦云月掩楼台。

  别时旧路长清浅,岂肯离情似死灰。

  卷542_22 【曲江上巳】赵璜

  长堤十里转香车,两岸烟花锦不如。

  欲问神仙在何处,紫云楼阁向空虚。

  卷542_23 【题七夕图】赵璜

  帝子吹箫上翠微,秋风一曲凤凰归。

  明年七月重相见,依旧高悬织女机。

  卷542_24 【登明戍堡】潘咸

  来经古城上,极目思无穷。寇尽烟萝外,人归蔓草中。

  峰峦当阙古,堞垒对云空。不见昔名将,徒称有战功。

  卷542_25 【送陈明府之任】潘咸

  客见天台县,闾阎树色间。骖回几临水,带缓独开山。

  吏散落花尽,人居远岛闲。过于老莱子,端简独承颜。

  卷542_26 【长安春暮】潘咸

  客在关西春暮夜,还同江外已清明。

  三更独立看花月,惟欠子规啼一声。

  卷542_27 【舟行】潘咸

  平沙极浦无人度,犹系孤舟寒草西。

  半夜起看潮上月,万山中有一猿啼。

  卷542_28 【送僧】潘咸

  阙下僧归山顶寺,却看朝日下方明。

  莫道野人寻不见,半天云里有钟声。

  卷542_29 【句】潘咸

  栈踏猿声暮,江看剑影秋。(送人游蜀)

  僧老白云上,磬寒高鸟边。

  心已同猿狖,不闻人是非。

  行人渡流水,白马入前山。

  秋深雪满黄金塞,夜夜鸿声入汉阳。(上并见《主客图》)

  卷542_30 【秋晚同友人闲步】薛莹

  藉草与行莎,相看日未斜。断崖分鸟道,疏树见人家。

  望远临孤石,吟馀落片霞。野情看不足,归路思犹赊。

  卷542_31 【宿仙都观阴王二君修道处】薛莹

  十载别仙峰,峰前千古踪。阴王修道处,云雪满高松。

  洞口风雷异,池心星汉重。明朝下山去,片月落残钟。

  卷542_32 【宿东岩寺晓起】薛莹

  野寺寒塘晓,游人一梦分。钟残数树月,僧起半岩云。

  宿鸟惊初见,幽泉落不闻。吟馀凭前槛,红叶下纷纷。

  卷542_33 【秋日湖上】薛莹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沈浮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卷542_34 【江山闲望】薛莹

  渺渺无穷尽,风涛几日平。年光与人事,东去一声声。

  卷542_35 【访武陵道者不遇】薛莹

  花发鸟仍啼,行行路欲迷。二真无问处,虚度武陵溪。

  卷542_36 【寄旧山隐侣】薛莹

  旧山诸隐沦,身在苦无身。莫锁白云路,白云多误人。

  卷542_37 【羡僧】薛莹

  处世曾无著,生前事尽非。一瓶兼一衲,南北去如归。

  卷542_38 【锦】薛莹

  轧轧弄寒机,功多力渐微。惟忧机上锦,不称舞人衣。

  卷542_39 【中秋月】薛莹

  三十六旬盈复缺,百年堪喜又堪伤。

  劝君莫惜登楼望,云放婵娟不久长。

  卷542_40 【句】薛莹

  单棹横疏雨,江滩秋泊时。

  花留身住越,月递梦还秦。

  卷542_41 【赠毛仙翁】崔元略

  莫将凡圣比云泥,椿菌之年本不齐。度世无劳大稻米,

  升天只用半刀圭。人间嗟对黄昏槿,海上闲听碧落鸡。

  旌节行中令引道,便从尘外踏丹梯。

  卷542_42 【太学创置石经】冯涯

  圣唐复古制,德义功无替。奥旨悦诗书,遗文分篆隶。

  银钩互交映,石壁靡尘翳。永与乾坤期,不逐日月逝。

  儒林道益广,学者心弥锐。从此理化成,恩光遍遐裔。

  

猜你喜欢
  卷六百八十九·彭定求
  苏舜钦·唐圭璋
  ●全史宫词卷八 三国·史梦兰
  ●词莂目录·朱祖谋
  四集卷七十九·乾隆
  卷四百四·曹学佺
  卷一百九十三·曹学佺
  卷一百三十五·曹学佺
  卷五十三·曹学佺
  卷五十四·高棅
  卷六百八十·佚名
  御选宋诗卷二十·康熙
  后集卷一·蔡正孙
  桃花引继春到后门·佚名
  第二十五场·田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谭菀醍醐卷三·杨慎

    李华论文李华曰文章本乎作者而哀乐系乎时本乎作者六经之志也系乎时者乐文武而哀幽厉也有徳之文信无徳之文诈臯陶之歌史克之颂信也子朝之告宰嚭之词诈也夫子之文章偃商传焉偃商没而伋轲作盖六经之遗也屈平宋玉哀而伤靡

  • 第六回 十字街闲游子弟 孤老院戏赚君王·蒲松龄

    话说万岁离了周元,走了多时,来到一道山岭,见了许多的人,拿着锨钁修路。那万岁不知是做什么的,遂问道:"你这些人修路为何?"众人说:"长官,你不知道么?我说与你听罢。" 修路的官票是老江。北京城里浪荡皇,听说他要出来撞,三宫六院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五·佚名

    正统四年五月戊申朔巡抚狭西右副都御史王文言庆王薨世子未封禄米例应停止 上曰王宫眷具在而停其禄岂亲亲之道其给之如故○广西总兵官安远侯柳溥奏蛮寇韦万川仍紏众侵扰议率兵剿捕请摘广东或湖广官军一千来益之 上敕溥

  • 沈约传·姚思廉

    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他的父亲沈璞,元嘉末年被杀,沈约年纪很小,偷偷跑掉了,逢大赦,被赦免。因此成为孤儿,家庭贫穷。沈约专心好学,日夜兼读不知疲倦。他的母亲担心他用功过度而生病,经常把油灯的油少放些好让他早些睡觉。沈

  • 夏书·胤征·佚名

    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惟仲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师。羲和废厥职,酒荒于厥邑,胤后承王命徂征。告于众曰:「嗟予有众,圣有谟训,明征定保,先王克谨天戒,臣人克有常宪,百官修辅,厥后惟明明,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

  • 杂守第七十一·墨子

    禽子问曰:“客众而勇,轻意见威,以骇主人,薪土俱上,以为羊坽,积土为高,以临民”,蒙橹俱前,遂属之城,兵弩俱上,为之奈何?”子墨子曰:子问羊坽之守邪?羊坽者,攻之拙者也,足以劳卒,不足以害城。羊坽之政,远攻则远害,近城则近害,不至城。矢石无

  • 卷五论事篇·杨时

    子曰:行事在审己,不必恤浮议。恤浮议而忘审己,其心驰矣。子曰:息,止也,生也。一事息则一事生。生息之际,无一毫之间。硕果不食,即为复也。子曰:久阅事机,则机心生。方其阅时而喜人其趣,则犹物之遗种,未有不生者也。子曰:天下之事无

  • 提要·袁仁

    【臣】等谨案尚书砭蔡编一卷明袁仁撰仁字良贵号蓡波苏州人与李本同时相善故解经亦往往似本是编纠蔡沈书传之误所论如粤若越若之前后异训三百六旬有六日乃宋厯非古厯方命当从蜀志晋书所引梅赜事不出晋书宣夜有汉郗萌所

  • 春秋左传谳卷十·叶梦得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谳卷十    宋 叶梦得 撰哀公二年冬十有一月蔡迁于州来蔡杀其大夫公子驷吴泄庸如蔡纳聘而稍纳师师毕入众知之蔡侯告大夫杀公子驷以説哭而迁墓冬蔡迁于州来经书迁州来在杀公子驷之上则驷之死

  • 卷三·车垓

    钦定四库全书内外服制通释卷三    宋 车垓 撰五服图説斩衰三年正服子为父父释曰白虎通云父矩也以矩度教子也又为考成也言成德也又云父者覆也谓如天之覆于下也万物本乎天而生于地男女本乎父而生于母故天高而地下

  • 卷九·朱申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句解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句解卷九宋 朱申 撰秋官司冦第五【象秋所立之官也秋隂气肃杀之时故立司冦掌刑禁之官以应天道焉】秋官司冦上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见天官冢

  • 妙法蓮華經卷第四·欧阳竟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   [一]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二]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從佛聞是智慧方便隨宜說法.又聞授諸大弟子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記.復聞宿世因緣之事.復聞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得未曾有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二·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二分善達品第七十七之二   善現.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如實知行相.謂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   波羅蜜多時如實知行如芭蕉柱葉葉[木*片]除[一]實不可得.是名菩薩摩訶薩行

  • 楞伽义记序·太虚

    楞伽经为教中之顿悟大乘,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故初祖尊为可以印心之典;其时学者诵习成风。惜性贤译笔艰晦,语顺西竺,回文未尽,读之每不能句,遑论识义;于是复有唐译七卷以明畅其旨。然宋译为初祖印证之文,久行于世,至今仍之,唯讲演者

  • 纪念释迦牟尼佛·太虚

    ──十九年四月在闽院讲──今日为纪念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以其于二千九百余年前之今日诞生人世。一般人名今日为浴佛节,以取其诞生时以水沐浴之意也。然中国向来都是以旧历之四月八日为纪念,即在旧历之今日,是否确为释迦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三·澄观

    疏。又后三偈下。第二襵迭重释。上之十偈从后渐收。于中有二。先正收后结叹。前中自有三重。第一收后三偈。为三无性观者。唯识论云。即依此三性。立彼三无性。初则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释曰

  • 中三上·元照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中三上单提中九十三十同一提篇。但因财事有无故使类分前后。欲使结犯易明忏法无滥故也。初戒(佛在释翅坏国。象力比丘与外道论议。不如便反前语。至僧中问复反前语。因制)。戒名中注戒标云故妄语戒

  • 卷第十八·道世

    诸经要集卷第十八西明寺沙门释道世集地狱部第二十八(此有八部) &middot;述意缘  &middot;会名缘  &middot;受报缘  &middot;时量缘  &middot;典主缘  &middot;王都缘  &middot;业因缘  &middot;诫勖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