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纪念释迦牟尼佛

──十九年四月在闽院讲──

今日为纪念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以其于二千九百余年前之今日诞生人世。一般人名今日为浴佛节,以取其诞生时以水沐浴之意也。然中国向来都是以旧历之四月八日为纪念,即在旧历之今日,是否确为释迦牟尼佛之降世日,尚属问题!因佛陀降生于印度,而印度历本与中国旧历不符者。现在中国政府既颁行西历为国历,故在中国之佛诞纪念,亦应改为国历四月八日;然此新例非佛教创始,即如孔子纪念日,亦由国府颁行改旧历而用国历,故吾人纪念释迦牟尼佛,在方便导俗方面、亦不妨法乎此也。然释迦牟尼佛者,究有如何之资格为吾人有价值之纪念欤?兹分言之:

一、释迦牟尼佛为生于人世之一有情,而非所谓神秘之神道类,不过人格伟大,智慧圆满,道德超拔,慈悲深厚之一人,故虽涅槃久远。尚有极深之印象潜刻于吾人心中而不泯,足为有志士之标率也。且从其智慧、道德、慈悲心中所流出之言论及其行为之纪载,于是乎有精深博洽经律论之三藏教法,与同时受佛化及继续相传近三千年而不断之徒众,解脱人生之痛苦,得其真正乐趣者,已非算数之所知。若斯人格在人类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吾人安得不纪念之!

二、释迦牟尼佛能发见宇宙人生之真理,为有知识者所讴歌而羡慕。夫宇宙人生之真理,不过由佛发见而已,非谓未经佛陀发见以前原无真理也。譬如科学家之发见一事一物之定律,而此定律之真理本有。但宇宙间之最可贵者,则为创始发见力耳;世之沉锐之思想者,往往能发见一事已不易易,而况释迦牟尼佛于全宇宙之万事万法之本来如是之真理,悉能一一圆满见之,且以名句文之屈曲音声,而组成有条不紊之教义,显示所诠之一切真境,俾得人人能与佛之智慧、佛之觉悟、佛之所证境之分齐相埒,此又为人之应所纪念者。

三、佛之人格、佛之所明之理,既如是伟大而圆满。在横的方面言、有普遍之空间性,所以释迦牟尼佛本生于印度,而其教非仅限囿乎印度,即如中国、日本、锡兰、暹逻、东亚半球皆有佛教,挽近浸淫而灌输乎欧美,则佛教几遍于全球矣。在竖的方面言、有永久之时间性,故佛相传至今将近三千年之久,其间虽不无变化,到今日依然有怒潮初涨之势。佛教之所以于时间、空间而放现如斯之光彩者,其原因在释迦牟尼佛之人格之伟大与涅而不淄之真理;尤藉其徒众能一心负传播佛法之使命,而以全部佛法打入于全人类之心中,虽不使全社会之人人皆起自心之觉悟,要之其已受、当受、将受佛教之利益,自不待言。故吾人于今日而纪念之,亦属分内之事。四、释迦牟尼佛伟大人格之产生历史,为有价值之研究。然在此应郑重考虑:譬如一宗教家或其他伟人之产生,则必从其人类文化史上、或所处之地位与时代,以及人种民族、天然环境、家氏血统、生平师友之各种关系而研究之,或有从其个性而考察之。而一般之学者大概依据第一种方法入手,而我以为从其特殊个性下手,较为适当。盖一地方、一时代、或一种境遇及师友等,皆能发生多种差别因缘与关系,至于彻底之原因,则无马迹可觅,从特殊个性而求得之,较为可恃也。譬如中国周代所产生之孔子一伟人,若在其时代以及各种之任何环境上而推其所以成孔子者,未免轶失其真相矣;因孔子虽不无受时代环境之影响,然其天然之特殊个性尤为重要。释迦牟尼佛之产生印度,而能成其为释迦牟尼佛,盖亦因其天然之特殊个性。若明乎此,则能寻到历史上之伟人,较有把握。

申言之、若专从人类历史学上研究,在此人类不外从其遗传学上著手,先推考其父母两系之血统,于种族、于环境各种条件悉圆满而优美,于是才能产生伟大之人物。但人类种族非凭空而有,所以复从人类在历史上推度之,距今五六千年之前野蛮人,而再考察乃至过去一百万年前之初民,知其展转推演而成后世之遗传性。然人类乃由生物演进而成者,复自四五万年前推求生物之原始,然此乃为研究生物史之学者所研究也。盖生物由地球而生成,于是而有研究地质史学者,而地球又不无与天文发生关系,于是有研究天体史学者,因地球为绕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故也。而太阳之体量虽大而广,若从几千万万年而揣度,仍属有限量而穷尽焉,再由是上溯,魍魉逐影,靡所止境。本来目的乃为研究人类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者之一焦点,因牵涉从其关系之人类,而生物、而地球、而太阳系,然虽穷至,无论如何终不能获其所欲达到之目的,何也?盖所研究之伟人,仍不越乎有生命之一物,寝假而从其各种环境而体察,如地球等;而地球已超乎生物界限之有生命物,又何能知夫成功伟人之所以也?且以此种眼光去考据,非特不能钩引其所以然,抑且唐捐其原来所要讨论之问题,由此可以证明各种科学从别方下手,而研究产生伟大人格之原因,到底不能得其美满之结果。

故余谓研究一时代伟大人格产生之原因,须从其天然之特殊个性而下手,说明世界上之宗教家、哲学家乃至大学悟者之所以产生,则必有赖乎佛学。佛学谓、宇宙之各个有情,即有其各个之特殊个性,同时、亦涵蓄每人所占有之时间性、空间性、同类性、异类性之各种关系,即业之势力。作用是业,即能连络各种条件,时间、同异而与个人发生关系之要素者也。虽各种条件悉能完备,若无特殊个性之本因,亦不能综合而成其个体矣。本因为何?据常人谓之一条生命之流,每一有情各具此一条生命流,亦可谓之业识之流。识、即知识,亦即心理活动也。夫业于识上,而即成其生命之流,此无起原无终结之生命流,乃随业力而与时间之发生关系者,即表现个人之果体矣。此识虽无始终,而念念交换变动,所谓生灭不停如瀑流者是也,佛学谓之阿赖耶识。知夫此、斯可以与之言伟大人格之所以产生矣。为何而成大人欤?盖一切有情虽各具有阿赖耶识,即所谓一条生命之流,而其各各业力之相殊,所以同是人类而智愚贤不肖之个性不齐,皆因各个自分业识之流之阿赖耶在,释迦牟尼佛即发见阿赖耶识之探险家。

释迦牟尼佛之所以获得大觉悟者,亦即由发见此赖耶、转换其伟大人格之一总体。然赖耶究为何物耶?梵语阿赖耶,华言为藏。所谓藏者,内中完备种种功能也。极光明者,至优美者,所谓清净善无漏种,藏而有之。不优美者,有瑕疵者,所谓染污恶有漏种子,亦藏而有之。佛之所以为佛,乃经过自觉心上所起之定慧作用,将恶有漏种子铲除、而引发本有移植新生无漏清净种子,以至于圆满也。然此非经三大阿僧祇劫之长时,与坚固不退之意志,耐劳忍苦之行愿,不能达到目的。释迦牟尼佛之有此伟大之个性与伟大之人格,实为人类有史所未有,此尤为吾人不可不纪念者。虽然有上面如许理由,释迦牟尼佛应为吾人所纪念者,决非讴歌以往,眷恋古佛尸骸。尤其是启吾人本身之觉悟,铸成个己伟大之人格,与释迦牟尼佛等。因佛陀所发见之生命之流,非佛独具,而各个有情无不具有一条生命之流,亦即每人皆具自觉心,皆有成佛之可能性也。吾人既具本有清净之无尽藏,安可掷弃而不顾?故须趋向于光明大道,将心中之无价宝维持不失,时时而发展而扩充,至无终尽之时期,成办至大之事业,而能与释迦牟尼佛伟大人格相埒,则今日庶乎成其为释迦牟尼佛有意义之纪念会,亦可谓真能认识释迦牟尼佛者矣。(默如记)(见海刊十一卷五期)


猜你喜欢
  覆佛教普济日灾会·太虚
  卷三十七·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二·佚名
  覆周亮才先生书·太虚
  弘明集卷第十四·僧祐
  宗镜录卷第三十一·延寿
  德风禅师语录卷一·佚名
  佛说骂意经·佚名
  卷七·赞宁
  卷第三十三(云字号)·朱时恩
  大乘渐教与进化论·太虚
  卷第八十三·霁仑超永
  雕胜鬘宝窟叙·吉藏
  卷第十一·晦翁悟明
  央掘魔罗经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列传第六十二·李延寿

    刘昉 柳裘 皇甫绩 郭衍 张衡 杨汪 裴蕴 袁充 李雄刘昉,博陵望都人也。父孟良,仕魏,位大司农卿。从武帝入关,为梁州刺史。昉轻狡,有奸数。周武帝时,以功臣子入侍皇太子。及宣帝嗣位,以技佞见狎,出入宫掖,宠冠一时。位小御正,与御

  • 卷一一七 晉紀三十九·司马光

      起旃蒙單閼(乙卯),盡柔兆執徐(丙辰),凡二年。   安皇帝義熙十一年(乙卯、四一五年)   春,正月,丙辰,魏主嗣還平城。   太尉裕收司馬休之次子文寶、兄子文祖,並賜死;發兵擊之。詔加裕黃鉞,領荊州刺史。庚午,大赦。   丁丑

  • 第九十五回 泄机谋鸩死许后 争座位怒斥中官·蔡东藩

      却说元延四年春正月,中山王刘兴,及定陶王刘欣,同时入朝。兴系成帝少弟,为冯昭仪所出,由信都移封中山,欣即定陶王刘康嗣子。康中年病殁,正妻张氏无出,惟妾丁姬生子名欣,由祖母傅昭仪抚养成人,得袭父爵。傅昭仪早为王太后,向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四·佚名

    嘉靖三十二年十一月癸卯朔升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周延为南京吏部尚书 诏试御史詹理何廷钰李一经李应时曹光李守仁李邦珍俱实授○甲辰 谕工部铸洪武至正德纪元九号钱每号一百万锭嘉靖纪元号一千万锭 升协守宁夏副总兵李

  • 目录·叶盛

    水东日记  (明)叶盛 撰●目录水东日记序卷一正旦冬至节导驾晦庵小学定本王忠毅打得胜鼓徐元玉王通进策奏効各有机会翰林文字润笔土木六科点差记杀马顺等事奏请午朝奏黜寺丞冯必政汉晋唐宋户口数

  • 三五七 江西巡抚海成奏进续获应毁书籍并请宽限查缴折·佚名

    三五七 江西巡抚海成奏进续获应毁书籍并请宽限查缴折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初八日江西巡抚臣海成谨奏,为恭进校出应毁书籍,仰祈睿鉴事。窃臣于十一月初四日据各属续获应毁书籍三千六百五十部,又新获《大义觉迷录》一部,经臣

  • 钦定执中成宪卷二·佚名

    汉孝景皇帝前汉书诏曰法令度量所以禁暴止邪也狱人之大命死者不可复生吏或不奉法令以货赂为市朋党比周以苛为察以刻为眀令亡罪者失职【顔师古曰失其常理也】朕甚怜之有罪者不伏罪奸法为暴【李斐曰奸法因法作奸也】甚亡

  • 魏先世纪·李延寿

    魏的祖先出自黄帝轩辕氏,黄帝的儿子名叫昌意,昌意的小儿子被封在北方立国,国中有座大鲜卑山,因此就以山名为号。此后各代的君主,管辖着幽都以北广袤的原野,他们放牧牲畜,四处迁徙,骑射狩猎是他们的本业,淳朴忠厚是他们的风俗,简

  • 褚不华传·宋濂

    褚不华字君实,隰州石楼人,性格沉默,有器度。自泰定初年,先后任中瑞司译史、海道副千户、嘉兴路治中、南台及西台监察御史、河西道廉访佥事、淮东副使。汝州与颍州农民举行起义,声势很大。不华巡视各郡,至淮安,极力策划抵抗义

  • 朱友渔·周诒春

    朱友渔 年三十一岁。生于上海。未婚。初学于圣约翰大学。光緖三十三年毕业。得学士学位。任圣约翰大学教员。及无锡县宣道师。宣统元年。自费游美。入哥仑比亚大学。习政治学。宣统二年。得硕士学位。民国元年。著中

  • 读书管见目録·王充耘

    卷上尧典 舜典大禹谟臯陶谟益稷 禹贡甘誓 征仲虺之诰 汤诰伊训 太甲咸有一徳 盘庚说命卷下泰誓 武成洪范 旅金縢 大诰微子之命 康诰酒诰 梓材召诰 洛诰多士 无逸君奭 蔡仲之命多方 立政周官 君陈

  • 卷七·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七檀弓上子路有姊之丧可以除之矣而弗除也孔子曰何弗除也子路曰吾寡兄弟而弗忍也孔子曰先王制礼行道之人皆弗忍也子路闻之遂除之此言丧服之不可过制也子路有姊之丧大功已逾期矣当除而犹弗除

  • 卷二十一·佚名

    △学品第二十五尔时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欲学一切智当云何学。佛言: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尽学则学一切智。若离学则学一切智。若无生无灭无起无染无性。如虚空法界寂静等学则学一切智。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

  • 巢林笔谈·龚炜

    《巢林笔谈》6卷,《续编》2卷,清龚炜撰。龚炜字巢林,自称巢林散人。江苏昆山人,生活在康熙至乾隆间,一生怀才不遇。这部笔记成书于乾隆三十年(1765),三十三年,又撰成《续编》2卷。作者在自序中说:“四十余年来视履所及,暨胸中

  • 明制女官考·黄百家

    清黄百家撰。黄百家,明末大家黄宗羲之子。所书一卷,排列明初女官的诸局职守等情况。明代女官在宫中为皇帝服务,但与妃嫔不同。洪武五年 (1372) 制订六局品秩,二十二年授宫官勅,形成一套完整的宫廷女官制度。其六尚局

  • 马有三相经·佚名

    后汉西域沙门支曜译,说官马三善相

  • 持世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唐玄奘译。佛在建磔迦林,妙月长者请问除贫愈病灭罪安危之法,佛为说陀罗尼。与雨宝陀罗尼经及大乘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同本。

  • 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佚名

    佛说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一卷,元魏菩提留支译。大梵天王说鬼神之名及咒,而护童子。佛亦为说一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