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百八十九

 

  卷689_1 【山居即事二首】陆希声

  君山苍翠接青冥,东走洮湖上洞庭。茅屋向阳梳白发,

  竹窗深夜诵丹经。涌泉回泬鱼龙气,怪石惊腾鸟兽形。

  为问前时金马客,此焉还作少微星。

  不是幽栖矫性灵,从来无意在膻腥。满川风物供高枕,

  四合云山借画屏。五鹿归来惊岳岳,孤鸿飞去入冥冥。

  君阳遁叟何为乐,一炷清香两卷经。

  卷689_2 【阳羡杂咏十九首·苦行径】陆希声

  山前无数碧琅玕,一径清森五月寒。

  世上何人怜苦节,应须细问子猷看。

  卷689_3 【阳羡杂咏十九首·梅花坞】陆希声

  冻蕊凝香色艳新,小山深坞伴幽人。

  知君有意凌寒色,羞共千花一样春。

  卷689_4 【阳羡杂咏十九首·石兕台】陆希声

  大河波浪激潼关,青兕胡为伏此山。

  遥想楚王云梦泽,蜺旌羽盖定空还。

  卷689_5 【阳羡杂咏十九首·讲易台】陆希声

  年逾知命志尤坚,独向青山更绝编。

  天下有山山有水,养蒙肥遁正翛然。

  卷689_6 【阳羡杂咏十九首·观鱼亭】陆希声

  惠施徒自学多方,谩说观鱼理未长。

  不得庄生濠上旨,江湖何以见相忘。

  卷689_7 【阳羡杂咏十九首·绿云亭】陆希声

  六月清凉绿树阴,小亭高卧涤烦襟。

  羲皇向上何人到,永日时时弄素琴。

  卷689_8 【阳羡杂咏十九首·清辉堂】陆希声

  野人心地本无机,为爱茅檐倚翠微。

  尽日尊前谁是客,秋山含水有清辉。

  卷689_9 【阳羡杂咏十九首·观妙庵】陆希声

  妙理难观旨甚深,欲知无欲是无心。

  茅庵不异人间世,河上真人自可寻。

  卷689_10 【阳羡杂咏十九首·西阳亭】陆希声

  隔林残日照孤亭,玄晏先生酒未醒。

  入夜莫愁迷下路,昔人犹在逐流萤。

  卷689_11 【阳羡杂咏十九首·弄云亭】陆希声

  自知无业致吾君,只向春山弄白云。

  已共此山私断当,不须转辙重移文。

  卷689_12 【阳羡杂咏十九首·伏龟堂】陆希声

  盘崖蹙缩似灵龟,鬼谷先生隐遁时。

  不独卷怀经世志,白云流水是心期。

  卷689_13 【阳羡杂咏十九首·桃花谷】陆希声

  君阳山下足春风,满谷仙桃照水红。

  何必武陵源上去,涧边好过落花中。

  卷689_14 【阳羡杂咏十九首·含桃圃】陆希声

  小圃初晴风露光,含桃花发满山香。

  看花对酒心无事,倍觉春来白日长。

  卷689_15 【阳羡杂咏十九首·茗坡】陆希声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

  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卷689_16 【阳羡杂咏十九首·松岭】陆希声

  岭上青松手自栽,已能苍翠映莓苔。

  岁寒本是君家事,好送清风月下来。

  卷689_17 【阳羡杂咏十九首·桃溪】陆希声

  芳草霏霏遍地齐,桃花脉脉自成溪。

  也知百舌多言语,任向春风尽意啼。

  卷689_18 【阳羡杂咏十九首·李径】陆希声

  一径秾芳万蕊攒,风吹雨打未摧残。

  怜君尽向高枝发,应为行人要整冠。

  卷689_19 【阳羡杂咏十九首·鸿盘】陆希声

  落落飞鸿渐始盘,青云起处剩须看。

  如今天路多矰缴,纵使衔芦去也难。

  卷689_20 【阳羡杂咏十九首·偃月岭】陆希声

  山岭依稀偃月形,数层倚石叠空青。

  几回雪夜寒光积,直似金光照户庭。

  卷689_21 【寄z6光上人】陆希声

  笔下龙蛇似有神,天池雷雨变逡巡。

  寄言昔日不龟手,应念江头洴澼人。

  卷689_22 【喜杜荀鹤及第】李昭象

  深岩贫复病,榜到见君名。贫病浑如失,山川顿觉清。

  一春新酒兴,四海旧诗声。日使能吟者,西来步步轻。

  卷689_23 【赴举出山留寄山居郑参军】李昭象

  还如费冠卿,向此振高名。肯羡鱼须美,长夸鹤氅轻。

  理琴寒指倦,试药黑髭生。时泰难云卧,随看急诏行。

  卷689_24 【题顾正字谿居】李昭象

  高敞吟轩近钓湾,尘中来似出人间。若教明月休生桂,

  应得危时共掩关。春酒夜棋难放客,短篱疏竹不遮山。

  莫夸恬淡胜荣禄,雁引行高未许闲。

  卷689_25 【寄献山中顾公员外】李昭象

  抽却朝簪著钓蓑,近来声迹转巍峨。祥麟避网虽山野,

  丹凤衔书即薜萝。乍隐文章情更逸,久闲经济术翻多。

  深惭未副吹嘘力,竟困风埃争奈何。

  卷689_26 【山中寄崔谏议】李昭象

  半生猿鸟共山居,吟月吟风两鬓疏。新句未尝忘教化,

  上才争忍不吹嘘。全家欲去干戈后,大国中兴礼乐初。

  从此升腾休说命,只希公道数封书。

  卷689_27 【学仙词寄顾云】李昭象

  记得初传九转方,碧云峰下祝虚皇。丹砂未熟心徒切,

  白日难留鬓欲苍。无路洞天寻穆满,有时人世美刘郎。

  仙人恩重何由报,焚尽星坛午夜香。

  卷689_28 【寄尉迟侍御】李昭象

  我眠青嶂弄澄潭,君戴貂蝉白玉篸。

  应向谢公楼上望,九华山色在西南。

  卷689_29 【招西洞道者】李昭象

  危峰抹黛夹晴川,树簇红英草碧烟。

  樵客云僧两无事,此中堪去觅灵仙。

  卷689_30 【句】李昭象

  投文得仕而今少,佩印还家古所荣。(送周繇之建德。

  《唐诗纪事》)

  

猜你喜欢
  卷八百零九·彭定求
  熊可量·唐圭璋
  卷二·蔡梦弼
  元诗选三集序·顾嗣立
  第一齣~第十齣·杨柔胜
  卷一百六十八·徐世昌
  谭献·龙榆生
  原序·丁复
  黄庭坚诗全集六·黄庭坚
  卷十四·佚名
  卷八十四·陆游
  卷八十·朱彝尊
  卷八十一·高棅
  卷三百五十三·陈廷敬
  李好古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汤舜民·隋树森

    汤舜民,名式,号菊庄,浙江象山县人,一说宁波人。曾补本县吏,而非其志,后落魄江湖之间。与杨景贤、贾仲明等交友甚厚,天性滑稽。明成祖在燕邸时,宠遇甚厚。永乐年间, 恩赍常及。所作杂剧《风月瑞仙亭》、《

  • 初集卷九·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九古今体一百二十一首【壬戌二】夏夕斋居归鸦噪宫城暮景侵虚殿金戺罗夏卉芳被薰风扇而予适斋居志岂循物玩旷怀熙皥治未惬黔黎愿抚景每增慙披衣坐待旦夜雨夜雨

  • 列传第五十 明四王·沈约

    明帝十二子:陈贵妃生后废帝,谢修仪生皇子法良,陈昭华生顺帝,徐婕妤生第四皇子,郑修容生皇子智井,次晋熙王燮,与皇子法良同生。泉美人生邵陵殇王友;次江夏王跻,与第四皇子同生。徐良人生武陵王赞,杜修华生随阳王翙。次新兴王嵩,与

  • 卷二十八·表第二·柯劭忞

      ○氏族表上   (表略)

  • 第五十六回 段颎百战平羌种 曹节一网殄名流·蔡东藩

      却说并凉外面的羌种,叛服无常,自从段颎皇甫规等,依次出讨,屡破羌人,西境少安;至段颎皇甫规先后被谗,征还受罪,羌众复炽。见五十一回。规已起任度辽将军,独郃尚输作刑徒;未得起复。会西州吏民,陆续诣阙,为颎讼冤,颎乃得免罪入

  • 卷之三百八十五·佚名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二月丙寅朔。谕军机大臣等、电寄董福祥。新军既在北大通失利。魏军又正攻打多巴。现在北大通一路。全恃该提督妥筹援剿。究竟贼势如何。张成基等兵力是否敷用。该提督现驻河州距前敌较远。着酌

  • 一四九四 河南巡抚穆和蔺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一四九四 河南巡抚穆和蔺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乾隆五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河南巡抚臣穆和蔺跪奏,为遵旨汇奏事。窃照钦奉上谕:披阅《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于辽、金、元三朝时事,多有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八·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刘秘书恕墓碣范祖禹君讳恕字道原其先京兆万年人六世祖度唐末为临川令遇乱不能归遂葬筠今为筠州人父涣少有高志年五十为颍上令弃官家庐山之阳今为屯田员外郎道原少颖悟俊拔读书过目即成诵年四岁坐客有言孔

  • 卷之一  天潢玉牒(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天潢玉牒,一卷,千頃堂書目·史部·譜系類、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別史類存目皆著錄,無撰者名氏。明紀錄彙編、清勝朝遺事均收入此書,題為解縉撰。解縉,字大紳,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進士,官至翰林學士兼右春坊大學士。明史卷一

  • 卷二百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五人物志八十五大臣传七十一【汉军镶红旗三 郭世隆 哲尔肯 张仲举 黄秉中 王国栋黄廷桂】郭世隆郭世隆汉军镶红旗人父洪臣原籍汾州顺治二年

  • 卷四十 楚世家第十·司马迁

    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正义】:尺证反。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集解】:徐广曰:“世本云老童生重黎及吴回。”谯周曰:“老童即卷章。”【索隐】:卷章名老童,故系本云“老童生重黎”

  • 卷五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五十二礼部十一东宫监国永乐七年定一朝仪凡常朝於午门左视事其左右侍卫及在京各衙门官员人等合啓事务如常仪若皇太子御文华殿官员人等承旨召入者方许入凡在京文武衙门遇有内外军机及王府切要事务

  • 有教无类·孔子

    【原文】 子曰。“有教无类。”。 【译文】 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一视同仁没有区别。” 【读解】 一视同仁没有区别是指教育对象,而不是指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因材施教,有所区别的。 在《述而》篇里,孔子曾经说:“自行

  •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七·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大慈大悲第四十一   [一]大慈大悲者.四無量心中已分别今當更略說。大慈與一切衆生樂.大悲拔一切衆   生苦.大慈以喜樂因緣與衆生.大悲以離苦因緣與衆生。

  • 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儿童历险小说。情节发生在南北战争前的美国,主人公汤姆·索亚是个小学生。他厌恶小镇上枯燥死板的生活环境:小市民的庸俗保守、学校里乏味的死读书、教堂里虚伪的宗教仪式、催眠一样的牧师布道…

  •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佚名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书内载真文、符箓数种,言书符伏魔之法。其内容文字大致与《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第二卷相同,但真文、符图稍有差异

  • 三具足经忧波提舍·佚名

    天亲菩萨造 元魏乌苌国沙门毗目智仙等译,佛住毗舍离大林精舍,告无垢威德大力士言:菩萨有三具足。一者施具足。二者戒具足。三者闻具足。翻译记云:天亲菩萨,慈心开示,唯显经义,弗释章句,是故名为优波提舍。

  • 看破不说破·胡适

    在生活中,对于身边人做出的不妥之事,有时我们会一眼看破其本质,但是碍于对象、场合和时机,并不合适说破,否则,既容易让人下不了台,又可能伤了情。在胡适逝世五十多年的今天,依然兴起“民国热”“胡适热”,这表明那一段不曾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