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玉

  玉字宁翁。词综补遗卷十一云:柴望秋堂遗稿有石头寺和王宁翁诗。

  朝中措

  杨花绕昼暖风多。晴云点池波。戏数翠萍几靥,零星未碍圆荷。

  软人天气,半如溽暑,半似清和。说与香篝温火,酒痕梅却衣罗。

猜你喜欢
  卷五百九十四·彭定求
  赵师律·唐圭璋
  赵温之·唐圭璋
  卷三十七·阮阅
  卷之四集句集字附 杂缀谐语附·梁章钜
  伊川击壤集卷之十二·邵雍
  第四折·王实甫
  续集巻五·黄昇
  唐诗镜卷二十七·陆时雍
  卷一百十六·陈思
  潜斋集补钞·管庭芬
  卷一百三十八·陈元龙
  卷一百八·陈邦彦
  卷一百三十二·佚名
  卷三十四·查慎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七十六·彭定求

        卷876_1 【二贺诗】   学行可师贺德基,文质彬彬贺德仁。   卷876_2 【四王语】   宁向儋崖振白,不事江滕蒋虢。   卷876_3 【时人为屈突语】   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  

  • 第三折·佚名

    (董卓领祗候上,云)某董卓是也。前日太尉杨彪、司徒王允,他两个说银台门筑起一座高台,只在三五日间,请某授禅,怎么这几时还不见回话。那杨彪老贼,元是个倔强的人。便也罢了,难道王允也来欺我?令人,门首觑者,但有众公卿来时,报复

  • 卷五百三 列传二百九十·赵尔巽

      ◎艺术二   王澍蒋衡 徐用锡王文治 梁巘 梁同书 邓石如钱伯坰 吴育 杨沂孙吴熙载梅植之 杨亮   王澍,字若林,号虚舟,江南金坛人。绩学工文,尤以书名。康熙五十一年进士,入翰林,累迁户科给事中。雍正初,诏以六科隶都

  • 卷二十·张廷玉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卷二十 【起壬午明世宗嘉靖元年尽戊子明世宗嘉靖七年】凡七年 【壬午】世宗肃皇帝嘉靖元年春正月清宁宫後殿灾定皇考圣母本生父母称号 【先是尊崇兴献帝后议

  • 卷二十二·张九成

    钦定四库全书孟子传卷二十二宋 张九成 撰万章章句上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也万章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则舜怨乎曰长息问于公明髙曰舜往于田则吾既得闻命矣号泣于旻天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三·佚名

    正统四年三月己酉朔 上御奉天殿颁诏大赦天下诏曰朕以眇躬嗣承大统仰惟 天眷之隆 祖宗创守之艰夙夜祗慎用图政理以宁万邦一切不急之务悉已停罢尚冀群生乐业上协 天心切虑民情幽隐庶职未尽得人承流宣化有所未至深歉于怀

  • 十九年·佚名

    (癸酉)十九年清康熙三十二年 八月8月6日○丁丑,前監察延最績上疏,極論時事,以六條陳戒。政院却之,又啓稟。上令推入覽之。下備忘,設鞫後,被七次刑不服,竟死杖下。最績淸州人,事親孝,見時事日非,忿不自勝,遂有此疏,所論皆世所忌諱,六

  • 孝治章第八·佚名

    【解读】这一章是孔子为我们陈述明王如何以孝治理天下。用孝道来治理天下,能感得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国泰民安,世界和谐,天下大治。【原文】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1),不敢遗小国之臣(2),而况于公、侯、

  • 宪问篇·王夫之

    一因执药病之说,遂向药求病,谓“邦无道谷”之为耻,为宪之所已知已能,唯“邦有道谷”之为耻,非宪所及。宪仕于孔子,可谓遇有道矣,与之粟则辞,岂漫然于有道之谷者耶? 圣人言语,一皆十成,如春夏秋冬,合同而化。

  • 卷九·鄂尔泰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钦定仪礼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仪礼义疏卷九乡射礼第五之二司马命获者执旌以负侯获者适侯执旌负侯而俟【注今文俟为立】正义郑氏康成曰欲令射者见侯与旌深有志于中敖氏继公曰使之执旌于侯中以示射

  • 书传卷二十·苏轼

    宋 苏轼 撰周书文侯之命第三十平王锡晋文侯秬鬯圭瓒作文侯之命平王幽王之子宜臼也文侯仇义和其字也以圭爲杓柄曰圭瓒王若曰父义和丕显文武克愼明德昭升于上敷闻在下惟时上帝集厥命于文王亦惟先正克左右昭事厥辟越小

  • 书传会选卷三·刘三吾

    明 刘三吾等 撰商书【契始封商汤因以为有天下之号书凡十七篇】音释传【契私列反字本作偰史记云黄帝之曽孙帝喾生契又传十三世生汤】汤誓【汤号也或曰諡汤名履姓子氏夏桀暴虐汤往征之亳众惮于往役故汤喻以吊伐之意葢

  • 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佚名

    大唐三藏那提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悉帝城胜德林中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菩萨无央数。又与无量婆罗门毗舍首陀并诸长者。各各皆是大众之首。与其同类来至佛所。又有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

  • 卷第二十七·佚名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二十七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随眠品第六之三如上所辩十种随眠。次第生时谁前谁后。诸随眠起无定次第。可一切后一切生故。然有一类烦恼现行。前后相牵非无次第。就此一类辩次第者。颂

  • 第十五章 遗骨之渡来·佚名

    [摩哂陀言王]:&ldquo;夏第一月之满月布萨我等由阎浮洲来至此处,住于最胜之山。(一)我等五个月之间不离帝须园或山。我等将往阎浮洲。御者之主!请与许。&rdquo;(二)&ldquo;我等[与卿等]饮食、衣服、床座供养,人民等皆归依[教法]。如

  • 徐孝穆集笺注·徐陵

    六卷。南朝陈徐陵 (507—583)撰。清吴兆宜 (约1672前后在世)笺注。徐陵字孝穆,东海郯 (今山东郯城)人,徐摛子。八岁能文,十三岁通老庄,其诗文与庾信齐名,号 “徐庾体”。入陈,历任尚书左仆射、丹阳尹、中书监。据《陈

  • 太上慈悲道场消灾九幽忏·佚名

    原题“太极左仙公葛玄纂集”,乃依托。大抵乃唐代李含光收集前代忏仪编纂而成。十卷。忏文主要为经文,均节取《太玄经》、《业报经》、《昇玄经》等,而以《昇玄经》为主。全书分为四十三品,各品仪节,大体相同。开始由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羯耻那衣事·佚名

    一卷,唐义净译。明功德衣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