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邓肃

  肃字志宏,沙县人。生于元祐六年(1091)。靖康元年(1126)赐进士第,召对,补承务郎。张邦昌僭位,奔赴南京,自鸿胪寺主簿,擢左正言,罢,主管江州太平观。绍兴三年(1133)卒,年四十二。有栟榈集。

  瑞鹧鸪

  北书一纸惨天容。花柳春风不敢秾。未学宣尼歌凤德,姑从阮籍哭途穷。

  此身已落千山外,旧事回思一梦中。何日中兴烦吉甫,洗开阴翳放晴空。

  临江仙

  登泗州岭九首

  带雨梨花看上马,问人底事匆匆。于飞有愿恨难从。大鹏抟九万,鹦鹉锁金笼。

  忽忽便为千里隔,危岑已接高穹。回头那忍问前踪。家留烟雨外,人在斗牛中。

  右一

  百尺危楼初过雨,清风凛作轻寒。一声渔笛在云端。黄昏帘幕卷,新月半阑干。

  青翼不来音信断,云窗杳隔三山。何当携手便骖鸾。今宵同胜景,玉斝不留残。

  右二

  春雪一瓯扶醉玉,翩翩两腋生风。柳腰无力殢云踪。陈郎投辖意,分袂忍匆匆。

  白玉琢杯龙麝泛,瀼瀼天酒争浓。何妨一饮上青骢。晴空行夜月,缓辔水晶宫。

  右三

  剑水冷冷行碧玉,扁舟一叶吹风。玉人招手画桥东。浩歌随月去,春在小楼中。

  帘幕低垂围笃耨,雕觞笑捧春葱。谩将雨意作云浓。单于吹未彻,门外响玲珑。

  右四

  雨过荼縻春欲放,轻寒约住馀芳。南园今日被朝阳。琼葩开万点,尘世满天香。

  百卉丛中红紫乱,玉肌自笑孤光。清风剪剪过纱窗。馀酲空一洗,不数寿阳妆。

  右五

  独宿禅房清梦断,鸡声唤起晨钟。出门晓月耿寒空。小池凝辈翠,竹外跨飞虹。

  梅坞不知何处了,傍篱临水重重。啸歌都在冷香中。人间那有此,天上广寒宫。

  右六

  夜饮不知更漏永,馀酣困染朝阳。庭前莺燕乱丝簧。醉眠犹未起,花影满晴窗。

  帘外报言天色好,水沉已染罗裳。檀郎欲起趁春狂。佳人嗔不语,劈面噀丁香。

  右七

  夜静黄云承宝袜,九疑人到羊家。蕊宫仙曲送流霞。东陵分玉井,远胜隔荷花。

  绰约旗亭沾一笑,众惊食枣如瓜。画桥烟柳忽翻鸦。醉鬟倾绿醑,参月共横斜。

  右八

  楼北楼南青不断,晴空总是春容。先来无处问郎踪。那堪风不定,雨尽一窗红。

  初恨水中徒捉月,而今水月俱空。谩将雨意伴云浓。临风千点泪,不到浙江东。

  右九

  浣溪沙

  八首

  雨入空阶滴夜长。

  月行云外借孤光。

  独将心事步长廊。

  深锁重门飞不去,

  巫山何日梦襄王。

  一床衾枕冷凄香。

  其二

  傍竹柴门俯碧流。

  见人无语眼横秋。

  呜机轧轧弄纤柔。

  定有回文传窦子,

  何时银汉渡牵牛。

  归来风雨夜飕飕。

  其三

  宿雨潜回海宇春。

  晓风徐散日边云。

  熙熙人意一番新。

  破睡海棠能媚客,

  舞风垂柳似招人。

  春衫归去马蹄轻。

  其四

  阑外彤云已满空。

  帘旌不动石榴红。

  谁将秋色到楼中。

  玛瑙一泓浮翠玉,

  瓠犀终日凛天风。

  炎洲人到广寒宫。

  其五

  高会横山酒八仙。

  烟云不减九华妍。

  暖风琼树倚楼前。

  妙唱一声尘暗落,

  靓妆四座玉相连。

  骖鸾何日共翩翩。

  其六

  二八佳人宴九仙。

  华堂清静鬥春妍。

  琼枝相倚妙无前。

  良夜黄云来缥缈,

  东风碧酒意留连。

  花间蝶梦想翩翩。

  其七

  半醉依人落珥簪。

  天香不数海南沈。

  时倾秋水话春心。

  已觉吹箫归碧落,

  从今禊饮笑山阴。

  金杯休惜十分深。

  其八

  海畔山如碧玉簪。

  天涯消息叹鱼沉。

  赖逢倾国洗愁心。

  莫为世情生旅况,

  且因乐事惜光阴。

  明朝红雨已春深。

  菩萨蛮

  十首

  隔窗瑟瑟闻飞雪。洞房半醉回春色。银烛照更长。罗屏围夜香。

  玉山幽梦晓。明日天涯杳。倚户黯芙蓉。涓涓秋露浓。

  又

  萋萋欲遍池塘草。轻寒却怕春光老。微雨湿昏黄。梨花啼晚妆。

  低垂帘四面。沉水环深院。太白困鸳鸯。天风吹梦长。

  又

  飞红欲带春风去。柳丝却织春风住。去住任春风。只愁尊俎空。

  今朝鞭马去。又得高阳侣。半醉踏花归。霜蹄骑欲飞。

  又

  帘旌不动薰馀热。高堂谁送能言雪。一笑下人间。天风袭坐寒。

  歌声云外去。句句苏仙语。曲罢一尊空。飘然欲驭风。

  又

  廉纤细雨连天远。纱窗不隔斜风冷。花柳自生春。无聊空闭门。

  双双携手处。回首烟汀暮。嬉笑在高楼。知人牢落否。

  又

  垂杨袅袅腰肢软。寒溪练练琉璃浅。短艇卧吹风。生涯一叶中。

  五湖须径去。何用若耶女。烟雨暝沙汀。花香唤酒醒。

  又

  腰肢欲趁杨花去。歌声能遏行云住。杯酒醉东风。羁愁一洗空。

  谪仙清饮露。意在飞琼侣。未醉即求归。新词句欲飞。

  又

  归心谩逐飞云去。欢情却为芳菲住。翠袖拥香风。宁辞玉斝空。

  主人承湛露。元是皋夔侣。早晚定遄归。商霖四海飞。

  又

  和李状元

  骑鲸好向云端去。踏花偶为狂朋住。笑语凛生风。眼高四海空。

  羊裘冲雨露。我是渔樵侣。已趁白鸥归。长江自在飞。

  又

  一心唯欲南园去。东山著意留难住。曾惯识追风。马群今已空。

  金盘盛玉露。情绝鸳鸯侣。破贼凯还归。冲天看一飞。

  南歌子

  四首

  竹影窥灯暗,泉声语夜长。小窗无梦到高唐。独引三杯长啸、步修廊。

  月午衣衫冷,莲开风露香。阑干西角下银潢。我欲乘槎天上、泛寒光。

  右一

  皓月明腮雪,冷风乱鬓云。高楼帘幕夜生春。半醉依人秋水、欲斜倾。

  晓雨双溪涨,归舟一叶轻。杳无青翼寄殷勤。目断烟波渔火、又黄昏。

  右二

  云绕风前鬓,春开槛里妆。凤屏清昼蔼龙香。浅画娥眉新样、远山长。

  比翼曾同梦,双鱼隔异乡。玉楼依旧暗垂杨。楼下落花流水、自斜阳。

  右三

  驿畔争挦草,车前自喂牛。凤城一别几经秋。身在天涯海角、忍回头。

  旅梦惊残月,劳生寄小舟。都人应也望宸游。早晚葱葱佳气、满皇州。

  右四

  诉衷情

  送李状元三首

  乘鸾缥缈过三山。游戏下人间。金尊不辞频倒,春色上朱颜。

  依暖玉,掠风鬟。语关关。惟愁漏短,雨散云飞,骑月空还。

  其二

  龙头一语定闽山。黄色上眉间。诏书促归金阙,玉带侍天颜。

  拢象板,单享宫鬟。唱阳关。从容禁闼,若念林泉,应寄书还。

  其三

  从来云雨过巫山。只托梦魂间。何如醉逢倾国,春到一瓢颜。

  歌窈窕,舞双鬟。掩云关。重城五鼓,月下西楼,不忍轻还。

  长相思令

  三首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雁已西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又

  一重溪。两重溪。溪转山回路欲迷。朱阑出翠微。

  梅花飞。雪花飞。醉卧幽亭不掩扉。冷香寻梦归。

  又

  红花飞。白花飞。郎与春风同别离。春归郎不归。

  雨霏霏。雪霏霏。又是黄昏独掩扉。孤灯隔翠帷。

  西江月

  二首

  腊雪犹埋石巘,春风已入梅梢。冷香随马上琼瑶。不与时人同到。

  拍手恐惊星斗,高歌已在烟霄。醉呼玉女解金貂。笑问何如蓬岛。

  右一

  风荐荷香剪剪,月行竹影徐徐。微闻环佩过庭除。恐是阳台行雨。

  玉笋轻笼乐句,流莺夜转诗馀。酒酣风劲露凝珠。我欲骖鸾归去。

  右二

  生查子

  执手两潸然,情极都无语。去马更匆匆,一息迷回顾。

  孤馆得村醪,一醉空离绪。酒醒却无人,帘外三更雨。

  感皇恩

  翠竹谩连云,天风不到。帘幕重重自热恼。冷香忽至,爱惜当同芝草。井花浮碧玉,炎威归。

  酒渴想东邻,忧心如捣。纳履生疑谩悔懊。未容沈李,相对尊前倾倒。报君惟短句,琼琚好。

  一剪梅

  题泛碧斋

  雨过春山翠欲浮。

  影落寒溪碧玉流。

  片帆乘兴挂东风,

  夹岸花香拥去舟。

  尊酒时追李郭游。

  醉卧烟波万事休。

  梦回风定斗杓寒,

  渔笛一声天地秋。

  蝶恋花

  代送李状元

  执手长亭无一语。泪眼汪汪,滴下阳关句。牵马欲行还复住。春风吹断梨花雨。

  海角三千千叠路。归侍玉皇,那复回头顾。旌旆已因风月驻。何妨醉过清明去。

  江城子

  酒阑携手过回廊。夜初凉。月如霜。笑问木樨,何日吐天香。待插一枝归斗帐,和云雨,殢襄王。

  如今满目雨新黄。绕高堂。自芬芳。不见堂中,携手旧鸳鸯。已对秋光成感慨,更夜永,漏声长。

猜你喜欢
  郭讵·唐圭璋
  第三十三出 秘议·汤显祖
  邓学可·隋树森
  第三折·关汉卿
  黄侃·龙榆生
  二集卷八十三·乾隆
  卷十三·梅鼎祚
  卷四百三十五·曹学佺
  卷三百六十下·曹学佺
  外集卷十·陈元龙
  卷四十四·陈廷敬
  巻十·佚名
  章谦亨词作鉴赏·佚名
  李纲词作鉴赏·佚名
  八集 一卷·钱德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落叶·刘半农

    秋风把树叶吹落在地上, 它只能悉悉索索, 发几阵悲凉的声响。 它不久就要化作泥; 但它留得一刻, 还要发一刻的声响, 虽然这已是无可奈何的声响了, 虽然这已是它最后的声响了。一九一九,秋

  • 卷二·杨基

    钦定四库全书眉庵集卷二明 杨基 撰七言古体游穹窿山昨日出游今日还登临未尽湖东山紫藤花落高树下翠羽鸟啼深竹间泉停峻石净可掬磴倚絶壁危难攀攀萝试上最高顶天风两腋超尘寰回视羣峰摠在下拟接浮丘同解顔【一本无末

  • 万楚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万楚,唐开元年间进士。生平事迹不祥。 骢马 万楚 金络青骢白玉鞍, 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 暮到沙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 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 为尽天山行路难。 万楚诗鉴赏 《骢马

  • 志第二 历中·沈约

    夫天地之所贵者生也,万物之所尊者人也。役智穷神,无幽不察,是以动作云为,皆应天地之象。古先圣哲,拟辰极,制浑仪。夫阴阳二气,陶育群品,精象所寄,是为日月。群生之性,章为五才,五才之灵,五星是也。历所以拟天行而序七耀,纪万国而授

  • 卷四百六十三·列传第二百二十二·外戚上·脱脱

        ◎外戚上   杜审琦 贺令图 王继勋 刘知信刘文裕 刘美郭崇仁 杨景宗 符惟忠 柴宗庆 张尧佐   自西汉有外戚之祸,历代鉴之,崇爵厚禄,不畀事权,然而一失其驭,犹有肺附之变焉。宋法待外戚厚,其间有文武才谞

  • 东汉会要卷十七·徐天麟

    封建上封皇子世祖初大司马吴汉请封皇子不许重奏连嵗建武十五年三月乃诏羣臣议大司空融固始侯通胶东侯复髙宻侯禹太常登等奏议曰古者封建诸侯以藩屏京师周封八百同姓诸姬并为建国夹辅王室尊事天子享国永长为后世法故诗

  • 卷三十四·萧常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三十四    宋 萧常 撰吴载记十一 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四世祖光零陵太守曾祖成平舆令祖凤父歆日南太守世受孟氏易最有师法翻少好学有高志太守王朗命为功曹孙策略

  • 十国春秋卷六十二·吴任臣

    检讨呉任臣撰南汉五列传赵光裔杨洞潜李殷衡倪曙何泽 刘濬赵光裔字焕业京兆奉天人侨居洛阳【一云洛阳人】父隐唐尚书左仆射光裔少力学修行与兄光逢弟光皆第进士【旧唐书云光逢干符五年登进士第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

  • 高骈传·欧阳修

    高骈,字千里,是南平郡王高崇文的孙子。家庭世代为禁卫,年少时为人严谨,研习兵书,又喜好文学,常与读书人交往,谈论治道之理。两军中的人交相称赞。曾在朱叔明手下任司马。一天,见有两只雕在天上并飞,高骈说:“我如能发迹,就能射中

  • 吴履传·张廷玉

    吴履,字德基,兰奚谷人。年少时拜闻人梦吉为师,精通《春秋》及诸史书。李文忠镇守浙东,聘他为郡学正。以后被荐举授南康县丞。南康民俗强悍,吴履到任数月,惩处一些奸猾之徒,其余不法之人大惊,不敢妄为。履又改行宽大政策,与民休

  • 235.张居正辅政·林汉达

    明穆宗在位的时候,大学士张居正因为才能出众,得到穆宗的信任。公元1572年,穆宗死去,太子朱翊钧即位,就是明神宗。穆宗遗命张居正等三个大臣辅政。明神宗即位后不久,张居正成了首辅。张居正根据穆宗的嘱托,真的像老师教学生一

  • 卷十八 十八之二·孔颖达

    《桑柔》,芮伯刺厉王也。芮伯,畿内诸侯,王卿士也,字良夫。○芮,如锐反,国名。[疏]《桑柔》十六章,上八章章八句,下八章章六句。○笺“芮伯”至“良夫”。○正义曰:《书序》云:“巢伯来朝,芮伯作《旅巢命》。”武王时也。《顾命》

  • 读礼志疑巻六·陆陇其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负斧依南乡而立郑注云周公摄王位以明堂之礼仪朝诸侯也不于宗庙辟王也天子周公也此最谬处集説非之是矣孔疏又载郑发墨守云隠为摄位周公为摄政虽俱相幼君摄政与摄位异也

  • 金七十论卷中·佚名

      外曰。说大已竟。慢相云何。以偈答曰。  我慢我所执  从此生二种  一十一根生  二五唯五大  我慢我所执者。我慢有何相。谓我声我触我色我味我香我福德可爱。如是我所执名为我慢。从此生二种者。从此我

  • 东山存稿·赵汸

    七卷。《附录》一卷。元赵汸(1319—1369)撰。汸,字子常。休宁 (今属安徽)人。长于经学,所著有《周易文诠》。晚年筑东山精舍,时人称东山先生。明洪武二年(1369) 曾预修 《元史》。汸门人汪荫裒辑其遗文为一编,后范准又收

  • 流类手鉴·虚中

    唐释虚中撰。虚中,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约文宗、宣宗间在世,与贯休、齐己、郑谷、修睦、尚颜、栖蟾等为诗友。哀帝天祐间,至中条山访司空图,未遇而留诗,为司空图所激赏。晚住湘西宗成寺,卒于后唐明宗天成以后。有

  • 北齐书·李百药

    原名《齐书》,宋时加“北”字,以与萧子显《南齐书》相区别。中国古代纪传体东魏和北齐史。李百药撰。本书北宋以后散佚很多,后人取《北史》及唐人史钞中相关纪传补全。传本保存原著约17卷,其余大部分为后人所补。常见版本

  • 国朝典故·邓士龙

    国朝典故是一部明代史料丛书,共收书六十四种,凡一百一十卷。本书为明邓士龙辑,明万曆间刻本。见於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五别史类。书半页十行,行二十字,框高二一·二公分,宽一四·六公分。书前有熊曰翀序,序后目录但题书名未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