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徐伸

  伸字干臣,一衢(今浙江衢县)人。政和初,以知音律,为太常典乐,出知常州。有青山乐府,今不传。

  转调二郎神

  闷来弹雀,又搅破、一帘花影。谩试著春衫,还思纤手,薰彻金炉烬冷。动是愁多如何向,但怪得、新来多病。想旧日沉腰,而今潘鬓,不堪临镜。

  重省。别来泪滴,罗衣犹凝。料为我厌厌,日高慵起,长托春酲未醒。雁翼不来,马蹄轻驻,门闭一庭芳景。空伫立,尽日阑干倚遍,昼长人静。

猜你喜欢
  卷四百五十八·彭定求
  卷一百八十八·彭定求
  卷一百四十一·彭定求
  刘镇·唐圭璋
  论句法第十七·王骥德
  第五出 习战·李渔
  第七出 秉操·叶宪祖
  三集卷十七·乾隆
  天籁集原序·白朴
  卷一百二十五·冯惟讷
  拜献·徐志摩
  剧说卷一·焦循
  ●赤壁游·沈泰
  何籀词作鉴赏·佚名
  律诗定体·王士祯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荆干臣·隋树森

    荆干臣,生卒年不详。家居东营(元代大宁路兴中州,今内蒙古宁城西)。虽生长豪族,但能折节读书。少年时游学于燕地(今河北、北京一带)。元·钟嗣成《录鬼簿》记其官职为"参军", 元·王恽《秋涧先生大全

  • 卷七百九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九十一联句韩愈城南联句【此首又见张籍集】愈 孟郊竹影金琐碎【郊】泉音玉淙琤琉璃剪木叶【愈】翡翠开园英流滑随仄步【郊】搜寻得深行遥岑出寸碧【愈】远目增双明乾穟纷拄地【郊】化虫

  • 御选明诗卷三十五·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三十五五言古诗二十张宇初独酌曙雨改余春新流注深谷幽居絶世氛微月澹丛竹麴糵非素耽聊从写情曲吹万等劳生胡能竞奔触夕怀落日未没山明霞烂西隅疎林俯平野飞烟散轻鳬宿鸟栖复鸣灯火起邻墟明月照

  • 原序·吴缜

    ●新唐书纠谬原序史才之难尚矣游夏圣门之高弟而不能赞春秋一辞自秦汉迄今千数百岁若司马迁班固陈夀范蔚宗者方其着书之时岂不欲曲尽其善而传之无穷然终亦未免後人之诋斥至唐独称刘知几能於修史之外毅然奋笔自为一书贯

  • 弇山堂别集卷二十九·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史乗考误十李石城志云宪庙实録成与先生同职纂修者迁少詹事或太常少卿仍兼学士而先生迁南京国子祭酒以去虽燕赉加禄之礼不缺焉然出入逺近之间礼意不侔矣考之史公乃先以南祭酒缺推补而留纂书数月俾沾进书

  • 卷十五 十五之三·孔颖达

    《绵蛮》,微臣刺乱也。大臣不用仁心,遗忘微贱,不肯饮食教载之,故作是诗也。微臣,谓士也。古者卿大夫出行,士为末介。士之禄薄,或困乏于资财,则当周赡之。幽王之时,国乱礼废恩薄,大不念小,尊不恤贱,故本其乱而刺之。○绵蛮,面延反,下

  • 汉书儒林传辨伪第五·康有为

    歆修《六艺略》,既尽窜伪经遍布其中矣,无如伪书突出,师授无人,将皆疑而莫之信也。于是分授私人,依附大儒,伪造师传,假托名字,弥缝其隙,密之又密,所以深结人信者在此。然范升已谓左氏师授无闻矣。案经久远,无不破露,今发其覆,作伪之

  • 卷五十九·康熙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日讲礼记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五十九奔丧奔丧者以其居於他国闻丧奔赴也汉书艺文志云得古礼五十七篇於鲁淹中其十七篇与今仪礼正同此奔丧礼在十七篇外故谓之逸礼奔丧之礼始闻亲丧以哭答

  • 答字林報西人問(四則)·太虚

    問一:據佛家之因果必然律,大本因之信仰,是否全無理由?答一:各宗教或其他學派,以根據「現實人物」──果──所推想其未有前之一種大元──因──,無論說為「人格的神」,或「非人格的精神」及「物質」、「虛空」等等,在佛教的真

  • 卷五·佚名

    嘉兴大藏经 山晖禅师语录荆南开圣院山晖禅师语录卷五住瓮安县云居门人镫世录嵩山首座龙光法孙宗上编小参报恩寺秉拂小参释迦老子四十九年不曾说着一字底分付迦叶递相委付直至今日者谓之教外垂宗所以诸方浩浩商量只

  • 第八 勒叉那相应·佚名

    第一 恶业品[一]第一 锁骨一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粟鼠养饵所二尔时,尊者勒叉那及尊者大目犍连住耆阇崛山。三时,尊者大目犍连清晨着衣、持钵,走近尊者勒叉那。四近至尊者勒叉那,而作如是言曰:&ldquo;友,勒叉那!今

  • 四 种德经·佚名

    一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与五百大比丘众俱,游行于鸯伽国而至瞻婆城,世尊住于瞻婆之伽伽莲池畔。尔时,种德婆罗门住瞻婆城。此城乃生活丰裕,有丰富之草、木、水、谷物之王领,是由摩揭陀王斯尼耶频毗娑罗所赐与净施之地。二尔时

  • 江城名迹记·陈宏绪

    名胜志。明末清初陈弘绪撰。二卷,末一卷。弘绪字士业,号石庄,新建(今属江西南昌)人。在明官经历、知县,入清不仕。著有《恒山存稿》等。是记成于清顺治末,记事止于顺治十一年(1654)。凡五万余字。卷上为考古,含江城(

  • 宋代十八朝艳史演义·李逸侯

    宋代十八朝艳史演义,原名《宋宫十八朝演义》,后书商更名。100回。民国十六年一月一日付印,民国十七年二月出版,民国十七年十月发行。精装2册,定价10元;平装6册,定价5元。李逸侯著、严独鹤评。上海五权书社出版。内页又题“浏

  • 儒林宗派·万斯同

    十六卷。清万斯同撰。本书记孔子以下迄于明末儒家各派授受源流,各以时代为序,其上无师承后无弟子者,则列入附录。所列仅及人名、字号、师承与弟子,间有籍贯,而无事迹。自朱熹《伊洛渊源录》出后,《宋史》遂以道学儒林分为两

  • 孔子集语·孙星衍

    清孙星衍辑。嘉庆二十一年(1816)成 书。全书分类编次,共十四篇,十七卷。篇名为劝学、孝 本、五性、六艺、主德、臣术、交道、论人、论政、博物、事 谱、杂事、遗谶、寓言。均采自百家、传记之书所载孔子 微言大义而成。

  • 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赞·窥基

    亦称《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疏》、《弥勒上生经瑞应疏》,简称《观弥勒上生经疏》。佛典注疏。唐窥基撰。二卷。是对《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的注疏。先以“佛成权实”、“慈氏所因”、“时分有殊”、“往生难易

  • 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佚名

    凡二卷。唐代菩提流志译。略称佛心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本经属密教之随求咒法,主要阐释大随求陀罗尼之‘心中心咒’之功力广大,并揭示此咒及诸印契所具之不可思议力。上卷叙述一切佛心中心大陀罗尼、菩提心成就、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