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九

  ●卷四十九·奇怪门下

  卖墨者潘谷,予不识其人,然闻其所为非市人也。墨既精妙而价不二,或不持钱米求墨,不计多少与之,此岂徒然者哉!予尝与诗云:“一朝入海寻李白,空看人间画墨山。”一日忽取欠墨钱券焚之,饮酒三日,发狂浪走,遂赴井死。

  人下视之,盖趺坐井中,手尚持数珠也。见张明言如此云。〔《百斛明珠》〕

  太子中允王纶,祥符中登进士第。有女子年十八岁,一日昼寝中忽魇声,其父与家人亟往问之,已起,谓父曰:“与汝有洞天之缘,降人间四百年矣。今又会此。”自是谓父曰清非生,自称曰燕华君。初不识字,忽善三十六体大篆,皆世所未识。每与清非生唱和,及百余篇。有送人诗云:“南去过潇湘,休问屈氏狂。而今圣天子,不是楚怀王。”又《赠清非生》末句云:“自有燕华无限景,清非何事恋东宫!”又《雪诗》云:“何事月娥期不在,乱飞端叶落人间?”说与人云:“天上端木开花六出。”《赠清非生》云:“君为秋桐,我为春风。春风会使秋桐变,秋桐不识春风面。”《题金山》云:“涛头风滚雪,山脚石蟠虬。”

  又诗云:“落笔非俗子,鼓吹皆天声。岂俟耳目既,慰予华燕情。”蒋颖叔以楷字释之刻于石。后嫁为吕氏妻,既嫁则懵然不复能诗。康定间进篆字二十四轴,仁宗嘉之,有《女仙传》行于时。

  天授二年腊,卿相等诈称上苑花开请幸。则天许之,乃遣使宣诏曰:“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于是凌晨名花瑞草皆发,群臣咸服其异。〔《卓异记》〕

  唐太府寺,隋都水门之地,隋平陈,于此置叔宝。叔宝将亡,有飞鸟集于庭,以觜画地作诗云:“独足上高台,腐草化为灰。欲知我家处,朱门临水开。”

  〔《雍洛灵异集》〕

  嗽金鸟出昆明国,形如雀,色黄。魏明帝时其国来献,饲以珍珠及兔脑。尝吐金屑如粟,宫人争取为钗钿,谓之辟寒金,以此鸟不畏寒也。宫人相嘲曰:“不服辟寒金,那得帝王心;不服辟寒钿,那得帝王怜?〔《古今诗话》〕

  西蜀张俞尝游骊山,题二绝云:“金玉楼台插碧空,笙箫递响入天风。当时国色并春色,尽在君王顾盼中。”“玉帝楼前锁碧霞,终年培养牡丹芽。不妨野鹿逾垣入,衔出宫中第一花。”异日宿温汤,见二黄衣吏召其魂至一宫阙,见仙座殿上,问左右,曰唐太真妃也。与之论当时事甚详,觉又为诗曰:“梦魂飞入瑶台路,九霞宫里曾相遇。壶天晚景自愁人,春水泛花何处去?”俞尚留温汤,闲步野外,有牧童持书一纸,俞乃开封,乃仙所为诗云:“虚堂壁上见清词,似共幽人说所思。海上风烟虽可乐,人间聚散更堪悲。重帘透日温温晓,玉漏穿花滴滴迟。此景此情传不尽,殷勤嘱咐陇头儿。”俞询牧童从何得,对曰:“前日有一妇人过此,遗我百钱授此书,云:‘明日有衣冠独步野外,子与之。’”俞闻之愈感。俞多对士君子道此。〔《青琐集》〕

  治平二年,长沙赵琪郎中作广东宪,公宇西轩有荔枝数本,盛夏方熟,召刺史燕赏。一夕皆空,皮核满地。轩之西壁有诗云:“吾侪今日会嘉宾,满酌洪钟饮数巡。遍地狼藉不知晓,荔枝又是一番新。”二广人多传异之。〔同前〕

  隋炀帝游广陵,恍惚见陈叔宝来谒曰:“闻已开隋渠引洪河之水东游维扬。”

  因作诗献之曰:“隋室开兹水,初心谋太奢。一千里力役,百万民吁嗟。水殿不复返,龙舟成火霞。惊流摧陡岸,浊浪喷黄沙。两堤人送客,三月柳飞花。日脚沉云表,榆梢噪暝鸦。如今疲子俗,异日便无家。且乐人间景,休寻汉上槎。客喧舟舣岸,风细锦帆斜。莫言无利役,千古壮京华。”炀帝愠曰:“尔多知为后人之利耶。”〔同前〕

  吴兴柳归舜泊舟洞庭君山,见鹦鹉数千翱翱其间,相呼姓字。有名清越者,名武游郎者,名阿苏儿者,名武仙郎者,名自在先生者,名踏莲路者,名凤凰台者,名戴蝉儿者,名多花子者。或有唱歌者曰:“吾此曲乃汉武钩弋夫人常所唱者。”词曰:“戴蝉儿,分明传与君王语。建章殿里未得归,朱箔金缸双凤舞。”

  名阿苏儿者曰:“我忆得阿娇深宫唱曰:‘昔请马相如,为作长门赋。徒使费千金,君王终不顾。’”归舜归舟,舟人云:“相失已二日矣。”〔《幽怪录》〕

  宝应中,有元无有春末独行广陵郊野,夜入路旁村舍,宿北轩下。忽闻西廊有人行声,见四人出,衣冠各异,相与吟咏。一衣冠长人曰:“齐纨鲁缟如霜雪,寥亮高声为子发。”一黑衣短陋者曰:“家贫良会清夜时,荧煌灯烛我能持。”

  一故敝黄衣者曰:“清冷之泉俟朝汲,长绠相牵长出入。”一黑衣冠身亦短陋者曰:“爨薪煮水常煎熬,充他口腹我为劳。”迟明方散。起而视之,乃有一杵、烛台、水桶、破铛而已。〔《幽怪录》〕

  彭州天台禅院,前致仕焦将军彦宾所创也。天台僧行灯掌之。刺史安思谦男守范与宾客游,联句以纪其来。守范出首句曰:“偶到天台院,因逢物外僧。”

  定武军推官杨鼎夫继曰:“忘机同一祖,出语离三乘。”前怀远军周述曰:“古德玄意远,外窗虚景澄。”前眉州判官李仁肇尾联曰:“片时松影下,联续百千灯。”遂请闲僧教大师义西八分书于牌。翌日有贫子乞食于院,见而高声读之曰:“人道有初无尾,此则有尾无初。后五年首颔俱碎,不如尾句者乎?”院僧驱逐,贫子曳杖四顾曰:“此后僧不远千里,即欲到来。”人以为狂言。果五年诛思谦,守范伏法,鼎夫暴亡,此则首颔俱碎之义也。行灯归寂,寺僧蜀王尽遣出之。后住持院僧适自兴元归,则是不远千里之义也。贫子之说,一无谬焉。杨鼎夫,成都人。尝游青城山,过皂江,溺而又出,登岸,遽有老人以杖接引且笑曰:“原是盐里人,本非水中物。”旋失老人所在,因作诗以纪之曰:“青城山峭江水寒,欲渡当时值急湍。棹急狂风趋远岸,舟逢怪石碎前湾。手攀弱杖仓皇处,命在洪涛顷刻间。今日深恩无以报,令人羞说雀衔环。”至成都,与知己言,竟莫究盐里人之义。后为居安思谦幕,判成都榷盐院,感疾暴亡,以盐裹其尸,归于蜀。

  〔《野人闲话》〕

  海南城东有两井,相去咫尺而异味,号双井。井源出山源山石罅中。东坡酌水异之,曰:“吾寻白龙不见,今家此水乎?”同游怪问其故,曰:“白龙当为东坡出。”俄见其脊尾,如烂银蛇状忽水浑有气浮水面,举首如插玉箸,乃泳而去。余至两井,太守张子修。为造庵井上,号思远,亭号酌。崖有怪树,树枝腋有诗曰:“岩泉未入井,蒙然冒沙石。泉嫩洄为靥,石老生罅隙。异哉寸波中,露此横海脊。先生酌泉笑,泉香龙神蛰。举首玉箸插,忽去银钉掷。大身何时见,夭矫翔霹雳。谁言鹏背大,更觉宇宙窄。”字画如颜书,无名衔日月。此诗气格似东坡,而言泉嫩石老,似非东坡。又语散缓,疑学而为之也。龙为蛇形,小如玉箸。同上〔《冷斋夜话》〕

 

  ●卷四十九·鬼神门上

  历十三年,李道昌为姑苏太守,忽一日城南虎丘山有鬼题二诗于石壁上,其一云:“青松多悲风,萧萧声且哀。南山接幽垄,幽垄空崔嵬。白日徒昭昭,不照长夜台。虽知生者乐,魂魄安能回?况复人所亲,恸哭心胆摧。恸哭复何言,哀哉复哀哉。”其二云:“神仙不可学,中化空游魂。白日非我朝,青松为我门,虽复隔幽垄,犹知念子孙。何以遣悲怨,万物归其根。寄语世上人,莫厌临芳尊。

  庄生问枯骨,生乐徒虚言。”其词甚奇怆。道昌录奏,准敕致祭,祭毕其诗乃灭。

  后数日又隐出诗一首曰:“幽冥虽异路,平昔忝攻文。欲知高卧处,山北两孤坟。”

  寻于山后得两坟极高广,荆╄丛蔚,询诸耆老,莫知何人所葬。至今存焉。〔《唐宋遗史》〕

  许周士泊舟淮阴,醉题淮阴庙曰:“脱身仗剑归明主,授钺登坛是得人。千骑争驰擒虎口,万囊不断堰龙津。拔旗破赵如摧朽,一鼓抢齐速若神。功业盖时虽不赏,威名震主即危身。时来且佩三齐印,势去翻输一妇人。得意不思防后患,穷居何用结边臣。名留青史成何事,血污西钟几掬尘。遂使后来征战者,却愁他日似将军。”还舟方寐,梦介士拥见侯,侯曰:“足下诗固好,然未合于理也。

  信去楚归汉,起自行伍,高祖结坛授钺,虽立功名,一旦自蕴忿躁之气,外结边臣,内谋大叛,死为万世丑。吾今血食于此,亦出望外,而子之诗,重吾过焉。

  儒无所守,将安用也?”〔《摭遗》〕

  贾魏公尹京日,忽有人来展刺谒曰“前江南国主李煜”,相见则一清瘦道士尔。公曰:“太师已物故,何得及此?”曰:“某幼探释氏未达,误有所见,今为师子国王。偶思钟山而来。”怀中取一诗授公,曰:“异国非所志,烦劳殊清闲。惊涛千万里,无乃见钟山”公读之,随身灰灭。

  张孝和,关中人。淳化壬辰年游淮南,在寿春,与张李二生被酒及淮氵唇,入就龙女祠,取桐叶写诗两句云:“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投于帐中而去。一旦独至其祠,忽帘中有妇人邀而置酒,赠孝和诗一绝曰:“落帆且泊小沙滩,霜月无波淮上寒。若向江湖得消息,为传风水到长安。”孝和告去,行数十步,忽小女奴叫曰:“娘子令还桐叶,勿复置念。”孝和得之,回顾惟古祠败舍而已。〔并《洞微志》〕

  李向字温叔,都官外郎之幼女也。八岁能诗,尝作《榴花》一绝云:“烈火真红轻皱面,晨霞碎剪贴枝条。金刀刺出猩猩血,溅落芳丛久不销。”后适江夏人王常,同泛舟射利江湖间。娄彻为《江州清风亭记》,常方叹美,向曰:“未之尽也。何不云好山渌水,万里有尽处;清风明月,千古无老时!”一日举其文于彻,彻卒用其言为破题。不久常死而向溺舟于三山矶下。后三日,尸忽出于水中,士人异之,为立庙。熙宁间都人张芝过庙作三绝焚于庙中,一云:“风软潮生江水平,遥峰隐隐浸寒青。自从香骨沉波底,独我为诗吊尔灵。”二云:“轧轧橹声离远浦,萧萧帆影落寒涛。殷勤滴酒陈佳果,将此深心慰寂寥。”

  三云:“江雨初晴远岸低,心因啼鸟陡思归。尔如会我题诗意,魂梦相求一处飞。”

  既夜,一青衣召云:“娘子奉俟久矣。”芝曰:“娘子为谁?”青衣曰:“早来献诗与谁耶?”芝乃悟。见一妇人谓芝曰:“早来佳章,欲托以梦寐,是或不真,不能尽所怀,故求面见。妾溺此时,水官令赋诗及校《九江会源录》,一夕而毕;水官大悦,令江神出其尸显其灵,今有祠在此,血食于人。谢子之诗,意所不敢当。”答以诗曰:“梅天半霁江水涨,水摇花影红荡漾。东风抛雨过江西,截江一瞬生银浪。阒然不见鸥鹭飞,渔唱四沉烟瞑荡。忽然晴霁碧虚阔,水色天光月下上。柳风和软浪无声,客橹呕轧中流鸣。两岸沙头拾翠女,嬉笑携手相将行。秋入空江潦水静,澄江一碧如寒镜。远帆灭没入云中,菱唱微茫晚风暝。西风脱木露三山,隐隐樵归乱石间。霜猿哀落岩前月,杜宇枝间更啼血。蓬窗风紧客衣单,中夜危肠几欲绝。我本名家闺中女,聘得良人共途路。相将云水二十年,所得欢心亦无数。岂其天祸及一身,夫死身沉大江去。猛风吹云无定踪,尽日阴愁难得雨。秋高水冷白骨寒,孤儿稚女归何处?因公遗我白玉篇,慰此穷泉生和煦。明朝仙舸宿何州,回首寒江烟雨暮。”芝见诗,叹赏久之。又出白金二百星赠芝曰:“烦砻一石载妾前事,亦有奉报,如何?”芝受其金。进芝出幄,则已五鼓矣。芝后因循不能为立石,舟再过三山下,几至倾覆,是夜又梦其女深诟,责之负其事。〔《翰府名谈》〕

  李群玉校书过二妃庙题诗曰:“小孤洲北浦云边,二女明妆共俨然。野庙向江春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东风近墓吹芳芷,落日深山哭杜鹃。犹似含颦望巡狩,九嶷如黛隔湘川。”《题黄陵庙》诗曰:“黄陵庙前芳草春,黄陵女儿茜裙新。轻舟小楫唱歌去,水远山长愁杀人。”又曰:“黄陵庙前春已空,子规啼血滴春风。不知精爽落何处,疑是行云秋色中。”群玉自以第三篇春空便到秋色,踟蹰欲改,二女俄出焉。群玉悉其所陈而题于后。涉重湖,至浔阳,太守段成式索为诗酒侣,具述其事。后二年而群玉逝。故哭李诗曰:“酒里诗中三十年,纵横唐突世喧喧。明时不作祢衡死,傲尽公卿归九泉。”又曰:“曾说黄陵事,今为白日催。老无男女累,谁哭向泉台?”

  虔州布衣赖仙芝言连州有黄损仆射,五代时人,仆射盖仕南汉也。未老退归,一日忽遁去莫知所在,子孙画象事之。凡三十三年乃归,坐阼阶上呼家人,其子不在,孙出见之,索笔书壁上云:“一别人间岁月多,归来人事已销磨。惟有门前鉴池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投笔而去不可留。子归问其状貌,云:“甚似影堂中人也。”连州相传如此,其后颇有禄仕者。

  艾子病热稍昏,梦中神游阴府,见阎王升殿治事,有数鬼招一人至,一吏前白曰:“此人在世惟务持人阴事,思于财物。虽无过者必巧造端以诱陷之,然后摘抉。准法合以五百亿万斤柴于镬汤中煮之。”王曰:“可令赴狱。”有一牛头摔执之而去。其人私谓牛头曰:“君何人?”曰:“吾镬汤狱主,狱之事皆吾主之。”其人又曰:“既为狱主,固首主也。而豹皮衤昆若是弊?”鬼曰:“冥中无此皮,若阳人焚化方得。吾名不显于人间,故无焚贶者。”其人又曰:“某之外氏,猎徒也,家常有此皮。若蒙主见悯,少减柴数,得还,即焚化十皮为狱主作衤昆。”其鬼喜曰:“为汝去亿万二字以败其徒,则汝得速还,兼免沸煮之苦。”

  二三人于是又入镬煮之。其牛头者时来相问。小鬼见如此必欲庇之,亦不敢令火炽,遂报柴足。既出镬束带将行,牛头曰:“勿忘皮也。”其人乃明顾曰:“有诗一首奉赠。”云:“牛头狱主要知闻,权在阎王不在君。减刻官柴犹自可,更求枉法豹皮衤昆:”牛头大怒,叉入镬汤,益薪煮之。艾子既寤,语于徒曰:“须信口是祸之门。”〔并《百斛明珠》〕

  周祖起于邺。范鲁公遁迹民间,执纸扇,偶题云:“大热去酷吏,清风来故人。”坐茶肆中,忽一形貌怪陋者前揖之曰:“相公,相公,勿虑,勿虑。”挥其扇曰:“轻重无准,吏得舞文,何止大热耶?公当深究狱弊。”持扇急去。公惘然,后至一庙,见一土木短鬼手中持其扇,乃茶肆中见者。未几,周祖果得公于民间,遂大用焉。公忆陋鬼之言,首议刑典,疏曰:先王所恤,莫重于刑。今繁苛失中,轻重无准,民罹横刑,吏得舞法。”周祖从其言,命公与知杂张等刊定,五年书成,目曰《刊统》。〔《玉壶清话》〕

猜你喜欢
  卷一百零七·彭定求
  吴淑真·唐圭璋
  彭元逊·唐圭璋
  熊良翰·唐圭璋
  七颂堂词绎·刘体仁
  ◆清辉主人沈右(清辉楼稿)·顾嗣立
  第五场 《别窑》·佚名
  荆溪林下偶谈卷三·吴子良
  卷十一·袁华
  巻二十八·李攀龙
  卷四百三十七·曹学佺
  卷二百十二·曹学佺
  嵗时杂咏巻十一·蒲积中
  卷四十三·高棅
  耿湋诗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朱凯

    (冲末诸葛亮领卒子上,云)前次春花桃喷火,今日东篱菊绽金。谁似豫州存大志,求贤用尽岁寒心。贫道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道号卧龙先生,琅琊阳都人也,在于卧龙冈办道修行。自玄德公请贫道下山,拜为军师,头一阵博望烧屯,杀夏侯惇十万

  • 姜氏秘史 卷五·姜清

    壬午四年春正月甲申朔,都指挥葛进帅兵渡滹沱河,遇靖难兵,战不利,奔还真定。丙申,省杭州府昌化县丞、簿各一人。增置仁和、海宁二县主簿各一人。丁酉,增设各卫经历知事一人,理刑。置锦衣卫经历,优给武学,设教授一人,启中等十斋训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九十二·佚名

    万历三十二年正月壬子朔 上不御殿 武百官俱于午门外行五拜三叩头礼三辅臣随诣宫门再行叩头礼赐酒饭及上尊珍馔○甲寅 宣宗章皇帝忌辰遣官祭 景陵○丁巳以孟春时享 太庙遣官恭代○戊午以立春令节赐三辅臣上尊珍馔

  • 卷之一百七十二·佚名

      康熙三十五年。丙子。夏。四月。丙戌朔。享太庙。遣皇太子允礽行礼  ○先是上命理藩院员外郎霍尚于哈必尔汉等处、巡视凿井至是、霍尚奏报、自哈必尔汉、至博木巴图哈卜齐尔口以外、凿井之事已竣。报闻。  

  • 一四八 五卅·周作人

    一九二五年五月三十日上海英国租界的巡捕对于示威游行的工人市民开枪,死伤很多,这是极为重大的一桩事件,但是在殖民地却是往往发生的事,所以国人虽然奔走呼号,也是没有别的办法,终于在十月里麻胡的了结了。在北大的人也只是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 洪武九年秋七月癸丑朔,日有食之。 甲寅,以刑部尚书韩士原为江西布政使,燕府伴读李浚文为左参政,吴府伴读张里仁为右参政。士原,东平之汶上人,仕元为浙江行省都事,来归,授济南乐安州同知,累迁至今

  • 宋汉章·佚名

    宋汉章先生小传宋先生汉章浙之馀姚人也生于福建建甯县父业鹾于闽因遂家焉光绪七年始回故里考入中国电报局事闲有暇利用馀晷攻英吉利语文光绪二十八年改入海关越二年调甬海关供职翌年辞职复入电报局任收支旋升会办光绪

  • 提要·张存中

    大学章句或问通证一卷论语集注通证二卷孟子集注通证二卷中庸章句或问通证一卷臣等谨案四书通证六卷元张存中撰存中字徳庸新安人初胡炳文作四书通释义理而畧名物存中因排纂旧説成此书以附其后故名曰四书通证炳文为之序

  • 二 北京·林语堂

    二北京1朱频到达这座城市时,北京仍被官方称为北平。1930年国民党还在掌权。军阀混战的时代一去不复。中国再一次统一。共和国经历最初几年的骚乱之,中国始终坚定发展为一个现代国家的信念。朱频此感到自豪和幸福。在朱

  • 卷六十七·胡广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六十七治道二宗法程子曰宗子继别为宗言别则非一也如别子五人五人各为大宗所谓兄弟宗之者谓别子之子继祢者之兄弟宗其小宗子也 宗子无法则朝廷无世臣立宗子则人知重

  • 苏子·苏彦

    微生与妇人期,不来,水至,抱桥柱而死。(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九原注或作尾生。)车渠马脑,出于荒外,今冀州之土,曾未得其奇也。(《艺文类聚》八十四。)蜀郡邓公,呼吸成雾。(《徐坚初学记》卷二,《太平御览》卷十五。)行务应规,步虑投矩

  • 添品妙法莲华经卷第五·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共笈多译  安乐行品第十三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是诸菩萨。甚为难有。敬顺佛故。发大誓愿。于后恶世护持读诵说是法华经。世尊。菩萨摩诃萨。于后恶世云何能说是经。佛

  • 诸法集要经卷第一·佚名

    观无畏尊者集(总二千六百八十四颂)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伏除烦恼品第一  稽首三有最胜尊  吉祥无垢尽诸漏  愚夫为惑所沉溺  能以等慈而拔济  依正法

  • 题居士传偈·彭绍升

    题居士传偈菩萨戒弟子 彭际清 述我闻观世音  应身三十二  华严善知识  亦有五十三  比邱居士身  种种天人趣  譬如空中云  随风无定形  又如海上波  从日现五色  众生眼所见  分别每炽然  

  • 吴郡志[四库本]·范成大

    又作《吴门志》。江苏地方志。南宋范成大(1126—1193)撰。五十卷,首一卷。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累官至兵部尚书,参知政事, 资政殿学士。是书为石湖晚年所作, 约成书于绍熙三年(1192)或四

  • 宅经·黄帝

    二卷。旧题《黄帝宅经》,托名黄帝撰写。《四库全书总目》称:“《隋志》有《宅吉凶论》三卷、《相宅图》八卷,《旧唐志》有《五姓宅经》二卷,皆不云出黄帝,是书盖依托也。考书中称《黄帝二宅经》及《淮南子》李淳风、吕才等

  • 妇人寿草·香月牛山

    《妇人寿草》,6卷,日本香月牛山撰于日本享保十一年(1720)。后被小野正弘补冠以“妇人不妊·产育の世界”,广引中国古典医籍,并结合作者之见,详述了男女求嗣所应注意诸项事例,如求嗣祈神、交媾宜慎、交媾日时、求嗣术、求嗣药

  • 张三丰先生全集·张三丰

    道家养生学著作。明代张三丰撰,清代汪梦九辑,李西月重编,八卷。集中收录张三丰多种传记资料,对研究张三丰及其流派有一定价值。此外多为道论丹词,主要有:《大道论》、《玄机直指》、《道言浅说》、《玄要篇》等。其中《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