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

黄孝迈(一首)

 

  湘春夜月

  近清明。翠禽枝上销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空尊夜泣,青山不语,残照当门。翠玉楼前,惟是有、一陂湘水,摇荡湘云。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

  此首抒羁旅之感,上下片作法皆是即景生情。上片由闻入情,下片由见人情,文笔宛妙。时近清明,闻翠禽已销魂,而黄昏清歌更不堪闻。“欲共”两句,自为呼应,韵致最胜。“念楚乡”三句,揭出旅况。换头宕开,实写眼前所见之青山残照。湘水湘云,境既空阔,情亦凄悲。“天长”两句,叹相见无期。“谁与温存”与“甚时重见”两问,有浅深之别。末句,总申愁情,与白石之“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结法相同。

无名氏(一首)

 

  青玉案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 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此首写游子飘零,语浅情探。起两句,从时序、景物叙述。“怎忍见”句,含凄无限。“今日”数句,点明所处之境地,“已”字、“犹”字呼应,倍见沈痛。换头,写在外实况。春衫著破,无人缝绽,可见飘零之久与独处之哀。“落日”数句,更以景色烘染情事。三层递下,写足游子内心之苦闷。语极疏朗,情殊可悯。

刘辰翁(二首)

 

  兰陵王

  丙子送春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绪。漫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  春去。最谁苦。但箭雁沈边,梁燕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渡。  春去。尚来否。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苏堤尽日风和雨。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夜语。

  此首题作送春,实寓亡国之痛。三片皆重笔发端振起,以下曲折述怀,哀感弥深。“秋千外”三句,承“无路”,写出一片凄迷景色。“依依”句,顿宕。“漫忆”数句,大笔驰骤,叹当年之繁华已无觅处。第二片,历数春之燕与杜鹃,以衬人之伤春。第三片,叹故国好春,空余神游。末言人生流落之可哀。 

  宝鼎现

  红妆春骑,踏月影、竿旗穿市。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箫声断、约彩鸾归去,未怕金吾呵醉。甚辇路、喧阗且止,听得念奴歌起。  父老犹记宣和事。抱铜仙、清泪如水。还转盼、沙河多丽。滉漾明光连邸第。帘影冻、散红光成绮。月浸葡萄十里。看往来、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扑碎。  肠断竹马儿童,空见说、三千乐指。等多时、春不归来,到春时欲睡。又说向、灯前拥髻。暗滴鮫珠坠。便当日、亲见霓裳,天上人间梦里。

  此首铺写当年月夜游赏之乐,而一二字句钩勒今情,即觉兴衰迥异,凄动心目。第一片,极写当年游人之众、楼台之丽与歌舞之盛。第二片,更记当年灯月交辉之美。第三片,回忆旧游,恍如一梦,灯前想像,不禁泪堕。

周 密(四首)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欺。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东风渐绿西湖岸,雁已还、人未南归。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此首送陈君衡北上,兼有豪侠俊逸之胜。起写途景,气概颇大。次写途情,胸次亦壮。一路饮酒赋诗,笳鼓喧喧,且有名姬相伴,写来何等风流旷达。换头,设想远去冰雪之域。“投老”两句,自伤无人顾念。“东风”两句,叹人去不归。着末备致怀念之意,殊觉真挚。

  玉京秋

  长安独客,又见西风、素月、丹枫,凄然其为秋也,因调夹锺羽一解。

  烟水阔。高林弄残照,晚蜩凄切。碧砧度韵,银床飘叶。衣湿桐阴露冷,采凉花、时赋秋雪。叹轻别。一襟幽事,砌虫能说。  客思吟商还怯。怨歌长、琼壶暗缺。翠扇恩疏,红衣香褪,翻成消歇。玉骨西风,恨最恨、闲却新凉时节。楚箫咽。谁寄西楼淡月。

  此首感秋而赋。起点晚景,次写夜景。“叹轻别”三句,入别恨。下片,承别恨层层深入。“客思”两句,恨客居之无俚。“翠扇”两句,恨前事之消歇。“玉骨”两句,恨时光之迅速。末揭出凄寂之感。

  曲游春

  禁烟湖上薄游,施中山赋词甚佳,余因次其韵。盖平时游舫,至午后则尽入里湖,抵暮始出断桥,小驻而归,非习于游者不知也。故中山极击节余“闲却半湖春色”之句,谓能道人之所未云。

  禁苑东风外,飏暖丝晴絮,春思如织。燕约莺期,恼芳情偏在,翠深红隙。漠漠香尘隔。沸十里、乱弦丛笛。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  柳陌。新烟凝碧。映帘底宫眉,堤上游勒。轻暝笼寒,怕梨云梦冷,杏香愁幂。歌管酬寒食。奈蝶怨、良宵岑寂。正满湖、碎月摇花,怎生去得。

  此首记游湖情景,自午至夜,次序井然。初写湖上风光;次写湖上花繁,与湖上笙歌之盛;再次写湖上游舫之实况。换头,写堤上游人之众。“轻暝”三句,记晚寒人归。“歌管”两句,记湖上入夜之岑寂。末以月湖空濛境界作结。通体精练,词采音响交胜。

  花 犯

  水仙花

  楚江湄,湘娥再见,无言洒清泪。淡然春意。空独倚东风,芳思谁寄。凌波路冷秋无际。香云随步起。漫记得,汉宫仙掌,亭亭明月底。  冰弦写怨更多情,骚人恨,枉赋芳兰幽芷。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相将共、岁寒伴侣,小窗静、沈烟熏翠被。幽梦觉,涓涓清露,一枝灯影里。

  此首上片写花,下片写人惜花,轻灵宛转,韵致胜绝。起写花之姿容,继写花之内情,后写花之丰神。换头以下,惜花无人赋,花无人赏。“相将共”以下,拍到己身。上是花伴人,下是人赏花,将人与花写得缱绻缠绵,令人玩味不尽。  

蒋 捷(二首)

 

  贺新郎

  梦冷黄金屋。叹秦筝、斜鸿阵里,素弦尘扑。化作娇莺飞归去,犹认纱窗旧绿。正过雨、荆桃如菽。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弹棋局。消瘦影,嫌明烛。  鸳楼碎泻东西玉。问芳踪、何时再展,翠钗难卜。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生绡画幅。怕不是、新来妆束。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空掩袖,倚寒竹。

  此首感旧词,极吞吐之妙。发端言梦冷尘扑,是一凄极境界。“化作”两句,承上言筝声,仍扣住旧境,语甚奇警。“正过雨”句,顿住,点雨景。“此恨”四句,叹世局改移,令人恨极而瘦。换头,伤旧游难寻。“待把”二字,与“怕不是”呼应,词笔曲折,言描画倩影不能逼肖也。“彩扇”两句,再用曲笔,言知音已杳,物是人非也。末以美人自喻,倍见孤臣迟暮之感。

  女冠子

  元夕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此首元夕感赋。起六句,极力渲染昔时元夕之盛况。“蕙花”两句,写月光;“春风”四句,写灯光,中间人影、箫声,盛极一时。“而今”二字,陡转今情,哀痛无比。时既非当时之时,人亦非当时之人,故无心闲赏元夕。换头六句,皆今夕冷落景象,反应起六句盛时景象。人悄灯残,此情真不堪回首。“吴笺”以下六句,一气舒卷,言我自伤往,而人犹乐今,可笑亦可叹也。 

张 炎(五首)

 

  高阳台

  西湖春感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此首西湖春感,沈哀沁人。“接叶”三句,平起,点明地时景物。“能几番”两句,陡转,叹盛时无常,警动之至。“东风”两句,自为开合,寄慨亦深。“更”字进一层写景,“万绿”八字,写足湖上春尽,一片惨淡迷离之景。换头承上,提问燕归何处。“但”字领两句,叹春去、燕去,繁华都歇。“见说”两句,以鸥之愁衬人之愁。“无心”两句,实写人之愁态。江山换劫,闭门醉眠,此心真同槁木死灰矣。末以撇笔作收,飞花、啼鹃,徒增人之愁思,故不如不闻不见也。 

  渡江云

  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

  山空天入海,倚楼望极,风急暮潮初。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新烟禁柳,想如今、绿到西湖。犹记得、当年深隐,门掩两三株。  愁余。荒洲古溆,断梗疏萍,更漂流何处。空自觉、围羞带减,影怯灯孤。长疑即见桃花面,甚近来、翻笑无书。书纵远,如何梦也都无。 

  此首伤离念远。起写倚楼所见远景,次写倚楼所见近景。“新烟”两句,念及西湖风光之好。“犹记得”两句,念及旧居之适。下片抒情,纯以咏叹出之。“愁余”四句,叹己之飘流无定。“空自觉”两句,叹己之日愈销减。“长疑”两句,叹别久无书。末句,就无书反诘无梦,层层深婉。 

  八声甘州

  辛卯岁,沈尧道同余北归,各处杭、越。逾岁,尧道来问寂寞,语笑数日,又复别去,赋此曲,并寄赵学舟。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 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此首追念北游寄怀故人之作。起两句,记当年北游之豪情。“傍枯林”三句,记北游之地。五句一气直下,气象苍莽。“短梦”两句,折到南归,无限酸辛。“一字”两句,使题叶事赋愁更深。换头,言尧道别去之落寞。“折芦花”五句,极写凄寂无人之感与念远之切。收处与稼轩之“斜杨烟柳”句意相同。举友朋聚散、家国兴衰之感,并收入此结句也。

  解连环

  孤雁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怳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漫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此首咏孤雁。“楚江”两句,写雁飞之处。“自顾影”三句,写雁落之处。“离群”、“顾影”,皆切孤雁。“写不”两句,言雁寄相思,写出孤雁之神态。“料因循”两句,用苏武雁足系书事,写出人望雁之切。换头,言雁声之悲。“想伴侣”三句,悬想伴侣之望己。“暮雨”两句,言己之望伴侣。末以双燕衬出孤雁之心迹。

  月下笛

  孤游万竹山中,闲门落叶,愁思黯然,因动“黍离”之感。时寓甬东积翠山舍。

  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漫惊回凄悄,相看烛影,拥衾无语。  张绪。归何暮。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

  此首起句不平,飘然而至,记个人今日之孤游。“寒窗”两句,忽折入,记旧时同游之人。“连昌”两句,记山中夜雨之感。“漫惊回”两句,记山中无眠之苦。换头,伤归迟。“天涯”两句,伤羁旅。因人不在,而忆及同游;因雨难听,而不能安眠;因归迟,而感羁旅。一气贯下,步步扣紧。“只愁”两句,揭出怀人之意,与篇首呼应。末承上设想故人之清高,不改初志。

王沂孙(四首)

 

  天 香

  龙涎香

  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汛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红瓷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  几回殢娇半醉。剪春灯、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尊前旧风味。漫惜余薰,空篝素被。

  此首咏龙涎香,上实下虚,语语凝练,脉络分明,旨意当有寄托。“孤峤”三句,言龙涎产地。“汛远”三句、言采之制香。“红瓷”两句,言焚香之具与香之形状。“一缕”两句,写香气散漫。此上片将香之始末俱已写尽。下片乃提空另写,逆入旧事。“几回”两句,忆昔日焚香之时;“更好”两句,忆昔日焚香之地。“荀令”两句,跌转今情,纯学白石“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句法。末以惜香之意作结。

  眉 妩

  新月

  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  千古盈亏休问。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看云外山河,还老桂花旧影。

  此首,上片刻画新月,下片就月抒感。起三句,写新月极细,“新痕”、“淡彩”、“初暝”,皆不能分毫移动,一“渐”字传神亦佳。“便有”三句,用李端诗意,言人拜新月。“画眉”两句,体会新月似离恨。“最堪爱”两句,更特写新月之美。换头句,纵笔另开,词旨悲愤。新月难圆,即寓金瓯难整之意。“太液池”两句,吊月怀古,不尽凄恻。“故山”两句转笔,望明月之圆。末句,拍合上句,伤心月照山河,余恨无穷。

  齐天乐

  蝉

  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西窗过雨。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  铜仙铅泪似洗,叹移盘去远,难贮零露。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余音更苦。甚独抱清商,顿成凄楚。漫想薰风,柳丝千万缕。

  此首咏蝉,盖咏残秋哀蝉也。妙在寄意沈痛,起笔已将哀蝉心魂拈出,故国沧桑之感,尽寓其中。“乍咽”三句,言蝉之移栖,即喻人之流徙。“西窗”三句,怪蝉之弄姿揭响,即喻人之醉梦。“镜暗”两句,承“怪”字来,伤蝉之无知,即喻人之无耻,真见痛哭流涕之情矣。换头,叹盘移露尽,蝉愈无以自庇,喻时易事异,人亦无以自容也。“病翼”三句,写蝉之难久,即写人之难久。“余音”三句,写蝉之凄音,不忍重听,即写人之宛转呼号,亦无人怜惜也。末句,陡着盛时之情景,振动全篇。太白《越中怀古》有“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诗,盖上极盛而下极哀,而此则上极哀而下极盛,反剔一句,亦自警动。

  长亭怨慢

  重过中庵故园

  泛孤艇、东皋过遍。尚记当日,绿阴门掩。屐齿莓苔,酒痕罗袖事何限。欲寻前迹,空惆怅、成秋苑。自约赏花人,别后总、风流云散。  水远。怎知流水外,却是乱山尤远。天涯梦短,想忘了、绮疏雕槛。望不尽、冉冉斜阳,抚乔木、年华将晚。但数点红英,犹识西园凄婉。

  此首过故园有感。起处叙事,用直起法。“尚记”两句,即逆入,回忆前游之地。“屐齿”两句,回忆前游之人。“欲寻”两句,承上言地已改观。“自约”两句,承上言人已分散。换头宕开,叹人去之远。“天涯”两句,叹人不归来。“望不尽”两句,叹盛时难再。末言花落园空,无限伤感。

猜你喜欢
  钟将之·唐圭璋
  第二卷·佚名
  第二十三出 返棹·李渔
  第九出 移寨·李渔
  第四折·高茂卿
  第三折·孟汉卿
  ●跋·缪公恩
  三集卷四十四·乾隆
  卷四十八·陆游
  提要·杜本
  中州集巻八·元好问
  卷八百·佚名
  卷六百十七·佚名
  卷七十九·徐倬
  序·徐倬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参寥子诗集卷十一·道潜

    宋 释道潜 撰寄王晋卿都尉主第耽耽冠北城位居侯伯固尊荣肯将踏月趋朝脚来伴穿云渡水行池上红渠应渐老山中紫笋尚抽萌嵩阳迤逦川原胜闻说他时卜钓耕与田承君宗丞话旧赤日下西谷松门敛余晖萧萧征马鸣客子来者谁故人田

  • 列传第五十三 顾和 袁瑰(子乔 乔孙松 瑰弟猷 从祖准 准孙耽 耽子质 质子湛豹) 江逌(从弟灌 灌子绩 车胤 殷顗 王雅)·房玄龄

    顾和,字君孝,侍中众之族子也。曾祖容,吴荆州刺史。祖相,临海太守。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曰:“此吾家麒麟,兴吾宗者,必此子也。”时宗人球亦有令闻,为州别驾,荣谓之曰:“卿速步,君孝超卿矣!” 王导为扬州,辟从事。月

  • 卷二百三十一·列传第一百十九·张廷玉

        顾宪成 顾允成钱一本 于孔兼 史孟麟 薛敷教 安希范 刘元珍 叶茂才   顾宪成,字叔时,无锡人。万历四年,举乡试第一。八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大学士张居正病,朝士群为之祷,宪成不可。同官代之署名,宪成手削

  • 卷十四·黄以周

      哲宗   △绍圣四年(丁丑,一○九七)   1、正月(钱大昕《朔闰考》:是月丙戌朔。丙申,叶祖洽缴吕孝廉知曹州敕。《长编》卷五百五:元符二年正月丙寅,知曹州吕孝廉为京东运副。原注:云:绍圣四年正月十一日,叶祖洽缴曹州敕。

  •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八·杨士奇

    宣德三年二月是月御制帝训成序曰朕惟天心仁爱下民爰命若以主之君德必如天之包含覆育使天下之人咸遂生息无不足之叹而后有以称天之所命然其道至大其事至繁非可一言尽也盖君量必如天之广心必如天之仁施必如天之溥行必如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佚名

    正德五年十二月癸未朔 上视郊祀牲 夜重雾四塞及晓浓霜附木○乙酉铨注镇江卫署都指挥佥事陆潮于江西都司掌印○升云南按察司副使周季凤为山西行太仆寺卿福建盐运司运使蔡余庆为山东布政司左参政○以霜灾免山西浑源蔚朔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纪昀

    列传宋 【十三】○宋十三柴禹锡 张逊周莹王继英 王显柴禹锡张逊周莹王继英王显△柴禹锡柴禹锡字符圭大名人少时有客见之曰子质不凡若辅以经术必致将相禹锡由是留心问学时太宗居晋邸以善应对获给事焉太平 兴国初授供

  • 卷二十一·纪昀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厯代职官表卷二十一通政使司表<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二十一通政使司国朝官制通政使司通政使满洲汉人各一人【满洲初系二品顺治十五年改为三

  • 第十八章 2·辜鸿铭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辜讲孔子评价当时一位非常有名的杰出人士(柳下惠):“作为司法部长,他三次被撤职。于是有人对他说:‘难倒对你来说,还不到时

  • 序·李光地

    御制日讲春秋解义序尝考春秋经文不过万有六千三百余言自三传以后羣儒义疏累数千万言而微词隐义之难眀者犹十有六七盖是经乃孔子所手定也辞约而义深圣心之所运用毎举一事其义必贯于全经非若他经一章一节各指一事虽有

  • 哀公·哀公二十三年·左丘明

    【传】二十三年春,宋景曹卒。季康子使冉有吊,且送葬,曰:「敝邑有社稷之事,使肥与有职竞焉,是以不得助执绋,使求从舆人。曰:『以肥人得备弥甥也,有不腆先人之产马,使求荐诸夫人之宰,其可以称旌繁乎?』」夏六月,晋荀瑶伐齐。高无丕帅

  • 卷八·普济

      青原下七世瑞岩彦禅师法嗣南岳横龙和尚南岳横龙和尚,初住金轮。僧问:  “如何是金轮第一句?”师曰:“钝汉。”问:“如何是金轮一只箭?”  师曰:“过也。”问:“如何是祖师灯?”师曰:“八风吹不灭。”曰:  “恁么则暗冥

  • 长阿含十报法经卷上·佚名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闻如是。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贤者舍利曰。请诸比丘听说法。上亦好中亦好竟亦好。有慧有巧最具净除至竟说行听。从一增至十法。听向意著意。听说如言。诸比丘从贤者舍利曰。请愿欲闻。

  • 普曜经卷第五·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异学三部品第十四  于是菩萨。游在山间。往至尼连水边。乐于闲居心意寂然。慈念十方欲益天人。佛告诸比丘。菩萨遥见郁头蓝弗。为诸弟子所见奉敬。达知图谶算术天地灾变。为众最师。菩萨心

  • 十住断结经卷第六·佚名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碎身品第十五  佛告最胜。菩萨摩诃萨入碎身定。使菩萨入此定。具足十种如住。何谓为十。一切世界如如住。一切诸方如如住。一切劫数如如住。一切众生如如住。一切诸法如如住。一切

  • 兰室秘藏·李杲

    《兰室秘藏》,三卷,元·李杲撰,刊于公元1276年(元朝至元十三年)。书名“兰室”,取《素问·灵兰秘典论》“藏灵兰之室”一语,表示所载方论有珍藏的价值。全书分二十一门,包括内、外、妇、儿临床各科。卷上,共六门,首列饮食劳倦、

  • 步虚大师预言诗·佚名

    步虚大师预言,作者,步虚大师。预言诗乃是乩文,在清光绪三十年正月初七日甲辰1904年正月初七日,北京西山碧云寺清虚楼的主人高静涵居士请得随朝天台步虚和尚(又作步真麈君)降乩。民国初年,此乩文即甚为哄动一时,因预言光绪之

  • 新旧社会之怪现状·佚名

    晚清人情世态小说。题冷眼旁观人撰。5回,从故事内容看,尚未完结。上海鸿文书局光绪三十四年(1908)出版,页12行,行29字。封面仅印书名。作者取“冷眼旁观”态度,对清末“新”“旧”社会交替之际的种种“怪现状”予以讽刺,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