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姑苏南园,钱氏广陵王之旧圃也。老木皆合抱,流水奇石,参错其间,最为上。王翰林元之为长洲县宰时,无日不携客醉饮,尝有时曰:「他年我若功成后,乞取南园作醉乡。」今园中大堂,遂以醉乡名之。大观末,蔡鲁公罢相,欲东还,诏以园赐公,公即戏以诗示亲党云:「八年帷幄竟何为,更赐南园宠退师。堪笑当时王学士,功名未有便吟诗。」
至和、嘉佑间,场屋举子为文尚奇涩,读或不能成句。欧阳文忠公力欲革其弊,既知贡举,凡文涉雕刻者,皆黜之。时范景仁、王禹玉、梅公仪、韩子华同事,而梅圣俞为参详官,未引试前,唱酬诗极多。文忠「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最为警策。圣俞有「万蚁战时春昼永,五星明处夜堂深」,亦为诸公所称。及放榜,平时有声,如刘辉辈,皆不预选,士论颇汹汹。未几,诗传,遂哄哄然,以为主司耽于唱酬,不暇详考校,旦言以五星自比,而待吾曹为蚕蚁,因造为丑语。自是礼闱不复敢作诗,终元丰末几三十年。元佑初,虽稍稍为之,要不如前日之盛。然是榜得苏子瞻为第二人,子由与曾子固皆在选中,亦不可谓不得人矣。
苏明允至和间来京师,既为欧阳文忠公所知,其名翕然。韩忠宪诸公皆待以上客。尝遇重阳,忠宪置酒私第,惟文忠与一二执政,而明允乃以布衣参其间,人以为异礼。席间赋诗,明允有「佳节屡从愁里过,壮心时傍醉中来」之句,其意气尤不少衰。明允诗不多见,然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如〈读易诗〉云:「谁为善相应嫌瘦,后有知音可废弹。」婉而不迫,哀而不伤,所作自不必多也。
张先郎中字子野,能为诗及乐府,至老不衰。居钱塘,苏子瞻作倅时,先年已八十余,视听尚精强,家犹畜声妓,子瞻尝赠以诗云:「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盖全用张氏故事戏之。先和云:「愁似鳏鱼知夜永,懒同蝴蝶为春忙。」极为子瞻所赏。然俚俗多喜传咏先乐府,遂掩其诗声,识者皆以为恨云。
元厚之知荆南,尝梦至仙府,与三人者联书名,旁有告之曰:「君三人盖兄弟也。」觉而思之,莫知所谓。未几,加入为学士。时韩持国维、杨元素绘先已在院,一日因书奏列名,三人名皆从绞丝,始悟梦中兄弟之意。岂造物以是为戏邪!已而持国、元素皆外补,厚之尹京。后三年,复与元素还职,而邓文约相继为直院,则三人之名又皆从绞丝,盖终始皆同,决非偶然。以此推之,仕宦升沉进退,亦何可以人力计。许大夫选尝作〈四翰林诗〉记其事,厚之和云:「联名适似三株树,传玩惊看五朵云。」此亦一时之异也。
晋、魏间诗,尚未知声律对偶,然陆云相谑之词,所谓「日下荀鸣鹤,云间陆士龙」者,乃指为的对。至「四海习凿齿,弥天释道安」之类不一。乃知此体出于自然,不待沉约而后能也。旧不解「四海」、「弥天」为何等语,因读梁慧皎《高僧传》,载凿齿与道安书云:「夫不终朝而雨六合者,弥天之云也;宏渊源而润八极者,四海之流也。」故摘其语以为戏耳。始晋初为佛学者,皆从其师姓,如支遁本姓关,从支谦学,故为支。道安以佛学皆本释迦为师,请以释命氏,遂为定制。则释道安者,亦其姓也。
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老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雨细着水面为沤,鱼常上浮而淰,若大雨则伏而不出矣。燕体轻弱,风猛则不能胜,唯微风乃受以为势,故又有「轻燕受风斜」之语。至「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深深字若无穿字,款款字若无点字,皆无以见其精微如此。然读之浑然,全似未尝用力,此所以不碍其气格超胜。使晚唐诸子为之,便当如「鱼跃练波拋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体矣。
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徐不失言外之意。自老杜「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与「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等句之后,尝恨无复继者。韩退之笔力最为杰出,然每苦意与语俱尽。〈和裴晋公破蔡州回诗〉所谓「将军旧压三司贵,相国新兼五等崇」,非不壮也,然意亦尽于此矣。不若刘禹锡〈贺晋公留守东都〉云,「天子旌旗分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州」,语远而体大也。
人之材力,信自有限,李翱、皇甫湜皆韩退之高弟,而二人独不传其诗,不应散亡无一篇存者,计是非其所长,故不多作耳。退之集中有〈题湜公安园池诗后〉云:「《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又有「用将济诸人,舍得业孔、颜」。意若讥其徒为无益,而劝之使不作者。翱见于远游联句,惟「前之讵灼灼,此去信悠悠」。一出之后,遂不复见,亦可知矣。然二人以非所工而不作,愈于不能而强为之,亦可谓善用其短矣。
元丰既行官制,准唐故事,定宰相上事仪,以御史中丞押百官班,拜于阶下,宰相答拜于阼阶上。时王禹玉除左仆射,蔡持正右仆射,神宗命即尚书省行之。二人力辞,帝不可,曰:「既以董正治官,不得不正其名分于始,此国体,非为卿设也。」二人乃受命。时元厚之已致仕居吴,以诗贺王禹玉,有「前殿听宣中禁制,南宫看集外朝班。星辰影落三阶下,桃李阴成四海间」之句,时最为盛事。自是相继入相者,皆不复再讲此礼,信不可常行也。
刘季孙初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王荆公为江东提刑,巡历至饶,按酒务。始至厅事,见屏间有题小时曰:「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说与旁人应不解,扙藜携酒看芝山。」大称赏之。问专知官谁所作,以季孙言。即召与之语,嘉叹升车而去,不复问务事。既至传舍,适郡学生持状立庭下,请差官摄州学事,公判监酒殿直,一郡大惊,遂知名云。
旧说徐敬业败,与骆宾王俱不死,皆去为浮图以免。宾王居杭州灵隐寺,因续宋之问诗,人始知之,而《新唐书》不载。今宋诗乃见宾王集中,惟题「鹫岭郁岧峣,龙宫隐寂寥」两句是宋作,自「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以后五韵,皆宾王所续。方武后初革命,天下所共疾,敬业与宾王首倡义,则世哀之而为隐藏,理或有之。此诗不知后人因其传而录之宾王集邪,或本集固自为宾王作而收之也?然宾王集乃古本,非后人所裒次者,若此诗当时已自录于集中,则宾王之不死,亦一证也。
魏、晋间人诗,大抵专工一体,如侍宴从军之类,故后来相与祖习者,亦但因其所长取之耳。谢灵运〈拟邺中七子〉与江淹〈杂拟〉是也。梁钟嵘作《诗品》,皆云某人诗出于某人,亦以此。然论陶渊明乃以为出于应璩,此语不知其所据。应璩诗不多见,惟《文选》载其〈百一诗〉一篇,所谓「下流不可处,君子慎厥初」者,与陶诗了不相类。五臣注引《文章录》云:「曹爽用事,多违法度,璩作此诗,以刺在位,意若百分有补于一者。」渊明正以脱略世故,超然物外为意,顾区区在位者何足累其心哉?且此老何尝有意欲以诗自名,而追取一人而模放之,此乃当时文士与世进取竞进而争长者所为,何期此老之浅,盖嵘之陋也。
江淹〈拟汤惠休诗〉曰:「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古今以为佳句。然谢灵运「圆景早已满,佳人犹未还」,谢玄晖「春草秋更绿,公子未西归」,即是此意。尝怪两汉间所作骚文,未尝有新语,直是句句规模屈、宋,但换字不同耳。至晋、宋以后,诗人之词,其弊亦然。若是虽工,亦何足道!盖当时祖习共以为然,故未有讥之者耳。
嵇康〈幽愤诗〉云:「性不伤物,频致怨憎。惜惭下惠,今愧孙登。」盖志钟会之悔也。吾尝读《世说》,知康乃魏宗室婿。审如此,虽不忤钟会,亦安能免死邪!尝称阮籍口不臧否人物,以为可师,殊不然。籍虽不臧否人,而作青白眼,亦何以异?籍得全于晋,直是早附司马师,阴托其庇耳。史言礼法之士,嫉之如雠,赖司马景王全之。以此而言,籍非附司马氏,未必能脱祸也。今《文选》载蒋济〈劝进表〉一篇,乃籍所作,籍忍至此,亦何所不可为!籍着论鄙世俗之士,以为犹虱处乎□中;籍委身于司马氏,独非□中乎?观康尚不屈于钟会,肯卖魏而附晋乎?世俗但以迹之近似者取之,概以为嵇、阮,我每为之太息也。
晋人多言饮酒有至于沉醉者,此未必意真在于酒。盖时方艰难,人各惧祸,惟托于醉,可以粗远世故。盖自陈平、曹参以来,已用此策。《汉书》记陈平于刘、吕未判之际,日饮醇酒,戏妇人,是岂真好饮邪?曹参虽与此异,然方欲解秦之烦苛,付之清净,以酒杜人,是亦一术。不然,如蒯通辈无事而献说者,且将日走其门矣。流传至嵇、阮、刘伶之徒,遂全欲用此为保身之计。此意惟颜延年知之,故〈五君咏〉云:「刘伶善闭关,怀情灭闻见。韬精日沉饮,谁知非荒宴。」如是,饮者未必剧饮,醉者未必真醉也。后世不知此,凡溺于酒者,往往以嵇、阮为例,濡首腐胁,亦何恨于死邪!
古今论诗者多矣,吾独爱汤惠休称谢灵运为「初日芙渠」,沈约称王筠为「弹丸脱手」两语,最当人意。「初日芙渠」,非人力所能为,而精彩华妙之意,自然见于造化之妙,灵运诸诗,可以当此者亦无几。「弹丸脱手」,虽是输写便利,动无留碍,然其精圆快速,发之在手,筠亦未能尽也。然作诗审到此地,岂复更有余事。韩退之〈赠张籍〉云:「君诗多态度,霭霭春空云。」司空图记戴叔论语云:「诗人之词,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亦是形似之微妙者,但学者不能味其言耳。
王介字中甫,衢州人,博学善讥谑。尝举制科不中,与王荆公游,善款曲,然未尝降意少相下。熙宁初,荆公以翰林学士被召,前此屡召不起,至是始受命。介以诗寄云:「草庐三顾动幽蛰,蕙帐一空生晓寒。」用意帐事,盖有所讽。荆公得之大笑。他日作诗,有「丈夫出处非无意,猿鹤从来自不知」之句,盖为介发也。
诗禁体物语,此学诗者类能言之也。欧阳文忠公守汝阴,尝与客赋雪于聚星堂,举此令,往往皆阁笔不能下。然此亦定法,若能者,则出入纵横,何可拘碍。郑谷「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非不去体物语,而气格如此其卑。苏子瞻「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超然飞动,何害其言玉楼银海。韩退之两篇,力欲去此弊,虽冥搜奇谲,亦不免有缟带银杯之句。杜子美「暗度南楼月,寒生比渚云」,初不避云月字。若「随风且开叶,带雨不成花」,则退之两篇,工殆无以愈也。
韩魏公初镇定武时,年纔四十五,德望伟然,中外莫不倾属。公亦自以天下为己任,御事不惮勤劳。晚作阅古堂,尝为八咏,其〈叠石〉、〈药圃〉、〈沟泉〉三篇,卒章云:「主人未有铭功处,日视崔嵬激壮怀,吾心尽欲医民病,长得忧民病不消。谁知到此幽闲地,多少余波济物来。」其意气所怀,固已见于造次赋咏之间,终成大勋,岂徒言之而已哉!
五代王仁裕知贡举,王丞相溥为状元,时年二十六。后六年,遂相周世宗,犹及本朝以太子太保罢归班,年纔四十二,前此所未有也。溥初拜相,仁裕犹致仕无恙,尝以诗贺溥云:「一战文场拔赵旗,便调金鼎佐无为。白麻骤降恩何极,黄发初闻喜可知。跋敕案前人到少,筑沙堤上马归迟。立班始得遥相见,亲洽争如未贵时。」溥在位,每休沐必诣仁裕,从容终日。盖唐以来,座主门生之礼尤厚。今王丞相将明、霍侍郎端友榜南省奏名时,知举四人,安枢密处厚、刘尚书彦修,与今邓枢密子常、范右丞谦叔。我亦忝点检试卷官。邓、范不惟及见其登庸,可以继仁裕,且同在政府,则仁裕所不及也。
猜你喜欢 卷三百八十·彭定求 ◆黄提举清老(樵水集)·顾嗣立 第一折·佚名 提要·佚名 独自的时候·戴望舒 卷208 ·佚名 金渊集卷二·仇远 临川集补钞·吴之振 嵗时杂咏巻十一·蒲积中 卷五十一·陈廷敬 卷八百二十九·佚名 卷七百五十七·佚名 御选元诗卷十八·康熙 第二十七出 益春退约·佚名 第二部分(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