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中

  杨大年、刘子仪皆喜唐彦谦诗,以其用事精巧,对偶亲切。黄鲁直诗体虽不类,然亦不以杨、刘为过。如彦谦〈题汉高庙〉云:「耳闻明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抔」。虽是着题,然语皆歇后。一抔事无两出,或可略土字;如三尺,则三尺律、三尺喙皆可,何独剑乎?「耳闻明主」,「眼见愚民」,尤不成语。余数见交游,道鲁直语意殊不可解。苏子瞻诗有「买牛但自捐三尺,射鼠何劳挽六钧」,亦与此同病。六钧可去弓字,三尺不可去剑字,此理甚易知也。

  苏子瞻尝两用孔稚圭鸣蛙事,如「水底笙蟥蛙两部,山中奴婢橘千头」。虽以笙簧易鼓吹,不碍其意同。至「已遣乱蛙成两部,更邀明月作三人」,则成两部不知为何物,亦是歇后。故用事宁与出处语小异而意同,不可尽牵出处语而意不显也。

  学者多议子瞻「木杪见龟趺」,以为语病,为龟趺不当出木杪。殊未之思。此题程筠光墓归真亭也,东南多葬山上,碑亭往往在半山间,未必皆平地,则下视之龟趺出木杪,何足怪哉!

  李荐,阳翟人,少以文字见苏子瞻,子瞻喜之。元佑初知举,荐适就试,意在必得荐以魁多士。及考,章援程文,大喜,以为荐无疑,遂以为魁。既拆号,怅然出院。以诗送荐归,其曰:「平时谩识古战场,过眼终迷日五色。」盖道其本意。荐自是学亦不进,家贫,不甚自爱,尝以书责子瞻不荐己,子瞻后稍薄之,竟不第而死。

  刘季孙,平之子,能做七字,家藏书数千卷,善用事。〈送孔宗翰知扬州诗〉有云:「诗书鲁国真男子,歌吹扬州作贵人。」多称其精当。为杭州铃辖,子瞻作守,深知之。后尝以诗寄子瞻云:「四海共知霜满鬓,重阳曾插菊花无?」子瞻大喜。在颍州和季孙诗,所谓「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吾双鬓斑」。盖记此也。

  文同,字与可,蜀人,与苏子瞻为中表兄弟,相厚。为人靖深,超然不撄世故。善画墨竹,作诗骚亦过人。熙宁初,时论既不一,士大夫好恶纷然,同在馆阁,未尝有所向背」时子瞻数上书论天下事,退而与宾客言,亦多以时事为讥诮,同极以为不然,每苦口力戒之,子瞻不能听也。出为杭州通判,同送行诗有「北客若来休问事,西湖虽好莫吟诗」之句。及黄州之谪,正坐杭州诗语,人以为知言。

  杨文公在翰林,以谗佯狂去职,然圣眷之不衰。闻疾愈,即起为郡,未几,复以判秘监召。既到阙,以诗赐之曰:「琐闼往年司制诰,共嘉藻思类相如。蓬山今日诠坟史,还仰多闻过仲舒。报政列城归觐后,疏恩高阁拜官初。诸生济济弥瞻望,铅椠咨询辨鲁鱼。」祖宗爱惜人材,保全忠贤之意如此。文公后卒与寇莱公力排宫闱,协议大策,功虽不终,其尽力于国者,亦可以无愧也。

  古诗有离合体,近人多不解。此体始于孔北海,余读《文类》,得北海四言一篇云:「渔公屈节,水潜匿方,与时进止,出寺弛张。吕公矶钓,阖口渭旁,九域有圣,无土不王。好是正直,女回于匡,海外有截,隼逝鹰扬。六翮将奋,羽仪未彰,龙蛇之蛰,俾也可忘。玟琁隐曜,美玉韬光。无名无誉,放言深藏,按辔安行,谁谓路长。」此篇离合「鲁国孔融文举」六字。徐而考之,诗二十四句,每四句离合一字。如首章云:「渔父屈节,水潜匿方,与时进止,出寺弛张。」第一句渔字,第二句水字,渔犯水字而去水,则存者为鱼字。第三句有时字,第四句有寺字,时犯寺字而去寺,则存者为日字。离鱼与日而合之,则为鲁字。下四章类此。殆古人好奇之过,欲以文字示其巧也。

  刘丞相莘老殿试时,苏丞相子容为详定官。子容后尹南京,莘老复佥判在幕中,相与欢甚。元佑初,莘老自中司入为左丞,子容犹为翰林学士承旨,及莘老迁黄门,子容始为左丞。莘老宿东省,尝以诗寄子容云:「膺门早岁预登龙,佥幕中间托下风。敢谓弹冠烦贡禹,每思移疾避胡公。」盖记前事。而子容答之,有「末路自惊黄发老,平时曾识黑头公」之句,当时以为盛事。又三年,莘老既相而罢,子容始践其位云。

  王荆公少以意气自许,故诗语惟其所向,不复更为涵蓄。如「天下苍生待霖雨,不知龙向此中蟠」,又「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平治险秽非无力,润泽焦枯是有材」之类,皆直道其胸中事。后为群牧判官,从宋次道尽假唐人诗集,博观而约取,晚年始尽深婉不迫之趣。乃知文字虽工拙有定限,然亦必视初壮,虽此公,方其未至时,亦不能力强而遽至也。

  高荷,荆南人,学杜子美作五言,颇得句法。黄鲁直自戎州归,荷以五十韵见,鲁直极爱赏之,尝和其言,有云:「张侯海内长句,晁子庙中雅歌,高郎少加笔力,我知三杰同科。」张谓文潜,晁谓无咎也。无咎闻之,颇不平。荷晚为童贯客,得兰州通判以死。既不为时论所与,其诗亦不复传云。

  《雪浪斋日记》云:高子勉上山谷诗云:「点检金闺彦,飘零玉笋班。尚令清庙器,犹隔鬼门关。」为谷所喜。又子勉诗云:「沙软绿头相并鸭,水深红尾自跳鱼。」怪丽之甚。

  杜牧诗:「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拟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此盖不满于当时,故末有「望昭陵」之句。汪辅之在场屋,能作赋,略与郑毅夫,滕达道齐名,以意气自负。既登第,久不得志,常郁郁不乐,语多讥刺。元丰初,始为河北转运使,未几,坐累谪官累年,遇赦幸复知处州,谢表有云:「清时有味,白首无能。」蔡持正为侍御史,引杜牧诗为证,以为怨望,随复罢。

  古今人用事有趁笔快意而误者,虽名辈有所不免。苏子瞻「石建方欣洗牏厕,姜庞不解叹蛜蝛」,据《汉书》,牏厕本作厕牏,盖中衣也,二字义不应可颠倒用。鲁直「啜羹不如放麑,乐羊终愧巴西」,本是西巴,见《韩非子》,盖贪于得韵,亦不暇省尔。

  寇莱公南迁,道过襄州,尝留一绝句于驿亭,曰:「沙堤筑处迎丞相,驿吏催时送逐臣。到了输他林下客,无荣无辱自由身。」林下客,大概言之,初无所主名也。胡秘监旦素不为公所喜,时适居郡下,既闻之,遂以林下客谓公为己发,且有称快之语,闻者无不皆笑。

  诗人以一字之工,世固知之,惟老杜变化开阖,出奇不穷,殆不可以形迹捕。如「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远近数千里,上下数百年,祇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吞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滕王亭子〉「粉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若不用「犹」与「自」两字,则余八言凡亭子皆可用,不必滕王也。此皆工妙至到,人力不可及,而此老独雍容闲肆,出于自然,略不见其用力处。.古人多取其已用字模放用之,偃蹇狭陋,尽成死法.。不知意与境会,言中其节,凡字皆可用也。

  读古人诗多,意所喜处,诵忆之久,往往不觉误用为己语。「绿阴生昼寂,孤花表春余」,此韦苏州集中最为警策,而荆公诗乃有「绿阴生昼寂,幽草弄秋妍」之句。大抵荆公阅唐诗多,于去取之间,用意尤精,观《百家诗选》可见也。如苏子瞻「山围故国城空在,潮打西陵意未平」,此非误用,直是取旧句纵横役使,莫彼我为辨耳!

  庆历八年,王则叛贝州,既诛,使析河北─大名、定武、真定、高阳为四路,置帅,更命儒臣以辑边备。韩魏公自郓州徙镇武定,则大兴方略,事无不自亲。尝有〈题养真亭〉诗云:「所期清策虑,不是爱精神。」又云:「吏民还解否,吾岂茍安人?」其志可见矣。郡圃号众春,会岁饥,涉春末尝一游。陈荐在幕府,以诗请公云:「水底鱼龙思鼓吹,沙头鸥鹭望旌旗。」公亟答之云:「细民沟壑方援手,别馆莺花任送春.。」在镇五年,政声流闻,自是天下遂属以为相。

  王荆公在钟山,有马甚恶,蹄啮不可近。一日,两校牵至庭下告公。请鬻之。蔡天启时在坐,曰:「世安有不可调之马,第久不骑,骄耳!」即起捉其鬃,一跃而上,不用衔勒,驰数十里而还。荆公大壮之,即作集句诗赠天启,所谓「蔡子勇成癖,能骑生马驹」者。后又有「身着青衫骑恶马,日行三百尚嫌迟。心源落落堪为将,却是君王未备知。」士大夫自是盛传荆公以将帅之材许天启。绍圣初,章申公当国,首欲进天启侍从,会执政有不悦者,乃出为永兴军路提举常平,因欲稍迁为帅,会丁内艰,不果,犹是用荆公遗意也。

  元丰间,尝久旱不雨,裕陵禁中斋祷甚力。一日,梦有憎乘马驰空中,口吐云雾,既觉而雨大作。翼日,遣中贵人寻梦中所见,物色于相国寺三门五百罗汉中,第十三尊像仿佛,即迎入内视之,正所梦也。王丞相禹玉作〈喜雨诗〉云:「良弼为霖辜宿望,神憎做雾应精求。」元参政厚之云:「仙骥蹑云穿仗下,佛花吹雨匝天流。」盖记此事。相国寺罗汉,本江南李氏时物,在卢山东林寺。曹翰下江南,尽取其城中金帛宝货,连百余舟,私盗以归,无以为之名,乃取罗汉,每舟载十许尊献之,诏因赐于相国寺,当时谓之押载罗汉云。

  荆公诗用法甚严,尤精于对偶。尝云,用汉人语,止可以汉人语对,若参以异代语,便不相类。如「一水护田将绿去,两山排闼送青来」之类,皆汉人语也。此法惟公用之不觉拘窘卑凡。如「周颙宅在阿兰若,娄约身随窣堵波」,皆因梵语对梵语,亦此意。尝有人面称公诗「自喜田园安五柳,但嫌尸祝扰庚桑」之句,以为的对。公笑曰:「伊但知柳对桑为的,然庚亦自是数。」盖以十干数之也。

  旧中书南厅壁间,有晏元献题〈咏上竿伎〉一诗云:「百尺竿头袅袅身,足腾跟挂骇旁人。汉阴有叟君知否?抱瓮区区亦未贫。」当时固必有谓。文璐公在枢府。尝一日过中书,与荆公行至题下,特迟留诵诗久之,亦未能无意也。荆公他日复题一篇于诗后云:「赐也能言未识真,误将心许汉阴人。桔槔俯仰何妨事,抱瓮区区老此身。」

  张景修字敏叔,常州人,余大父客也。少刻苦作诗,至老不衰,典雅平易,时多佳句。元丰末,为饶州浮梁令,邑子朱天锡以神童应诏,景修作诗送之。天锡到阙,会忘取本州公据,为礼部所却,因击登闻鼓,院缴景修所送诗为证,神宗一见,大称赏之。翌日,以语宰相王禹玉,恨四方有遗才,即令召对。禹玉言不欲以一诗召人,恐长浮竞,不若俟其秩满赴部命之,遂止,令中书籍记姓名。比景修罢官任,神宗已升遐,亦云命矣。大观中,始与余同为祠曹郎中,年已几七十,有诗数千篇。大父元佑间自湖南宪请宫祠归,景修尝以诗寄曰:「闻说年来请洞霄,江湖奉使久勤劳,有神仙处闲方得,用老成时退更高。借宅但须新种竹,寻仙想见旧栽桃。浮梁居士尘埃久,须发而今也二毛。」其诗大抵类此。流落无闻,亦可惜也。

  常待制秩,居汝阴,与王深父皆有盛名于嘉佑、治平之间,屡召不至,虽欧阳文忠公亦重推礼之,其诗所谓「笑杀颍川常处士,十年骑马听朝鸡」者是也。熙宁初,荆公当国,力致之,遂起判国子监太常礼院,声誉稍减于前。尝一日,大雪驱朝,与百官待门于仗舍,时秩已衰,寒甚不可忍,喟然若有所恨者,乃举文忠诗以自戏曰:「冻杀颍川常处士,也来骑马听朝鸡。」

  前辈诗文,各有平生自得意处,不过数篇,然他人未必能尽知也。毘陵正素处士张子厚善书,余尝于其家见欧阳文忠子棐以乌丝栏绢一轴,求子厚书文忠〈明妃曲〉两篇,〈庐山高〉一篇。略云:「先公平日,未尝矜大所为文,一日被酒,语棐曰:『吾〈庐山高〉,今人莫能为,惟李太白能之。〈明妃曲〉后篇,太白不能为,惟杜子美能之;至于前篇,则子美亦不能为,惟我能之也。』因欲别录此三篇也。」

  余居吴下,一日出阊门,至小寺中,壁间有题诗一绝云:「黄叶西陂水漫流,籧篨风急滞扁舟。夕阳暝色来千里,人语鸡声共一丘。」句意极可喜。初不书名氏,问寺僧,云吴县寇主簿所作,今官满去矣。归而问之吴下士大夫,云寇名国宝,盖与余同年,然皆莫知其能诗。余与国宝榜下未尝往来,亦漫不省其为人。已而数为好事者举此诗,乃有言国宝徐州人,久从陈无已学,始知文字渊源有所自来,亦不难辨,恨不得多见之也。

  宋景文公子京,不甚为韩魏公所知,故公当国,子京多补外。嘉佑末,始再入为翰林学士。偶朝会,子京因病谒告,以表自陈云:「不获预率舞之列。」魏公见之,殊不乐。

  元佑初,驾幸太学,吕丞相微仲有诗,中间押行字韵,馆阁诸人皆和。秦学士观一联云:「涵天璧水遥迎仗,映月深衣不乱行。」诸生闻之,亦哄然。观为人喜傲谑,然此句实迫于趁韵,未必有意也。

  高丽自太宗后,久不入贡,至元丰初,始遣使来朝。神宗以张诚一馆伴,令问其复朝之意。云:其国与契丹为邻,每因契丹诛求,藉不能堪,国主王徽常颂《华严经》,祈生中国。一夕,忽梦至京师,备见城邑宫阙之盛,觉而慕之,乃为诗以记曰:「恶业因缘近契丹,一年朝贡几多般。移身忽到京华地,可惜中宵漏滴残。」余大观间,馆伴高丽人,尝见诚一语录,备载此事。故事,使人到阙不过月许日,即遣发,余馆伴时,上欲留观殿试放榜及上巳,遂几七十日。使者颇修谨详雅,余抚之既厚,每相感,饯行至占云馆而别。其副韩缴如,马上忽使人持一大玉带赠余云:「此唐故物,其家世传以为宝,今以为献。」且于笏上自书一诗相别云:「泣涕汍澜欲别离,此生无复再来期。谩将宝玉陈深意,莫忘思人见物时。」余以高丽使故事无解挽例,力辞之。其辞虽朴拙,然亦可见其意也。

   唐诗僧,自中叶以后,其名字班班为当时所称者甚多,然诗皆不传,如「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数联,仅见文士所录而已。陵迟至贯休、齐己之徒,其诗虽存,然无足言矣。中间惟皎然最为杰出,故其诗十卷独全,亦无甚过人者。近世僧学诗者极多,皆无超然自得之气,往往反拾掇摹效士大夫所残弃。又自作一种僧体,格律尤凡俗,世谓之酸馅气。子瞻有〈赠惠通诗〉云:「语带烟霞从古少,气含蔬笋到公无。」尝语人曰:「愿解蔬笋语否?无为酸馅气也。」闻者无不皆笑。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世多不解此语为工,盖欲以奇求之耳。此语之工,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所能到。诗家妙处,当须以此为根本,而思苦言难者,往往不悟。钟嵘《诗品》论之最详,其略云:「『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非出经史。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颜延之、谢庄尤为繁密,于时化之,故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书抄。近任昉、王元长等,辞不贵奇,竞须新事。迩来作者,寖以成俗,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牵挛补衲,蠹文已甚,自然英旨,罕遇其人。」余每爱此言简切,明白易晓,但观者未尝留意耳。自唐以后,既变以律体,固不能无拘窘,然茍大手笔,亦自不妨削鐻于神志之间,斲轮于甘苦之外也。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唐张继题城西枫桥寺诗也。欧阳文忠公尝病其夜半非打钟时。盖公未尝至吴中,今吴中山寺,实以夜半打钟。继诗三十余篇,余家有之,往往多佳句。

  王荆公编《百家诗选》,尝从宋次道借本,中间有「暝色赴春愁」,次道改「赴」字作「起」字,荆公复定为赴字,以语次道曰:「若是起字,人谁不能到。」次道以为然。

  张文定安道未第时,贫甚,衣食殆不给,然意气豪举,未尝稍贬。与刘潜、李冠、石曼卿往来山东诸郡,任气使酒,见者皆倾下之。沛县有汉高祖庙并歌风台,前后题诗人甚多,无不推颂功德,独安道〈高祖庙诗〉曰:「纵酒疏狂不治生,中阳有土不归耕。偶因乱世成功业,更向翁前与仲争。」又〈歌风台〉曰:「落魄刘郎作帝归,樽前感慨〈大风〉诗。淮阴反接英、彭族,更欲多求猛士为?」盖自少已不凡矣。

  京师职事官,旧皆无公廨,虽宰相执政,亦僦舍而居,每遇出省或有中批外奏急速文字,则省吏遍持于私第呈押,既稽缓,又多漏泄。元丰初,始建东西府于右掖门之前,每府相对为四位,俗谓之八位。裕陵幸尚书省,驻辇环视久之。时张侍郎文裕以诗庆宰执,元参政厚之和云:「黄阁势连东凤阙,紫枢光直右银台。」盖东府与西阙相近,西府正直右掖门。崇宁末,蔡鲁公罢相,始赐第于梁门外;大观初再入,因不复迁府居。自是相继,何丞相伯通、郑丞相达夫与今王丞相将明,皆赐第,援鲁公例,皆于私第治事,而二府往往多虚位,或为书局官指射以置局,与元丰本意稍异也。

  俞紫芝字秀老,扬州人,少有高行,不娶,得浮图心法,所至翛然,而工于作诗。王荆公居钟山,秀老数相往来,尤爱重之,每见于诗,所谓「公诗何以解人愁,初日芙蓉映碧流。未怕元、刘争独步,不妨陶、谢与同游」是也。秀老尝有「夜深童子唤不起,猛虎一声山月高」之句,尤为荆公所赏,亟和云:「新诗比旧仍增峭,若许追攀莫太高。」秀老卒于元佑初,惜时无发明之者,不得与林和靖一流,概见于隐逸。其弟澹,字清老,亦不娶,滑稽善谐谑,洞晓音律,能歌。荆公亦善之,晚年作〈渔家傲〉等乐府数阕,每山行,即使澹歌之。然澹使酒好骂,不若秀老之恬静。一日见公云:「我欲去为浮图,但贫无钱买祠部尔。」公欣然为置祠部,澹约日祝发。既过期,寂无耗,公问其然,澹徐曰:「我思僧亦不易为,公所赠祠部,已送酒家偿旧债矣。」公为之大笑。黄鲁直尝作三诗赠澹,其一云:「有客梦超俗,去发脱尘冠。平明视清镜,正尔良独难。」盖述荆公事也。

猜你喜欢
  卷六百四十七·彭定求
  卷二百二十三·彭定求
  醴陵人士·唐圭璋
   ◆长真子谭处端(水云集)·顾嗣立
  ◆杨廉访奂(还山遗稿)·顾嗣立
  第二场·老舍
  卷一百六十六·徐世昌
  四集卷四·乾隆
  二集卷七十四·乾隆
  柴氏四隐集巻二·柴望
  开场词引·丁耀亢
  卷435 ·佚名
  春光·闻一多
  卷二十八·方回
  卷三百八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六章 宫禁生谗·屠隆

    〔小末扮高力士上〕贵客何当僇辱。书生性太狂迂。宁为王生结袜。怎当李白脱靴。我高力士。官监门卫大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门多将吏。富贵倾朝。身近龙颜。威权在手。皇太子尙且呼我为兄。诸王公悉皆尊

  • 卷三十二·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三十二目録【五十六字】玉楼春【下】舒 亶【三首】王 诜王 观苏 庠葛胜仲周紫芝谢 逸【四首】周邦彦【五首】王 采王安中【二首】向子諲蔡 

  • 卷三百二十三·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二十三紫薇花类五言古紫薇          【唐】杨于陵晏朝受明命维夏走天衢逮兹三伏候息驾万里途省躬既局蹐结思多烦纡簿领幸无事宴休谁与娯内斋有佳树双植分庭隅绿叶下成

  • 卷六百六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六十四罗隐虚白堂前牡丹相传云太傅手植在钱塘欲询往事奈无言六十年来托此【一作此托】根香暖几飘袁虎扇格高长对孔融罇曾忧世乱阴难合且喜春残色上【一作尚】存莫背阑干便相笑与君俱受主

  • 卷十四·黄以周

      哲宗   △绍圣四年(丁丑,一○九七)   1、正月(钱大昕《朔闰考》:是月丙戌朔。丙申,叶祖洽缴吕孝廉知曹州敕。《长编》卷五百五:元符二年正月丙寅,知曹州吕孝廉为京东运副。原注:云:绍圣四年正月十一日,叶祖洽缴曹州敕。

  • 卷二十七·谷应泰

      ○高煦之叛(释赵王高燧附 )   成祖永乐二年,立郡王高煦为汉王,仁宗同母弟也。初,文皇起兵时,世子居守。高煦狙诈多智,以材武自负,善骑射,从征白   沟、东昌有功。江上之战,文皇兵却,高煦适引骑兵至,文皇抚其背曰:“吾病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一·佚名

    正统八年十二月辛巳朔 上省郊祀牲○封唐王琼炟长女为上蔡郡主配张凤宜川王志土□保次女为固城县主配郭琮辽简王贵<火受>第十二女为绥宁郡主配张琎第十三女为桂东郡主配蒋杰命凤琮琎杰俱为宗人府仪宾各赐诰命冠服等物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十九·佚名

    弘治元年十月辛卯朔孟冬享 太庙告 宪宗纯皇帝几筵请神诣 庙享祀○遣驸马都尉周景黄镛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王宪祭 景皇帝陵寝○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遣内官祭司井之神○壬辰命工部差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一·佚名

    天启六年五月癸卯朔○巡视京营工科右给事中杨文岳等言臣等奉旨清查捕营军马即会同提督督捕二臣本月二十五日查过军共一万一千二百六十二名马共二千七百四十八匹各如原额付该司把总仍取其收管令各发地方亟备巡守缉捕之

  • 八七八 山西巡抚农起奏汇缴应禁书籍及板片情形折(附清单二)·佚名

    八七八 山西巡抚农起奏汇缴应禁书籍及板片情形折(附清单二)【真按:前文多作汇字.亦有作汇者.斯或又简化字之干扰乎?k按:汇者,水流会合。集韵.去声.队韵:「汇,水回合也。」唐.柳宗元.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柳州)南北东西皆水汇。」

  • 四一二 浙江巡抚三宝奏遵旨办理遗书情形并恭呈遗书清单折·佚名

    四一二 浙江巡抚三宝奏遵旨办理遗书情形并恭呈遗书清单折乾隆四十二年八月初四日臣三宝谨奏,为遵旨恭折覆奏事。乾隆四十二年七月二十七日,承准本年六月二十九日奉上谕:据巴延三奏晋省所进书籍共八十八种云云。钦此。臣

  • 云南土司传·张廷玉

    云南,就是滇国。汉武帝时开始设置益州郡。三国的蜀汉设置云南郡。隋唐两朝设置昆州。后来被南诏的蒙氏所占领,改为鄯阐府。该地经历了郑氏、赵氏、杨氏三大家族的统治,到大理的段氏时,高智升出任鄯阐牧,便世袭该地。元朝初

  • 李植藩·周诒春

    李植藩 字星垣。年二十八岁。生于浙江寗波。父厚贵。任上海邮政局文案。永久通信处。杭州靑年会转。已婚。初学于上海中西书院。圣约翰书院。得学士学位。任松江府中学堂。上海复旦公学。南洋公学。中国公学等处英文

  • 卷九一·邱濬

    ▲舆卫之仪 《易》:坤,为大舆。吴澂曰:“为大舆,三画虚,所容载者多也。”坎为水,为矫,为弓轮,其为舆也为多眚。 徐几曰:“阳在阴中,抑而能制,故为矫,为弓轮。矫者矫曲而使之直,者直而使之曲也。弓盖二十八,所以

  • 卷四百一十五·佚名

    △第二分念住等品第十七之二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谓四神足。云何为四。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欲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依离依无染依灭回向舍。是为第一。若菩萨摩诃萨修行

  • 道德真经直解·邵若愚

    四卷。南宋邵若愚(生卒年不详)撰。邵若愚,号本来子,钱塘(今属浙江杭州)人,撰有《道德真经直解》。此书约撰成于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前人研究《道德经》者,或分《老子》为上下二篇八十一章,或为四卷八十一章。邵若

  • 南华真经注疏·成玄英

    唐玄宗尊庄子为“南华真人”,故《庄子》改称《南华真经》。《南华真经注疏》即指西晋郭象的《庄子注》和唐成玄英的疏。郭象将向秀《庄子注》述而广之,别为一书,以阐扬老庄思想,认为:“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

  • 章实斋先生年谱·胡适

    《章实斋先生年谱》是胡适在史学方面的代表作。胡适以近代的学术眼光和新的视角 ,总结出章学诚学术思想的发展脉络及其精华所在 ,而且突破一般年谱往往对谱主多加隐讳粉饰的作法 ,不但记谱主的长处 ,而且也指出他的不